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肠道粘膜屏障损伤和肠道细菌移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常居住在肠道中的原籍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穿过相对完整的粘膜上皮进入组织,到达肠系膜淋巴结、腹腔内外脏器(肝、脾、肺等)和血液。并可能造成内源性感染。肠内细菌向肠外组织迁移的这一现象,称为细菌移位(hacterial translocation.BT),或易位、迁移。  相似文献   

2.
肠道细菌移位和外科重症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一、肠道细菌移位的概念 创伤、应激后的患者容易出现脓毒症和菌血症,有时不能用局部损伤来解释;血中培养出来的细菌,往往与肠道常驻菌相同,这使人怀疑肠道是否扮演着感染源的角色.现已查明,正常居住在肠道中的原籍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穿过相对完整的粘膜上皮进入组织,到达肠系膜淋巴结、脏器和血流,并可能引起肠源性感染.肠内细菌向肠外组织迁移的这一现象,称为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或易位、迁移.  相似文献   

3.
肠外营养时肠道细菌移位及其治疗的动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粘膜是阻止肠道细菌侵入循环系统及身体其它组织的重要屏障。但是,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化疗、骨髓移植、烧伤、多器官功能衰竭时,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生长,肠粘膜屏障发生物理损伤,则可能发生肠道细菌移位。在动物和人体的研究均证明了来自肠道细菌的感染。肠外营养是复杂胃肠道疾病外科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肠外营养可引起肠道粘膜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lympho饲tissue,GALT)的明显萎缩,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下降,导致肠道细菌移位。因此,弄清细菌移位发生的机制,找到一种…  相似文献   

4.
失血性休克是创伤及外科手术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此时发生全身血流再分布,导致肠道血流量减少,绒毛顶部的粘膜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和脱落,复苏时的再灌注可加重肠粘膜损伤,导致肠粘膜屏障受损,肠道内大量细菌向肠腔外迁移,此过程称为细菌移位,可触发全身炎性反应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血红素加氧酶(HO)作为血红素代谢过程中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包括3种同工酶:HO-1、HO-2和HO-3,其中只有HO-1是诱导型酶。HO-1表达上调可减轻失血复苏大鼠肝损伤。HO-1在失血性休克复苏时肠粘膜损伤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评价肠组织HO-1在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肠粘膜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肠粘膜具有代谢、内分泌和免疫功能 ,供作一重要的局部防御屏障 ,防止肠腔内细菌和内毒素进入肠外组织和全身血循环。生长激素 (GH)作用于胃肠道 ,能维持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 ,除促进肠粘膜生长外也刺激伤口的组织愈合以及增加实验性结肠吻合的爆破强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1)是一影响各种细胞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多肽 ,主要由肝合成和分泌 ,在局部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生成。作者观察 GH和 IGF- 1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鼠的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和肠细胞凋亡等影响。取 10 6只雄性 Wistar鼠分成 5组 :第 1组 ,2 1只鼠 ,对照组 ;第 …  相似文献   

6.
肠粘膜屏障损害与肠外和肠内营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肠粘膜有500万个绒毛,总面积约10m。在创伤、手术、放疗、化疗、严重感染、重症胰腺炎等应激状态或长期肠外营养的情况下,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受到严重损害,表现为肠粘膜萎缩、通透性增高。在创伤及重度感染的患者,因炎性介质与细胞因子的介导及细菌内毒素的作用,肠粘膜水肿,肠绒毛高度降低,肠系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并加速细胞凋亡,导致肠功能障碍[1,2]。 肠功能障碍后,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丧失,肠液大量排出,造成脱水,进一步加重时,肠液进入第三间隙及腹腔,造成体液丢失,细菌和毒素移位,可发展成为肠…  相似文献   

7.
随着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对心、肺、肾等脏器功能进行支持已经深入人心,但对胃肠屏障功能的维护和支持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以为危重患者只要不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胃肠道便平安无事.大量研究已充分证明,胃肠道不是单纯消化、吸收的器官,而是具有代谢、内分泌和免疫等多种功能的器官.它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库,胃肠道粘膜是抵御细菌入侵的重要屏障且极易受损伤.创伤、应激后的患者容易出现脓毒症和菌血症,有时不能用局部损伤来解释,而血中培养出来的细菌,大多与肠道常驻菌相同.现已查明,正常居住在肠道中的原籍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穿过相对完整的粘膜上皮进入组织,到达肠系膜淋巴结、脏器和血流,并可能引起肠源性感染.肠内细菌向肠外组织迁移的这一现象,称为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或易位、迁移.  相似文献   

8.
烧伤、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肠梗阻或电离辐射伤等的缺氧和低灌流都造成肠粘膜损伤、增大通透性等肠功能障碍,导致肠细菌移位、局部中性白细胞缺乏、吞噬细胞功能减退等.这都与肠壁氧张力(PO_2)的改变直接相关.近年有人证实用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danaparoid sodium)可在出血性休克时缓解低灌流对肠粘膜的影响.乙酰肝素从牛肠粘膜备制,对血液流变学特性有作用,其抗血凝的效应仅肝素的1/70.由于乙酰肝素能降低血液粘滞度,从而增进组织氧合,因此在失血等情况应用可保持肠管功能,减少细菌移位等有害影响.有人用D-木糖(D-xylose)的吸收作指标已证明乙酰肝素确有此作用.作者改用带荧光一氧传感装置的张力计放在肠管的浆膜和粘膜上直接测定PO_2,观察研究乙酰肝素作用.  相似文献   

9.
尿L/M比值在估测肠粘膜屏障功能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损伤或接受肠外营养时 ,机体肠粘膜有可能萎缩、变薄甚至破损 ,从而使肠粘膜通透性增高 ,严重时会进一步引起肠道的细菌和毒素移位入血 ,最终则可能导致败血症甚至多脏器衰竭 (MOF)。因此 ,及时地判断患者有无肠粘膜破损 ,以及是否存在“细菌和毒素的移位”是非常重要的。用带脉冲电化学检测器的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尿中的乳果糖 (lac tulose ,L)与甘露醇 (mannito ,M)水平 ,并通过计算L/M比值来评价人体肠粘膜通透性的方法 ,标本前处理过程简便、分析时间短 ,是评价人体肠粘膜通透性很实用的方法。1 有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抑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并发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将8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20)、ANP组(n=22)、乳果糖组(n=22)及导泻加抗生素组(n=22).于光镜下观察肠粘膜损伤情况,并用镧作示踪剂观察肠粘膜通透性和肠粘膜细胞的渗透性;另切取胰腺组织、肠系膜淋巴结和抽取腹水作细菌培养.结果ANP组、乳果糖组和导泻加抗生素组细菌移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3组组间细菌移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果糖组和导泻加抗生素组能明显改善肠道屏障的病理变化,在光镜下ANP组、乳果糖组及导泻加抗生素组之间肠粘膜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果糖和导泻加抗菌治疗能减少细菌移位,保护肠粘膜,是防治ANP并发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细胞凋亡是肠粘膜上皮细胞更新代谢的主要形式,其与粘膜上皮等细胞增殖之间的动态平衡共同调节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但细胞凋亡也与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创伤后的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损伤可造成肠粘膜及相关淋巴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细胞凋亡也是肠I/R损伤后肠粘膜上皮细胞死亡的主要模式,可导致肠道吸收、屏障等功能受损,引起细菌内毒素移位,引发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促进MOD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药清胰汤对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粘膜损伤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为观察中药清胰腺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犬肠粘膜损伤修复的作用,经主胰管注入牛磺胆酸钠和胰蛋白酶复制犬ANP模型,观察ANP时及中药清胰汤治疗后肠粘膜组织结构的变化,肠组织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及二胺氧化酶活性(DAO)改变,肠通透性变化,检测血中内毒素水平,并做脏器细胞培养。结果发现,经中药清胰汤治疗后,ANP犬的肠粘膜损害明显减轻,肠粘膜绒毛宽度、高度和面积显著增加,肠组织蛋白含量增加,肠通透性显著下降,血中内毒素水平下降1~2倍,脏器细菌移位率减少50%。本实验结果提示:中药清胰汤能显著减轻犬ANP时肠粘膜的损伤,保护肠屏障功能,减少肠道内毒素和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肠移植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综述小肠移植与肠道细菌移位的相关文献。结果 移植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免疫排斥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都会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 ,肠蠕动和运输功能紊乱 ,肠道内条件致病菌过度生长 ,细菌和毒素向肠外组织器官移位 ,引起受体感染。结论 小肠移植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率较高 ,是引起受体感染 ,影响预后的一个主要因素。提高肠移植外科技能 ,缩短缺血保存时间 ,选择性肠道去污 ,改进营养支持和免疫抑制方案 ,有望减少肠移植后细菌移位 ,降低感染并发症 ,提高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全胃肠外营养长期使用可引起肠粘膜萎缩、通透性升高,肠道免疫功能障碍和肠细菌移位,谷氨酰胺可减轻全胃肠外营养对肠道的不利影响,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本文就谷氨酰胺对肠道免疫的正性作用及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谷氨酰胺对胃肠外营养时细菌移位的影响白满喜,蒋朱明细菌移位(bacterialtranslocation,BT)是指肠道内细菌通过肠粘膜侵入到肠道以外的部位[1],如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血以至全身的感染过程。在创伤、感染、放疗、化疗和胃肠外营养(p...  相似文献   

16.
腹腔感染实验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变化及机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实验大鼠腹腔感染时肠粘膜屏障功能变化及其发病机理。方法在盲肠结扎加穿孔(CLP)模型上,观察肠粘膜通透性、肠粘膜血流量、血浆内毒素、肠道荧光标记菌示踪以及肠组织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磷脂酶A2(PLA2)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腹腔感染组比对照组肠粘膜通透性和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肠道荧光标记菌大量移位于肠外器官。肠粘膜血流量明显降低。肠组织PAF、PLA2和MDA水平明显升高。应用PAF拮抗剂WEB2170治疗能明显减轻肠粘膜损害,有效降低肠道细菌移位率和血浆内毒素水平。结论腹腔感染时有肠粘膜屏障功能严重受损和肠源性感染发生,而PAF是导致这一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谷氨酰胺双肽(Gln)和生长激素(rHGH)对肠粘膜屏障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分为4组正常饮食组(Chow组)予正常饮食;传统肠外营养组(STD组)予传统肠外营养;Gln组传统肠外营养+Gln;Gln+rHGH组传统肠外营养+Gln+rHGH。4组均予腹腔化疗。检测体重,血氨基酸谱、肠粘膜形态学、细菌移位率和肠粘膜通透性。结果 Gln+rHGH组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优于其他3组[(626.5±23.5)比(403.2±19.5)μm、(548.3±17.8)和(561.6±16.3)μm,P<0.05]。Gln+rHGH组和Chow组细菌移位率均为20%,Gln组为30%,均显著低于STD组(80%,P<0.05)。第8天时STD组肠通透性(0.0441±0.0065)显著高于其他3组(Chow组0.0261±0.0032、Gln组0.0279±0.0044、Gln+rHGH组0.0275±0.0032)。结论 Gln具有保护肠粘膜屏障的作用,而Gln和rHGH联合支持肠粘膜屏障的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银杏内酯B对重症胆管炎大鼠细菌移位的作用。方法 取Wistar大鼠,分3组:假手术组、感染组、治疗组,各12只。术前用荧光素标记大肠杆菌给鼠灌胃后,在感染组、治疗组制成急性胆管炎模型。假手术组只游离胆管。术后30min感染组腹腔内注射二甲亚砜,治疗组注射银杏内酯B。6h后活杀取肠系膜淋巴结和肝制成为10%组织匀浆在荧光显微镜下细菌计数。同时光镜下观察小肠和肝病理形态变化。另选取12只大鼠,用4%镧行肠系膜上静脉灌注随后用戊二醛灌注内固定,取该段小肠处理后在电镜观察镧在肠粘膜屏障的通透性。结果 治疗组各细菌移位数较感染组均显著减少(P<0.01)。肠粘膜和肝病理损害也明显轻(P<0.05)。电镜下,治疗组镧在肠粘膜通透性下降。结论 银杏内酯B可以减少急性胆管炎时肠道细菌向肠系膜淋巴结和远位器官的移位,并对肠粘膜屏障和肝等组织器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创伤后肠粘膜屏障改变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大鼠大部小肠切除和肠外营养模型,研究了谷氨酰胺双肽对肠粘膜屏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谷氨酰胺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组谷氨酰胺双肽可减轻小肠粘膜的萎缩,降低细菌移位的发生,并增加小肠粘膜谷氨酰胺酶和IGF-I的信息RAN含量。这证实谷氨酰胺双肽可改善创伤和肠外营养后肠粘膜的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并提示它可能通过刺激小肠粘膜谷氨酰胺酶和IGF-I的基因表达来改善肠粘膜屏障。  相似文献   

20.
谷氨酰胺双肽保护肠粘膜屏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肠外营养和化疗药应激可导致肠粘膜形态及屏障功能障碍。为研究腹腔注射5-FU后谷氨酰胺双肽对肠粘膜形态及屏障功能的影响,作者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接受传统肠外营养液。双肽组(n=10)接受传统肠外营养液加3%谷氨酰胺双肽,胃肠外营养维持7天;第4天腹腔注射5-FU,第3、7天测定肠粘膜通透性,第8天处死,测氨基酸谱、肠粘膜形态及细菌移位。结果:双肽组较对照组体重丢失少(P<0.05)。双肽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空肠粘膜厚度和绒毛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双肽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0%和90%,P<0.05)。对照组和双肽组术后第3天(即化疗前)肠粘膜通透性无差异。乳果糖/甘露醇(L/M)分别为0.026±0.006和0.022±0.003。用5-FU后第3天(即第7天)对照组肠粘膜通透性明显升高。L/M为0.042±0.005(P<0.05)。但双肽组L/M基本维持不变0.029±0.002。作者认为:谷氨酰胺双肽强化的肠外营养对腹腔注射5-FU的大鼠,可维持小肠粘膜形态及屏障功能,减轻肠道细菌移位和肠粘膜通透性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