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30%~40%。多年来,CHOP曾一度被视为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朱锋  周丽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10):758-760
目的探讨Bcl-2基因表达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的表达,研究它的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全身症状及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疗效差、全身症状明显者,Bcl-2表达阳性率高。结论检测Bc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对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期、疗效及不良临床过程有一定意义,Bcl-2的高表达可以作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不良临床特征、疗效差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二、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胃是较常见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外受侵的部位。其中部分患者为胃MALT淋巴瘤恶性转化而来,大多数患者为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但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二者差异不大。胃DLBCL预后较好,Ⅰ期总的10年生存率达90%以上,Ⅱ期总的10年生存率达60%以上。文献报告合并MALT淋巴瘤成分的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HP感染率高于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别为65%和15%。因此,抗炎治疗通常认为对胃DLBCL无效。但也有部分文献报告抗炎治疗对早期胃DLBCL有效,有效率50%~60%。但无论如何抗炎治疗在胃DLBCL的地位不如在胃MALT淋巴瘤重要。  相似文献   

4.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目前最常见的成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均为首位类型,占西方国家成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构成比的30%~40%,发展中国家高达60%,儿童所占比例在10%以下.DLBCL是一种侵袭性强,进展迅速,易于播散,并具有显著临床异质性的中度-高度恶性淋巴瘤.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少部分患者可通过化疗治愈,大部分则治疗效果不佳或缓解后复发而累及生命.我院应用[R-CHOP]14天为一周期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表型测定。结果: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占78.26%(18/23),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占4.35%(1/23),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占8.70%(2/23),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占8.70%(2/23)。形态学上瘤组织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细胞呈片状或结节状生长,瘤细胞弥漫排列,染色质粗颗粒状;CD-20肿瘤细胞均呈阳性,均不表达CD-3和Cyclin Dl。结论:DLBCL属有异质性的一组淋巴瘤,掌握其病理特征对于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Bcl2表达对不同基因表达谱细胞来源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4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DLBCL的组织形态特点、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和Bcl2的表达;搜集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DL-BCL中31例表达Bcl2(73.8%),生发中心细胞来源样(14/17)和活化后细胞来源样(17/25)DLBCL病例之间Bcl2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但Bcl2阳性和阴性病例之间临床分期有明显差别,Bcl2阳性病例临床分期明显晚于阴性病例(P〈0.05);原发于结外的DLBCL淋巴结累及者多为Bcl2阳性病例(5/6),Bcl2阳性DLBCL病例的生存状况有差于阴性病例的趋势(P=0.06)。结论:DLBCL中Bcl2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没有明显关系,但与DLBCL的临床病理过程和预后有关,可能是判断DLBCL预后的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7例PTL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出现甲减,16例患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7例患者通过甲状腺穿刺活检确诊,10例患者通过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11例,黏膜相关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DLBCL、MALT转化和滤泡型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各2例。DLBCL组患者平均年龄(61.7±13.0)岁,DLBCL、MALT转化组患者平均年龄(59.0±2.8)岁,MALT组患者平均年龄(61.5±3.5)岁,均明显大于FL组患者的(31.0±14.1岁)。DLBCL组患者血LDH为(380.3±197.9)U/L,高于MALT组和FL组。FL组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为 0分,低于其他3组。DLBCL组患者Ki-67为(70.0±16.1)%,高于MALT组的(16.25±8.80)%。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与HT关系密切,诊断依靠病理,DLBCL为最常见病理类型,治疗方案根据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并研究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通过回顾临床资料,研究我院32例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Ⅰ期和Ⅱ期患者23例(71.87%)主要接受放化疗联合治疗,Ⅲ期和Ⅳ期9例患者以化疗为主,化疗方案为标准RCHOP或者CHOP,临床跟踪随访,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含有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组完全缓解率(CR)高于CHOP组,Ⅰ期和Ⅱ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1.23%,Ⅲ、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57.26%。预后分析显示:患者发病年龄、乳酸脱氢酶、分期和预后明显相关。结论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大部分处于早期阶段,预后较好。CHOP或RCHOP+放疗的联合治疗可能是治疗早期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方案,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临床分期是影响DLBCL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文瑜  黄玲 《循证医学》2012,12(5):275-277
以临床特征为基础的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prognosticindex,IPI)用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dlargeB.cell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评价,但相同IPI积分患者的预后存在着差别。  相似文献   

10.
王金洁  徐如君 《浙江医学》2019,(14):1497-1500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表达情况及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DLBCL组织样本149例,按照Hans分型分为生发中心样B细胞淋巴瘤(GCB)45例和非生发中心样B细胞淋巴瘤(Non-GCB)104例。另取6例反应性增生的正常人扁桃体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UCH-L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同时分析UCH-L1阳性表达与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49例DLBCL患者中,36例UCH-L1阳性表达,其中GCB型阳性表达率为44.44%,明显高于Non-GCB型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LBCL患者中UCH-L1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AnnArbor分期、LDH水平和国际预后评分指数均有关(均P<0.05),而与患者性别、白蛋白水平、有无B症状和有无骨髓侵犯均无关(均P>0.05)。UCH-L1阳性表达与Bcl-6、Bcl-2、Ki-67表达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UCH-L1阳性表达在生发中心源性DLBCL患者中更为普遍,其表达异常可为患者预后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MALT和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94例结外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6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2例),经HE、免疫组化和PCR复查后,收集其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相比较,MALT淋巴瘤发病的中位年龄、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率和细胞增殖活性均偏低;MALT淋巴瘤复发率低于结外DLBCL,而病人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结外DLBCL。两种淋巴瘤的IE期病人的存活情况较IE期以上的病人好;结外DLBCL中,有转移者存活状况较无转移者差,但MALT淋巴瘤的淋巴结转移与无转移组病例的生存状况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淋巴瘤在发病年龄、细胞增殖水平、临床分期、复发等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上有明显差异;肿瘤分期与两种淋巴瘤的生存状况有关,但淋巴结转移仅与结外DLBCL的生存和预后有关,而与MALT淋巴瘤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survivin表达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收集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128人,均有5年以上完整的随访资料.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survivin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128例DLBCL患者中有84例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5.6%.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5年(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58.8%和1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积分低危患者中,survivin表达阳性者5年总生存期OS及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明显低于表达阴性者;在国际预后指标(international prognosis index,IPI)积分高危患者中,survivin表达阳性与阴性者5年OS无明显差异.结论 Survivin是DLBCL的一个较有价值的预后指标,与IPI联合应用可筛选出低危患者中预后不良病例.  相似文献   

13.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一型淋巴瘤,占据西方国家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5%30%,发展中国家还要更高些,它在临床表现、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对化疗的反应及预后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2008年版的WHO将DLBCL定义为弥漫增生的大B细胞恶性肿瘤,瘤细胞核大于或等于正常吞噬细胞核或大于正常淋巴细胞的2倍[1]。  相似文献   

14.
<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类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在NHL中占比达30%[1]。受疾病本身的分子学特征、临床特征和患者自身特点等影响,DLBCL预后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浆中sCD40L的表达水平,探讨sCD40L与DLBCL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中sCD40L及正常对照20例血浆中sCD40L表达水平。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sCD40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LDH升高组血浆sCD40L水平明显低于血清LDH正常组;高危组血浆sCD40L水平比低危组、低中危组和中高危组明显降低(P〈0.01);Ⅳ期血浆sCD40L明显低于Ⅰ期、Ⅱ期、Ⅲ期(P〈0.01);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亚型较生发中心来源(GCB)亚型明显降低(P〈0.01);缓解组血浆sCD40L水平比无效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sCD40L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有价值的预后的指标,与IPI结合可于早期筛选出常规治疗预后不良的病倒,有助于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所有NHL的40%。DLBCL在临床和病理中具有高度异质性。尽管一线R-CHOP方案能够使约60%的患者实现治愈,但仍有30%~40%的患者面临复发难治。未来DLBCL治疗疗效提高的希望需要寄托在我们对DLBCL临床和病理异质性更深认识的基础上。唯有更精确的分型,才能使不同的DLBCL患者得到精准化和个体化的治疗,从而获得超越R-CHOP方案的疗效。近年来,医学界在DLBCL的分型方面做出大量探索,且取得较大突破。本文旨在对DLBCL的临床及分子分型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非霍奇金氏甲状腺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复习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非霍奇金氏甲状腺淋巴瘤临床资料文献并分析1例患者的临床过程。结果:患者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15年,病情稳定后发现双侧甲状腺肿大弥漫性病变,手术病理确诊为甲状腺非霍奇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经R-CHOP方案化疗6个周期并给予局部放疗后病情稳定。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非霍奇金氏甲状腺淋巴瘤的病例正在增加,两者可能有相同的发病机制,早期发现,预后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BL)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分析6例PB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结果6例均为术后明确诊断,中位年龄47.8岁,均为右乳。6例均为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HL),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4例,占4/6。结论PBL以B细胞来源的NHL占绝大多数,右乳首发多见,术前诊断困难。治疗宜选择手术联合放疗和/或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张红雨  陶红梅  彭培健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1):1366-1366,1435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分子标记物Bcl-2、BAX及Survivin与美罗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采用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DLBCL分子标记物与美罗华疗效的关系。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BAX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美罗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DLBCL患者的CR38例(55.1%),PR20例(28.9%),总有效率(CR+PR)为84.0%。Bcl-2表达阳性者的疗效明显好于阴性者(P=0.043);BAX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则与美罗华疗效无关(P〉0.05)。结论在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的DLBCL患者中,Bcl-2表达阴性者的疗效较差,BAX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则与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LIVIN和BAG-1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2008年7月~2010年11月初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标本31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2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VIN与BAG-1的表达,探讨其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LIV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表达率为64.52%,对照组表达率为23.81%(P<0.05);BAG-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表达率为61.29%,对照组表达率为28.57%(P<0.05)。LIVINⅠ期+Ⅱ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组织中表达率为50.00%,Ⅲ期+Ⅳ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组织中表达率为66.67%(P>0.05);BAG-1Ⅰ期+Ⅱ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组织中表达率为50.00%,Ⅲ期+Ⅳ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组织中表达率为62.96%(P>0.05)。LIVIN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亚型表达率为33.33%,非生发中心亚型表达率为77.27%(P<0.05);BAG-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亚型表达率为22.22%,在非生发中心亚型表达率为77.27%(P<0.05)。结论:LIVIN和BAG-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高表达,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亚型高表达。LIVIN和BAG-1的表达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期无关,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亚型有关。LIVIN和BAG-1可作为判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