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泵衰竭的患者早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AMI并泵衰竭、入院后6h内无心源性休克发生的患者共计54例,其中IABP组27例,在直接PCI、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IABP辅助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直接PCI及积极药物治疗,若病情进展至心源性休克,则给予IAB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24h内及发病后随访6月时超声心动图及血浆BNP水平。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24h内纽约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功能指标及血浆BN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病6月IABP组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功能指标IABP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IABP能显著改善AMI并泵衰竭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易远明 《河北医学》2013,19(9):1362-1366
目的:探讨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t)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采用IABP辅助下行冠脉造影及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50例(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仅使用常规药物的AMI并泵衰竭50例PCI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尿量、临床症状、转归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使用IABP后50例低血压或休克状况,尿量明显增多,心率明显减慢(P〈0.01),且顺利通过PCI手术期,痊愈出院,仅5例死亡,成功率90.0%,死亡率10.O%。对照组50例中,37例患者血液动力学得以改善并接受PCI术,13例分别死亡,成功率74.0%,死亡率26.0%。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BP辅助治疗下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病人,可明显降低其心源性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生存率,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示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病人辅助治疗有明显的益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验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竭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脉介入(PCI)治疗后的辅助疗效。方法 入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65例,全部成功行急诊PCI治疗,观察组38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IABP治疗,对照组仅予药物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尿量增加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住院时间缩短,死亡率降低。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脉介入治疗后行PIAB辅助治疗,可以降低心源性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泵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3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在IABP辅助下行冠脉造影及PCI术。对照组24例AMI并泵衰竭患者仅使用常规药物及PCI术。观察组PCI术前或术后置入IABP球囊。结果观察组使用IABP后低血压或休克状况明显好转、尿量明显增多、心率明显减慢30例(85.71%),死亡5例(14.29%)。对照组24例中,患者血液动力学得以改善并接受PCI术17例(70.83%),死亡7例(29.1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ABP辅助治疗下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可明显降低其心源性死亡率,改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急诊主动脉内气囊反博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循环支持治疗的疗效及延长IABP循环支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共39例,均给予急诊IABP循环支持治疗,同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72小时后将符合IABP脱机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停用IABP循环支持;B组继续维持IABP循环支持7天。观察患者IABP治疗前后左室功能恢复状况及两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别。结果①IABP循环支持治疗后较治疗前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提高,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率(HR)明显下降。②住院期间延长IABP治疗组(B组)CI、LVEF增加,PAWP降低,与对照组(A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随访1年,B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LVEF值优于A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壁瘤发生率和总死亡率无差别。结论①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在急性期有明显的循环支持治疗效果。②延长IABP循环支持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重度泵衰竭的患者早期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AMI并重度泵衰竭、入院后6 h内无心源性休克发生的患者共54例,其中IABP组27例,在早期直接PCI治疗同时应用IABP辅助治疗;对照组27例,给予直接PCI及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发病14 d及随访6月时CRP、高敏CRP(hs-CRP)及预后。结果 IABP组与对照组入院时CRP和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发病14天及6个月后IABP组CRP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ABP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IABP能显著改善AMI并重度泵衰竭患者预后,至少部分与其降低全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孙秀娟  王超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274-1275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C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9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加用CP组(治疗组)各46例,治疗2周后观察泵功能改善情况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每搏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SV、CO、LVEF均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也有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SV、CO、LVEF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辅助应用C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能有效改善泵功能。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气囊反搏术(IABP)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30例AMI并发泵功能衰竭患者(平均年龄63.5岁)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15例行股动脉IABP支持,对照组15例未行股动脉IABP支持,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合彩色室壁运动技术评价PCI术后7 d存活心肌面积,应用多巴酚丁胺后梗塞区运动异常的节段的积分减少≥1,梗塞区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减少(IWMSI)>0.22作为存活心肌的诊断标准。对30例AMI患者采用Wagner心电图记分法,进行QRS记分判定心肌梗塞面积。 结果:15例在IABP支持下行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存活心肌面积及QRS记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ABP组LVEF于(67±26)d有明显改善。 结论: IABP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和降低左心室收缩期后负荷,从而提高了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围手术期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心病泵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及冠心病心脏直视手术后低心排泵衰竭病人中应用的适应证及时机选择。方法 收集1999年3月至2004年12月在本院应用IABP的患者39例,分为内科治疗组和外科治疗组,全组均为急性心肌梗死,三支血管病变,回顾性分析应用IABP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转归。结果 IABP应用后平均动脉压(MAP)及心脏指数(CI)明显升高。本组病例中33例临床治愈,门诊随访3个月患者心功能均可维持在Ⅱ级水平,其中11例不需应用强心利尿剂。有6例于应用IABP过程中死亡,原因为不可逆的心源性休克,伴随严重疾病及IABP应用时机过晚等。结论 在冠心病继发泵衰竭患者中应用IABP的疗效是肯定的,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是适应证的选择和应用时机。由于机器设备的进步及抗凝治疗观念的不断完善,目前IABP应用的并发症不断减少,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措施。因此,笔者主张无论是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的病人,还是冠心病心脏直视手术后泵衰竭的病人,应更为积极地应用IAB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以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近期疗效。方法收集AMI合并CS患者资料,按照是否行PCI治疗分为PCI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并将PCI治疗组根据有无使用IABP分为两个亚组。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和院内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1)PCI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2.9)h vs(27.5±8.3)h,P〈0.05],在一般情况及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情况下,两组院内病死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5.7%vs 57.4%,P〈0.05)。(2)IABP基础上行PCI治疗组在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与单纯PCI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情况下,两组患者院内病死率有统计学意义(14.3%vs 46.4%,P〈0.05)。结论早期行PCI可改善AMI合并CS患者近期预后,在IABP基础上再行PCI治疗,院内病死率可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1.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结果,需积极有效地治疗。为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随机选择124例冠心病及扩张心肌病CHF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治疗组64例CHF患者应用参麦注射液及常规抗心衰治疗方法治疗,对照组60例CHF患者单纯应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衰的症状、体征及射血分数(EF)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心功改善总有效率为93.8%,较对照组(70.0%)疗效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EF值均有提高,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提示在常规纠正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显著提高CHF的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参麦注射液非常适合应用于CHF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泵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泵功能衰竭156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加用左旋卡尼汀联合曲美他嗪组各78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泵功能改善情况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泵功能较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其显效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治疗后LVDd下降,LVFS、LVEF均升高(分别为P〈0.05和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不大。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LVFS、LVEF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联合应用左旋卡尼汀及曲美他嗪能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对冠心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的血清Hcy、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冠心病组(98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57例)空腹血清Hcy水平,应用亚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其血清NO水平。69例高Hcy血症的冠心病患者(Hcy≥15μmol/L)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仅服用硝酸酯类、他汀类及阿司匹林等基础药物)、干预组(39例,除基础用药外加用叶酸5mg/d、维生素B12500μg/d口服),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定患者空腹血清Hcy、NO水平。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血清Hcy水平与NO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72,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4周后Hcy水平平均降低了36.4%,治疗前、后H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水平与服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Hcy及NO水平亦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cy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口服叶酸、维生素B12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高Hcy血症者的血浆Hcy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竭血运重建中辅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AMI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57例,其中26例病人接受IABP治疗,31例未接受IABP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及住院期的临床疗效。结果:年龄、AMI分类、病变血管数、梗死相关血管、合并症、心力衰竭(Killips)等指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住院期间,治疗组死亡率、血管再闭塞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AMI合并泵衰竭,尤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IABP的辅助使用明显降低住院期死亡率、血管再闭塞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心清片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安全性及VEGF,hs-CRP的影响。方法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并行PCI术后84例患者随机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脑心清片,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心绞痛疗效、不良心血管事件以及血清VEGF和hs-CRP水平。结果两组VEGF以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清片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VEGF,hs-CRP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王波  王平 《中外医疗》2014,(27):139-140
目的研究分析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该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7月期间接收手术治疗的54例患者,按照抽签法则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27例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静脉微泵输注设为研究组;一组27例患者应用咪达唑仑进行静脉微泵输注设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在T1、T2、T3时,研究组患者心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Ramsay评分,研究组患者BIS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寒战发生率为14.81%,对照组寒战发生率为37.04%,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术中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且没有呼吸抑制出现,更适用于椎管内麻醉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7.
严鹏仲  沈有录 《河北医学》2014,(8):1324-1327
目的:探讨分析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收治拟行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4例,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实施PCI治疗,观察组在实施PCI术前后输注替罗非班进行联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替罗非班在PCI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TIMI校正帧计数指标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与心输出量明显提高,且其改变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冠脉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实施PCI术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血流情况,促进左心室收缩功能恢复,提高心肌灌注,减少不良心脏事件,配合PCI使用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黄国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4,(6):114-115
目的分析重度低钾血症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选取31例重度低钾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与对照组(1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高浓度氯化钾泵注射进行抢救,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抢救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 h内血钾升至正常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度低钾血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应用高浓度氯化钾泵注射治疗,起效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主动脉球囊内反搏(IABP)对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急诊PCI术后无复流患者38例,根据患者意愿接受IABP术与否分为观察组(n=18)与对照组(n=20),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1、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EF值);观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IABP后EF值在术后1周[(43.0±7.1)%]、3个月[(50.0±6.3)%]时均优于对照组[(40.0±6.6)、(43.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心功能不全(35.0%)、死亡(25.0%)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时应用IABP降低了心功能损失,降低病死率,起到稳定病情、抑制病情恶化的补救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磷酸肌酸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与治疗组(20)。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PCI术前后采用磷酸肌酸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术后1h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R)、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CK-MB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sumSTR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PCI后4周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LVEF均比3d时有明显改善(P〈0.05),4周时治疗组LVEF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围术期静脉应用磷酸肌酸注射液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