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血清IL-32和CRP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33例AECOPD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采用双抗体 ELISA法测定 IL-32,免疫比浊法测定CRP。结果 AECOPD患者治疗前血清IL-32为(126.44±86.69) pg/mL,CRP水平为(40.8±21.1) mg/L,明显高于治疗后(均P〈0.05);且治疗前血清IL-32、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血清IL-32、CRP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IL-32、CRP变化对于评价AECOPD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干扰素-γ、白介素-32和白细胞介素-1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健康对照组、COPD稳定组、AECOPD组血清中IFN-γ、IL-32和IL-1β的浓度。结果 AECOPD组的IFN-γ、IL-32和IL-1β的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OPD稳定组(P〈0.01)。COPD稳定组较健康对照组的IL-32、IL-1β的浓度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COPD稳定组较健康对照组的IFN-γ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FN-γ、IL-1β、IL-32反馈环可能参与了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史颖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85-1286
目的检测非孕妇女、正常妊娠孕妇及先兆子痫(PE)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唾液酸(SA)和白介素-8(IL-8)的水平,探讨其与先兆子痫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PE患者47例(PE组,其中轻度先兆子痫24例,重度先兆子痫患者23例)、正常妊娠30例(正常妊娠组)和非孕妇女30例(对照组),测定其血清中hsCRP、SA和IL-8水平。结果 PE患者血清hsCRP、SA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重度先兆子痫患者hsCRP和IL-8水平显著高于轻度先兆子痫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hsCRP和IL-8正相关(=0.542,〈0.05)。结论 PE患者血清hsCRP和IL-8水平增高,可能在子痫前期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醒脑静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性脑病(PE)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内科住院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合并PE患者84例,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BiPAP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 m L静脉滴注,每天1次,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和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细胞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后2组pH值和PaO2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aCO2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实验组治疗后pH值和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TNF-α、IL-8、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均<0.05),实验组治疗后TNF-α、IL-8、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醒脑静联合BiPAP治疗可明显提高AECOPD合并PE的临床疗效,且能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血清细胞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AECOPD)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沙美特罗替卡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10例COPD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其中AECOPD患者120例,稳定期COPD患者90例。将12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观察组患者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结果 AE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COPD患者(P〈0.01);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显著低于稳定期COPD患者(P〈0.0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hs-CRP、IL-8、TNF-α均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FEV1、FEV1/FVC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ECOPD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高,沙美特罗替卡松可显著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观察特应性与非特应性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内皮素-1(ET-1)和IgE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哮喘患儿同时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IgE测定确定特应性状态,并根据结果分为特应性哮喘组32例与非特应性哮喘组28例,30例正常健康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哮喘患儿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浆ET-1和IgE的含量,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血清IL-10的含量。结果: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清IL-10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作期及缓解期哮喘患儿的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发作期患儿ET-1和IgE均高于缓解期患儿,IL-10低于缓解期患儿(P<0.01)。特应性组发作期患儿IL-10水平较非特应性组降低(P<0.05),特应性组发作期和缓解期患儿ET-1、IgE水平较非特应性组均增高(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IL-10的含量与ET-1及IgE分别呈明显负相关(r=-0.592,r=-0.894,P<0.05),ET-1与IgE呈明显正相关(r=0.623,P<0.05)。结论:血清IL-10和ET-1可能参与了小儿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且特应性哮喘患者较非特应性哮喘患者血清IL-10、ET-1和IgE水平改变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肖贤  张恒  王勇  余立波  谭景 《海南医学》2014,(9):1286-1289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HDP)患者肾动脉血流动力学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HDP患者按照病情分为妊高组(妊娠期高血压,26例)、轻度PE组(轻度子痫前期,28例)与重度PE组(重度子痫前期,26例),并选取正常妊娠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肾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收缩期流速峰值(PSV)、舒张末期流速峰值(EDV)、和S/D值,并检测患者的血清内皮素(ET-1)以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1) ET-1、NO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HDP患者的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HDP加重ET-1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2) RI、PI、EDV和S/D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与重度PE组的RI、PI和S/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轻度与重度PE组的ED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 HDP患者肾叶间动脉RI、PI、S/D与血清ET-1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NO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的肾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血管内皮功能的ET-1、NO之间相关,并且其测量的肾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够反映出HDP患者血流变化以及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分别测定60例胃癌患者、慢性胃炎患者(60例)及健康体检者(60例)的血清IL-1β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癌组血清IL-1β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胃炎组血清IL-1β水平和对照组血清中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胃癌组患者血清IL-1β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L-1β在胃癌患者的血清中呈高表达状态,有望成为胃癌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陈洪英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1):997-99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C及白介素(IL)-8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1例原发性肝癌分为无转移组32例(A组)、有远处转移组29例(B组)。正常对照组43例(C组)来自健康体检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组血清中VEGF-A、VEGF-C及IL-8含量。结果 A组及B组患者VEGF-A、VEGF-C及IL-8均显著高于C组(P〈0.01,P〈0.05)。B组患者血清中VEGF-A、VEGF-C及IL-8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VEGF-A、VEGF-C及L-8表达显著升高,且可能与是否发生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白爱国 《中原医刊》2011,(19):43-44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出血量、预后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60例脑出血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6、IL-8及TNF-α含量,观察比较脑出血患者在不同出血量(小、中、大量)时的含量变化,同时对出院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定,观察IL-6、IL-8及TNF—α含量水平对脑出血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脑出血组血清IL-6、IL-8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患者大量、中量组的IL-6、IL-8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小量组(P〈0.05);大量组的IL-6、IL-8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中量组(P〈0.05)。脑出血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含量越高,NDS越高。结论血清中IL-6、IL-8及TNF-α含量的测定可能反映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量,还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患者血清钠尿肽(BNP)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探讨早期COPD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AECOPD患者分为〈75岁和〉75岁两个年龄组,检测治疗前后血清BNP含量,设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两组AECOPD患者在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BNP含量均有明显升高(P〈0.05),其中高年龄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患者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早期COPD患者左心功能即开始受损,且高龄患者更为敏感,急性加重后经积极治疗获得缓解仍不能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探讨COPD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AECO-PD和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各60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含量,设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P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含量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ECOPD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含量均有明显增加(P〈0.05),其中治疗前增加更为显著(P〈0.01)。CA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别(P〉0.05),AECOPD患者在有效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 COPD患者血液系统处于高凝状态下,其严重程度与病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56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40~60mmHg)患者根据其PCT水平分为A、B、C三组,分别检测急性加重期和治疗后稳定期的PCT、肺动脉收缩压(PASP),同时进行改善率的分析。结果 56例AECOPD合并PH患者在治疗后,血清PCT、PASP均较急性加重期有所改善(P〈0.05)。其中C组的PCT、PASP改善率与A、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ECOPD并PH的患者中,血清PCT水平高低不但与机体感染程度密切相关,其还可以作为监测以细菌感染为诱因的AECOPD合并PH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及C反应蛋白(CRP)与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46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组26例和COPD组2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IL-18及CRP。并评定三组患者的SGRQ评分,测定AECOPD组和COPD组患者的肺功能。结果AECOPD组患者的血清IL-18及CRP显著高于COPD组及对照组,COPD组患者的血清IL-18及CRP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患者的SGRQ评分显著高于COPD组及对照组,COPD组患者的SGR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和COPD组患者的血清IL-18及CRP与肺功能呈负相关。AECOPD组和COPD组患者的血清IL-18及CRP与SGRQ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18及CRP与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关,且可作为判断COPD急性加重期的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白介素(IL)6、10、18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54例ACS患者根据是否早期采用普伐他汀治疗分为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另选取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组与非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MMP-1、IL-6、IL-10以及IL-18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非治疗组的83.33% (P<0.05);与正常对照相比,ACS患者血清hs-CRP、MMP-1、IL-6、IL-18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而IL-10变化不明显,经过治疗后,ACS患者血清hs-CRP、MMP-1、IL-6、IL-18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以治疗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而IL-10变化则不明显(P>0.05).结论 ACS发病与炎症反应及炎症因子失衡有关,早期使用普伐他汀治疗效果肯定,可能通过有效抑制炎症,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变及糖代谢状态。方法选择AECOPD患者80例(AECOPD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78例(COPD稳定期组)和健康对照者75例(对照组),测定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瘦素(LE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COPD稳定期组和AECOPD组患者hs-CRP、TNF-α、IL-6和L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ECOPD组患者hs-CRP、TNF-α、IL-6和LEP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5)。COPD稳定期组和AECOPD组患者FBG、2hPBG和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ECOPD组患者FBG、2hPBG和HOMA-IR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5);3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LEP与2hPBG、HOMA-IR和BMI均呈正相关(P<0.05),AECOPD组LEP与hs-CRP呈正相关(P<0.05),对照组和COPD稳定期组LEP与hs-CRP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E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并存在胰岛素抵抗;LEP与hs-CRP、HOMA-IR及BMI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血必净治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血必净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血必净。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结果血必净治疗后第3d血清TNF-α、IL-1、IL-6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必净组的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血必净组住ICU的时间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血必净治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较好,可用于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的影响。【方法】比较30例HCV抗体阳性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阳性组)与30例HCV抗体阴性(阴性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标志物: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同时检测并比较两组营养状况指标: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结果】阳性组较阴性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阳性组ALB、PA组较阴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感染HCV可加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的微炎症状态,并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肠内营养联合低分子肝素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方法 将安阳地区医院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COPD并发重症感染患者150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顺序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实...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观察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超敏C反应蛋白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影响。 方法选取AE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500 mg穿琥宁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治疗前后2组中医症候评分、临床疗效、肺功能以及血清hs-CPR、IL-8和TNF-α水平的差异。 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hs-CPR、IL-8和TNF-α水平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FEV1/FVC水平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治疗组上升更明显,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咳痰、咳嗽、啰音和喘息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采用穿琥宁注射液治疗AECOPD,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降低hs-CPR、IL-8和TNF-α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