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2月-2011年2月所收治的30例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护理,包括补充血容量以及凝血物质,对于进行引产手术及死胎剖宫产的患者适时停止妊娠,对于治疗中不停流血的患者采用肝素治疗,必要时采用医用纱布堵住患者的宫腔[1].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本组患者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症状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对于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术后精心护理,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达到救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苍山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6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抢救成功,死亡4例,其中重度妊高征伴胎盘早剥2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消除病因,合理使用肝素,进行血液替代治疗是保障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田永华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3):131-132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产科急性DI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熟知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表现,做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诱发产科急性DIC的原发疾病。及时去除病因;根据诱因及DIC患者病情选择性应用肝素。结论产科急性DIC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只有做到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才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析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的产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总结临床治疗此病症的有效方法与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该院产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孕产妇72例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采用优质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无死亡事件发生,均治愈.对照组因3个以上器官衰竭死亡4例,占11.1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治疗急性弥散性的血管内凝血的产科患者,通过早期的诊断治疗工作,以及全方位精细完善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地治疗此病症,使患者身体恢复到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5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诱发因素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水平及诱发因素。结果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率为0.119%,其诱发性因素主要包括产后出血、妊高征、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和死胎等。结论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62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凝血诱发原因、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记录其治疗效果并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62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中因胎盘早剥所致比例最高(41.94%)(P<0.05);经临床对症治疗后有效率98.39%,无效率1.61%(P<0.05);新生儿存活率93.55%,死亡率6.45%(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对高危病例积极给予各项干预措施降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疑似病例应提供各项检查措施及时确诊病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正确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1012年1月收治的DIC患者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去除病因及应用凝血因素治疗,本组31例患者中,25例抢救成功,6例死亡.结论:对于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应早期诊断,尽快去除病因,同时大量补充凝血因素,并辅助肝素治疗,以提高抢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科ICU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76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科ICU重症患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非常普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困难,病死率高.结论 对高危患者严密观察,早发现、早治疗,及时祛除诱因是救治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产科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年3月到2011年4月收治的50例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实施输注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与输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本组患者无一例死亡。结论对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实施积极预防、治疗患者原发病,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应用抗凝药物,阻止DIC的转化,对提高产妇和胎儿的存活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耿昕  朱勤花 《吉林医学》2011,32(12):2402-2402
目的:探讨8例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8例进行抢救。结果:重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胎盘早剥1例,产后大出血3例,羊水栓塞2例,植入性前置胎盘2例,患者有出血、休克、循环障碍等,血小板降低<100×l09/L进行性下降3例,纤维蛋白原下降(1.5 g/L)2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例,3P试验呈阳性1例,纤溶酶原减低1例。结论: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妇产科的急危重病,病情复杂、发病急、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以及治疗才能降低患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液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38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对38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治疗方式的不同将38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分成两组,输成分血组18例和输全血组20例,分析比较两组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输成分血组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显著低于输全血组(35.00%),且输成分血组和输全血组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PLT、TT、HCT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组间RBC、HGB、PT、APTT、D-D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采取血液成分输血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分析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诱发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以不断提高此疾病的治愈率。方法:我院2009年4月1日-2013年4月1日期间共诊断出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20例,上述患者分别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产科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去除导致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诱因;在患者高凝期积极给予肝素抗凝剂进行治疗,每次25-50mg,间歇给药,每日给药量为50-200mg之间;在患者消耗性低凝期给予其血浆和血小板等进行代替治疗,并适当运用小剂量肝素进行治疗;在患者纤溶期给予其适当的抗纤溶药物。结果:本组20例患者痊愈15例,好转4例,死亡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对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应及时诊断、去除诱因,并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肝素抗凝剂进行治疗,科学预防患者脏器衰竭,以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3.
李占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142-143
对11例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迅速做出正确诊断及处理,积极进行抢救治疗,成功救治9例,死亡2例,以探讨具有高度产科DIC高危人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在2011年7月到2012年12月收治1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对本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后,患者的痊愈时长有效缩短,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所有患者对临床护理都非常满意,满意率达到100%.结论:对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准确实施治疗方法,精心的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对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秋梅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167-167
目的分析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治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标准,将30例符合早期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30例符合一般诊断标准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辅助治疗、肝素治疗等,最后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诊治,可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诱发因素很多,以产科并发症引起者为常见。产科DIC常发病急骤,母婴死亡率极高。本研究对我院1995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6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方法 对本院2002年7月至2008年3月发生的38例产科急性DIC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产科急性DIC的发病诱因是重度妊高征、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等;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结论 产科急性DIC发病急骤、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祛除诱因、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抢救措施.方法对21例产科DIC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结论抢救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键是正确诊断,及时去除病因,合理使用肝素,输入大量新鲜血液及血液制品,适时果断切除子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医院护理人员有效的护理,患者的痊愈时长有效缩短,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有效预防并去除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病因,同时进行合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能够有效提升DIC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娩期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产科护理措施。方法对21例分娩期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产科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1例均有明显的诱因,治愈率为95%以上。结论注重诱因,动态观察,及时发现危象,及时报告,为医生及早诊断提供依据;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准确及时执行各项治疗措施,为治疗成功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