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镜下滑膜切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3例36膝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在关节镜下观察其病理改变及损害程度,进行彻底的滑膜切除。结果:随访时问为半年~3年,优良率为83.3%。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早期镜下滑膜切除术,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给予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后6个月患者ESR、CRP、RF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50例患者均经6个月随访,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8.0%(49/50),有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Ⅲ级患者因关节反复出现肿痛,评分为差。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改善膝关节局部的功能,阻止关节软骨的进一步破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陈明儒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728-172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近4年来收治的46例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行关节镜下手术切除病变的滑膜皱襞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46例患者手术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达到优3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3.5%,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关节镜下手术彻底切除滑膜皱襞是治疗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2004年3月间对3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3侧膝关节进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中多入路清扫全关节滑膜,清理关节腔。结果32例患者在术后平均31个月时接受随访。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40、6分,术后平均75,4分;HAQ评分术前平均11.6分.术后平均9.5分。血沉(ESR)术前平均31.2mm/h,术后平均17.5mm/h;C反应蛋白(CRP)术前平均116,9mg/L,术后平均54.3mg/L;改良sharp评分术前平均16.4分,术后平均17.2分。术前与术后各指标比较显示Lysholm评分、HAQ评分、血沉、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改良shar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不仅能改善膝关节局部的功能.而且可以改善全身病情。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红巍  孙鉴  杨彦波 《黑龙江医学》2004,28(11):855-856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实施膝关节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方法。方法  34例RA患者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 (ARA)进行分期 ,按Lysholm标准评分〔1〕。采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 ,术后随访 6个月后 ,按Lysholm标准评分 ,判断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随访患者Lysholm评分增加 ,以Ⅰ、Ⅱ期疗效显著。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方便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尤其适合于Ⅰ、Ⅱ期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关节腔灌洗、滑膜部分切除、游离体摘除、半月板修整或部分切除等方法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5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0个月(6~36个月),其中42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优良率达84%。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但需要掌握好其临床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联合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滑膜清理术,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术后1个月和术后半年进行随访。术前及各随访时间点,评价患者的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结果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高于术前(P〈0.05)。术后患者VAS评分和血液学指标均有降低(P〈O.01)。结论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联合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998年9月-2006年5月13例单膝关节滑膜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并切取滑膜组织行组织学检查。对滑膜形态进行记录比较,手术前后评定膝关节功能。随访3-11年,平均随访6.9年,记录发展为多关节RA的时间,并分析手术疗效。结果:13例全部发展为多关节RA,由单膝症状到典型症状出现4-30个月,平均13.8个月。术后3周优7例、良5例、可1例;术后6.9年,优2例、良5例、可4例,差1例。血RF(+)9例,关节滑液RF(+)12例,关节镜下滑膜呈结节样增生13例,杵状绒毛6例,血管翳形成6例,滑膜中夹杂坏死纤维素6例。结论:关节镜检结合滑膜病检对单关节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确诊仍需要结合临床、试验室及放射学等更多的诊断依据。关节镜下滑膜大部切除治疗单关节RA,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不肯定。早期确诊是单关节RA手术方式选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下滑膜切除治疗儿童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意义和效果。方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儿童膝关节滑膜炎11例,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反应性关节炎2例,慢性非特异性滑膜炎6例。结果经6~25个月随访,无手术并发症,按lysolm评分标准,疗效优7例,良3例,复发1例。结论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儿童膝关节滑膜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治疗膝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2004年关节镜下清理治疗膝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滑膜炎15例,均行镜下滑膜刨削术。经滑膜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后头半年每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半年随访1次。结果:1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问8~34个月,平均12.7个月。部分滑膜切除患者中有1例复发。再次行关节镜手术有效,次全和全滑膜切除患者未见复发。治疗和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治疗膝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滑膜炎疗效确切,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的优点。关节镜是治疗膝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滑膜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关 )中的价值。方法 在关节镜下对 34例早、中期类风关患者共 4 2个膝关节 (早期 2 2例 ,2 4个关节 ;中期 12例 ,18个关节 )行滑膜切除术 ,其中32个膝关节使用双极射频对残留的滑膜进行清除和止血。术后给予正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所有的 4 2个关节得到了 6个月的随访 ,31个关节得到 2年的随访 ,14个关节得到 4年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关节功能的评定和红细胞沉降率 (ESR)、C反应蛋白 (CRP)和类风湿因子 (RF)的测定。结果 术后 6个月的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 95 .2 % (4 0 / 4 2个 ) ,术后 2年为 87.1% (2 7/ 31个 ) ,术后 4年为 6 4 .3% (9/ 14个 )。术后 3个月 ,早期类风关组的ESR、CRP和RF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中期类风关组的ESR和CRP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对早、中期类风关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 ,术后给予正规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 ,可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双极射频能够彻底清除滑膜 ,有利于减少关节血肿的发生 ,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MARDs联合关节镜下滑膜清理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价值。方法46例RA患者在使用DMARDs等药物的同时,应用关节镜对患者的52个膝关节在关节镜下行滑膜清理术(双侧膝关节6例,单侧膝关节40例),术后即在关节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二丙酸倍他米松及倍他米松磷酸盐)注射液及透明质酸钠4ml,目继续前DMARDs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关节疼痛VAS量表评分,Ishikawa关节功能的评定,检测手术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1周内诉全身和手术关节肿痛减轻;术后2周,VAS量表评分、ESR、CRP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4周,ESR和CRP的下降幅度超过65%,27例患者的ESR和CRP在正常范围,18例患者RF下降达60%;术后3个月,38例患者的ESR和CRP在正常范围,29例RF≤30IU,ml,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术后6个月,关节功能的总优良率为94.2%;术后2年,关节功能的总优良率为80.0%。结论对早中期RA患者进行DMARDs联合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清理术,近期疗效满意,除手术关节功能恢复外,亦可改善患者的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13.
Chen GQ  Zhang HW  Li ZF  Yu YT  Guo DM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9):2034-2037
目的 评价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联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7例RA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切除术,术后即联合使用DMARD药物治疗;对照组仅使用DMARD药物治疗.于关节镜手术后及药物治疗的1、6、12及24个月作为随访点,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DAS28评分及其临床缓解率(DAS28<2.6)、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疼痛目视模拟测量表(VAS)评分、疾病总体状况的医生VAS评分、疾病总体状况的患者VAS评分、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第1、第6个月时,关节镜滑膜切除术联合DMARD药物治疗组DAS28评分分别为4.8±1.1、4.2±1.0,对照组分别为5.4±0.9、4.9±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第1、第6个月时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疼痛VAS评分、疾病总体状况的医生VAS评分、患者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治疗后1个月起达到临床缓解(DAS28<2.6)的比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且一直维持到24个月,治疗2年后两组间DAS28评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联合DMARD较单用DMARD治疗RA可更早控制疾病活动度,改善病情,同时可以维持长期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knee arthroscopic synovectomy plus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 (DMARD)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97 RA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knee arthroscopic synovectomy plus DMARD after arthroscopy.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nly DMARD. Th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at pre-treatment and 1,6, 12, 24 month post-treatment. Tender joint count, swollen joint count, morning stiffness, resting pain,patient global assessment, physician global assessment,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 ESR), C-reactive protein (CRP), rheumatoid factor (RF) and disease activity score (DAS) 28 were observed. Results Tender joint count, swollen joint count, morning stiffness, resting pain, patient global assessment, physician global assessment and DAS 28 sco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t 1, 6 month post-treatment i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 versus the control group. At 2 years post-treatment, there was stil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AS28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knee arthroscopic synovectomy and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can control the disease activity of RA during an early period. And a long-term efficacy may be maintained.  相似文献   

14.
经关节镜滑膜刨削术治疗小儿膝关节滑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膝关节滑膜炎经关节镜行滑膜刨削术彻底切除病变滑膜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滑膜刨削术治疗滑膜炎47例,其中慢性非特异性滑膜炎21例,类风湿性滑膜炎12例,结核性滑膜炎6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8例。结果 病人术后随诊3个月~4年,无手术并发症,病人早期恢复良好。按Lyshoml等评分标准,疗效优者32例占68.1%,良者11例占23.4%,复发4例占8.5%。结论 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滑膜炎滑膜刨削术具有创伤小、切除彻底、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20例,均为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均在关节镜下开展微创手术,现回顾相关资料。结果本组20例患者,术后均无切口不愈合及感染的情况发生,行平均10个月的随访,膝关节疼痛均在术后呈显著减轻表现。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进行评定,手术后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时,采用关节镜应用虽不能替代饮食控制和药物调节等全身性降尿酸治疗方法,但在局部治疗中,其具有较高有效性及安全性,使膝关节功能获得了较大的恢复,显著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曾凡林  饶翔  聂卿   《中国医学工程》2011,(9):42-43,4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有限清理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从本院2007-2011年间诊治的膝骨关节炎的患者中选取病人48例,将关节镜有限清理手术和非手术随机应用于就诊的病人。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两组术前分组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效果维持时间关节镜手术组3.6±0.06年,非手术组为1.1±0.14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式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及4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关节镜下有限清理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术后结合膝关节功能锻炼是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交叉韧带囊肿的临床诊断及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从2008-2013年共诊治7例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及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囊肿切除,随访6-12个月,平均(8±3.2)个月。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和手术后疗效评定的Glasgow评定法对膝关节功能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7例患者均无复发,手术前、后的1周、1个月、3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手术前Lysholm评分为(71.8±4.8)分,手术后提高至(92±2.1)、(94±1.8)、(95±2.6)分,术后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例患者Glasgow疗效评定全部为优。结论交叉韧带囊肿无特征性症状及体征,MRI可提高诊断率,关节镜下可明确诊断且在治疗交叉韧带囊肿上具有创伤小、疗效佳的优点,是治疗交叉韧带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