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行颅脑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前后病变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的变化,于溶栓前、后进行NIHSS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CT灌注成像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于的脑灌注异常区,表现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降低,平均通过时间(MTT)延迟,表明存在缺血半暗带.溶栓后大部分患者脑灌注情况明显改善,梗死核心区rCBF,rCBV与溶栓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半暗带区rCBF显著增加(P<0.01),rMTT减小(P<0.01).溶栓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行CT灌注成像能显示缺血半暗带,溶栓后缺血半暗带区脑灌注异常明显改善,对静脉溶栓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4D扫描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脑部血流灌注及病灶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共62例多层螺旋CT动态4D扫描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病灶边缘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达峰时间(TPP)及平均通过时间(MTT)。 结果 全部62例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55例局部动脉血管分支减少,7例脑血管成像未见明显异常;rt-PA静脉溶栓后60例梗死区局部血管分支增多,2例脑血管成像未见明显异常。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rCBF、rCBV、TPP及MTT水平分别为(20.73±5.44)、(1.21±0.30)、(19.37±3.70)、(6.52±0.77);静脉溶栓后rCBF、rCBV、TPP及MTT水平分别为(37.66±8.10)、(1.96±0.41)、(18.98±4.25)、(6.55±0.81);静脉溶栓后rCBF和rCBV水平显著优于静脉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TTP和M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层螺旋CT动态4D扫描可准确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脑部血流灌注及病灶血管情况,可为溶栓疗效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价值。方法384例患者均行CT全脑灌注成像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84例患者检出154例血管性病变,其中,60例动脉瘤,64例脑血管闭塞病变或是脑血管狭窄,30例血管畸形。动脉瘤直径在0.7~19 mm之间,其中,位于颈内动脉虹吸段6枚,位于前交通动脉10枚,位于后交通动脉6枚,位于大脑前动脉17枚,位于大脑中动脉21枚。健侧与患侧以及不同溶栓治疗时间患者MTT、rCBF、rCBV等指标差异显著。结论CT全脑灌注成像诊断脑血管病变可靠、迅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320排CT扫描,包括平扫、血管成像(CTA)、全脑灌注成像(CTP)。结果:11例患者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相应的责任病灶。11例患者的CTA显示10例患者出现血管异常改变。11例患者CTP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5例出现局部脑血流量(rCBF)下降,3例出现局部脑血容积(rCBV)轻度增加。部分全脑灌注图像显示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大脑半球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明显延长,部分CBF、CBV无变化。结论:CTP检查是目前超急性期脑梗死对急性缺血灶发现最早的影像学检查手段。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可以通过一次对比剂注射获得常规CT扫描、全脑灌注、CTA的数据,可以实现对超急性脑梗死的"一站式"CT检查,可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对烟雾病脑血管重建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价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行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的30例烟病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多层螺旋CT对其行脑灌注成像扫描,观察患者的术前术后CTP图像表现,分析其脑缺血区域术前术后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延迟时间(DLY)变化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有9例存在脑出血症状,21例存在脑缺血症状,经影像检查发现单发或多发软化灶20例,出血灶10例,共有颈内动脉末段不同程度狭窄53支,其中大脑前动脉狭窄18例,大脑中动脉21例,大脑后动脉14例,且均有异常侧支循环形成;而其中有行双侧颅骨多点钻孔间接血流重建术治疗7例,行单侧直接血流重建术治疗23例;30例患者经CTP检查发现异常灌注区41处,而术前异常灌注区与双侧相对正常区比较,rCBV、rCBF明显减低,TTP、MTT及DLY则明显延长,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异常灌注区与双侧相对正常区rCBV、rCBF与术前比较则明显升高,TTP、MTT及DLY则明显缩短,但rCBV、rCBF、TTP、MTT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DLY与术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异常灌注区与双侧相对正常区比较,rCBV、rCBF仍明显减低,TTP、MTT及DLY则仍明显延长(P0.05)。结论 CTP可有效为术前烟雾病检查提供脑血流灌注信息,显示患者血管狭窄、闭塞及异常情况,同时还可明显显示血管重建术治疗期间患者脑血流灌注改变情况,对评估血管重建术后烟雾病患者动力学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全脑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1例患者进行CTP和CTA联合检查,按照MCA狭窄程度分为轻、中及重3级,进行病变侧与健侧的脑血流量(rCBF)、局部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灌注参数对比.结果 病变侧与健侧分水岭区rCBF、MTT及TTP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节区rCBV、rCBF、MTT及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受侧枝循环等多种因素影响,MCA重度狭窄或闭塞与脑内血流灌注降低有相关性,轻中度狭窄与脑灌注降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灌注及血管成像分析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中信惠州医院41例早期脑缺血卒中患者进行CT平扫、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检查,比较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诊断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 ①CT平扫示患者早期大脑梗死区提示有低密度病灶,CT平扫的敏感性为57.7%,特异性为100.0%,诊断准确性为73.2%;而CT灌注成像可见缺血脑组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下降,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延长.其中MTT和CBF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平扫,颈内动脉CT成像敏感性明显低于CT灌注成像,准确性明显低于CT平扫和CT灌注成像,颅内动脉成像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几种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T灌注成像显示患者半暗带区CBF、CBV、MTT、TTP、PE百分比值(rCBF、rCBV、rMTT、rTTP、rPE)与梗死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在rCBF、rCBV、rPE明显高于梗死区,rMTT和rTTP明显低于梗死区;③可见半暗带区和梗死区rCBF与rCBV呈正相关,rCBF与rMTT、rMTT与rCBV、rTTP与rRE呈负相关(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敏感性高,各个参数能够较为准确检测到大脑早期缺血引起组织变化情况,故可作为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CT灌注成像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CTP)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1只健康的食蟹猴,运用介入技术建立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分别在栓塞前及栓塞后2 h行脑血管造影、CT平扫及CTP检查.使用CT Perfusion软件分别计算出患侧CBF,CBV,MTT及健侧镜像区CBF,CBV,MTT的比值rCBF,rCBV,rMTT,最后应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1只动物中,17只栓塞成功;在CT灌注参数图像能够明确显示出病灶区,表现为病灶区MTT延长和CBF、CBV的下降.缺血坏死区和半暗带区与健侧镜像区的rCBF分别为0.35±0.13,0.57±0.18(P<0.05).rCBV分别为0.61±0.15,0.89±0.24(P>0.05);rMTT分别为4.77±2.34,2.51±1.00(P<0.05).结论 介入栓塞技术建立的猴超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且栓塞准确、可靠的优点;CTP检查可快速、准确、无创地评价猴局部脑缺血模型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显示梗死、缺血的部位和范围,为溶栓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Wang YJ  Yao QL  Fang F  Teng G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73-1777
目的 探讨高场强磁共振(7.0T)灌注和弥散加权成像在大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线栓法建立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对照组,栓塞0.5、1.5、3、6和24 h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于相应时间点行头颅MRI扫描:PWI、DWI、T1WI、T2WI及MRA.后处理获得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形态图,并分别计算rCBV、rCBF、rMTT相对值.测量DWI异常信号区相对体积(rVD)及PWI异常灌注区相对体积(rVP).将结果与四氮唑红(TTC)染色和病理对比.结果 假手术组各序列扫描、TTC染色及病理均未见异常.各栓塞组栓塞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rCBV、rCBF明显降低,rMTT明显延长,梗死核心严重,梗死边缘较轻.各栓塞组栓塞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于DWI和PWI均可见异常信号区;DWI异常信号区体积随栓塞时间延长而增大,PWI异常信号区体积随时间延长变化不明显,栓塞6 h前PWI异常信号区大于DWI异常信号区(P<0.05),6 h以后PWI、DWI梗死体积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h以后DWI梗死体积与24 hTTC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场强磁共振灌注和弥散加权成像动态显示急性脑梗塞缺血半暗带的时间、空间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早期脑梗死患者30例,应用16排螺旋CT行颅脑CT灌注及CTA扫描,测量并比较脑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与对侧正常对照区CBV、CBF及MTT的不同,从CTA图像观察脑动脉狭窄情况。结果 1.与对侧正常对照区相比,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CBF明显降低,MTT显著增加(P<0.05)。脑梗死区CBV及CBF明显低于缺血半暗带区,MTT显著长于缺血半暗带区(P<0.05)。2.CTA显示存在脑动脉局限性狭窄的比例为80.0%,以大脑中动脉比例最高。结论 16排CT灌注及血管成像能够为早期脑梗死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其早期和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脑灌注成像对脑梗死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而常规CT平扫未发现异常的患者进行脑灌注成像检查,测量脑内感兴趣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并根据脑梗死前期的分期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脑灌注异常34例,其中Ⅰ1期5例、Ⅰ2期12例、Ⅱ1期11例、Ⅱ2期6例。4例同时有2个部位发现异常灌注区,分别处于Ⅰ2期和Ⅱ1期。有2例未发现异常灌注区。患侧TTP、MTT较对侧明显延长(分别P〈0.01和P〈0.05)。结论64层容积CT脑灌注成像能清楚显示脑梗死前期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56排螺旋CT 灌注技术研究行颅骨修补手术前后脑血流的变化,评价颅骨修补术对颅骨缺损患者的脑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应用256排螺旋CT做脑灌注扫描20例早期行颅骨修补手术患者在实施颅骨修补前手术前l~2 d、术后10~14 d行CTP检查,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大脑皮层、基底节和丘脑等部位的脑组织血流量、脑组织血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到达峰值时间全部参数值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颅骨修补术后患侧皮质CBF、CBV较术前显著增加,TTP缩短(P<0.05).两侧基底节和丘脑区在术前术后脑血流相关数值虽有所上升,但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骨修补术后患侧皮质的脑血流量能获得改善,CT脑灌注可准确评估颅骨修补前后脑组织血流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使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23例颈动脉狭窄病人分为有症状组14例和无症状组9例,均经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术确诊为单侧颈内动脉中或重度狭窄.对全部病人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共置入支架23枚,术前及术后7 d对所有病人行脑CTP检查.分别比较2组术前、术后7 d的CTP常用指标脑局部血流量、局部脑血容量、局部平均通过时间及相对达峰时间.结果:2组术后rTTP、rMTT时间均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CBF、rCB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患侧rTTP、rMTT较健侧延长,rCBF较健侧降低(P<0.01),rCBV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CTP成像,rCBF、rCBV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rTTP、rMTT较前有所好转(P<0.05和P<0.01),但与健侧比较仍有明显延迟(P<0.01).结论:CTP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颈动脉狭窄病人支架成形术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可成为头颈部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无创性评价方法,rTTP是评价早期缺血以及侧支循环代偿能力非常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脑灌注成像与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疑似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5例,其中ABI异常组33例,ABI正常组72例。所有患者均行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扫描,一站式完成颅脑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和CT灌注成像,获得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延迟(delay)等灌注参数图,由2位高年资的医师共同评价脑灌注图像,计算ABI预测颅脑CT灌注异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所有患者中有68例出现脑灌注异常,表现为MTT、TTP延长,CBV升高、正常或减低,CBF正常或减低。其中ABI异常组有25例脑灌注异常,ABI正常组有43例脑灌注异常,ABI异常组脑灌注阳性率(75.8%,25/33)高于ABI正常组(59.7%,4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且ABI异常组的相对MTT、相对TTP大于AB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预测颅脑CT灌注异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8%、40.3%、36.8%、78.4%。结论 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扫描可以早期、全面、准确评价脑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简便的ABI检查对脑灌注异常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应用,利于早期预防及治疗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前脑血流CT灌注成像(CTP)特点及其预测颈动脉狭窄术后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HS)/脑过度灌注(CH)危险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5年1—12月诊治的6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患者均行单侧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CAS)/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前行CTP检查判断责任血管(术侧血管);并根据责任血管对侧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分为5组:A组为颈动脉闭塞(狭窄率100%)10例;B组为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5%~99%)17例;C组为颈动脉中度狭窄(狭窄率50%~74%)7例;D组为颈动脉轻度狭窄(狭窄率<50%)4例;E组为颈动脉血管正常26例。采集术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即局部脑血容量(rCBV)指数、局部脑血流量(rCBF)指数、局部平均血流通过时间(rMTT)指数和局部对比剂达峰时间(rTTP)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33例发生CH(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轻度头痛、头晕),1例发生CHS(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明显头痛、恶心、颅内出血);30例未发生CHS/CH;术后血压升高发生率为51.6%(33例)。A、B组发生CHS/CH患者的rCBV、rTTP指数高于C、D、E组发生CHS/CH患者(P<0.05);各组发生CHS/CH患者rCBF、rMTT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责任血管)中、重度狭窄伴对侧颈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的患者,若术前rCBV指数及rTTP指数增加,特别是rCBV>0.20、rTTP>0.25,提示术后发生CHS及CH趋势。术前rCBV、rTTP指数为预测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CAS/CEA术后发生CHS及CH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后循环慢性脑缺血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2012年在本院神经内科拟诊为后循环缺血患者60例,使用EMS-9EB×2P(双通道四深度)TCD仪分别评价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的血流情况,使用Siemens 16排CT对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平扫,选取以环池层面为中心的感兴趣区进行灌注扫描,应用Siemens自带PCT专用软件包进行后处理,测定灌注参数CBF、CBV、MTT、TTP。结果:TCD:观察组30例患者基底动脉(BA)异常17例,大脑后动脉(PCA)异常3例、椎动脉(VA)异常12例,各条动脉Vm、P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全部CT平扫未见与临床症状相关的病灶;CT灌注成像观察组中28例显示后循环共32处低灌注区,灌注参数rCBF、rCBV、MTT、TTP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简便快捷而又经济无创的TCD和多层螺旋CT设备,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慢性PCI患者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依据,以此提高慢性PCI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便于尽早给予针对性治疗,预防缺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和脑梗死的发生,减少患者功能障碍和残疾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脑膜瘤瘤周水肿多层螺旋CT灌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脑膜瘤瘤周水肿区灌注特点.方法 对19例脑膜瘤伴瘤周水肿形成病例行瘤周水肿区同层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利用灌注软件分别计算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采用t检验对瘤周水肿区和对侧正常脑白质各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瘤周水肿区的rCBF与rCBF较对侧脑白质明显降低(P<0.05),但MTT值在两部位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瘤周水肿区的rCBF值和rCBF值明显降低,水肿本身对微血管的压迫可能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