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5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15±16)min,平均透视时间为(15.6±8.3)min,平均出血量为(410±15)mL。治疗后患者AM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Cobb角、前后椎体高度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出现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7%。结论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效果确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患者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我院共收治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23例,根据Dennis分类,前柱损伤11例,前、中柱损伤12例,合并神经系统损伤占68%,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随访1年(椎体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记录患者入院及治疗后1年时的AMS评分。结果 23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最短12个月,最长20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1.5±0.4)h,透视时间(12±3)min,出血(450±50)mL。所有病例术后无神经功能压迫症状减轻,无恶化现象,术后1年为(79.6±10.5)分,手术后1年AM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Cobb角平均(6.57±4.5)°,术后1年为(9.57±4.9)°,手术前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F检验,P〈0.05)。术前伤椎平均高度(18.7±1.8)mm,术后1年为(23.5±1.1)mm,术前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结论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且能够维持脊柱稳定性,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自1994~1999年对27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段爆裂骨折积极手术治疗。前路进入,椎体部分截骨,硬脊膜外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经随访1~5年,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7例中,男23例,女8例,年龄17~50岁,平均年龄29岁。其中以建筑工人居多,以高处跌落伤为主。部位:T_24例,L_11 9例,L_24例。诊断:以临症状、体征、X线正侧斜位片及CT检查为诊断依据。根据CT显示椎管狭窄情况,判定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经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髂骨块或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Denis分类累及前、中柱的胸腰段爆裂骨折伴不全瘫患者42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后凸角术前(19.2±6.2)度,术后(4.2 ±2.3)度 椎体前缘高度术前(43.2± 1.8)mm,术后(69.3 ±1.9)mm 术后随访6-12个月,内固定无失败,矫正度无明显丢失,均获得良好植骨融合,神经功能有1级以上的改善.结论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按Denis分类,骨折只累及前、中柱而后柱完整的不完全瘫患者减压彻底,固定可靠,融合效果好,矫正后凸畸形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7例。结果:随访平均18月,术后神经功能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伤椎后突角及矢状面指数术前与术后及末次随访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术后与末次随访的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减压彻底,固定牢固,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的手术特点、适应症及疗效,方法自2004年9月以来,对6例平均年龄32岁,受伤平均12d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行前路减压、植骨与Z-plate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C级4例,D级2例;脊柱后凸角(cobb法)15~40°;术前椎管占位50%~60%。结果本组经6~16月(平均11月)随访,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无胸腹部感染,脊髓神经损伤无加重,植入物无松动,断裂,按ASIA神经功能评价:脊髓神经功能恢复1~2级;Denis腰背痛指数评价:5例轻度腰背疼痛,1例有中度疼痛,需偶尔服药治疗,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脊柱排列基本正常。结论胸腰椎骨折行前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减压充分,骨融合可靠,可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及脊柱的稳定性,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我院骨科 1998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收治 T11、T12 、L1、L2 爆裂骨折患者 18例 ,采用前路减压植骨手术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8例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2 2~ 5 0岁 ,平均 32岁。受伤原因 :坠落伤 10例 ,压砸伤 8例。伤后入院时间 3小时至 8天 ,平均 3.6天。骨折部位 :T112例、T12 6例、L18例、L2 2例。术前 CT检查椎管平均占位率 5 0 %。截瘫指数按 Frankel分级 ;A级 3例 ,B级 10例 ,C级 5例。随访时间 2~ 9个月 ,平均 6个月。1.2 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充分后 ,全麻下取侧卧位 ,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用于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Cobb角度、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等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比较Cobb角度、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针对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进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诊后入路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入路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并截瘫的患者30例,平均随访25月.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临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5月,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 后入路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方法、临床疗效以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研究2006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8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87例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65例随访8~30个月,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12例无神经损伤者,术后功能良好,其中3例下腰椎前路术后患者述性功能减退;骨折并不全瘫者42例中35例有1~3级恢复;11例完全截瘫中,2例4级恢复,6例1~3级恢复,3例仅部分感觉恢复。全部患者X线片或CT均显示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发生。结论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重建脊柱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对男性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谨慎实施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12.
后路内固定加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经伤椎椎弓根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8年2月应用后路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T113例,T1221例,L123例,L29例。结果56例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前椎管占位25%-75%(平均37%),椎体压缩40%-70%(平均56%),cobb角21.5°-42.3°(平均29°)。术后椎管内占位5%-20%(平均13.6%),椎体高度65%-98%(平均82.5%),cobb角3.1°-9.3°(平均5.6°)。长期随访术后cobb角丢失〈1°,椎体前缘高度丢失〈2 mm。结论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人工骨植骨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方法,与单纯前、后路内固定手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固定的可能性。方法2001年5月 ̄2005年1月,收治32例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其中T1212例,L117例,L23例。按Franke1分级评定:A级6例,B级5例,C级7例,D级14例。手术均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结果32例术后影像学检查胸腰椎生理弧度基本恢复正常。均获随访10~51个月,平均17.9个月。神经功能除2例脊髓完全损伤无恢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继发性脊柱后突及节段性不稳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修复重建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减压彻底、植骨充分及内固定牢固等特点,有助于椎体高度恢复和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前路减压植骨联合Z板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0例运用前路减压植骨联合Z板内固定治疗的双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均没有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随访发现,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手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脊椎功能。结论:运用前路减压植骨联合Z板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结核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经2~4周正规抗结核治疗后行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椎间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计算2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术前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15个月。1例脊柱结核复发。植骨愈合时间3~10个月,平均6个月。脊柱后凸畸形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矫正。术后并发手术切口感染形成慢性窦道1例,经窦道清除术后痊愈。术前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纯开窗减压术与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Ⅰ、Ⅱ度真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75例Ⅰ、Ⅱ度真性腰椎滑脱症住院患者,按手术术式分为单纯开窗减压组(A 组,35例)和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组(B 组,40例),比较2种术式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3个月、1 a 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A 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少于 B 组(P <0.05),A 组有4例患者术后根性症状缓解不明显,其中2例随访观察3个月后症状缓解,2例行复位融合内固定术后症状缓解,1 a 后随访有4例患者腰椎滑脱程度加重并出现根性症状。B 组术中1例出现脑脊液漏术中行缝合修补,神经根损伤1例。3个月时两组 JOA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 a 时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3个月、1 a 时腰腿痛 VAS 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其中术后3个月时 A 组与 B 组腰腿痛 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术后1 a 随访时腰腿痛 VAS 评分与 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1 a 行腰椎X 线复查,A 组滑脱率、滑脱角度及椎间隙高度无明显改变。B 组术后3个月、1 a 复位情况良好,术前术后滑脱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纯开窗减压术与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2种术式治疗Ⅰ、Ⅱ度真性腰椎滑脱症早期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前者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所以患者耐受较好,但单纯开窗减压术的远期疗效不如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7.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同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8月~2003年9月应用同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并随访46例,平均随访2.5年,按Moon植骨成功的观察标准及胸腰椎结核的治愈标准,对胸腰椎结核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结核中毒症状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胸腰椎后凸畸形全部矫正(P<0.05)。平均12 d后下床活动。术后6个月骨性融合率为60%、12~18个月骨性融合率为90%。28例合并截瘫患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3级(Frankel分级);结核治愈率为98%。结论:同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地治疗胸腰椎结核,并能够同时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18.
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前路手术优缺点。方法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采用前路减压加椎间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7例,随访观察其功能效果,分析前路手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结果本组所有病例脊髓均获得有效减压,术后获随访6-28个月,平均14.2个月。术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24例不全截瘫患者中均有Ⅰ-Ⅲ级恢复;1例全瘫患者未有任何恢复;2例无神经损害者术后功能良好。随访x线见植骨均已融合,无神经、血管、输尿管损伤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减压彻底,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要注意防范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经椎弓根植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8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行经椎弓根植骨AF内固定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测量椎体高度、后凸角,了解神经功能改变及腰背疼痛变化。结果随访6~36个月,无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结论经椎弓根植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