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晏林 《中外医疗》2012,31(8):3-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优越性。方法将5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负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较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我院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内固定术,治疗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42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按照随机原则抽取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做对照,自入组开始观察,两月后予以评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对照组,两组有效率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两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但手术时间短,出血量不多,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17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70例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105例采取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住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优良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愈合时间、手术耗时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同时愈合时间、手术耗时较长,住院费用高。两者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权衡利弊后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140例在本院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38例(观察组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9例(观察组B),骨折内固定53例(对照组)。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和术后下床锻炼时间,随访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观察组术后下床锻炼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两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状况、骨折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讨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分别接受人工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关节功能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观察组,其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良率达62.5%,观察组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各具有优缺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围手术期有很大优势,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8.
陈刚  曹怀焱  贺检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78-179,18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良率为87.50%,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4例(8.3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13例(2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能迅速恢复髋关节的正常位置,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肢疼痛及功能障碍,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死亡率,是目前老年股骨颈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与内固定术(对照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较佳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保守治疗)和观察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0例/组。对比2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漯河市中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统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65.0%,观察组优良率为91.7%;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学阳 《当代医学》2011,17(24):8-10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传统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年龄≥60岁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内固定术治疗组(对照组,n=36)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组(置换组,n=32)。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下地时间、优良率、再手术率和并发症等情况的差异。结果置换组失血量和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下地时间小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再手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内固定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我科进行治疗的10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髋关节置换组和股骨头置换组,其中髋关节置换组55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置换组5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早期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 2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早期并发症等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第1年2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优良率差异不显著(P〉0.05);第3年及第5年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和优良率明显优于股骨头置换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近期疗效均显著,但在远期疗效上,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并与其他治疗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七台河市骨伤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近的治疗效果,且操作简单,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降低手术风险,但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  相似文献   

15.
胡学武 《大家健康》2013,(10):74-75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27例患者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负重时间、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负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照采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比研究该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采用人工半髋治疗的87例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其中43例实施了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设为观察组),其余44例实施了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设为对照组),术后两组均给予12~36个月的追踪随访。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扶拐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后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条件接受全髋置换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近期、远期疗效均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分析全髋关节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1年优良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第2年与第3年手术优良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近期疗效相当,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优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该种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用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患者实施治疗,观察组选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0%,对照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170例在我院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48例(观察组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9例(观察组2),骨折内固定63例(对照组).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和术后下床锻炼时间,随访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观察组术后下床锻炼时间早于对照组,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两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状况、骨折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术式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观察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一般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均具备一定临床疗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良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创伤更小、患者恢复更快,因此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是保障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