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利什曼病是一种由热带利什曼或墨西哥利什曼原虫侵犯皮肤引起的慢性皮肤寄生虫病,临床上较为少见,而发生在鼻部的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鼻部皮肤利什曼病病例.  相似文献   

2.
皮肤利什曼病是一种由热带利什曼或墨西哥利什曼原虫侵犯皮肤引起的慢性皮肤寄生虫病,临床上较为少见,而发生在鼻部的更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鼻部皮肤利什曼病病例.  相似文献   

3.
在曾驻守西南亚地区的士兵中,皮肤利什曼病正变的较常见。在曾驻守伊拉克的士兵中,2例皮肤利什曼病在一军队医疗处被确诊。作者根据组织病理所见和治疗综述了诊断思路和步骤。伊拉克驻守士兵皮肤利什曼病@Pehoushek J.F. @Quinn D.M. @Crum W.P. @马慧群  相似文献   

4.
背景:几乎没有资料能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感染者的由皮肤病原虫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目的:在法属圭亚那描述9例H IV感染者的皮肤利什曼病,并同普通无H IV感染者的皮肤利什曼病的临床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作比较。方法:1994-04/2000-12在法国嘎纳开展了病例对照研究。作者比较了9例患有利什曼病的H IV感染者和与之相匹配的27例对照者的相关变量,包括利什曼病的临床类型、皮损数量、淋巴血管炎和腺体疾病的表现、治疗后复发率复发或再感染。结果:8例H IV感染者患有限局性皮肤利什曼病,1例患有皮肤黏膜利什曼病。所有对照者患有皮肤…  相似文献   

5.
一女性患者,有单侧口面部肉芽肿病史5年,经反复检查(包括结肠镜检),最后确诊为皮肤Crohn病,该病被证实每周口服低剂量甲氨蝶呤有效。据作者所知,本文是首个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由Crohn病引起的口面部肉芽肿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现行系统治疗由巴西利什曼原虫引起的NewW orld皮肤利什曼病(CL)并不满意。二性霉素B广泛用于治疗内脏利什曼病,但很少用于CL,而且没有一个治疗CL的合适方案。作者成功治疗1例在伯利兹城感染的多发CL。该患者作为住院患者治疗7d,每天剂量3m g/kg,之后门诊继续治疗3周,每周2次,剂量3m g/kg,总剂量40m g/kg。二性霉素可作为五价锑剂或脱氧胆酸二性霉素B系统治疗New W orld CL可耐受的替代治疗方法。二性霉素B脂质体成功治疗巴西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Brown M$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ropical Medicine, Lon…  相似文献   

7.
背景:皮肤利什曼病局部治疗如果有效,可将患者从长期、昂贵的住院治疗中解脱出来。方法:用液氮做冷冻剂冷冻治疗17例皮肤利什曼病患者。治疗共两个周期,每次冷冻10~30s,隔3周重复1次。结果:所有患者对治疗反应良好,且美容效果极好,无1例复发。副作用罕见。结论:皮肤利什曼病可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道1例发生免疫受损的女性患者,患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动脉径路发生皮肤接合菌病,早期皮损呈牛眼状。此前有2例接合菌病表现为牛眼样皮损的报道。皮肤科医生认识到该体征后,可快速确立假定诊断并开始对这一威胁生命的感染进行治疗。表现为牛眼状皮肤梗死的接合菌病:微量标本证实床旁诊断@Rubin A.I. @Grossman M.E. @张宪旗  相似文献   

9.
背景:发生在免疫抑制的基础上的肉芽肿已有报道。作者报道的6例泛发性环状肉芽肿,都发生在药物引起免疫抑制的患者。4例女性患者和2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龄61(35~76)岁。3例患者因乳腺癌(2例)和肝细胞癌化疗。1例女性患者因霍奇金病化疗。1例曾经做肝移植并用环孢菌素A,另1例因多关节炎系统应用类固醇治疗。所有患者都有泛发性非光线性肉芽肿,由多形红斑构成,有时呈环状。皮损位于躯干、腿和臂部。每例患者的组织病理都证实为环状肉芽肿。讨论:这6例患者的泛发性环状肉芽肿与药物引起的免疫缺陷有关。药物所致的免疫失调可能是环状肉芽肿形成…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地中海盆地是婴儿利什曼原虫引起利什曼病的地方病区域。过去几年间随着H IV感染的出现,这一地区的内脏利什曼病患者显著增多,成人尤著。而且这些患者中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皮肤损害屡见报道。病例报道:一35岁葡萄牙女性———从1997年开始静脉吸毒的H IV阳性患者———2000年患内脏利什曼病,2001年和2002年中数次发作,均采用五价锑盐(锑酸葡甲胺)、脂质体两性霉素B及锑酸葡甲胺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成功。内脏利什曼病第二次复发治疗几周后,体检发现患者面部出现红斑性丘疹,无自觉症状,随后波及躯干和上肢。皮损活检标本组织学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11.
利什曼病是一种由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s pp)引起的虫媒疾病。皮肤利什曼病(CL)表现为原发性皮肤溃疡,一般不产生内脏病变,主要流行于中东和北非一些国家。目前,CL尚无有效的预防性或治疗性疫苗,病情也无法得到控制。虽然大多数的CL人畜共患患者可在6~9个月内愈合,但患者身上会留下大面积终生性疤痕。  相似文献   

12.
皮肤接合菌病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类威胁生命的严重感染,见于衰弱和免疫抑制患者包括移植患者。致病微生物形态特殊且临床取材培养难于生长。作者报道1例皮肤接合菌病,为一例多内脏器官移植的新生儿患者,皮下脂膜炎伴广泛的局部针尖状尿酸盐结晶沉积。尽管之后发现患儿的血清尿酸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一过性高尿酸血症不能排除。因为作者采用微波处理系统避免水溶液,组织切片中的结晶得以保持完整,并用多种方法显示为尿酸钠晶体。早期诊断联合广泛清创术,迅速抗真菌治疗获得成功。作者以术语“尿酸盐脂膜炎”来描述该现象。皮肤接合菌病伴发尿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目的是研究干燥型不同临床形式皮肤利什曼病(CL)表皮朗汉斯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方法:研究16例热带利什曼原虫所致干燥型皮肤利什曼病(CL),临床上分为:①坚硬丘疹、结节、中央有结痂的斑块,病程<2年者5例;②具有特征性丘疹周围有陈旧结痂,病程>2年的狼疮样利什曼病6例;③皮损不愈合的慢性非结节,病程>2年者5例。石蜡包埋切片H E染色,CD1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慢性和狼疮样利什曼病相比,急性患者每毫米长表皮朗汉斯细胞的数量增加。结论:急性利什曼病皮损呈递的抗原数量最多,因而朗汉斯细胞的数量增加,将来自于利什曼原虫的…  相似文献   

14.
致残性泛发性硬斑病累及皮肤全层,从真皮和皮下组织延伸至肌肉、肌腱和骨骼。它与系统性硬皮病不同的是缺乏系统受累。通常14岁前发病。作者报道成年发病的致残性泛发性硬斑病男性患者2例,既往体健。2例均突然发病,迅速发展,皮肤广泛受累,并由挛缩畸形导致严重残疾。还观察到硬化皮肤组织发生顽固性溃疡、非黑素瘤的皮肤癌等恶性转化的易感性升高。对于这种疾病在治疗上一直是进退两难,虽然有多种治疗但只有短时缓解。致残性泛发性硬斑病:2例成人的临床表现@Maragh S.H. @Davis M.D.P.$Dr.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Mayo Clinic,…  相似文献   

15.
坏疽性脓皮病(PG)是一种罕见的溃疡性疾病。该病最常与炎性肠病、恶性血液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作者报道2例Graves病(GD)在治疗该病前的初发阶段发生PG。第1例患者的皮损在用秋水仙碱治疗后完全消退,第2例口服环孢素治疗后消退。该报道强调了GD和皮肤溃疡患者应考虑PG诊断。以坏疽性脓皮病为最初表征的Graves病@Livideanu C.$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Mulhouse General Hospital,Rue du Dr Laennec,68100 Mulhouse,France Dr. @Lipsker D. @Paul C. @罗素菊…  相似文献   

16.
深部皮肤真菌病和诺卡(放线)菌病感染是不常见的。本文报道1例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由红色发癣菌合并播散性诺卡菌感染引起的深部皮肤真菌病。该患者在肾移植16年后发生感染,这可能与应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治疗有关。肾移植患者伴红色发癣菌合并播散性诺卡菌感染引起的深部皮肤真菌病1例@Sec.kin D. @Arikan S. @Haberal M. @田中伟  相似文献   

17.
引言:结节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常见有皮肤损害(20%~35%)。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随访资料差异很大。已经提出多种治疗方法。作者报道给予甲氨蝶呤治疗的4例慢性表皮结节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随访资料。病例报道:患者(3男,1女)平均年龄40岁(34~49)。1例患者出现冻疮样狼疮,2例患者出现丘疹和结节,另1例患者面部出现环状损害。所有患者此前经局部皮质激素和(或)羟化氯喹治疗,无任何疗效。给予患者甲氨蝶呤治疗,每周12.5~30m g,疗程至少6个月。平均治疗29个月(极差16~36)后,3例患者皮损完全缓解。1例患者因出现甲氨蝶呤副作用(肝酶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8.
背景:在该项回顾性研究中,作者报道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顽固性银屑病的经验。方法:2001年9月至2005年4月,共12例患者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在第0、2和6周给予英夫利昔单抗5m g/kg,以后每8周给予5m g/kg。在2例患者对该治疗发生抵抗后,所有患者增加甲氨蝶呤,每周5~7.5m g。由医生整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一种口服耐受性良好的药物可用于治疗黏膜皮肤利什曼病(MCL)。目前所用的非肠道给药疗法与五价锑剂药物有关,毒性显著、复发率高。目的:评价大剂量伊曲康唑治疗MCL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对厄瓜多尔13例MCL患者进行非对照性治疗研究,患者给予伊曲康唑400mg·d-1,疗程至少3个月。结果:第1月13例患者均有反应,但是治疗到12个月后只有3例(23%)患者完全缓解,未见副作用。病期短、病情轻至中度者治疗反应性好。长疗程、大剂量的伊曲康唑对多数MCL患者无效。伊曲康唑治疗西半球黏膜皮肤利什曼病@Calvopina M.$Department of Parasito…  相似文献   

20.
背景:动物传染性皮肤利什曼病(ZCL)由硕大皮肤利什曼原虫引起,是沙特阿拉伯许多地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地方性疾病。其传播媒介为巴浦白蛉,主要动物宿主为沙漠啮齿类动物。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120例ZC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类。患者大部分为非沙特阿拉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