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敬军  李少源  李霞  贲卉  荣培晶 《中医杂志》2014,(23):1996-1999
穴位和脏腑之间的特异性联系依据经穴所属经脉的不同而各异。在相同经脉,其腧穴具有主治本经和本腑病症的功能,也就是所谓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在临床应用中则讲究气至病所。从经穴效应循经特异性入手,以合谷穴与面口部联系为例探讨穴位与疾病的关联,重点探析合谷穴对面口部存在生理、病理上的特异性调节现象,分析产生合谷穴与面口部特异性联系的物质基础。从刺激合谷穴对面口部的特异性影响相关的中医认识、物质基础、经穴刺激效应及治疗效应等方面加以探讨,以此阐述合谷穴与面口部的特异性联系。  相似文献   

2.
张云洁  孟智宏 《吉林中医药》2013,(11):1155-1157
合谷穴的治疗范围广泛,尤其对于头面五官诸证,无论虚实寒热、轻重缓急,取合谷穴均能收到良好的疗效,现代临床研究对此也多有阐述.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经络学机理和远端取穴的原则,以及现代神经解剖学对其机理研究的概况,合谷穴更成为治疗面口疾病的要穴.合谷穴在治疗头、鼻、口腔、齿、面颊等部病证的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可见合谷穴临床治疗面口疾病的效果是极其明显和有理论支持的.  相似文献   

3.
何俊彦  陈惠惠 《光明中医》2014,(9):1921-1922
"面口合谷收"是《四穴总歌》中的一句,合谷穴在临床广泛应用,效果良好。常用来治疗头痛、齿痛、口眼歪斜等疾病。现将合谷穴与面口部疾病的联系的现代机理进一步阐明,为合谷穴治疗面口部疾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应用现代医学手段解释面口合谷收机制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从合谷穴的形态解剖、针刺时面口温度变化、神经电生理、头面部血供、大脑中枢激活、生物全息理论、神经突触可塑等7个方面理清合谷与面口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面口合谷收"是医疗实践过程中对合谷治疗口面部疾病功效的高度总结。笔者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经络辨证角度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其生理机制的研究,探讨支撑其证治规律的理论实质;同时对临床运用合谷穴治疗口面部疾病的报道进行举案归纳,浅析"面口合谷收"的理论基础与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6.
“面口合谷收”的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晓华  吴富东 《针刺研究》2011,36(5):388-391
对运用现代医学手段解释"面口合谷收"的机制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以理清面口部与合谷之间的联系,用经络以外的理论来道明其所以然。口面部的感觉传入与合谷穴区的感觉传入在脊髓背根节、孤束核、网状结构、丘脑及大脑皮质的投射终止区相邻或重叠,都有可能发生会聚而互相作用,实现功能上的整合。此外,面口部、合谷穴与大脑之间的信息传入传出的神经活性物质也多种多样,这些均成为"面口合谷收"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灸原理和经络研究中红外热像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张栋 《中国针灸》2004,24(1):37-42
目的:介绍红外热像技术在针灸和经络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从8个方面介绍笔者使用红外热像技术所进行的针灸经络研究的情况,包括:(1)针灸治疗的效果;(2)针灸的升温作用;(3)穴位相对特异性现象;(4)经络的温度特性;(5)经穴-脏腑相关;(6)经络温度特性形成的原理;(7)体表温度形成机制;(8)神经温度图像方法的建立及针灸研究的应用.结果:证明了红外热像技术用于针灸经络研究的可能性,开拓了热像技术应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手针治疗TMJ—MPD的红外热像与微循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传铎  叶平 《中国针灸》1998,18(3):133-136
研究应用红外热像和微循环观测手针疗组与治疗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的 TMJ区皮温的变化 ,甲襞微血管的变化。均经统计学处理 ,显示手针治疗组与治疗对照组的变化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而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手针对治疗 MPD具有相对敏感性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粗针神道穴平刺促进面神经炎面肌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将12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成粗针平刺组42例,传统针灸组42例,西药对照组42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面部症状、面神经电图的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神道穴粗针平刺能明显改善面神经功能分级和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法(RPA)积分,并能改善面神经电图潜伏期比例和波幅比例。统计结果表明神道穴粗针平刺与传统针灸组、西药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安全性评价无异常、无差异。结论:神道穴粗针平刺能促进面神经炎患者面肌功能迅速恢复、病程缩短。该方法安全、快速、有效、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红外热像技术,从生物科学角度验证“后溪督脉内眦颈”针灸经典理论。方法:选取颈肌劳损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后溪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后溪组针刺单侧(右侧)后溪穴,观察组不针刺,两组均使用红外热像仪测量颈项部、督脉循行线、侧颈部、眼内眦各观察区域皮肤温度数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后溪组颈项部、督脉循行线、侧颈部、眼内眦各观察区域皮肤平均温度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观察组各观察区域皮肤平均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观察区域平均温度的差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后溪穴与各观察部位之间具有显著经络相关性,认为“后溪督脉内眦颈”理论实质是对后溪作为八脉交会穴,与奇经-督脉相关的主治规律的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1.
12.
磁共振功能成像探析“面口合谷收”的神经中枢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共振功能成像是利用脑神经活动与血流动力学问存在密切关系.生理刺激下使脑区神经元活动增强,该脑区血氧饱和度发生变化.在T2WI或T2*WI上相应区信号强度增加。经过适当处理后可将这种代表神经元兴奋活动的信号提取出来,显示出明确可靠的信号变化.从而获得激活脑区的功能成像图。这种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的发展已使得其成为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研究的热点。为传统中医理论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得到验证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电针刺激“听宫”穴引起降压反应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蕴辉  杨芝兰 《中国针灸》1998,18(3):167-169
实验用乌拉坦麻醉、箭毒制动、人工呼吸的大鼠 ,给予电针 (2 Hz,3V)刺激“听宫”(配“曲池”)穴 ,引起降压反应。在双侧延髓头端腹外侧区 (RVL )内预先注射γ-氨基丁酸 (GAB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可反转该降压反应 ,而注射 5 -羟色胺 (5 -HT)受体阻断剂赛庚啶无此效应。双侧脑干 A1或 A5区内预先注射 GABA也能衰减甚至反转该反应。鉴于我们以往的工作曾显示 A1或 A5区兴奋时均可通过 RVL内 GABA能中间神经元抑制 RVL -交感兴奋神经元而引起降压反应 ,本工作表明 A1和 A5区通过 RVL及其内的 GABA受体参与“听宫”降压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胃脘下俞穴对T2DM大鼠的干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HPA轴与T2DM的发病和治疗的确切关系,以期为针灸治疗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抽出9只为空白组,喂以普通饲料。余下大鼠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按35mg/kg.BW剂量腹腔注射诱导T2DM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和电针胃脘下俞穴进行治疗。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空腹血糖值(FBG)显著下降(P<0.01),而模型组变化不大。电针组甘油三酯(TG)含量降低,但与空白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模型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CRH的含量较正常组极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CRH、CORT的含量下降,与空白组和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针胃脘下俞穴可明显降低T2DM大鼠血糖及甘油三酯含量,并可有效的缓解HPA轴功能的亢进,可使CRH及CORT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降压稳贴片的制备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斌  陈书存 《中国针灸》2008,28(2):156-158
目的:通过对降压稳贴片的制备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探寻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方法:8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降压稳贴剂进行穴位贴敷,取穴以神阙、涌泉为主。结果:显效48例,有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6.25%。结论:降压稳贴片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使用方便,是值得推广的有效外用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