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翼状胬肉的流行情况、发病机理与治疗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拉丁文pterygoideus意为翅膀样的,Pterygium在日本译为翼状片,均以形象命名。中医对翼状胬肉的最早记载见于《神农本草经》,如决明子、蛴螬主治目中淫肤。公元前一世纪许慎著《说文解字》中涉及眼病者有“侵”,其解为目生肤入眸曰侵;又侵者,浸也,言侵明也。隋巢元方撰《诸病源候论》(610年)有眼病38论,其中目肤翳,目肤翳复瞳子即为本病。唐宋时期之  相似文献   

2.
眼外伤的部位、轻重和发生率与人的生活及工作环境有密切关系,所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眼外伤。一、古代较多见的眼外伤1.眯(眼内异物) 眯字《说文》(公元10O年)释草入目中,《字林》(第二世纪末)释物入目为病。我国有关眼科知识最早的记载就是防眯、治眯的药物。见于《山海经》者有植楮,(尤虫)蚔等五种。  相似文献   

3.
蝇属于双翘目,环裂亚目(Cyclorrha-pna)。与医学有关的蝇种大致可以分为寄生类、吸血类及携带病原类三种。引起人眼结膜蝇蛆病的蝇种主要是寄生类蝇蛆,多为牛蝇科中的羊狂蝇(Oestrus OvisTinne)和狂蝇科马鼻蝇阔额鼻蝇(Rhi-noestrus Lati-Frons Gan),也有系皮蝇科纹皮蝇(Hypoderma Li neatum DeVill)和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等所致的人眼结膜蝇蛆病。有关眼蝇蛆病的报道,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生蛆肿”病的记载,以后(赵学敏,1675)在《本草纲  相似文献   

4.
组织粘合剂     
前言近些年来组织粘合剂(Tissue adhesives)已广泛应用于眼科、口腔科、外科等医疗方面。组织粘合剂的主要用途是使两个“面”迅速联结在一起,具有有效的张力强度,并能帮助止血。而该物质必须是毒性很低,又无致癌性等特点。烃基-2-氰丙烯酸酯(Alryl-2-cyanoacrylate)及其类拟物质作为组织粘合剂是1959年Coover等所发现的。1960年Carton等应用甲基-2-氰丙烯酸酯于小血管吻合术。氰丙烯酸酯类组织粘合剂是于1963年应用于眼科手术中。起初是用Eastman910(即甲基-2-氰丙烯酸酯)于家兔实验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眼科学发展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眼科学的萌芽时期我国医学历史悠久,最早的纪录见于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来的甲骨文字,为公元前十四世纪的遗物,其中即有关于眼病的记载。同时也有一些民间疗法,如《山海经》这部先秦古书,即载有药物100余种,其中治疗眼病的有7种。我国第一部本草的专书是《神农本草经》,约在汉代年间,它记载有药物365种,包括动植物、矿物药,有关眼科药物有70余种。关于盲人的记述,《书经》有“瞽奏鼓”、“瞽为诗”。音乐家师旷即为一盲人。《檀弓》载有“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左传》的作者左丘明亦为盲人。关于瞳孔异常的记载,首见于《荀子》、《史记》,舜、项籍有重瞳症·是世界上瞳孔异常最早的记载。《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书,成书年代约在春秋时代,内有关于眼病及最早关于针刺治疗眼病的记载。据《史记·扁鹊列传》载:“扁鹊过洛阳,闻周爱老人,遂为耳目痹医。”扁鹊约生于公元前四世纪,可以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五官科医师。二.隋唐时代的眼科学我国医学到了隋唐时代,除了继承了秦汉时代成就外,更因与外国医学接触,故发展较快。我国最早的眼科书籍是《隋书》经籍志所载的“陶氏疗目方”和甘濬之“疗耳目方”,惜两书均已失传。公元610年巢元方著《诸病原候论》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病原病理专书。公元652年孙思邈著有《千金方》,内容丰富,载有关于预防医学、诊断、治疗及营养等各方面知识,孙氏还观察到老视现象,以为“凡人年四十五以后,渐觉眼暗,至六十以后还渐自明。”公元752年,王焘著《外台秘要》,在眼科部份介绍了印度理论的四原质学说,并介绍了金针拨白内障手术方法。唐代《龙树眼论》是我国论眼病的第一部专著,书已失传,惜作者及年代均不详。关于药物方面,梁陶宏景(451~463公元),著有《本草经集注》七卷。由于唐代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繁荣,对本草修订有迫切需要,唐高宗李治命人予以重修,订名《新修本草》,收载药物844种,于公元659年完成。唐设置太医署,是医学教育机关,也是医疗单位,主要是培养医学人才。关于眼科假眼手术,最早见于唐代,据载:“崔嘏失一目,以珠代之。”又“唐立武选,以击球较其能否,置铁钩于球杖以相击,周宝(841~846年)尝以此选,为铁钩摘一目,晴失,宝取晴吞之,复击球,获头筹,遂授泾原,敕赐木晴以代之。”就以上记载,我国在九世纪已有假眼,世界上安置假眼实以我国为最早。三.宋金元时代的眼科学公元978年王怀隐等人编著《太平圣惠方》,收集了宋以前的方书和民间验方,并有关于病因病理的探讨。北宋末年约相当十一世纪末,更有《圣济总录》面世,书中收集了民间验方,结合内府所藏秘方,及前代方书所载加以整理而成。眼病门仍留有丹石毒攻眼方,宋徽宗赵佶迷信道教,喜服丹石,被金人俘虏后,一目终致盲废,有可能与服食丹石有关。以后更有《银海精微》问世,作者不详,书成于宋代年间。它首列五轮八廓学说,并介绍中医表里虚实的基本原理,阐述眼与全身病的关系。宋代公元1078~1085年设太医局,其中设9科,并将眼科独立,至此眼科从五官科划分出来,成立单独科室。关于我国眼镜的发明和使用问题,据近代考证:宋代史沆断狱,于案牍之故暗者,以水晶承日照之则见,认为是真正眼镜的初步发明;同时确信南宋宗室赵希鹄所著《洞天清录》之眼镜史料为可靠,原文是“(?),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以为我国宋代已有眼镜。至明代多种书籍中都已有(?)之记载:如“(?)大如钱。色如云母,老人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之掩目,精不散,笔画倍明。”又眼镜一词,已见于明代著作,如“(?)(?),眼镜也。”“闻贵人有眼镜。”至清代均称为眼镜。四.明清时代的眼科学跨元明两代有眼科名医倪维德(公元1303~1377年),著《原机启微》,探讨眼病病原及治疗,首论君臣左使、逆从反正之义。公元1602年王肯堂著《六科证治准绳》,是祖国医学关于诊断、治疗学上一部巨著,讨论症状和病因,均极详尽,并附有处方。公元1644年又有傅仁宇著《审视瑶函》,是一部眼科专著,共六卷,最后附以眼科针灸要穴图及处方。除以上所述外,清代还有一些其它医学著作。公元十六世纪,出现了伟大药物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所著具有世界影响的《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共载有药物1892种,新增374种,有关眼科者400种。明设太医院,医学教育共分13科,眼科列为单独一科,并有专学眼科者。清沿明制度,医学设11科,眼科为单独一科。据日本铃木宜民的研究,认为早在公元1377年,中国即有前房穿刺术的记载。十七世纪英国眼科医师 D.Turberville 行巩膜穿刺术,是按照中国方法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0.5%酒石酸盐(Brimonidine),一种α2-肾上腺能促效剂,在预防氩激光小梁成型术后眼压升高的效能。设计:在一项多中心.双盲的随机研究中,将行氩激光小梁成型术的248例病人(248只眼)分为4个治疗蛆:(1)手术前后使用Brimonidine;(2)术前使用Brimonidine;(3)术后使用Brimonidine;(4)手术前后使用赋型剂。结果:在氩激光小梁成型术后3小时内,183例用Brimonidine治疗的病人中,仅1例(0.54%)眼压上升10mmHg或更高,而只接受赋型剂的56例病人中,有13例(23%)眼压升至此高度(P<001)。3个Brimonidine治疗蛆证实,眼压均由小粱成型术前水平明显地平均下降4~8mmHg,而赋型剂治疗组显示眼压升高,平均为4mmHg。与Brimonidine治疗有关的副作用包括结膜苍白(40.9%),眼睑退缩(7.6%),及收缩压下降。结论:手术前或手术后点1滴0.5%Brimonidine对预防小梁成型术后眼压升高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前言对一个已经发生混浊的晶状体,当混浊达到影响视力功能时的白内障,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摘出白内障。关于白内障的手术在我们祖国医学上唐代前后已有记载,如公元610年巢元方“诸病源候总论”,公元752年王焘著的,外台秘要”等书对白内障已有较详细的记载,指出白内障发展到“玉翳青白”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谓的成熟期,但视力只能分辩“三光”而瞳孔正园对光反应良好,古人称之为“瞳神端正,阳看则小,阴看则大”,“其眼须针”也就是需要“金针拨障”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切口手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9年4月至2005年2月在我院因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而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一组患者共21例22只眼。记录患者眼压、视力变化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观察时间为3-72个月。结果22只眼术后最后一次复查时平均眼压为(12.47±3.77)mmHg,明显低于术前平均眼压(42.29±18.99)mmHg,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t=7.185,p=0.000)。22只眼术后最后一次复查最佳矫正视力在NLP~1.2之间,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t=-2.929,p=0.008)。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晶状体手术是治疗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有效手术方式,且技术较成熟,临床上如有条件应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紹一種雙目間接檢眼鏡的簡捷用法,在視網膜脱離手術中,借助頂壓可以直接觀察到一個直立的正像.方法在手術中借助頂壓不用間接鏡頭,直接用目鏡觀察眼底,目鏡距角膜的距離平均7±1.2cm,并將此用法與雙目間接檢眼鏡的正規用法比較.結果此方法放大倍數高、識别力强、無倒像、有立體感,術中借助頂壓,能發現視網膜皺折間的小裂孔,明顯提高了裂孔的檢出率(提高9%).不但使檢查和冷凝操作更爲簡捷方便,而且由于固定與移動較好的結合,加强了視網膜檢查的連續性.但在屈光間質不清時,光穿透性較差、視野較小.結論這種簡捷用法放大倍數高、識别力强、無到像、有立體感、操作順手.但仍有缺陷.  相似文献   

10.
最近在一些作者来稿中打印的字体过小,行距过密,或手写字体潦草,均不便于受理。希望来稿请用400字绿格稿纸告丐,7体要清楚。或用B5纸(相当于16开)打印,每页400字,不打方格。打印的稿件可将其软盘~并寄来。并清同时附单位介绍信及稿件处理费20元。在文末清附注您的联系电话或其它联系方式备用:, ^+n1 0P●^蛆口l,敬告作者——来稿须知@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1.
大麻(cannabis sativa)系属于次荨麻目植物(urticales),其叶和花可用于草药或制成含大麻的香烟。Gaoni等(1964)分离出兴奋神经的delta-四氢大麻酚(delta-9-tetrahydrocannabinol,Δ-9-THC)。自1964年以来,大约有2000篇有关Δ-9-THC的化学、药理、代谢及临床作用的文章,但对此化合物的药物学作用仍不清楚。Hepler等(1971)报导11例成年健康吸北美  相似文献   

12.
机体内各种屏障存在的意义,在于从血液或其他介质中保护功能组织。同时有选择性地透过有用物质,排除无用物质,从而维持最适宜的生物环境。做为眼内屏障(血-眼屏障):血-房水屏障,血-视网膜屏障以及血-视神经屏障等为人们所重视。这些多是以示踪物质做形态学研究为主而被证实的所谓“结构性屏障”(structural barrier)。另一方面电介质、激素、药物等在机体组织中移行时,则由各个屏障进行有选择性的透过,显示出屏障的功能性,此即所谓“生理性屏障”(physiological barrier)。对于这种屏障的全部过程虽然还不够清楚,但似可理解为不仅至少包括结构性屏障,而且也包括介于其间的细胞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1966年报道过10岁以上人群中,无症状性视网膜裂孔(无症孔)的发生率为5.8%。1974年又观察了113个“无症孔”病人,随访3—9年,只有一例发生了小范围的亚临床型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专家们的普遍看法是,有症状性视网膜裂孔(有症孔)者其视网膜脱离的危险率有28%—35%,但对没有视网膜脱离人群中“无症孔”的自然发展趋向,几乎没有可以说明是否具  相似文献   

14.
王XX,男,6岁。因右眼小眼球,左眼巨大肿物,于1987年3月10日入院。患儿自出生后,家长即发现右眼眼球小,不能视物;左眼塌陷、眼球缺如,仅在下睑处有一玉米粒大的肿物,呈淡蓝色,曾在他院诊为“血管瘤”,未行任何治疗。肿物经年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一)瞳孔定位器角膜切开术时角膜瞳孔区的大小对于手术效果有直接的关系。根据实验证明,角膜瞳孔透明区越小,矫正的近视度数越大,角膜透明区越大,矫正度数越小,即呈负相关关系。也有作者持另外的看法。我们在临床中体会同意前者。为了准确标定角膜瞳孔区的位置和大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低、中、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功能有无损伤.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抚顺市眼病医院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接受SMILE的43例(86眼)近视者,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18~45(32.12±8.11)岁.屈光状态为球镜-0.50D~...  相似文献   

17.
沙眼衣原体研究历程及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金秀英 《眼科》2006,15(3):M0145-M0150
沙眼是历史悠久、世界范围流行、严重肆虐人类健康的古老眼病,既往曾被列为人类三大疾病之一。公元前1533 ̄1500年埃及草纸书已有沙眼并发症和治疗的记载。我国公元前246 ̄207年秦代“外台密要”书中也有相关记述。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仍有1亿4600万人患沙眼,600万人因沙眼而盲或严重视力减退,在55个国家,主要是非洲、亚洲发展中国家流行[1]。沙眼仍是全球第二位致盲性眼病,也是感染性可预防盲的首位眼病。有关沙眼病原学研究,我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和眼科学家张晓楼合作,于1956年首次成功分离出沙眼“病毒”,解决了医学、微生物学史…  相似文献   

18.
中药润目灵治疗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润目灵治疗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121例分为润目灵(49例),必嗽平(24例),泪然(48例)3组。疗程均为4wk。结果:润目灵与必嗽平相比较,对增加泪流量、改善角膜染色作用无统计学差异,润目灵对泪膜破裂时间、眼部症状改善优于必嗽平,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润目灵对增加泪流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改善眼部症状优于泪然,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润目灵有促进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和促进角膜病变修复的作用,对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Kirwan(1955)、Somerst(1962)分别报告麻风病人100%及25%有眼部并发症。本文报告尼泊尔中西部某麻风疗养院病人的检查结果。病人分为两型即类结核型(T型)及瘤型(L型)。共116例(男66、女50),类结核型49例,瘤型67型。瘤型者男多于女。20-40岁者30人,>40岁者86人(74.1%)。病史10-20年者43人,>20年者73人。 116例中有眼部改变者81人(69.8%),T型有眼部改变者26人(53.1%),L型者55人(82.1%)。视力低于0.1即作者称为盲者有25眼,占9.3%(T型7眼,L型18眼)。眉毛睫毛脱失特别多见于瘤型患者;重度闭  相似文献   

20.
椐《内经》记载:经络是存在于人体的一个完整系统,经络内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纵横交错,布满全身。古人根椐初步实践,把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经脉指的是主干,位于肌肉之间,深不可见;络脉指的是分枝,位于体表,可以看见。并认为体表某些部位之间以及这些部位的某些脏器之间,存在一定的连系,这种联系的途径就是经络。椐《审视瑶函》:脉络经纬于脑。贯通腑脏。以达气血。往来滋养于目。基于上述理论,作者自1970年开始,在西医眼科领域中探讨和应用经络,并在经络线上埋藏冷藏组织治疗眼病,收到一定效果。1982年发现络点后,改为微量药物“络点”注射治疗眼病,并重点治疗观察了单发性麦粒肿,多发性反复发作性麦粒肿80例。急性、亚急性虹膜睫状体炎(非肉芽肿型)42例,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