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方法:针吸细胞学检查193例乳腺肿块获得病理证实者122例。结果:乳腺癌33例,良性病变89例。结论:乳腺癌针吸细胞学诊断准确率为91%,良性疾患为9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as基因在人乳腺癌及良性疾患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乳腺组织标本共万例,以昆抗人之panras单抗IgG2b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s基因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产物。结果rasP21位于胞浆;rasP21在乳腺癌中表达率为63.6%,而在所有良性乳腺疾患中仅1例阳性;rasP21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且同一病人13对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配对标本中有9对表达一致。结论rasP21的检测在评估乳腺癌淋巴转移及良恶性病变上有肯定意义,P21是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疾病再次手术的原因与治疗方法。方法对因乳腺良性疾病进行第2次手术的32例患者原因、病理结果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2例中,临床以疼痛、局部肿块为主诉者24例(75.O%);乳头溢液7例(21.9%);肿块合并乳头溢液1例(3.1%)。病理诊断:乳腺增生或囊性增生17例(53.1%);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各5例;炎症、乳腺癌各2例;结核1例。结果32例全部手术成功。根据病理结果对良性复发病例行病变局部切除或行单纯乳房切除;确诊为恶性者行乳腺癌根治术。结论乳腺增生或囊性增生、纤维腺瘤是造成乳腺良性疾病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由于乳腺增生可以癌变,故局部切除加长期随访对乳腺良性疾病的治疗和乳腺癌早期切除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对42例急性乳腺可触及肿块的病人进行^99mTc-MIBI显像,全部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部分病例与红外线扫描和B超检查结果对照,结果发现;42例患者中26例为乳腺癌,余16例为乳腺良性疾患,此方法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3%,96.0%,92.8%,明显高于红外线和B超(P〈0.01),故认为^99mTc-MIBI乳腺显像对鉴别良,恶性乳腺肿块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23-H;基因在人乳腺癌和良性乳腺疾患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乳腺组织标本共76例,HE染色对病变进行病理诊断,以且抗人urn刀一写单克隆抗体IgG。、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23-H;基因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产物.结果①"m23-H;表达产物位于胞浆;②"m23一马表达频率在良性乳腺疾患中明显高于乳腺癌中;③"m23一q的表达与乳疗淋巴结转移负相关.结论"m23-H;的检测在评估乳腺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淋巴转移上有肯定的意义,且是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基因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等之间的关系。方注乳腺组织标本76例,其中乳腺癌56例,乳腺纤维囊性病10例、乳腺纤维腺癌10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突变型PS’基因在乳腺组织中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①突变型P53蛋白存在于胞核与胞浆,以胞核为主。②P5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5.71%,而在乳腺良性疾患中均为阴性。③P5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且在13对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配对标本研究中有6对表达一致,其表达与组织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P53基因突变在乳腺癌的发生及淋巴转赶上可能起重要作用,突变型P53蛋白的检测可用于估测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倾向。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疾患,而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近年来两种病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而乳腺癌的早期病变即是乳腺增生。分析其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争议和疑问,以探寻病因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nm23-H1基因在人乳腺癌和良性乳腺疾患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 乳腺组织标本共76例,HE染色对病变进行病理诊断,以鼠抗人nm23-H1单克隆抗体IgG2a、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m23-H1基因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产物。 结果 ①nm23-H1表达产物位于胞浆;②nm23-H1表达频率在良性乳腺疾患中明显高于乳腺癌中;③nm23-H1的表达与乳癌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复习乳头溢液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对1977~1995年乳头溢液病例进行回顾分析。6类良性乳腺疾患44例及38例乳腺癌在浆液性、血性、混合性和水样不同溢液性状间对比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乳腺癌和导管内乳头状瘤相加的血性溢液比例明显多于其它良性乳腺疾患,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诊断的首要原则为排除乳腺癌,其次为确定病患需手术切检还是药物治疗。经物诊、各种检验和特殊检查仍可疑的病例,尤为年高、血性溢液者需依靠乳腺组织活检确诊。  相似文献   

10.
乳腺结核X线钼靶检查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乳腺结核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方法:对1996-10~2007-01被病理证实为乳腺结核而X线钼靶检查误诊的10例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乳腺癌5例,乳腺炎及慢性乳腺炎3例,乳腺脓肿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例。结论:X线钼靶检查对乳腺结核诊断缺少特异性,需结合临床及其它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在乳腺良性病变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 癌的临床理联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75例乳腺病变组织进行Egr-1检测,观察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阳性率,结果:乳腺良性病变可见相对高水平的Egr-1表达,而乳腺癌Egr-1阳性仅19例(42.2%),Egr-1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Egr-1表达的减少或  相似文献   

12.
对42例患者乳腺可触及肿块的病人进行99mTc-MIBI显像,全部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部分病例与红外线扫描和B超检查结果对照。结果发现:42例患者中26例为乳腺癌,余16例为乳腺良性疾患,此方法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3%,96.0%,92.8%。明显高于红外线和B超(P<0.01),故认为99mTc-MIBI乳腺显像对鉴别良、恶性乳腺肿块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谢志强  黄彬 《广西医学》2002,24(7):973-975
目的:通过检测Bcl-2蛋白在70例乳腺正常组织、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Bcl-2对乳腺细胞增生、生存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S-P法抗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20例乳腺正常导管上皮、15例乳腺良性病变及35例乳腺癌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80.0%、51.4%,三组Bcl-2蛋白表达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Bcl-2蛋白过表达与乳腺细胞增生、生存和凋亡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结核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勇  卢淑娇 《现代医学》2003,31(4):260-261
目的 总结评价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钼靶照片及B超图片,结合术后病理作对比分析。结果 钼靶摄影检查、B超在乳腺结核诊断上敏感性分别为25.0%和38.5%,乳腺结核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均酷似乳腺癌,易被误诊。结论 单一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对乳腺结核诊断准确率不高,结合临床表现及触诊检查,在B超及钼靶引导下行穿刺检查有望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应注意与乳腺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皮肤改变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生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分析395例乳腺疾病患者出现皮肤改变时的诊治情况。结果本组中出现皮肤粘连与凹陷者206例,其中乳腺癌168例(81.5%),浆细胞性乳腺炎17例(8.2%),乳腺结核及非特异性慢性炎症15例(7.3%),外伤性脂肪坏死3例(1.5%),乳腺神经鞘瘤、乳腺浆细胞瘤及分叶状纤维腺瘤各1例(0.5%);出现皮肤水肿及发红者129例,其中乳腺癌103例(79.8%),浆细胞性乳腺炎12例(9.3%),乳腺结核及非特异性炎症13例(10.1%),外伤性脂肪坏死1例(0.8%)。结论在乳腺癌及一些乳腺良性疾病中均有可能出现表现相似的皮肤改变,临床诊断时必须注意其产生机理并有所区别。皮肤粘连与凹陷常可出现在乳腺癌早中期;皮肤发红与水肿则较常见,不具有乳腺癌的特异性诊断意义。且当乳房皮肤受局部用药等因素影响发生类似乳腺癌晚期皮肤改变时,亦不应视作乳腺癌根治的绝对禁忌条件。  相似文献   

16.
2299例乳腺疾患钼靶摄影分析承德市中医院张记昆,魏东旺承德医学院王录关键词乳腺肿瘤,钼靶摄影,诊断我科于1991年3月至1994年12月,共接诊乳腺疾患病人2299例。通过钼靶软x线摄影发现早期和中期乳腺癌69例、乳腺良性肿瘤129例、增生性疾患1...  相似文献   

17.
乳腺病变195例钼靶X线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素英  杨菊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4,19(3):196-198,F003
为提高乳腺疾病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本文初步分析了195例乳腺病变钼靶X线征象.对常见的乳腺良性病变的X线表现和乳腺癌的X线表现分别予以叙述,良性病变中以乳腺增生症、纤维腺瘤、积乳囊肿和炎症多见;乳腺癌大致分为肿块型、浸润型和钙化型,以肿块型最多见.粗大引流静脉和弥漫性微小钙化灶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甚有价值.文中对早期浸润型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症的鉴别,乳腺大导管与漏斗征的区别进行了讨论,并对乳腺癌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MUC1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时芳  李开宗  颜真  韩苇  王岭  张英起 《医学争鸣》2003,24(13):1202-1204
目的 :检测MUC1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 86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 4 0例、乳腺正常组织 10例MUC1的表达水平 .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可见MUC1阳性表达 ,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腺腔上皮游离缘 ;而乳腺癌组织中MUC1高表达 ,阳性表达为深棕色及棕黄色颗粒 ,主要位于胞质内 .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可见MUC1弱阳性表达 .MU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及乳腺正常组织低表达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MUC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 ,且与腋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P >0 .0 5 ) .结论 :MU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及分布特点可能对乳腺癌诊断和免疫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端粒酶在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端粒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7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进行分析。结果:70例乳腺癌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54例,阳性率77%;30例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2例,阳性率6%,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不表达。端粒酶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原位表达和在乳腺良性病变细胞中的表达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结论:端粒酶在乳腺癌细胞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将端粒酶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通过对细胞端粒酶的检测来协助乳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超声观察的乳腺肿块内钙化的大小、形状和分布特征,探讨其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意义。方法 87例高频超声检出钙化灶的乳腺肿块患者,全部经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其中各种类型乳腺癌67例,良性病变20例。结果 67例乳腺癌病变中,微钙化62例,粗钙化5例。良性乳腺疾病20例中,微钙化11例,粗钙化5例,周边钙化4例。微钙化多发生于恶性病变中,而粗钙化和弧形钙化则多出现于良性病变中 (x2=13.41,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