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胃肠外营养治疗危重早产儿的护理体会。方法:观察组57例危重早产儿于入院(2-5)天开始胃肠外营养辅助治疗,选择同期因经济困难未采用胃肠外营养辅助治疗的52例危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体重增加情况及治愈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平均体重(2.46±0.57)kg,治疗后对照组早产儿平均体重(2.14±0.28)kg,观察组体重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91.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0.5%)(19〈0.05)。结论:胃肠外营养可明显增加危重早产儿的体重,对提高危重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剑 《吉林医学》2013,34(3):429
目的:研究胃肠外营养对早产儿的作用。方法:按照住院病例号比对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研究对象4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胃肠外营养。另外选择46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测量并记录早产儿出生时、采用胃肠外营养1周、2周、4周时的体重。并对两组早产儿的体重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采用胃肠外营养能够及时提供早产儿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行部分胃肠外营养对血浆渗透压、生化及胆红素代谢、免疫功能、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胃肠外营养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危重新生儿共46例,用留置针通过外周静脉途径,用"全和一"方式,将营养液用电脑微量泵于24 h内均匀输入,观察其疗效.结果:应用静脉内营养后,患儿体重均增加,早产儿达到正常新生儿生长发育速度,常规监测的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①部分胃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血渗透压、生化及血糖无影响;②对早产儿胆红素代谢无影响,没有加重早产儿黄疸;③能促进早产儿体重恢复和增长,缩短住院天数;④能促进免疫功能.静脉营养是对生命脆弱、各脏器发育极不成熟的高危儿的主要救治措施之一,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疗法。方法35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均采用单纯胃肠喂养,并与同期入选条件相似的30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单纯胃肠喂养患儿作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方面的差异。结果经胃肠喂养辅助静脉营养支持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各系统功能不成熟,喂养困难,单纯喂养辅助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能更好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静脉内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平  吴美连 《右江医学》2008,36(6):765-766
静脉内营养也称胃肠道外营养,是通过静脉供给热量、水份、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分为部分静脉营养和完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早期提供胃肠道外营养可减少生后体重丢失,减少代谢合并症、吸人性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缩短住院天数,有利于婴儿期生长发育。我院自2007年开始对早产儿采用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技术,大大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现将我们的治疗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又称静脉内营养(Intravenousfeeding),是对长期不能接受经口喂养或经口喂养不足的患病新生儿及早产儿提供足够的营养,达到正常生长发育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常运用于高危新生儿的治疗中。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氨检测在早产儿胃肠外营养安全评估的价值,为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与诊治提供临床检测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在我院妇产科出生后24小时内需胃肠外营养的早产儿56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出生的24例无需胃肠外营养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早产儿配方奶粉或母乳喂养,实验组给予等量的胃肠外营养支持。分别测定两组早产儿治疗前、治疗后2d、7d及出院时的血氨、尿素氮、胆红素和前白蛋白等生化指标数据,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治疗期间的血氨水平变化差异。结果 :两组早产儿治疗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第2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生化指标中血氨水平和胆红素出现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第7天实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生化指标中血氨水平和尿素氮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在患儿出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的血氨、尿素氮、前白蛋白、胆红素等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支持与母乳喂养早产儿的血氨指标具有明显的差异,可将血氨检测作为早产儿胃肠外营养支持安全评估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许继明  张永 《海南医学》2005,16(10):95-96
目的 探讨全胃肠道外营养对危重早产儿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 对66例危重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一组34例采用全胃肠道外营养(TPN)治疗,另一组32例用部分胃肠道外营养(PPN)治疗,并在胃肠外营养时按常规进行监测。结果 34例TPN组平均体重增长明显高于PPN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PPN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组病例电解质、BUN、肝功能、血浆白蛋白及白蛋白等均在正常范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全胃肠道外营养可帮助危重早产儿渡过难关,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方法:观察组99例原发病早产儿采用微量喂养,出生12 h开始应用小儿氨基酸,24 h给予20%脂肪乳剂、葡萄糖、电解质、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胃肠道外营养支持,对照组13例原发病早产儿,给予微量喂养和10%葡萄糖及电解质静脉滴注。1周后测体重。结果:两组出生时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喂养1周时体重增长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量喂养和胃肠道外营养支持能明显增加早产儿的体重,胃肠道外营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影响因素。方法102例行胃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的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PNAC分为PNAC组和非PNAC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本组102例早产儿中共发生PNAC 18例(17.65%),其中死亡患儿1例。PNAC组早产儿在胎龄、出生体重、PN持续时间、氨基酸累积用量、脂肪乳累积用量以及感染率、出院体重、住院天数方面与非PN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AC发生与早产儿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感染、PN持续时间长、脂肪乳及氨基酸累积剂量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肠道外营养(PN)在早产儿应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4例早产低体重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在抗炎补液基础上行胃肠道外营养,对照组常规补液治疗。结果胃肠道外营养(PN)组出院前体重增长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予以PN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静脉营养在治疗早产儿的作用。方法:43例早产儿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并给予静脉营养,同时尽早胃肠喂养,对有关指标进行监测。结果:43例中死亡2例,死于重症感染;一过性高血糖2例;胆汁瘀积1例;其余38例均获得满意效果,在静脉营养期间均每日体重增长10-25g。结论: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长有重要意义,降低了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13.
1、概念:新生儿静脉营养也叫胃肠道外营养,是对长期不能经口喂养的患病新生儿和早产儿提供营养的重要方法,临床上有全胃肠外营养和部分胃肠外营养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对长期不能接受经口喂养而需胃肠道外营养(TPN)的危重新生儿、早产儿,以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提高足够的营养至关重要,这可帮助高危儿度过难关,减少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现将我科1996年1月~1999年6月应用的6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郭洁婷  彭婕  阙秋萍  张霞  吴芸  韩枫  陈丽 《广西医学》2022,(18):2192-2195
目的 探讨初乳口腔按摩联合多种油脂肪乳剂预防治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早产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多种油脂肪乳剂进行完全胃肠外营养喂养,然后再过渡到肠内营养,给予研究组初乳口腔按摩护理联合多种油脂肪乳剂干预。比较两组营养支持相关指标、相关生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早产儿全肠内喂养时日龄早于对照组,胃肠外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直接胆红素峰值、ALT峰值、AST峰值、γ谷氨酰转肽酶峰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宫外生长迟缓、化脓性脑膜炎及代谢性骨病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初乳口腔按摩联合多种油脂肪乳剂对早产儿进行干预,可缩短胃肠外营养时间,保护肝功能,有效预防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应用部分静脉营养(PPN)的临床意义和护理。方法观察组42例早产儿在静脉营养的同时,早期予以胃肠道喂养;对照组40例早产儿仅予以胃肠道营养;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平均住院时间、有无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u=6.165),且住院时间短p〈0.01(u=4.579),并发症少。结论早产儿应用部分静脉营养加早期胃肠营养,再过渡到全胃肠营养,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加以适时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早产儿存活质量和促进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胃肠喂养联合部分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肠喂养联合部分静脉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胃肠喂养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部分静脉营养,对照组静脉滴注5%~10%葡萄糖注射液和电解质,对两组进行有关指标监测。结果:应用静脉营养前后早产儿血生化、血糖与输注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生体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体重增长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早产儿生后早期可耐受少量部分静脉营养,同时配合经口微量喂养,对早产儿血生化、血糖无影响,能缩短住院天数和促进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新生儿生存率 ,避免体格及智力发育落后 ,对 2 5例高危新生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了静脉营养方法。结果体重增加 2 0例 ,无变化 5例 ,无 1例体重下降。说明静脉营养对不能经口喂养的新生儿是提供营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宋亚君  田潮 《河北医学》1997,3(1):68-69
早产儿的营养关系到患儿的生存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已引起儿科学界的重视,小儿胃肠外营养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多为各营养素分别输入,全营养混合液(TNA)应用于早产儿尚较少见。我们将TNA液用于22例早产儿,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观察对象:22例早产儿均为95年9月~11月我院新生儿病区患儿,其中男16例.大6例.平均股龄33周.最低服龄28周;平均体重1660g.最低体重1000g.TNA液应用时,平均日龄12d。临床诊断:单纯早产儿10例.窒息4例.吸入性肺炎3例.消化道出血2例,营养不良2例.晚期代谢性酸中毒1例。22…  相似文献   

20.
胃肠外营养治疗危重症新生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使用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危重症新生儿的疗效。方法将114例危重症新生儿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使用TPN的时间均≥7天,对照组54例,未使用TPN。两组治疗前后检查监测患儿体重、头围、身长,治疗10天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平均体重、头围、身长日增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两组疗效的比较经Ridit分析,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肠外营养可明显增加高危新生儿的体重,提高高危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