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夏泻心汤近15年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全方由辛开之半夏、干姜,苦降之黄芩、黄连,甘补之人参、炙甘草、大枣三组药物组成,主治寒热错杂之心下痞证,为调和脾胃阴阳之代表方剂。因其方药配伍精当,疗效卓著,故后世广泛用于各种消化道及其他疾病的治疗且每多效验,今将近15年临床、理论及实验研究情况概述如下。1理论探讨1.1半夏泻心汤刍议:历代不少医家根据《伤寒论》149条,轻易断定该方主治少阳误下,无形邪热内陷之痞证,然而,蒲正国认为此条并非半夏泻心汤之证。因为此条言“宜半夏泻心汤”,并非云“半夏泻心汤主之”。…  相似文献   

2.
略论半夏泻心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半夏泻心汤来源《伤寒论》。组成:半夏半斤,黄芩、干姜、人参、灸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功用: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现代用治心脑血管疾病,症见肢体麻木或疼痛,半身汗出,或见胸闷、心悸、烦躁、呕逆等。方解:本方原治小柴胡汤证误用下剂,损伤中阳,外邪乘虚而入,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方用黄连、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4年来半夏泻心汤临床治疗综述了肠易综合征、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返流性胃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慢活肝转氨酶异常、重证恶阻、肺炎、口疮及小儿黄疸、乳蛾、顿咳等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5.
半夏泻心汤系《伤寒论》方 ,由半夏、黄芩、干姜、党参、黄连、炙甘草、大枣七味药组成。功能和胃降逆 ,升结散痞。主治邪陷心下 ,胃气呆滞 ,但满而不痛的心下痞硬 ,呕恶、不思饮食。笔者根据该方的组方原则 ,临床运用本方加味 ,治疗多种疾病 ,疗效显著。现举验案数则如下。1 病案举例1.1 妊娠 :患者 ,女 ,30岁 ,1996年 6月 8日初诊。患者现停经 2月余 ,于 2周前出现恶心呕吐、厌食 ,多次服用维生素 B6等药物治疗 ,效果不佳。近 3天来频繁呕吐 ,不思饮食 ,食入即吐 ,呕吐物夹有咖啡样粘液 ,形体瘦弱 ,心烦口干 ,头晕无力 ,尿少便干 ,舌苔…  相似文献   

6.
狄玉敏  刘月林  王英 《河北中医》2002,24(5):361-361
中药的配伍,是根据病情需要,把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使用,例如临床上常常当归、白芍药同用,苍术、川厚朴同用,等等.中药的这种配伍是有规律的,不是随便凑合的.现在我们通过一个常用成方半夏泻心汤浅谈一下中药的基本配伍.  相似文献   

7.
半夏泻心汤药理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半夏泻心汤出自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论》,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7味药组成,为少阳误下成痞所设,是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的代表方剂,因其配伍精当,疗效显著,故后世广泛应用于各种消化道及其他疾病的治疗。据临床研究报道,本方对消化性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胃窦炎、胃脘痛、贲门痉挛、幽门梗阻、肠炎、腹泻、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复发  相似文献   

8.
9.
半夏泻心汤为医圣张仲景所创 ,由半夏、人参、黄连、干姜、黄芩、炙草、大枣组成。本为误下太阳成痞兼呕吐、下利者所设。笔者据“谨守病机 ,异病同治”的古训 ,灵活应用于临床 ,收效理想 ,兹举验案二则以资佐证。1 顽固性便秘患者 ,女 ,4 8岁 ,1997年 11月就诊。顽固性便秘 2年余 ,经常 3~ 4日甚至 5~ 7日才能大便 1次 ,粪质干结如羊矢或便头干燥坚硬 ,排出困难。他医曾用麻仁类润下 ,承气类攻下及西药开塞露等 ,均收权宜之效 ,药力过后 ,便秘依然。经常伴头痛头晕 ,脘痞腹胀 ,嗳气时作 ,欲得矢气则快 ,唯矢气不多 ,有时夜间脘腹隐痛 ,…  相似文献   

10.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为辛开苦降法之代表方剂,由清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七味药物组成。具有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之功效,其配伍精当,疗效显著,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溃疡病、幽门螺杆菌性胃病、肠炎、腹泻、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道疾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伤寒论>原文、仲景用药思维、组方特点及药物煎服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该方证病因病机,旨在深入认识本方,以便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治胃脘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运耀 《福建中医药》1990,21(2):29-30,37
  相似文献   

13.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甘草、黄连、大枣组成。功能和胃降逆,行气止痛,是治疗胃气不和的常用方。笔者近几年用此方加减治疗疑难杂症,收效满意,现举例如下。1幽门不全性梗阻刘某,男,38岁,1996年8月2日初诊。患者半年来经常在饭后2~3小时呕吐,呕吐物为涎沫夹杂食物残渣,每因饮食不慎或劳累加重,胃脘部疼痛明显,有时呈阵发性,嗳气纳呆,泛酸嘈杂,腹胀肠鸣;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胃镜:胃蠕动增强,幽门水肿。西医诊为幽门不全梗阻。辨为水饮中阻,胃失和降。治宜降逆和中,化饮散结。予姜半…  相似文献   

14.
胃幽门螺旋杆菌为目前儿童胃病的主要致病因子,西药治疗该病毒副作用大且幼儿服药不方便有耐药现象。本人在近几年的临床实验中,用中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本病,获效颇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半夏泻心汤对实验性大白鼠胃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通过实验证明,半夏泻心汤不仅能增强大鼠胃运动,具有胃动力作用,而且对胃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在胃运动受到抑制时,具有促进胃运动作用,其作用强于吗丁啉;在胃运动增强时,具有抑制胃运动作用,而吗丁啉则无此作用,提示作用为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半夏泻心汤证,在仲景书中有两见,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的第154条;二是《金匮要略方论·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的第10条。这两条原文,表面上看前者为伤寒病而设;后者为杂病而立。但深入研究,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兹剖析如下: 一、原文解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第154条说:“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  相似文献   

18.
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中经方,主治因脾胃升降失常、出现寒热错杂、中焦气机不通而造成的恶心、呕吐、下利等急慢性胃炎、十二直肠球炎、消化性溃疡的胃脘部疾患。今在临床应用中,依据其病机特点,治疗其他疾病,已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9.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治疗“干呕而利”的方剂.临床用于寒热错杂之证屡效不鲜,今择笔者临证几个案例,介绍如下:慢性结肠炎赵某,女,59岁,10余年前因过食生冷而出现腹胀、腹泻,经某医院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历经西药、蒙药、中药治疗,未能根除,病情时好时坏.初诊.1992年1月21日,自述腹泻无规律,日泻次数不定,稍因饮食不慎则可能导致泄泻,食冷食热都可能诱发,并伴腹胀、胃脘不适、恶心,微感头晕、咽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沉弦,平素血压偏高,现查BP24/13kpa,证属泄泻,中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