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a-L-岩藻糖苷酶(a-L-fucosidase,AFU)与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992年~2000年在普外科和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358例原发性肝癌,628例良性肝病,52例肝癌介入化疗术后患者,28例转移性肝癌,81例其他肿瘤,251例正常对照者,以AFU>600(nmol/ml.h)为阳性标准,用酶标法检测.以AFP>20(ng/ml)为阳性标准,用放免法检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诊断价值.结果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PHC)组血清AFU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AFP水平与慢性肝病组、其他肿瘤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和转移性肝癌组中AFU的检出率与AFP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U可作为诊断PHC的一种较好的血清肿瘤标志物.AFU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PHC的敏感性,并可作为对PHC的疗效观察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对肝癌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已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普查、诊断、治疗效果评估及预测复发,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各种新的肿瘤血清标志物相继出现,一种新的血清标记物--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 Protein-73,GP-73)有望成为肝癌早期诊断的新指标,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超过AF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建立判别方程.方法 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2003年11月至2006年4月大坪医院收治的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67例良性肝病患者(肝病组)、4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的12项肿瘤标志物,并在肝癌组与肝病组患者之间建立判别方程.采用方差分析和X2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组中87例患者肿瘤标志物呈阳性表达(89%),肝病组中有13例呈阳性表达(19%),对照组中有2例呈阳性表达(4%).3组中的AFP、CEA、铁蛋白、CA19-9和CA125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530,40.472,31.708,75.897,153.066,P<0.05).联合检测这5项指标,肝癌临床诊断符合率提高为89%,明显高于单项AFP检测的64%(X2=16.362,P<0.05).所建判别方程的判断准确率为90%.结论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优于单独AFP检测,可用于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细胞合成的特异性很高的蛋白质,在临床上被认为是诊断肝癌的金标准.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近年来发现的极具潜力的新型抗肿瘤药物,目前已经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二期临床试验.体外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肝细胞肝癌(HCC)细胞株均对TRAIL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1-2],使其在肝癌的治疗方面作用有限;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肝癌细胞合成的具有高特异性的AFP在对抗TRAIL诱导凋亡途径中的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探讨AFP在对抗TRAIL诱导凋亡途径中的机制,将给肝癌的治疗带来曙光.现就AFP对TRAIL诱导凋亡途径中相关分子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对抗凋亡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微小肝癌3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小肝癌(micro hepatic cellular carcinoma,MHC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开展肝癌二级预防和健康体检,对AFP低浓度阳性的肝脏实质占位性病变进行联合诊断,对肝脏实质性小占位进行多项影像学检查并结合肝炎肝硬化病史和AFP,发现和诊治31例MHCC.31例MHCC中28例行肝肿瘤切除术,3例行肿瘤射频消融术.结果 31例病理均为肝细胞癌.4例术后1年复发,其余27例存活.结论 开展肝癌二级预防和健康体检是发现和诊断MHCC的基础.MHCC的诊断应结合乙肝肝硬化病史、影像学检查和AFP等进行综合分析.MHCC诊断困难,治疗首选手术和微创消融,对中央型MHCC术中B超定位是安全、彻底切除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微小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微小肝癌(micro hepato cellular carcinoma,MHC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开展肝癌二级预防和健康体检,对AFP低浓度阳性的肝脏实质占位性病变进行联合诊断,对肝脏实质性小占位进行多项影像学检查并结合肝炎肝硬化病史和AFP,发现和诊治35例MHCC(直径小于2 cm).结果 35例MHCC中32例行肝肿瘤切除术(3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3例行肿瘤射频消融术.3例术后1年复发.35例病理均为肝细胞癌.结论 (1)开展肝癌二级预防和健康体检是发现和诊断MHCC的基础;(2)MHCC的诊断应结合乙肝肝硬化病史、影像学检查和AFP等进行综合分析;(3)MHCC诊断困难,治疗首选手术和微创消融,对中央型MHCC术中B超定位是安全、彻底切除肿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甲胎蛋白-IgM免疫复合物(AFP-IgM)在肝细胞癌(HCC)中的含量,探讨AFP-IgM对诊断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对103名正常人、74例肝癌、43例肝硬化和58例脂肪肝病人血清AFP-IgM与甲胎蛋白(AFP)含量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应用ROC曲线确定AFP-IgM和AFP的最佳切割值分别为300 Au/ml和10μg/L作为诊断学意义的临界值.在此切割值下,肝癌组AFP-IgM和AFP血清水平均高于脂肪肝组和健康体检组(P<0.05).对早期(Ⅰ与Ⅱ期)肝癌诊断时,AFP-IgM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FP(0.91 vs 0.82);当肿瘤直径≤3 cm时,AFP-IgM为(1090.4±571.8)Au/ml,而当直径>3 cm时,AFP-IgM为(604.9±749.9)Au/ml,两者比较P<0.05.且AFP-IgM在诊断小肝癌时ROC曲线下面积大于AFP(0.92 vs 0.78);AFP-IgM对性别、年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肿瘤数量、包膜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块大小和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AFP-IgM对早期(Ⅰ与Ⅱ期)肝癌和小肝癌(≤3 cm)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且对判断肝癌的肿瘤大小与分期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乙肝表面抗原(HBs Ag)、抗丙型肝炎病毒(Anti-HCV)、HBV-DNA和甲胎蛋白(AFP)多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癌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39例为病例组。在2012年中山市肝癌筛查队列人群中按年龄±5和性别以4∶1与病例组随机匹配,选择对照样本556人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标本中HBs Ag、Anti-HCV和AFP;运用PCR体外扩增荧光定量(FQ-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比较两组四项指标的阳性率,探讨单指标和多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癌筛查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漏检率。结果单一指标筛查时,AFP敏感度最高,其次为HBs Ag。以HBs Ag为主体的联合筛查,不同指标联合筛查有不同的敏感度和漏检率,以HBs Ag、Anti-HCV、AFP联合HBV-DNA的敏感度最高,漏检率最低;其次为HBs Ag、AFP联合HBV-DNA;再次为HBs Ag、Anti-HCV联合AFP。结论联合检测HBs Ag、Anti-HCV和AFP进行初筛,可以极大地提高肝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A2(CCNA2)与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99(CA199)及癌抗原724(CA724)的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期筛选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组合,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作为原发性肝癌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80例肝病患者作为肝良性疾病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addicare1100酶免仪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CNA2,采用罗氏e8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清AFP、CEA、CA199和CA724。评估上述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在早期PLC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均显著低于肝良性疾病组与原发性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对AFP、CEA、CA199、CA724和CCNA2等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予以检测,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各指标的单项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NA2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标志物,对肝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CA199、CEA、AFP、CA724、CCNA2联合检测能显著提升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阳性率,对尽早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AFP mRNA表达在血行播散中的意义.方法:抽取30例HCC患者外周静脉血5ml,应用RT-PCR对血中AFP mRNA进行扩增检测,并与各对照组比较.结果:30例HCC患者中,AFP mRNA的阳性率为46.7%(14/30);AFP mRNA的表达阳性率与肝癌TNM分期、肿瘤大小、有无门脉癌栓及有无肝外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与血清AFP水平无关(P>0.05).结论:AFP mRNA是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血中是否存在肝癌细胞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