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探讨nm23、组织蛋白酶D(Cath-D)蛋白表达在乳腺癌预后及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随访3年以上的52例乳腺癌组织中nm23和Cath-D蛋白的表达.结果癌组织nm23高表达24例(46.2%),Cath-D阳性30例(57.7%).nm2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P<0.01;P<0.05);Cath-D的表达与预后相关(P<0.05);nm23的表达与Cath-D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nm23与Cath-D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 ,Cath D)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受到人们的关注 ,发现与一些癌症如前列腺癌、卵巢癌等的转移有关 ,尤与乳腺癌的关系密切。1 Cath D分子结构、作用机制及测定方法Cath D于 1979年首先由Westley及Rochefort等发现 ,是一种糖蛋白 ,正常组织即可合成Cath D ,在所有细胞中都以低浓度存在 ,主要分布在胞浆中 ,亦可见于胞膜上。在胞浆中储存于溶酶体内 ,是一种天门冬氨酸肽链内切酶 ,其正常功能是在溶酶体的酸性pH环境下分解蛋白质 ,因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溶酶体蛋白酶。Cath D可以多种形式存在 ,…  相似文献   

3.
组织蛋白酶D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第一医院外科张震寰综述吴凯南审校中图分类号R727.9研究乳腺癌的预后因素,有助于临床辅助治疗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影响预后的因素较多,如,肿瘤大小、局部淋巴结浸润、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和激素受体状态等。近年来,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m23基因蛋白及组织蛋白酶D(Cath-D)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43例乳腺癌组织的nm23基因蛋白及Cath-D的表达.[结果]nm23蛋白和Cath-D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绝经前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临床病理分期无关,而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复发及转移、生存期有相关性.[结论]检测nm23基因蛋白与Cath-D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研究的重要指标,对乳腺癌的转移与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骨肉瘤组织蛋白酶D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蛋白酶D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骨肉瘤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85例骨肉瘤细胞增核抗原(PCNA)及组织蛋白酶D(Cath-D)的表达,计算其标记指数(Labelling index即LI)。结果:Cath-DLI在6% ̄98.5%之间,PCANLI在9% ̄98%之间,Cath-DLI与骨肉瘤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及Dahilin分型无关,而与WHO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组织蛋白酶D在其转移、预后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3例乳腺癌进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8)和组织蛋白酶D(Cath-D)染色。结果33例乳腺癌微血管F8染色均阳性(100%)。癌组织内染色阳性在70%以上者7例(21.21%),癌周组织阳性在70%以上者25例(71.67%),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F8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1)。33例乳腺癌Cath-D阳性者30例,占90.09%。结论F8、Cath-D免疫组化染色对判断乳腺癌转移、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两项同时检测可起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7.
组织蛋白酶—D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阅了国内、外1979-1999年的有关文献。对有关Cath-D乳腺癌病人的预后有如下观点:a.Cath-D能促进乳腺癌的转移、扩散,Cath-D阳性染色或高表达与不良预后有关。b.Cath-D属于雌激素调控蛋白家庭,与乳腺癌好的预后相关。Cath-D是否能够促进乳腺癌的转移和扩散,仍有分岐,但多数学者趋向于肯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大样本探讨CathepsinD、nm23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预后判断指标的可信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CathepsinD、nm2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结果:9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细胞CathepsinD的阳性表达与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1)。癌细胞nm23阳性表达与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呈负相关,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CathepsinD,nm23可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转移和远期生存率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组织蛋白酶D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组织蛋白酶D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70例大肠癌患者手术标本组织蛋白酶D进行免疫组化检测,采用SPSS10.0版统计软件包对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组织蛋白酶D表达在不同Dukes分期大肠癌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蛋白酶D表达与大肠癌组织浸润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70例大肠癌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为57.14%,而组织蛋白酶D表达对患者预后有影响 (P<0.05)。结论:组织蛋白酶D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和肿瘤浸润程度均有相关性。大肠癌DukesC期肿瘤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明显高于DukesA及B期,且肿瘤浸润深度愈深,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愈高。组织蛋白酶D表达阳性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组织蛋白酶D可作为预测大肠癌侵袭转移的独立性指标,并为患者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在乳腺癌患者病程进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4 8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石蜡标本 ,采用标准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亲合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9的表达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4 8例乳腺癌中MMP 9阳性表达率为 4 2 % ;本组患者中无腋淋巴结转移组、高分化组、无远处转移组及 5年生存组MMP 9表达水平低于有腋淋巴结转移组、低分化组、远处转移组及死亡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MMP 9和乳腺癌患者的转移和预后相关 ,此结果为临床建立新的乳腺癌预后预测因子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并可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相似文献   

12.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对估计乳腺肿瘤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探讨了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数量、分布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乳腺肿瘤手术标本共101例,其中良性病变13例、乳腺癌88例。乳腺癌中有腋下淋巴结转移39例,AgNOR均值为5.20±1.98,而淋巴结转移阴性29例,AgNOR均值为4.69±2.70,二比较(P〉0.05)。各类组织类型的AgNOR值之间无明显差别。乳腺癌Ⅰ级AgNOR为3.90±1.29,Ⅱ级为5.13±2.3  相似文献   

13.
覃天  邹建明 《华夏医学》2003,16(5):744-746
笔者通过综合国内外近年来较有代表性的有关乳腺癌分子学指标的文献资料,对乳腺癌预后分子学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进一步探讨这些指标与乳癌预后不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探讨癌基因bcl-2及其基因族成员bax、bclx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对乳腺癌预后的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91例乳腺癌石蜡组织切片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运用Northern印迹法检测16例新鲜乳腺癌组织标本bclxlmRNA表达水平。结果91例乳腺癌病例中,bcl2阳性率65.9%(60/91),bax阳性率64.8%(59/91)。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与凋亡指数(AI)、病理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局部复发与转移相关,bcl2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水平正相关。AI与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相关。对影响乳腺癌术后无病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具有预后作用;Cox’s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bcl2蛋白表达水平是独立的预后指标。16例乳腺癌新鲜标本中,50%(8/16)bclxlmRNA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bcl2蛋白表达、腋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bclxl表达失调可导致乳腺癌细胞凋亡调控的紊乱,使腋淋巴结转移程度增加,bcl2蛋白表达水平在乳腺癌中有独立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L SAB法观察 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 VEGF的表达 ,并结合随访资料评价 VEGF表达水平对预测乳癌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生存率分析显示 ,VEGF表达增强组无复发生存期及治后生存期均短。Kaplan- Meirer生存曲线显示 ,VEGF高表达组复发率高 ,死亡率高 ,预后差。多元回归分析证实 ,VEGF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价值 ,但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结论  VEGF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乳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研  邵志敏 《循证医学》2010,10(2):67-70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高居西方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在我国呈快速上升趋势。随着妇女疾病普查和自我保健意识的推广,以及乳腺癌的诊疗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多原位癌和Ⅰ期、Ⅱ期的早期乳腺癌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组织蛋白酶 -D(Cath-D)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 ,检测90例乳腺癌中 Cath-D表达并做术后随访调查。结果 :1 .Cath-D表达阴性组生存率最高 ,其 1、3、5、1 0 a生存率分别为 97.6%、91 .3 %、86.9%、78.5 % ;弱阳性组次之 ,为 93 .5 %、75 .1 %、71 .2 %、62 .5 % ;强阳性组生存率最低 ,为 90 .0 %、43 .5 %、3 5 .8%、3 2 .5 %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2 .采用 COX回归模型 ,对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腋淋巴结转移、Cath-D表达 5个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 ,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Cath-D表达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Cath-D有可能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尤其对腋淋巴结无转移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 - D(Cath- D)、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GST)活性变化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检测胃癌、单纯性胃炎、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血清、癌组织、癌旁组织、胃窦粘膜中 Cath- D、GST的活性和手术前后血清 GST活性。 结果  (1)胃癌组的 Cath- D、GST的活性显著高于单纯性胃炎组及胃炎伴癌前病变组 (P<0 .0 1) ,胃炎伴癌前病变组 GST的活性显著高于单纯性胃炎组 (P<0 .0 5 ) ,Cath- D活性与单纯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2 )胃癌组织 Cath- D、GST的活性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0 .0 5 )、癌旁组织中Cath- D、GST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织 (P<0 .0 5 )。 (3)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 Cath- D活性显著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 (P<0 .0 5 ) ,GST的活性在伴有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中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4) Cath- D的活性与按预后好坏的组织学分型 (P<0 .0 1)、按 TNM的分期 (P<0 .0 1)等病理指标有密切相关 ,而 GST的活性与病理指标无显著相关 (P>0 .0 5 )。 (5 )胃癌手术后 10天血清中 GST的活性明显低于手术前 (P<0 .0 1)。 结论 Cath- D、GST活性联合检测可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筛选、监测癌前病变进展及预测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在识别单个或微小癌巢的价值,及乳腺癌淋巴结匿转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HE切片光镜检查无腋窝淋巴结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8例,对其腋窝淋巴结共823个进行光镜复查及免疫组化检查,抗体为角蛋白Cytokeratin,并将检查结果与肿瘤大小、肿瘤内淋巴管癌栓、术后5年存活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8例中19例(21.59%)共41个(4.98%)淋巴结发现Cytokeratin阳性的隐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