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世勇  王东久  张红  周伟  郭纪生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7):114-114,121
目的观察预注地塞米松和麻黄碱预防芬太尼引起咳嗽的效果。方法本组160例全麻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随机分为Ⅰ-Ⅳ组。Ⅰ组:静注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稀释成5mL);Ⅱ组:静注麻黄碱6mg(生理盐水稀释成5mL);Ⅲ组:静注麻黄碱6mg+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稀释成5mL);Ⅳ组:静注生理盐水5mL。四组均在5min后静注芬太尼3μg/kg(2s内注完);分别记录预注前、预注后1min、注射芬太尼后1min、2min出现的咳嗽反应和心率、血压变化。结果Ⅳ组的咳嗽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Ⅲ组(P〈0.05或P〈0.01);Ⅲ组和Ⅰ、Ⅱ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或P〈0.05);Ⅰ、Ⅳ组在T3时SBP明显降低、心率明显减慢(P〈0.01);Ⅱ、Ⅲ组在T1时,HR明显加快,SBP明显升高(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麻黄碱预注可有效预防芬太尼引起的咳嗽反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长托宁预防剖宫产术中寒颤的发生文献已有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麻醉前预注长托宁加地塞米松对剖宫产术中寒颤的预防有无优越性。方法60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ASAI~Ⅱ级,均无心、肺、脑及神经系统疾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产妇均为30例。术前I组静注长托宁0.5mg,Ⅱ组静注长托宁0.5mg和地塞米松10mg。入室后常规心电监护血压、心律,记录产妇寒颤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围术期,I组有轻度寒颤15例,重度寒颤0例,发生率为50%,Ⅱ组有轻度寒颤3例,重度寒颤O例,发生率为10%。结论小剂量长托宁、地塞米松用于预防围术期寒颤优于单用小剂量长托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预注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10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50例。在静注芬太尼2μg/kg(3秒内注射完毕)前10min分别预先注射地塞米松(0.2mg/kg)和等容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观察芬太尼注射后咳嗽的发生次数,咳嗽严重程度分为轻度(1~2次)、中度(3~5次)、重度(5次)。记录患者在芬太尼注射后1分钟内咳嗽严重程度及地塞米松注射前(T1)、地塞米松注射后10min(T2)和芬太尼注射后1分钟(T3)患者的HR、MAP、SpO2。结果:地塞米松A组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B组。但2组咳嗽的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地塞米松预注(0.2mg/kg)可降低麻醉诱导时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芬太尼静注引起咳嗽的影响.方法 50例拟在全麻下手术的妇科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56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静注氯胺酮0.5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B组注射生理盐水5 ml,1 min后分别快速静注3 μg/kg芬太尼.观察注射后咳嗽发生情况.结果 A组咳嗽发生率4%,B组咳嗽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预注0.5 mg/kg氯胺酮可以预防芬太尼引起的咳嗽反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过程中舒芬太尼所致呛咳的发生,及通过盐酸戊乙奎醚和/或地塞米松静脉预注抑制舒芬太尼所致呛咳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全身麻醉病人(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4组:盐水对照组(Ⅰ组),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组(Ⅱ组),地塞米松预处理组(Ⅲ组),盐酸戊乙奎醚联合地塞米松预处理组(Ⅳ组)。每组20例。所有病例均常规术前用药。4组病人分别于舒芬太尼静注前10 min静注生理盐水2 ml、盐酸戊乙奎醚0.5 mg、地塞米松5 mg、盐酸戊乙奎醚0.5 mg+地塞米松5 mg。诱导时舒芬太尼0.5μg/kg静注(5 s),观察1 min,记录呛咳发生情况,再静注依托咪酯0.2~0.3 mg/kg、顺式阿曲库铵10 mg。观察4组病人静注舒芬太尼后1 min发生呛咳的例数(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Ⅰ组病人发生呛咳7例(35%);Ⅱ组病人发生呛咳4例(20%);Ⅲ组病人发生呛咳3例(15%);Ⅳ组病人发生呛咳1例(5%),与Ⅰ组病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注舒芬太尼呛咳发生率可高达35%。盐酸戊乙奎醚和地塞米松能减少舒芬太尼所致的呛咳发生,联合预注盐酸戊乙奎醚和地塞米松对舒芬太尼诱发呛咳的抑制将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长托宁和地塞米松对先心病患儿芬太尼麻醉诱发呛咳反应(FCR)的影响.方法:先心病房(室)间隔缺损患儿60例,随机分为处理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病人诱导前15 min静注长托宁10 μg/kg,地塞米松 0.2 mg/kg.观察两组患儿静注芬太尼后60 s时发生呛咳例数(发生率)及时间和强度,记录生命体征.结果:Ⅰ组呛咳的发生率为13.3%(4/30),Ⅱ组为56.7%(17/30),Ⅰ与Ⅱ组呛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呛咳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呛咳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段,I组的心率(HR)和有创动脉压(MAP)与II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和地塞米松预处理能安全有效地降低先心病小儿芬太尼麻醉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盐酸戊乙奎醚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拮抗丙泊酚、芬太尼的副作用和防止人流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早期妊娠孕妇100例,随机、双盲法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进行研究:A组(对照组)采用1%丙泊酚20ml+芬太尼0.1mg+生理盐水1ml;B组(观察组)采用1%丙泊酚20ml+芬太尼0.1mg+长托宁1mg静脉注射麻醉。分别观察并记录受术者入室后MAP、HR和SpO2;注药前、扩宫、钳刮、清宫吸引及退窥阴器时HR值,并比较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和术后镇痛效果。结果A组受术者宫腔操作过程中心率比术前平均下降16%左右(P〈0.01);A组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及术后宫缩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长托宁能有效拮抗丙泊酚和芬太尼导致循环抑制,防止术后呕吐误吸及人流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作为电视腹腔镜麻醉前用药,对血压、心率,以及对口腔、呼吸道腺体分泌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80例腹腔镜手术病人,ASAⅠ-Ⅱ级,无心、脑、肾合并疾病,其中:胆石症54例,宫外孕9例,子宫附件囊肿17例。选择气管内静吸全身麻醉。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用生理盐水将长托宁(1.0mg/m1)稀释至5ml后,缓慢(大于2min)静脉注射。记录注药前(基础值)、注药后(5min、15min、30min)的血压、心率、Sp02(血氧饱和度)。同时观察各记录时点、手术结束及气管拔管前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情况。结果长托宁注药前及注药后各时点,患者血压、心率、Sp02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长托宁后,5min有轻度的口干,术毕及拔管前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少。结论长托宁作为麻醉前用药,对患者的血压、心率:Sp02无明显影响,术前静注长托宁可有效抑制呼吸道、消化道腺体分泌,且作用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地佐辛与利多卡因分别抑制芬太尼诱发反射性咳嗽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患者180例,ASA Ⅰ或Ⅱ级.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地佐辛组(D组)、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NS组)各60例.D组地佐辛0.1 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成10 ml静脉注射,5 min后于5 s内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L组利多卡因1 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成10 ml静脉注射,5 min后于5 s内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NS组生理盐水10 ml静脉注射,5 min后于5 s内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观察静脉注射芬太尼后反射性咳嗽的发生率,记录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1)D组、L组和NS组反射性咳嗽发生率分别达6.7%、5.0%和23.3%,NS组反射性咳嗽发生率明显高于D、L组(P<0.05),D组与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方面:NS组未发现不良反应;L组6例,其中1例眩晕,3例感觉异常,2例心率减慢;D组6例,其中1例恶心,4例眩晕,1例嗜睡.结论 地佐辛与利多卡因均能有效地抑制芬太尼诱发的反射性咳嗽,地佐辛用于抑制芬太尼诱发的反射性咳嗽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静注氟比洛芬酯抑制全身麻醉诱导中芬太尼诱发咳嗽的效果。方法:120例ASA分级Ⅰ~Ⅱ病人被平均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和对照组。在全身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实验组病人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给予对照组生理盐水5 ml。所有病人全身麻醉诱导均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5μg/kg、依托咪酯0.2 mg/kg、罗库溴铵0.6~1.0 mg/kg。所有病人静注芬太尼在2 s之内完成。咳嗽的发生情况由不参与分组的麻醉护士记录。结果:氟比洛芬酯组没有病人发生咳嗽,对照组有42例病人发生咳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病人静注0.1 mg/kg氟比洛芬酯可以有效抑制全身麻醉诱导中芬太尼诱发的咳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预防芬太尼诱导引起呛咳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层分为四组:Ⅰ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Ⅱ组为利多卡因0.5 mg/kg,Ⅲ组为利多卡因1.0 mg/kg,Ⅳ组为利多卡因1.5 mg/kg,所有利多卡因组加生理盐水至10ml。实验药物经上肢静脉10s内注入,2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注射时间5s),观察5min,记录呛咳的例数和强度。结果呛咳发生率Ⅰ组为40%(20/50),Ⅱ组为16%(8/50),Ⅲ组为14%(7/50),组Ⅳ为14%(7/50),三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三个实验组之间呛咳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能有效抑制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其最佳剂量为0.5mg/kg。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评价利多卡因或麻黄素抑制芬太尼引起咳嗽的效能。方法:105例拟行全麻患者,ASAⅠ~Ⅱ级,18~65岁,男女兼有。随机分为3组,每组35例。Ⅰ组:生理盐水(对照);Ⅱ组:利多卡因1mg/kg;Ⅲ组:麻黄素5mg。3组分别在10~15s内静脉匀速注入。1min后分别静脉给予芬太尼3μg/kg。记录注射麻黄素或利多卡因后1min,芬太尼后1min(继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2min内出现的咳嗽反应和心血管变化。结果:Ⅰ、Ⅱ、Ⅲ组咳嗽发生率分别达62.9%,37.1%,11.4%;Ⅱ、Ⅲ组分别比Ⅰ组咳嗽显著减少P<0.05和P<0.01。Ⅱ、Ⅲ组间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不同时间段血压和心率分别与用药前基础值比较:Ⅰ组SBP和HR在芬太尼后2min时分别明显下降(P<0.01);Ⅱ组仅SBP在此时有明显下降(P<0.05),其它不同时间段SBP和HR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在麻黄素后SBP和HR分别P<0.05(即SBP平均增加7.3mmHg,HR平均增快6.7次/min),未见其它毒副作用发生。结论:静脉小剂量利多卡因或麻黄素具有明显预防或抑制芬太尼引起的咳嗽反射;有效率分别达62.9%和88.6%,此方法安全有效,方便易行,为临床抑制芬太尼引起的咳嗽反射提供了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麻醉诱导时前臂静脉和足背静脉芬太尼静注后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及强度。方法 ASAⅠ的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前臂静脉组(Ⅰ组)、足背静脉组(Ⅱ组),两组静脉注射芬太尼的剂量均为3μg/kg,用药速度均为2s内推入,Ⅰ组于前臂静脉给予芬太尼,Ⅱ组于足背静脉给予芬太尼,记录麻醉前(T0)、芬太尼注射前(T1)及后0.5min(T2)、1min(即插管前,T3)、插管后1min(T4)和2min(T5)时的心率、收缩压及呛咳情况。结果Ⅰ组芬太尼推注后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及强度显著大于Ⅱ组。结论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3μg/kg,2s内)足背静脉注射较前臂静脉注射能减少芬太尼给药后其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及强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应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插管时对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随机双盲进入2种剂量的瑞芬太尼组。诱导前10min静注阿托品0.5mg。用潮气量法自主呼吸,吸入8%七氟烷,100%氧气流量6L/min。诱导开始后2min,两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Ⅰ组)或2μg/kg(Ⅱ组)。1min后停止七氟烷吸入,置入喉镜,插入7.5号气管导管。确认插管成功后,用七氟烷维持麻醉。最佳气管插管条件为下颌骨完全放松,局部或完全声门开放,插管时无咳嗽。良好气管插管条件为下颚部分松弛、气管插管后有轻微咳嗽。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气管插管,无并发症出现。意识消失的平均时间Ⅰ组48s,Ⅱ组46s。成功气管插管的平均时间Ⅰ组31s,Ⅱ组30s。插管后咳嗽发生率,Ⅰ组为35%,Ⅱ组为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具备最佳插管条件的患者,Ⅰ组为60%、Ⅱ组为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加上最佳插管条件的患者比率更高,Ⅰ组为95%,Ⅱ组为100%。发生低血压,Ⅰ组为15%,Ⅱ组为35%,但低血压持续时间短,可通过对症处理使血压平稳。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的麻醉诱导,瑞芬太尼的最佳气管插管剂量是2μg/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静脉麻醉下顺式阿曲库铵同罗库溴铵联合应用时药效学的变化。方法将择期行耳鼻喉科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4组,采用全静脉麻醉,研究期间维持同等麻醉深度(BIS值40~50)。分别给予2倍ED95罗库溴铵(ⅠA和ⅠB组)或顺式阿曲库铵(ⅡA和ⅡB组),采用TOF刺激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待T1恢复至25%(ⅠA和ⅡA组)或75%(ⅠB和ⅡB组)时追加1/2倍ED95顺式阿曲库铵。记录各组追加顺式阿曲库铵后,神经肌肉最大阻滞程度,神经肌肉阻滞达最大程度的时间(Tmax),T1恢复至25%(T25)、75%(T75)、95%(T95)的时间,TOF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TR70)以及肌松恢复指数(RI)。结果ⅠA组最大阻滞程度(T1最小值0.6%)较ⅡA组(T1最小值5.3%)显著增强(P〈0.05);ⅠB组最大阻滞程度(T1最小值2.9%)较ⅡB组(T1最小值12.6%)显著增强(P〈0.05)。ⅠA组T25(22.8min)较ⅡA组(16.4min)延长39%(P〈0.05);ⅠB组T25(16.2min)较ⅡB组(11.6min)延长40%(P〈0.05)。ⅠA组T95(37.7min)较ⅡA组(30.9min)延长22%,P〈0.05;ⅠB组T95(30.5min)较ⅡB组(25.9min)延长18%(P〈0.05)。ⅠA组RI与ⅡA组相比,ⅠB组RI与ⅡB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库溴铵在肌松作用恢复期可影响维持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显著增强其阻滞程度,延长其维持时效,但对其恢复指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全麻诱导时不同给药顺序对芬太尼引发呛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期间不同的用药顺序对发生呛咳反应的差异。方法180例ASA分级Ⅰ/Ⅱ的择期手术病人(年龄21-62岁)随机分为6组,将丙泊酚(简称P)、芬太尼(简称F)、维库溴胺(简称V)三种药物以不同的配伍顺序分别进行麻醉诱导,其配伍分别为FVP组、FPV组、VPF组、VFP组、PVF组、PFV组。观察2min内呛咳发生率。结果FVP组呛咳发生率为40%,FPV组呛咳发生率为33.3%,其余未将芬太尼首先注入的组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全麻诱导期间首先注入芬太尼可出现明显呛咳,先注射肌肉松弛药维库溴胺或丙泊酚均能有效降低全麻诱导期间芬太尼应用引发的呛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乳癌手术时超前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 40 例ASAⅠ-Ⅱ级行乳癌改良根 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20例,术前20min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Ⅱ组(对照组)20例 ,术前20min静脉缓慢注射生理盐水20mL。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术后VAS评 分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术后24hⅠ组的芬太尼用量低于Ⅱ组(P〈0.05)。镇痛结束后,患者对镇痛 治疗总体满意度Ⅰ组和Ⅱ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呼吸抑制、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幻觉等副 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用于乳癌手术镇痛,能减少术后的芬太尼用量,减轻不良 反应并能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对芬太尼诱发咳嗽的抑制作用,探讨预防咳嗽的安全有效剂量。方法 200例需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每组50例。组Ⅰ为利多卡因0.5 mg/kg,组Ⅱ为利多卡因1.0 mg/kg,组Ⅲ为利多卡因1.5 mg/kg,组Ⅳ为生理盐水10 mL的对照组,各利多卡因组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观察4组患者注射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后头晕、耳鸣中毒症状发生率;观察4组患者注射芬太尼后咳嗽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组Ⅲ、组Ⅱ头晕、耳鸣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Ⅲ头晕、耳鸣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组Ⅱ;组Ⅲ、组Ⅱ咳嗽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Ⅲ与组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Ⅰ、组Ⅱ、组Ⅲ咳嗽严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 mg/kg能有效抑制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毒性反应轻,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几种方法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昕祥 《河北医学》2010,16(7):847-849
目的:比较芬太尼、利多卡因、托烷司琼3种药物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静脉麻醉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Ⅰ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Ⅱ组:静脉注射25μg/mL芬太尼2mL;Ⅲ组:静脉注射1mg/mL托烷司琼2mL;Ⅳ组: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mL,各组从静脉给予实验药物60s后,5 mg/s恒速推注丙泊酚,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与Ⅰ组(疼痛发生率80%)相比、Ⅱ组、Ⅲ组、Ⅳ组用药后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7%、30%、33%,均可以明显降低丙泊酚静脉注射疼痛发生率(P〈0.05),而3个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丙泊酚注射之前60s,芬太尼50μg、托烷司琼2mg、利多卡因40mg的缓慢注射均可降低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乌甲素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2组。Ⅰ组:芬太尼0.5mg,高乌甲素16mg加昂丹司琼8mg;Ⅱ组:芬太尼1.0mg加昂丹司琼8mg。两组均用0.9%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设定持续给药量2ml/h,单次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用药后的循环与呼吸变化、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镇静评分及48h内的患者自控镇痛(PCA)次数,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内镇痛效果均满意,VAS评分、PCA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镇静评分高于Ⅰ组(P〈0.05)。Ⅱ组患者术后24及48h的呼吸频率(RF)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低于A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高乌甲素用于老年髋部手术后静脉镇痛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