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改水降氟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水降氟是防治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有效措施[1],能收到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研究改水降氟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对改水降氟综合效益及其程度进行科学评价,对鲁山县1996年由改水降氟防治地方性氟中毒取得的综合效益进行了调查评估,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咸阳市是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之一.分布在8个县市区的84个乡镇1 133个自然村.1982年以来先后采取打深机井为主的改水降氟措施,现已19年.为了解改水工程的降氟及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效果,于2001年对该市氟中毒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防制措施落实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是全国受地方性氟中毒危害最严重的病区省份之一,属于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自20世纪80年代初实施以改水降氟为主的防制措施以来,累计投资5亿多元,兴建各种类型的改水降氟工程近6000处,使病区600余万群众基本摆脱了氟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全面掌握地方性氟中毒的防制工作现状,查清目前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程度和病区分布,了解已建改水降氟工程设施的运转使用情况,找出和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合理规划防制措施,指导地方性氟中毒防制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在山西省病情重、范围广,严重危害病区人民的身体健康,降氟改水是防治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重要措施.多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下大力气进行改水降氟工作,连续对山西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进行水质和病情监测,现将山西省2004~2005年国家级监测点盐湖区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莲都区为丽水市地方性氟中毒历史病区,1983~1984年对莲都区进行较大规模的地方性氟中毒普查,并进行生活饮用水氟含量检测,最后确定贾坑、汤庵、叶沃、东头、水口5个自然村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自1984年开始实施饮用水改水降氟工作。为全面掌握丽水市地方性氟中毒历史病区改水降氟防治措施20多年来的落实情况,评价病情消长动态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04~2005年山东省梁山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现况及重点监测点东徐村地氟病病情变化. 方法 按照全国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的要求,调查梁山县的改水进度,已改水工程管理、使用、饮水含氟量现况;对重点监测点东徐村10户居民末梢水含氟量进行检测,调查该点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氟斑牙指数以及即时尿氟含量等. 结果 监测县梁山共有地氟病村215个,已完成降氟改水139个(128处改水降氟设施),改水完成率64.7%;128处改水设施能够正常使用的69处,占53.9%;69处正在使用的降氟设施水含氟量≤1.0 mg/L的2年检测平均为72.1%,水氟最高达4.28 mg/L.重点监测点东徐村10户末梢水含氟量每年检测均在0.5 mg/L以下且持续稳定;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两年分别为8.33%和6.25%,氟斑牙指数分别是0.24和0.18,尿氟含量几何均值在1.0 mg/L左右,已完全达非病区标准. 结论 改水降氟是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行之有效的主要措施,但是监测县改水降氟措施落实进度缓慢,改水设施的正常利用率不高,对此,应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加快改水降氟工作步伐,在整体上有效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居民长期以堆煤或敞灶方式燃烧高氟煤取暖、做饭或烘烤粮食和蔬菜等,造成室内空气和粮食及其它食品氟污染所致慢性中毒。其防制对策应该是切断氟源、减少摄氟量。主要应采取以改炉改灶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1 改炉改灶 改良炉灶是防制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措施。有很多资料报道,改良炉灶可有效地将烟尘中的氟化物排至室外,减少室内空气、粮食和其它食物被氟污染。通过全国连续5年的重点监  相似文献   

8.
乌兰 《地方病通报》2021,36(2):35-38
目的 了解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病情现况及防治效果,为制定下一步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20年选取呼伦贝尔市230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为监测点,了解病区改水进度,检测病区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氟含量,在每个病区村检查全部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和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结果 230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中,工程改水177个村,小型理化改水42个村、累计改水率95.2%,且各村水氟含量均合格,11个村未改水;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7.6%(669/8 853),氟斑牙指数为0.17;成人氟骨症X线检出率为0.02%(26/161 564);9个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旗(市、区)均已达到控制标准.结论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已得到明显控制,所有病区旗(市、区)均已达到控制标准,但由于牧区集中改水难,有部分病区村采用单户小型除氟设备改水;应加强监测,及时更换滤芯,确保居民饮水安全,且今后仍应加强改水设备的后期管理维护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9.
氟斑牙患病率是观察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效果最敏感的指标,为探讨改水降氟后儿童氟斑牙检出率的变化规律,研究改水降氟对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效果,为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于1993年和1996年对宁城县改水降氟后8~12岁儿童氟斑牙进行调查,现将检出...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20年改水降氟工作进展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河北省20余年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改水降氟工作进展,评价改水降氟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效果.方法对全省2001年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年报表、改水井水氟动态监测、省级氟中毒监测点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止到2001年底,累计改水5 604处,总改水率为63.04%.在各类氟中毒病区中,重病区村的改水率最高,达到82.37%;中病区村的改水率次之,为71.04%;轻病区村的改水率最低,为54.76%.平均改水合格率为63.73%,大部分市的改水井水氟合格率较高,有5个市的水氟合格率在83.26%~98.75%,有3个市的水氟合格率在70.90%~79.59%.省级氟中毒监测点病情监测发现,除1个市外,其余各市的监测点8~12岁学生氟斑牙的患病率均达到非病区的标准(<30%).累计受益人口679.93万,占病区总人口的73.04%.结论河北省的改水降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氟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适量的氟对机体是有益的,过量的氟化物则可造成机体中毒而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等一系列损害。 进入人体中的氟一部分蓄积于体内,其余部分则主要通过肾脏排除体外。在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尿氟与饮水中的氟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尿氟能够较好的反映人体氟负荷状态,也是评价高氟区降氟后防治效果的主要指标。以往,人们对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和非病区居民的尿氟做了大量研究,对高氟区改水降氟后的尿氟变化也有许多了解,为进一步了解改水降氟不同时间,特别是改水更长时间后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的尿氟含量状况,我们对改水5~40年地方性氟中毒地区居民的尿氟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2.
哈密市南湖乡改水降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密市南湖乡原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该乡居民饮用分散式离氟井水,199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投资为该乡居民建造了新的低氟饮用水井,并建立了自来水管理,改水7年来对比观察,该乡居民地方性氟呈忠现率明显下降,氟斑牙患病率从1991年的46.995下降到1997年的9.93%,说明改水降氟是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概况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提出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对策。方法 按《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进行。结果甘肃省地方性氟中毒属我国北方典型的干旱、半干旱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病区分布:河西走廓高氟区;陇中黄土高原高氟区;高氟温泉、矿泉点。针对不同病区,全省以打深井,引江河水、水窖为主要防制手段。已建成的改水工程,有效地控制了地氟病的发生和流行,但据我们调查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占60%以上,报废停用占50%以上,能坚持学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病因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炉降氟预防效果,掌握病情消长趋势,找出存在问题,为制定合理的卫生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小龙洞村和青岗岭村2个点按国家监测方案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各进行连续5年的现状观察。结果(1)已改炉户室内空气氟多年保持在国家卫生标准以内;(2)主食玉米氟含量明显降低;(3)儿童尿氟水平已降到1.0mg/L以下;(4)儿童氟斑牙检出率降到病区控制标准内。结论改炉降氟是防治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而有效的措施,该地区氟中毒的流行状况随着改炉率的上升和改炉时间的延长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地方性氟中毒10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了解与掌握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动态.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结果 安全村改水后饮水氟含量稳定在1.0 mg/L 以下,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中度以上氟斑牙患病率及氟斑牙指数,随着改水后的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成人氟中毒症状与体征、骨Χ线逐渐减轻,尿氟含量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湖陂、大寨2村改水后的饮水氟不稳定,经常超标,上述4项指标下降趋势不显著,并高于安全村.结论 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后设施的运转是否正常及是否保证饮水含氟量稳定在<1.0 mg/L以下,是预防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梁山县地方性氟中毒5年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梁山县改水降氟措施的落实情况和监测点徐东村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变化,观察采取防治措施产生的预防效果。方法 儿童氟斑牙检查采用Dean法,水、尿测定氟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成人氟中毒的体征、症状及氟骨诊断标准依照卫生部地病司《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册》执行。结果 梁山县共落实改水降氟措施131个病区村(109处工程),占全部氟病村的60.9%,受益人口10余万人。已落实防治措施病村中正常运转的改水工程63处,含74个病村,占已改水病区村的56.5%。监测点东徐村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由1997年的68.9%降至2001年的32,2%,尿氟水平由1997年的1.31mg/L减低至2001年的1.06mg/L,成人氟骨症的患病率随改水时间的延长明显降低,且病变程度显著减轻。结论 改水降氟是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切实可行的重要措施,改水设施的运行正常与否,是保证预防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于20个县(市)、120个乡(镇)、415个村,自1982年采取以改水降氟为主的防治措施以来.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状况不清,各县防治措施不均衡,有些县防治措施落实缓慢。为了解和掌握青海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状,作者于2005、2006年对青海省11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省供水区供水前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范围、危害程度及改水降氟现状,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河北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的影响.方法按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区地方性氟中毒调查实施方案要求,对所途经的河北省7个地市106个县27 891个村的水氟含量和改水现状进行普查,对饮水含氟量超过1.0mg/L病区村按轻、中、重分层,随机抽取51个村进行重点调查,调查氟斑牙和氟骨症患病情况.结果地方性氟中毒在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区流行分布广泛,一些地区改水降氟成效显著,但低氟水源难寻,改水难度大的地区,病情较为严重.结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为河北省改水难度大的地区彻底改水降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宁夏回族自治区改水降氟工作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夏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财政、卫生、水利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广大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全国地方性氟中毒下达宁夏病区改水任务,使我区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相似文献   

20.
地方性氟中毒是周口地区地方病主要病种之一,给当地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视。自1982年以来,主要采用降氟改水的方法防治地方性氟中毒,针对降氟改水防治氟中毒的综合效益,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评价,对于今后开展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1调查内容及方法 对所调查20处工程水源,采自然村居民使用的管网末梢水,检测水氟含量。对所在自然村小学的8~12岁儿童全部进行氟斑牙患病情况检查,按Dean氏法分度,分5个年龄组统计。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