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胎漏、胎动不安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先兆流产”。一般以孕后阴道不时少量下血,而无腰酸腹痛,小腹胀坠者为“胎漏”;如有下坠之状而兼有腰酸腹痛,或见阴道少量下血者为“胎动不安”。两者实为程度上的区别,故并于一处讨论。  相似文献   

2.
《金匮》腹痛治法浅识孙炜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情报中心文献检索室200032)关键词《金匮要略》,腹痛,治则《金匮要略》有关腹痛的辨治,无专篇论述,散见于“腹满寒疮宿食病”、“血痹虚劳病”、“妇人妊娠病”、“妇人产后病”、“妇人杂病”等篇章,凡20余...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学认为,凡婚后夫妻同居三年以上不育者,称为“不孕症”。凡“不孕症”系不属器质性病变者,经治疗均可治愈。肝气郁结型不孕症,其症状主要以经前胸闷、乳胀、腹痛为主。盖由平素情志抑郁,经前阴血下注冲任,血不养肝,致乳络失和而乳房胀痛。其腹痛与痛经有别。胸闷、乳房胀痛,已婚妇女多见,  相似文献   

4.
诊余随笔     
一、芍药甘草汤治腹痛《伤寒论》之芍药甘草汤,是一首柔肝缓急,治疗腹痛、手足拘挛疼痛的有名方剂,诚如《医学心悟》所云:“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有人认为该方是主治虚痛,如小建中汤重用芍药,治疗“虚劳里急……腹中痛……”;亦有人认为是治实痛,如《本经》称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名医别录》谓芍药能“通血脉、散瘀血”。实则张长沙用斯方治腹痛,虚实皆可,惟配伍不同耳。黄芪建中汤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芍、甘配饴糖、黄芪,是治虚痛者也;桂枝加大黄汤则是“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散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  相似文献   

5.
先兆流产辨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后,阴道出现少量下血而无腰酸腹痛下坠者,称“胎漏”;若伴腰酸、腹痛下坠者,则称“胎动不安”。胎漏与胎动不安常是堕胎、小产的先兆,现代医学称为“先兆流产”。《诸病源候论》云:“漏胞者……冲任气虚,则胞内泄漏”,“胎动不安者,多因劳疫气力或触冒冷热,或饮食不适,或居  相似文献   

6.
一、血瘀的含义何谓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灵枢·水胀》篇云:“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金匮要略》:“产妇腹痛……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此外,文献中还有“积血”、“蓄血”、“死血”、“败血”、“闭血”、“滞血”、“老血”、“贼血”等论述。滞、留、闭是指血液瘀积不行,滞碍血闭的瘀血症,蓄血是指起病较急,病变在下焦的瘀血症;干、老、死是指其血瘀积日久,短时难于消散的瘀血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妇人腹痛论治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痛是妇科常见疾病,《金匮要略》中有月经前后腹痛、妊娠腹痛、产后腹痛等诸方面论述,其病机多与气血有关,虽有偏气、偏血,属虚、属实的不同,但总不出乎气血不和,瘀血内阻,不通则痛;及血虚失养,阳虚失煦,不荣则痛两个方面,治疗方法亦灵活多变,本文仅结合《金匮要略》一书述要如下。1养血疏肝,健脾利湿肝脾失调,血郁湿滞所致腹痛。《金匮·妇人妊娠病》篇云:“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妇人杂病》篇云:“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方中重用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当归、川芎和血调肝;茯苓…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120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国外又称“溃疡性大肠炎”或“特发性大肠炎”。是1875年Wilks与Moxon首先从菌痢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其特征是在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病变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浸及全大肠。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血便、腹痛为主要症状,重症可出现高热、严重腹泻、腹痛、多量粘液血便、蛋白漏出症、脱水,甚至并发中毒性巨结肠症、大出  相似文献   

9.
<正> 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产后、杂病三篇中论述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瘀血证的法则极为详要精湛,现归纳如下,以期共同探讨.1 行气活血法“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妇人产后篇第五条云:“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方中枳实行血中之气滞,气行则血行;芍药和营缓急即定痛,两药共奏行气活血之功.用药虽简,可推而广之.凡妇人腹中走窜腹痛之气滞证,不管行经腹痛,产后腹痛,均可用之,不必拘泥.妇人杂病篇第十六条“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兰花酒主之”.风邪入营,气血壅滞而腹痛,故用红花加酒,行气活血,血行风自灭.  相似文献   

10.
1979年我患了慢性结肠炎,经常腹痛,大便干燥或溏薄,中西医治疗无效。1980年《气功》杂志创刊,我即订阅。我自习杂志上介绍的小周天功法,练功一个月后结肠炎的症状消失,身体健壮,也使我真切体会到中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滞血凝”、“气行则血行?..  相似文献   

11.
曾广鸳 《江西中医药》1992,23(6):38-38,40
1 病因辑要痛经在妇科临床颇为多见。导致本病的原因,古代医家早多论述。《妇人良方》说:“妇人经来腹痛,由风冷客于胞络冲任。”《丹溪心法》云:“经水将来作痛者,血实也(一云气滞);临行腰痛腹痛,乃是郁滞有瘀血”。痛经的发病原因主要在于“不通”所造成。无论是因寒凝,或因热滞,或是气虚血少,肝肾亏损,总不越气血运行不畅形成气滞血瘀,冲任失调为病机。所以在治疗上应依据“不通则痛”、“通  相似文献   

12.
三棱与莪术为常用的活血祛瘀药。早在在《日华子本草》中就有记载:“治妇人血脉不调,心腹痛,落胎,消恶血、补劳通月经、治气胀,消扑损瘀血,产后腹痛,血运并宿血不下”。故三棱与莪术均为消积止痛之品。多用于瘀血积聚,食积不消,胸腹疼痛等症。二药均兼能行气,长于攻坚破瘀、但三棱破血力强,而莪术则破气力胜。近年来  相似文献   

13.
李华 《国医论坛》1997,12(3):42-42
“胞阻”首见于《金匾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第4条。原文为“师曰:妇人有记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对该条历来的注释多为“妊娠期下血与腹痛并见,下血为胞阻的必备症状……”高校教材《金匮要略选读》则进一步解释为“……假令以下,乃承上文而言,意即若妊娠下血而又腹痛者,乃冲任失调,阴血下漏,不能入胞养胎,故称为胞阻或胞漏……均用胶艾汤调补冲任,固经养血”。凡此云云,窃以为不无欠妥。从字面上看,若按上述所云,“假令”是承主句妊娠下血而言,那么仲…  相似文献   

14.
<正> 韩某,男,45岁,越西县城关公社人.1973年3月1日入院。患者平素有腹痛下黑便史,历时已五、六年。家中常备中成药“和血丹”,每于腹痛时服之,旋即下黑便后腹痛缓解消失。十天前腹痛发作,仍服“和血丹”一次即安。2月28日突然眩仆,立即给以静脉注射葡萄糖60毫升后,休息片刻即安。3月1日反复眩仆发作三次,即送入县人民医院住院,采取输血、输液、抗生素等治疗,历时三日,病势日剧,持续高热,神识不清,谵语烦乱,渴欲饮水,饮入即吐,吐出系纯绿色苦汁,其间曾吐蛔虫一条。大便数日未解,小便少而色黄。经会诊认为:“胃溃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妊娠病篇》第四条言:“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金匠要略讲义》(函授教材)对“胞阻”的注解是“胞阻:怀孕期中下血,同时出现腹痛。或称胞漏。”《中医妇科学》(五  相似文献   

16.
芍药在经方中的运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本经》载:“味苦,平,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别录》载;“酸,微寒,有小毒,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肥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李时珍谓其“得炙甘草为佐,治腹中病,夏月少加黄羊,恶寒加住,此件是神方也。其用凡六:安脾经,一也;治腹痛,二世;收胃气,三世;止泻痢,四也;和山脉,五也;固胜理,六世”。并回:“仲景治伤寒,多用吃药,以其主寒热,利小便故也。”后世医家多认为本品酸苦微寒,故认为具有收敛作用。然而,酸并非一定切…  相似文献   

17.
中药治疗宫外孕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芳  侯爱菊 《河北中医》2002,24(8):593-594
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者称异位妊娠 ,习惯称宫外孕。通常包括输卵管妊娠、腹腔妊娠、卵巢妊娠等。中医学中无此病名 ,但根据其临床表现 ,类似中医妊娠腹痛、血瘀少腹、症瘕等病症[1] 。1 治 疗在《圣济总录·妇人血积气痛》中有用“没药丸”治“妇人血气血积 ,坚癖血瘕 ,发  相似文献   

18.
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未经彻底治疗,迁延而成,也有一部分病人起病缓慢,忽视治疗而渐渐成为慢性盆腔炎.本病属于中医的“腹痛”、“腰痛”、“带下”、“(?)瘕”等范畴.笔者临证以来,经治60例多为“气滞血淤型”,对该病采用血府逐淤汤加减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者腹痛剧烈,面色苍白,手足冰冷,甚至昏厥,称为“痛经”,亦称“月水来腹痛”、“行经腹痛”、“经期腹痛”、“经痛”等。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科常见、多发病,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轻者多见,预后良好;少数为重症胰腺炎,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中医以“胰瘅”命名,按“腹痛”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