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是婴幼儿迁延性腹泻、婴幼儿慢性腹泻的总称。其中病程在2周~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病程〉2个月为慢性腹泻。我们观察了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宏  姚丽萍  宋玉娥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89-189,192
目的:探讨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38例小儿迁延性腹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小儿迁延性腹泻病例接诊前的治疗方法不全面,普遍存在未注重饮食疗法、滥用抗生素、缺乏黏膜修复治疗的问题,因此导致腹泻病程迁延。结论:小儿迁延性腹泻病因复杂,应积极寻找引起病程迁延的原因,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冯春善 《右江医学》2008,36(5):544-546
目的探讨慢性迁延性胃溃疡外科治疗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对37例慢性迁延性溃疡行胃大部切除者(实验组)和31例胃溃疡第二疗程治愈者(对照组)于治疗前后各取其胃底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和bFGF的蛋白表达,Ⅷ因子法标记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数量。结果慢性迁延性胃溃疡病手术治疗前,其胃体组织VEGF、bFGF和微血管数量均较对照组治疗前低(P<0.01),治疗后VEGF、bFGF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别不大(P>0.05),微血管数量水平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高(P<0.05)。结论慢性迁延性溃疡病患者手术根治后,残胃组织VEGF、bFGF表达的阳性率和微血管数量明显提高,残胃的抗溃疡能力明显增强,因此,慢性迁延性胃溃疡病应当尽早进行手术根治治疗。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佩戴中药肚兜治疗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疗效 ,对 90例中药肚兜治疗的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治愈率分别为 5 2 %和 2 7 5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2 5 ) ,总有效率分别为 88%和 75 % ,提示中药肚兜可提高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迁延性腹泻约占小儿腹泻的19%,小儿腹泻死亡病例与迁延性腹泻有关。锌、铁、镁、铜为小儿营养所必需的元素。本文观察了16例小儿迁廷性腹泻时,血清中四种元素的变化,并与健康儿童,急性腹泻患儿比较,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从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56例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寻找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主要病因并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治疗,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小儿迁延性腹泻病因复杂,采用微生态制剂及粘膜保护治疗,饮食营养及支持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和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关系,为治疗食物不耐受的迁延性、慢性腹泻提供指导。方法选择迁延性、慢性腹泻病105例为观察组,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105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其中94例(89.5%)结果阳性,对照组4例(13.3%)结果阳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1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67例,对照组4例;2种以上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27例(25.7%),对照组0例。其中牛奶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88例(83.8%),对照组3例(10.0%),其次是蛋清/蛋黄。观察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结果在2级以上的共90例(85.7%),而对照组2例(6.7%),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与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发病有关,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对食物不耐受的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饮食方案制定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食物不耐受检测,了解患儿食物不耐受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ILSA)半定量法检测80例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的水平。结果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患儿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为88.75%,9例无食物不耐受的病例均为1岁以下的母乳喂养儿;1岁以下患儿以牛奶不耐受最高,1岁以上患儿以蛋清/蛋黄不耐受最高80%。结论食物不耐受是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致病因素之一,检测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寅业  何爽 《广西医学》2007,29(4):502-502
目的 了解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测定35 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和30例同期儿童保健门诊体检婴幼儿的T细胞亚群.结果 35 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CD3、CD4水平、CD4/CD8 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以导致腹泻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思密达、儿康宁中西医联合治疗婴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的疗效。方法:研究分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思密达加儿康宁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思密达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即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藿朴夏苓汤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70例小儿迁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脱水状态,补充维生素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藿朴夏苓汤加味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藿朴夏苓汤联合蒙脱石散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以提高迁延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脱水状态、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合理抗炎;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参苓白术散加减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73.3%(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方法根据"内病外治"的理论,采用小儿推拿、针刺、艾灸、中药贴敷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结果临床应用后效果显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运用外治法治疗迁延性、慢性腹泻病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迁延性植物状态患者血清中多巴胺含量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迁延性植物状态患者血清中多巴胺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长期昏迷的病人血清中多巴胺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结果 迁延性植物状态患者的血清中多巴胺显著降低。结论 多巴胺的减少可能是形成迁延性植物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去乳糖饮食、小儿氨基酸等综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方法迁延性腹泻患儿在口服蒙脱石散剂与微生态制剂的基础上予6%小儿氨基酸及结合去乳糖饮食治疗.结果予以上方法治疗迁延性腹泻疗程大大缩短,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6.
小儿腹泻是儿科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影响小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而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的血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明显低下,如何提高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血细胞的粘附功能,在预防和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科门诊自1999年10月~2001年10月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4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抗体IgG检测与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就诊的36例病因未明确的诊断为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的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根据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的实验结果,实验组采用饮食调整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原饮食方案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食物特异性抗体IgG升高以鸡蛋(66.67%)最多见,两组特异性抗体IgG升高食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实验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6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G在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中有重要意义,结合其结果进行饮食调整对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陆生军  班显明 《华夏医学》2005,18(6):956-957
目的:探讨肝得治治疗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150例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等出现的异常率,同时评价肝得治的临床疗效.结果:肝得治对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肝得治对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腹泻时肠道蛋白质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研究了55例急性,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患儿的粪α1-抗胰蛋白酶含量,年龄1-29个月。结果显示,迁延性腹泻及慢性腹泻组每克湿粪a1-AT含量分别为0.49±0.29mg、0.68±0.32mg均显著大于正常组0.27±0.25mg。  相似文献   

20.
锡类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艳波  张玉梅 《中原医刊》2003,30(24):46-47
目的:临床观察锡类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分别对实验组、对照组,锡类散治疗前后症状好转时间及住院天数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锡类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可以缩短疗程,降低消费。结论:锡类散对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可用于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