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尚臣 《山东医药》1999,39(2):20-21
近年来,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例,女5例;年龄31~68岁,平均55岁。6例均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入院。1例反复SAH3次,2例SAH2次,余3例SAH1次,均经头颅CT和腰穿证实。有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 (Intracranial aneurysms)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 ,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为首发症状 ,重者可出现血肿而发生脑疝 ,部分因瘤体压迫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80 %的动脉瘤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前半部 ,即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约有 1/ 5动脉瘤为多发。动脉瘤多数呈囊性 ,少数动脉瘤基地较宽 ,称宽颈动脉瘤 ,部分动脉瘤为梭状。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致患者残废或死亡 ,幸存者仍可再出血。颅内动脉瘤如能及时确诊、合理治疗 ,绝大部分患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因此主张积极外科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方…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来神经外科诊断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诊断正确率日益提高,笔者结合近年文献对MIA的发病率,发病部位,诊断以及外科治疗进展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年来神经外科诊断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内多发性动脉瘤(MIA)的诊断正确率日益提高。笔者结合近年文献对MIA的发病率、发病部位、诊断以及外科治疗进展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手术时机、改良翼点入路的显微手术方法,术中和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防治以及可能影响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均经DSA和(或)CTA检查后明确其诊断。61例行改良翼点入路开颅手术;1例行纵裂入路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63个,包裹梭形动脉瘤1个,术中所见与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致。术后随访51例,随访时间为1个月~2年。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的有45例(88.2%),轻度残疾的有2例(3.9%),重度残疾的有1例(1.9%),死亡的有3例(5.9%)。随访的患者均未出现颞肌萎缩及面神经颞支损伤等情况。术后有1例患者因CVS死亡,术中应用罂粟碱处理的22例患者,术后均无明确的CVS发生。有15例患者术中行终板造瘘,术后配合腰大池引流术,在6个月至2年的随访中只有2例发生慢性脑积水。结论①术前应行高质量的全脑血管造影,有利于手术的进行。②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一旦被确诊应早期治疗。③改良翼点入路可以减少颞肌萎缩的发生,术后面神经损伤减少。④CVS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术中终板造瘘和术后腰大池引流术等综合措施有利于减少CVS和慢性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多发动脉瘤患者36例,第1次手术均在出血后72 h内完成,根据Hunt-Hess分级,I级10例,Ⅱ级14例,Ⅲ级9例,Ⅳ级1例,V级2例。出院后随访6个月~3年,应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结果 36例患者中,有74个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70个,包裹4个。22例患者恢复良好;6例患者中度病残,但生活自理;3例患者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死亡5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能提高动脉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技巧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80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77例行瘤颈夹闭术、2例行动脉瘤孤立术、1例行血管旁路移植合并动脉瘤切除术.术后均常规进行叫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监测手术结果.从Hunt-Hess分级、不同部位动脉瘤及不同手术时机三个方面观察预后,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预后.结果 全组80例中,出院时GOS评分良好67例(83.8%),差9例(11.2%),死亡4例(5.0%).①Hunt-Hess 0~Ⅲ级的73例中,良好65例(89.0%); Hunt-Hess Ⅳ级的7例中,良好的仅2例(2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2=13.006,P 〈 0.001.②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和大脑中动脉瘤良好率分别为92.8%(13/14)和91.7%(11/12);床突旁动脉瘤和椎-基底动脉瘤良好率为60%~70%.由于各组例数不多,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99,P 〉0.05.③在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手术时机≤3d者良好率低于>3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88,P〈0.05.结论 ①术中更充分地暴露、近端载瘤动脉的临时阻断、调整瘤夹以对瘤颈良好塑形、做好必要时血管旁路移植术的准备,是颅内巨大动脉瘤手术成功关键.②手术疗效与Hunt-Hess分级和手术时机相关.③不同部位动脉瘤因样本量有限,未显示与手术效果相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神经外科(尤其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动脉瘤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降低。目前,对于颅内动脉瘤一般都主张积极进行手术治疗。现将其外科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手术治疗的目的及时机选择颅内动脉瘤手术的目的是防止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时机、入路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病例资料.结果动脉瘤直接夹闭24个,孤立1个,包裹1个.治愈20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病情允许应争取早期手术,经翼点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外科处理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和麻醉技术的发展,使得神经外科医师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颅内破裂动脉瘤;如何选择动脉瘤的手术时机问题,经过国际合作研究已逐渐明朗化,目前更加重视采用早期手术。文章分别介绍了上述两个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外科处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和麻醉技术的发展,使得神经外科医师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颅内破裂动脉瘤;如何选择动脉瘤的手术时机问题,经过国际合作研究已逐渐明朗化,目前更加重视采用早期手术。文章分别介绍了上述两个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蒋锋  刘惠祥  徐平  肖柯  张立 《山东医药》2010,50(38):79-80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52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Hunt-Hess分级Ⅰ-Ⅲ级38例,Ⅳ-Ⅴ级14例;行显微手术夹闭48例,包裹4例。结果恢复良好40例,中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2例。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病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 10年 ,各项高科技成果应用于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使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范围不断拓宽 ,适应证的选择较以往更宽 ,治疗效果较以往更明显。文章就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畸形、烟雾病和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最近10年,各项高科技成果应用于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使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范围不断拓宽,适应证的选择较以往更宽,治疗效果较以往明显。文章就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畸形、烟雾病和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栓塞和显微手术联合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直接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是当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两种主要方法。这两种方法不是对立的,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治疗所有的动脉瘤。当直接手术瘤颈夹闭不全时,可以采用血管内栓塞其残余部分;对病病情重、手术困难者可先行栓塞,上实栓塞不完全时再夹闭瘤颈。目前认为,血和内栓塞和显微手术的联合应用是一种处理复杂病例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6.
17.
显微直接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是当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两种主要方法。这两种方法不是对立的,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治疗所有的动脉瘤。当直接手术瘤颈夹闭不全时,可以采用血管内栓塞其残余部分;对于病情重、手术困难者可先行栓塞,如证实栓塞不完全时再夹闭瘤颈。目前认为,血管内栓塞和显微手术的联合应用是一种处理复杂病例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和并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预后及并发症。结果 73例共76个动脉瘤。2例术前死亡,手术成功夹闭73个,包裹梭形动脉瘤1个。Glasgow预后分级(GPS):Ⅰ级4例,Ⅲ级7例,Ⅳ级6例,V级56例。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均可有效诊断颅内动脉瘤,且31%-CTA有助于手术前了解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及周围血管的关系;翼点入路及纵裂入路可有效治疗常见的颅内动脉瘤。积极防治其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急性脑积水应早期应用脱水剂,配合腰穿或腰穿持续引流释放血性脑脊液;慢性脑积水应及时行V-P分流。  相似文献   

19.
杨晓蓉 《山东医药》2007,47(22):119-119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7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颅内巨大动脉瘤( Giant intracraniai aneurysms,GIA)定义为瘤体最大外径大于25mm的颅内动脉瘤,属于复杂动脉瘤的一种,约占颅内全部动脉瘤的3%~13%,好发部位以眼动脉、颈内动脉分叉部、椎-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为多见。目前,GIA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研究尚不十分明了,但GIA既可以直接发生瘤体破裂、出血,也可因其体积巨大而产生神经系统占位压迫性症状,甚至还可出现缺血性临床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则预后极差;另一方面,由于GIA体积巨大,位置深藏,常有重要穿支血管从其发出,瘤颈宽及瘤体不规则,形态学呈蛇形或梭形改变,并常伴有血栓、钙化及粥样斑块等继发改变,这些情况都增加了手术难度,疗效也远不及普通型动脉瘤,致死、致残率高,GIA已成为神经外科学临床手术的难点之一。近年来,GIA手术治疗方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包括有直接动脉瘤夹闭、载瘤动脉夹闭及动脉瘤孤立术、血管重建术、血管内治疗等[1,2],本文将对这些新进展重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