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山地区位于云南省西部 ,东经 98°0 5′~ 10 0°0 2′ ,北纬 2 4°0 0′~ 2 5°5 1′ ,海拔 5 2 3~ 3 780m ,年平均气温 14 .8~ 2 1℃ ,年降雨量 740 .2~ 2 0 97.5mm。保山是历史上有名的瘴疠之区 ,全区有 3个高疟县 ,2个中疟县。 195 3年平均疟疾发病率为2 82 .0 3 ,1973年疟疾暴发流行 ,发病率为 12 4.3 6 。经过 40余年综合防治 ,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 ,至“八五”末 ,全区有 4个县 (市 )已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1个县达到“控制疟疾标准”。1 防治措施1.1 调查摸底和重点防治 (195 1~ 195 5 )  195 1年对 8个区 3 …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红河州位于云南东南部哀牢山脉的元江沿岸 ,北纬2 2°2 6′~ 2 4°4 4′,东经 10 1°4 8′~ 10 4°17′。辖 13个县、市 ,总人口390 .8万人 ,有彝、苗、傣壮、瑶等 15个少数民族。该地是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区 ,恶性疟病例约占疟疾总病例数的 2 0 %。疟疾发病主要分布于元江沿岸的元阳、金平、河口、红河县。为了解该地近年疟防工作现状 ,以制定持续可行的抗疟措施 ,于 2 0 0 0年 7月对该地区的 6个县、4个乡、1个农场、一个异地移民扶贫开发区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方法选择该地区元阳、…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元江县疟疾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省元江县位于东经 10 1°39′~ 10 2°2 2′,北纬 2 3°19′~2 3°5 5′,年平均气温 2 3.6℃ ,降雨量 890 .5 5 mm ,海拔32 7~ 2 5 80 m。总人口 18.4万 ,高中疟区人口约占 6 0 %。近年来 ,该县疟疾发病呈上升趋势 ,为了解疟疾发病现况及其流行因素 ,探索有效的防治对策 ,于 1991~ 1997年进行了调查。1 调查方法  选择疟疾发病较高的大水平和东峨乡及疟疾发病较低的那诺乡为调查点。统计 1991~ 1997年的疫情监测、血检记录、有关报表、全县疟疾发病情况及抗疟措施落实情况 ;入户调查居民和流动人口露宿及蚊媒接触情况。用疟疾荧…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地 ,东经 10 5°15′~ 110°10′,北纬 2 8°~ 31°4 5′。总面积为 82 0 0 0 km2 。1997年设为直辖市 ,辖 4 0县 (市、区 ) ,人口 30 6 0万。东南多为山区 ,西北多为丘陵。海拔 1980 m,最低为 195 m。年平均气温 18℃ ,降雨量110 0 mm。为间日疟流行区 ,偶有输入性恶性疟。传疟媒介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2 0世纪 70年代 ,中华按蚊区疟疾流行已控制。嗜人按蚊区疫情波动不定。经过大量的媒介调查试点研究 ,80年代中期采取了灭蚊措施 ,自 1993年后疟疾年发病率降至 1 以下。1997~ 2 0 0 0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5.
常州市位于东经 119°0 8′~ 12 0°12′,北纬 31°0 9′~ 32°0 4′,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属间日疟轻度流行区 ,中华按蚊为唯一的传播媒介。经过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 ,结合防蚊灭蚊等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全市疟疾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至 1987年全市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在 1 以下 ,并继续逐年下降。 1986~ 1989年对疟疾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输血传播疟疾 19例 ,严重影响了全市疟疾疫情的稳定。针对这一情况 ,我市及时制定了防治方案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开展献血员疟疾防治 ,取得了显著成效。防治对策1 流行病学调查开展全市血站、采血…  相似文献   

6.
随着疟疾联防工作的不断深入 ,我国大部分地区 ,特别是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的地区 ,疟疾发病率已降至很低水平[1 ] 。但由于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工作形势仍十分严峻 ,暴露的问题也日趋复杂。为探讨有所侧重的防治策略 ,现将广西西南灭疟联防区 1983~ 1998年疟疾疫情情况分析如下。1 联防区概况广西西南灭疟联防区位于广西西南部 ,由南宁地区、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等 5个地 (市 )的 2 3个县 (市 )区组成 ,介于东经 10 6°36′~ 10 9°2 7′、北纬 2 1°49′~ 2 4°0 2′之间 ,西靠越南 ,南临北部湾 ,多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地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北纬28°05′~29°45′,包括周围20个县.农作物以双季水稻为主.年平均气温16~19℃,7~9月最高气温可达38~40℃,盛夏季节大部分居民在室外露宿。近10年来,该地区疟疾流行程度有所降低,但仍是我国主要疟区之一~[1],发病人数占该省发病总数的80%以上。为判定传疟媒介,了解流行因素,1985年进行此项调查。  相似文献   

8.
糯扎渡电站是“十五”期间国家级大型重点工程 ,电站建于云南省历史上疟疾超高度流行区思茅市西部与澜沧县接壤之处。糯扎渡电站多数民工来自低疟区 ,免疫力低 ,易感染疟疾。为了防止疟疾在库区流行 ,并为制定库区施工人员的疟疾防护措施提供确切依据 ,作者于 2 0 0 1年 8~ 11月在糯扎渡电站库区开展了疟疾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 概况糯扎渡电站位于思茅市西部 96~ 10 0km处 ,北纬 2 2°0 3’~ 2 3°15’ ,东经 99°0 3’~ 10 0°3 4’ ,海拨 70 0~ 80 0m ,属南亚热带气候类型 ,年平均气温 2 0 .6°C ,年平均降雨量 14 0 0~…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滇东北昭通地区位于北纬26°18'~28°40',东经102°52'~105°18'的金沙江河谷及滇川毗邻的绥江、水富、威信三县间日疟的潜伏期,采用疟疾流行季节前(1~4月)无疟史发病调查,婴幼儿全年新感染发病纵向观察,无免疫力疟防工作人员现场暴露感染观察等方法作了初步观察,现报告于下。1调查方法在年发病率193‰的疟区现场,根据当地4月份的平均气温17.8℃按Moshkorsky间日疟孢子增殖期算式求得孢子增殖期为31.8d,加上最短间日疟潜伏期10d,判定新感染病例,发病应在5月中旬出现,即5月份为流行季节起始月,5月前为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地 ,东经 10 5°15′~ 110°10′ ,北纬 2 8°~ 31°45′,面积 8 8万km2 ,辖 40个区 (市、县 ) ,人口 3 0 2 0万。东部多为山区 ,与湖北、湖南、贵州省接壤 ;北部多为丘陵 ,与四川、陕西省相连。海拔最高为 2 6 2 6m ,最低为 130m。有交错纵横的大小溪河经涪江、嘉陵江及乌江等汇入长江。年平均气温 18℃ ,年降雨量约 110 0mm。主产水稻、玉米及小麦等。传疟媒介有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中华按蚊疟区于 70年代即控制了疟疾流行 ,而嗜人按蚊疟区疫情波动不定。 80年代中期在嗜人按蚊疟区采取了灭蚊措施 ,1993…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景洪县盘江公司所在地是 1996年新开垦区 ,为思茅、勐海、景洪 3县接壤区 ,2 0 0 0年 5月发现该垦区疟疾病人增多 ,为掌握新开发区的疟疾流行情况 ,于 2 0 0 0年 5月对该垦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 ,现报道于下。1 概况盘江公司新垦区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县境内 ,地处北纬2 0°11′~ 2 1°2 7′,东经 10 0°0 1′,年平均温度 2 1℃ ,年降雨量 12 0 0~ 14 0 0 mm,海拔 5 0 0~ 80 0 m,属热带 ,新垦区占地面积 5 5万亩 ,有 11个生产队 ,居民 12 15人 ,分居于 2 0 km长的山岭地带。居民于 1996年由低度疟疾流行区的墨江、澜沧、普洱、景谷…  相似文献   

12.
嘉兴市秀洲区地处东经 120°31′~ 120°58′,北纬 30°35′~30°58′的杭嘉湖地区,总面积 542 km2,常住人口 33 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9 ℃,月平均气温在 16℃以上有 6个月(5~10月)。年均降雨量为1 2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年均日照2 017.9 h。农业以种植单季水稻和蚕桑为主。嘉兴市为非稳定性疟区,20 世纪 60 和 70 年代有恶性疟、间日疟流行,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经综合防治后,1990年通过基本消灭疟疾考核。近年来流动人口增多,疟疾输入病例不断出现,秀洲区洪合镇 2003 年发生外来人口间日疟点状爆发并波及当…  相似文献   

13.
信阳市属不恒定疟区 ,以间日疟为主 ,东部地区有恶性疟流行。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2 0世纪 70年代以前 ,曾多次发生过大面积的疟疾暴发流行 ,经过长期的综合性防治 ,发病率不断下降 ,2 0世纪 90年代初发病率控制在 1 以下。但近几年信阳市平桥区等地时有疟疾点状暴发流行。现将平桥区疟疾监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概况 平桥区洋河乡二十里河村 ,位于北纬 3 2°14′ ,东径10 4°15′ ,属丘陵地带 ,地势西南高 ,东北低 ,中部有一条小河穿过 ,但地表面积水主要为稻田和村内的 3 87个池塘。该村有 2 7个自然村 ,3 895人 …  相似文献   

14.
额敏县位于新疆北部地区 ,东经 83°2 4′~ 85°10′,北纬 4 6°0 9′~ 4 7°0 3′。全县人口超过 13万 ,属半农半牧县。人间包虫病流行和野生动物感染棘球蚴的相关说明本县包虫病流行较为严重。为掌握本县中小学生包虫病患病情况 ,我站于 2 0 0 0年 9~ 12月对额敏县城镇部分中小学在校学生进行了腹部 B超专项包虫病筛查 ,现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对象 :以额敏县城镇及农村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共调查9776人 ,其中男生 4 94 6人 ,女生 4 830人 ,年龄为 6~ 19岁 ;城镇学生 7175人 ,农村学生 2 6 0 1人 ,包括汉族、哈萨克族、维吾…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地处北纬 2 2 .0 3°~ 2 3 .15° ,东经 99.0 3°~ 10 0 .3 4°之间 ,位于云南省西南边境 ,与缅甸接壤 ,国境线长 80km ,面积 880 7km2 ,县辖 2 3个乡 (镇 ) ,15 7个行政村(办事处 ) ,193 5个自然村 ,460 976人 (2 0 0 0年 )。解放前是著名的高疟区之一 ,疟疾发病率高达 2 45 3 .0 5 ,195 2开始防治 ,至 2 0世纪 60年代后期 ,疟疾发病率控制在 5 以下 ,但时有点状暴发流行。改革开放以后 ,特别是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 ,发病率有所回升 ,尤其是输入性疟疾病例剧增 ,流行势态严峻。现将 1996~ 2 0 0 0年澜沧县疟…  相似文献   

16.
1975—1999年云南剑川动物鼠疫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云南剑川鼠疫自然疫源地于 1975年被发现 [1] ,位于东经 99°4 0′~ 99°55′,北纬 2 6°15′~ 2 6°4 5′,面积约16 0 0 km2 ,海拔 2 2 0 0~ 4 0 0 0 m,属滇西北横断山高山峡谷地带 ,植被以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丛为主。 1975~ 1999年 ,为掌握该疫源地动物鼠疫的流行规律 ,进而制定科学的防制措施 ,我们进行了长期系统的动物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现报告如下。1 宿主1975~ 1999年 2 5年间共捕获动物 10 8110只 ,隶属 4目 13科 30属 51种 ,其中大绒鼠 336 0只 ,占31.0 8% ,齐氏姬鼠 310 2 3只 ,占 2 8.70 %。此两种鼠为该疫源地优…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地处我国南疆 ,低山丘陵遍及全自治区 ,位于东经10 4°2 8′~ 112°0 4′,北纬 2 0°5 4′~ 2 6°2 3′,海拔 5 0 0~ 10 0 0 m,年平均气温 18.0℃~ 2 2 .0℃ ,年平均相对温度 76 %~ 80 % ,年平均降水量 110 0~ 2 0 0 0 mm,南北长 6 10 km,东西宽约 770 km,总面积 2 3万 km2 ,属于南亚热带湿润区[1 ] 。全区总人口为 4 6 0 0多万 ,辖 14个地 (市 ) ,81个县 (市 ) ,大部分地区四季无霜 ,是恙虫病流行的适宜环境。1 流行概况恙虫病 (Tsufsugamushi disease)是一种古老的疾病 ,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 (Ricketts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 ,地处北纬 32°2 3′~ 32°45′和东经113°45′~ 115°5 5′之间 ,全市辖 8县 2区 ,2 19个乡镇 ,总人口772 486 6人 ,总面积 18782 km2。年平均气温 15 .2~ 15 .5℃ ,年平均降水量 112 0 mm。全市均有丝虫病流行 ,为班氏和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区。1 流行概况1972~ 1984年 ,全市平均微丝蚴率为 5 .48% ,以县为单位 ,东部马来丝虫的感染率达 14.84% ,西北部班氏丝虫感染率达2 .0 %。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雷氏按蚊嗜人亚种、淡色库蚊、致乏库蚊、迷走库蚊。慢性丝虫病病人以象皮肿病人为主 ,初步统计有 10 0 0余…  相似文献   

19.
宁夏盐池县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东径 10 6°0 3′~10 7°39′,北纬 37°0 5′~ 37°10′,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 ,海拔 130 0~ 16 0 0 m。疫源地多为荒漠草原、固定、半固定及流动沙丘丘陵景观。该地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10年降雨量平均为 2 79.3mm。本次调查目的是为了掌握该疫源地主要宿主与次要宿主的种群分布及鼠疫动物病流行规律。1 材料与方法材料为弓形夹、板夹、白面油饼。应用一日弓形夹法和五米夹线法。2 小型啮齿动物数量监测2 .1 长爪沙鼠数量调查 :长爪沙鼠在当地数量多 ,分布广 ,为该地之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梁平县52年疟疾流行趋势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 5 0年代初期 ,梁平县疟疾以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为主 ,年平均发病率为 130 0 .75 / 10万 ,6 0年代开始下降 ,70年代末至 80年代中期有所回升 ,以间日疟流行为主。自1987年起 ,发病率控制在 1/万以下。为了解疟疾的流行趋势与特征 ,现将 195 0~ 2 0 0 1年的疟疾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报告如下。1 流行趋势195 0~ 2 0 0 1年 ,全县累计总人口数为 36 0 0 2 2 6 1人 ,累计发病例数为 6 10 83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16 9.6 6 / 10万。按照发病率的不同 ,将 5 2年来疟疾流行分为 5个阶段。各阶段流行情况见表 1。表 1 梁平县 1 9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