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细胞周期蛋白 D1 (Cyclin D1 )和 p16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以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观察 Cyclin D1 和 p16蛋白在 7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用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 (PCNA L I)做参数 ,分析 Cyclin D1 和 p16蛋白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结果 :1Cyclin D1 蛋白阳性率 :在胃癌为 6 7.1% ,在癌旁正常组织没有表达 (P<0 .0 1) ;在高分化癌为 42 .3% ,低于低分化癌的 80 .6 % (P<0 .0 1)和未分化癌的 87.5 % (P<0 .0 5 ) ;在 PCNA L I高组为 97.1% ,明显高于 PCNA L I低组的 6 3.6 % (P <0 .0 1)。 2 p16蛋白阳性率 :在胃癌为 40 .0 % ,低于癌旁的 6 5 .7% (P<0 .0 1) ;在高分化组为 6 9.2 % ,高于低分化组的 2 7.8% (P<0 .0 1)和未分化组的 0 .0 % (P<0 .0 1) ;在 PCNA L I高组为 17.7% ,低于 PCNA L I低组的 6 1.1% (P<0 .0 1)。 3胃癌中 Cyclin D1 和 p16蛋白均阳性的 5例 ,均阴性的为 0 ,前者阳性而后者阴性的 42例 ,前者阴性而后者阳性的 2 3例 ,二者间有非常显著的关联 (P<0 .0 1)。 结论 :1在胃癌中 Cyclin D1 过表达而 p16表达缺失 ,二者呈负相关。 2 Cyclin D1 过表达及 p16缺失均与胃癌的发生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并且也可能与预 相似文献
2.
顾凤华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3):471-473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D1和p16在50例胃癌和24例慢性胃炎中的表达。结果:50例胃癌中,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为64%(32/50),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4%(22/50)。24例慢性胃炎中,cyclinD1的表达率为0,p16的表达率为100%。高分化腺癌中cyclinD1的过表达率为38.5%(5/13),低分化腺癌中为90.9%(20/22),两者差异显著(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cyclinD1过表达率为73.1%(19/26),无淋巴结转移组为54.1%(13/2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分化腺癌中p16的表达率为76.9%(10/13),低分化腺癌为27.3%(6/22),两者差异显著(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的p16的表达率为30.8%(8/26),无淋巴结转移组的为58.3%(14/24),两者有差异(P<0.05)。认为cyclinD1的过表达和p16的缺失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cyclinD1和p16作为反映胃癌病理学特点的参考指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4.
p16蛋白和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基因和PCNA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蛋白和PCNA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正常内膜组织(P《0.05),而PCNA表达高于正常内膜组织(P《0.01),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相关(P《0.05,P《0.05),PCNA指数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相关.p16蛋白表达阴性者预后差.结论p16基因和PCNA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p16蛋白检测可做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p16、Cyclin D1和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胃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p16、Cyclin D1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p16的表达率高于Cyclin D1和Survivin的表达,胃癌组织中p16的表达率低于二者;p16、Cyclin D1和Survivin的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均无关;p1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yclin D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1;P<0.05);Survivin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且p16与Cyclin 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6),p16与Survivin也呈负相关(r=-0.518),Cyclin D1与Survivin呈正相关(r=0.431)。结论 p16、Cyclin D1和Survivin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p16、cyclinD1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p16、cyclinD1蛋白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探讨p16、cyclinD1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p16、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16蛋白检测结果:p16蛋白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阳性表达率(87.5%)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53.8%)(P<0.05),不典型增生组与胃癌组(44.4%)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cyclinD1蛋白检测结果:cyclinD1蛋白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29.2%)与不典型增生组(30.8%)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中阳性表达率(52.7%)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30.8%)(P<0.05),p16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系(r=-0.610,P<0.001)。结论胃癌发生机制涉及p16与cyclinD1基因的异常,随着病变进展,p16蛋白表达逐渐降低,cyclinD1蛋白表达逐渐升高,提示p16、cyclinD1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中p16,Cyclin D1基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16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9例乳腺癌及14例癌旁组织中p16及CyclinD1蛋白表达。结果:Cyclin D1在乳腺癌中有较高表达,过表达率为49%(24/4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p16在乳腺癌中过表达率(40.8%)低于癌旁正常组织(阳性率为92.8%,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p16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p16的低表达与CyclinD1的高表达有关。结论:Cyclin D1过表达及p16蛋白的失表达参与乳腺癌的发生;p16蛋白的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乳腺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5):545-546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尖锐湿疣(CA)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35例CA患者皮损、25例正常人包皮中Cylin
D1、Cyclin E和PCNA的表达与分布.结果35例CA患者Cyclin E、PCNA表达较正常人上皮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有统计学意义(P<0.01).C州inD1在正常人上皮和大部分CA患者皮损都不表达,但在3例不典型增生的CA上皮中有少量表达.结论CA患者Cyclin
E、PCNA表达增强,Cyclin D1表达与CA上皮不典型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 ,根据生长特点可分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垂体腺瘤 ,单纯从影像学及病理形态学特征研究很难客观评价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1,2 ] 。本研究选择细胞增殖指标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肿瘤抑制基因p16作为观察指标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其基因蛋白产物在垂体腺瘤的表达水平 ,探讨垂体腺瘤的发生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改变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 收集唐山市工人医院 1993— 1999年临床资料完整的垂体腺瘤手术标本 80例 ,男 32例 ,女 48例 ,年龄 19~ 72岁 ,平均 37.2岁。根据以下标准诊断为侵袭性腺瘤… 相似文献
11.
12.
胃癌组织p16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检测 p1 6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分布特点 ,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 S- 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53例胃癌组织及 35例癌旁组织进行 p1 6蛋白的定位观察 .结果 各病理类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均有 p1 6基因蛋白表达 .阳性率分别为 62 .3% (33/53)和 88.6% (31 /35) ,阳性细胞的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细胞核 .胃癌 p1 6基因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在统计学上无差异 (P>0 .0 5) ;而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在统计学上有差异 (P<0 .0 5) .p1 6蛋白阳性者 5年生存率 51 .0 %高于 p1 6蛋白阴性者 2 0 .0 % (P<0 .0 5) .结论 p1 6基因缺失和表达水平的改变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检测 p1 6基因蛋白表达可作为辅助临床判断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推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36(5):550-552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人群中D16S539、D7S820、D13S317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获得群体遗传数据.方法对230份无血缘关系个体的抗凝血样提取DNA,应用多位点复合PCR扩增技术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方法调查D16S539、D7S820、D13S317基因座在河南地区群体中的基因型分布.结果D16S539基因座在河南地区人群中存在9个等位基因,28种基因型;D7S820基因座存在9个等位基因,29种基因型;D13S317存在8个等位基因,31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D16S539、D7S820、D13S317基因座是进行人类群体遗传学和法医遗传学研究十分有用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p1 6和cyclinD1蛋白表达及p1 6基因第 2外显子突变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发生的关系。方法 :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技术分别检测 44例HCC及癌旁肝组织p1 6和cyclinD1蛋白表达和 1 2例新鲜手术肝癌组织的p1 6基因突变。结果 :HCC中p1 6蛋白阳性率和阳性信号强度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 (P <0 .0 1 ) ,而cyclinD1蛋白阳性率和阳性信号强度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 1 2例新鲜HCC标本中p1 6基因第 2外显子突变率为 1 6 .7% (2 /1 2 ) ,癌旁组织未发现p1 6基因第 2外显子突变 ;有p1 6基因突变的HCCp1 6蛋白表达呈阴性。结论 :p1 6蛋白失活或 /和缺乏可能是肝细胞增殖失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HCC存在p1 6基因第 2外显子突变 ,但不是频发事件 ;在HCC形成过程中 ,p1 6基因异常与cyclinD1过度表达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6与KLF6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73例胃腺癌组织中p16与KLF6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两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p16和KLF6均呈低表达,在低分化胃癌中显著低于高-中分化胃癌,在淋巴结转移较多时其表达明显下降,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两基因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s=0.326)。结论:p16和KLF6对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起重要作用,且两者之间存在相关。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水平对胃癌的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