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结果,评价两种方法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78例患者722条血管进行TCD和DSA检查,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是89.2%,特异性达98.2%,假阳性是10.0%,假阴性是2.0%。TCD和DSA显示重度狭窄、闭塞基本一致,对于轻、中度狭窄DSA阳性率会更高些。结论:TCD和DSA具有互补性,是检测动脉狭窄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疑有脑动脉狭窄的患者应用TCD测量各条血管的血流参数,包括收缩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TCD诊断脑动脉狭窄,28例经DSA证实。结论:TCD对脑动脉狭窄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早期筛选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经颅多普勒仪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前后正常人脑局部血流灌注量及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于2003—05/09对体检健康、自愿参加本实验的川北医学院12名受试者的左额叶给予20Hz,100%声强阈值磁刺激,连续100次刺激为一串,每串刺激间隔2min,共5串,并在刺激前后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观察局部脑血流量变化及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脑动脉血流速度。结果:12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人重复经颅磁刺激后局部脑血流量与刺激前比较表现:左侧额叶皮质重复经颅磁刺激刺激前局部脑血流量减低2名,刺激后减低7名(x^2=3.87,P〈0.05);刺激前未见异常,刺激后局部脑血流量增加6名(x^2=3.51,R〈0.05);右侧额叶和双侧颞叶、枕叶刺激前正常,刺激后局部脑血流量表现为减低为主2名,增加为主3名,其余未见明显异常。②刺激后平均血流速度除左右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左侧大脑前动脉及左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增加尤为明显[(60.3&;#177;8.4),(87.7&;#177;11.2)m/s;(77.1&;#177;6.5),(90.5&;#177;14.6)m/s,P均〈0.05]。③刺激过程中无明显不适。结论:给予健康人左额叶20Hz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共500次),在短时间内能增快脑血流速度,但高频磁刺激对脑组织代谢及血流灌注的影响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4.
卢宝全  李欣  刘海霞  李永秋  李瑜霞 《临床荟萃》2008,23(16):1186-1187
脑血管病一直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是了解脑血管的基本方法之一,而国人高达10%~15%的颞窗缺如率严重限制了TCD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体检人群中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分布规律,为其他影像检查及颈内动脉血管内膜剥脱手术(CEA)和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CAS)提供依据。方法以参加常规体检的3 953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颅内外动脉情况。结果 3 953位体检者中,男性2 687人(67.97%),女性1 266人(32.03%)。检出动脉狭窄111人次(2.81%),134例次(3.39%)。其中男性77人(69.37%),女性34人(30.63%),男性及女性发生动脉狭窄的比率与男性及女性体检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相当(P>0.05)。发生狭窄者平均年龄(61.93±13.43)岁,男性发生狭窄平均年龄为63.21岁,女性发生狭窄平均年龄60.53岁,男性与女性发生动脉狭窄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134例次动脉狭窄患者中颅内血管狭窄85例(占狭窄血管的63.43%),颅外血管49例(占狭窄血管的36.57%)。55岁以下组1 315人,脑动脉狭窄26人,占1.98%;>55岁组2 638人,发生脑动脉狭窄49人,占1.86%,≤55岁年龄组与>55岁年龄组发生脑动脉狭窄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CD可检出无症状脑动脉狭窄,因无创、简便、准确、快速、经济、可实时评价等特点适宜于普查,可作为中老年人群体检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脑血流灌注显像及经颅多普勒仪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前后正常人脑局部血流灌注量及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于2003-05/09对体检健康、自愿参加本实验的川北医学院12名受试者的左额叶给予20Hz,100%声强阈值磁刺激,连续100次刺激为一串,每串刺激间隔2min,共5串,并在刺激前后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观察局部脑血流量变化及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脑动脉血流速度。结果:12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人重复经颅磁刺激后局部脑血流量与刺激前比较表现:左侧额叶皮质重复经颅磁刺激刺激前局部脑血流量减低2名,刺激后减低7名(χ2=3.87,P<0.05);刺激前未见异常,刺激后局部脑血流量增加6名(χ2=3.51,P<0.05);右侧额叶和双侧颞叶、枕叶刺激前正常,刺激后局部脑血流量表现为减低为主2名,增加为主3名,其余未见明显异常。②刺激后平均血流速度除左右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左侧大脑前动脉及左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增加尤为明显[(60.3±8.4),(87.7±11.2)m/s;(77.1±6.5),(90.5±14.6)m/s,P均<0.05]。③刺激过程中无明显不适。结论:给予健康人左额叶20Hz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共500次),在短时间内能增快脑血流速度,但高频磁刺激对脑组织代谢及血流灌注的影响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室性早搏对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使用法国ANGIODINE型经颅多普勒仪常规方法对31例室性早搏患者分别记录大脑前、中动脉的血流频谱,分别测量室性早搏前正常心动周期的收缩峰流速(NVs)、舒张峰流速(NVd)、平均峰流速(NVm);室性早搏时的收缩峰流速(EVs)、舒张峰流速(EVd)、平均峰流速(EVm)及代偿心搏(室性早搏后)的收缩峰流速(PVs)、舒张峰流速(PVd)、平均峰流速(PVm)。结果:EVs、EVd、EVm明显低于NVs、NVd、NVm(P<0.01),PVs、PVd、PVm明显高于NVs、NVd、NVm(P<0.01)及EVs、EVd、EVm(P<0.01),室性早搏时及早搏后代偿心搏Vs、Vd、Vm之和为正常心搏2NVs、2NVd、2NVm的94.43%,88.21%,90.19%;结论:室性早搏时脑动脉Vs、Vd、Vm降低,室性早搏后增高,但室性早搏后代偿心搏不能完全补偿室性早搏时的降低量,只为正常心搏的94.43%,88.21%,90.19%,提示窜性早搏可引起脑动脉灌注不足。  相似文献   

8.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椎病患者脑底动脉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骨骼的退行性病理改变,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50岁左右的人群中有25%的人患过或正在患此病。本文对100例临床诊断颈椎病,X线:颈椎骨质增生(椎体有不同程度唇样变及锥间隙变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TCD对颈椎病患者脑底动脉检测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经颅多普勒对脑底动脉检测的评价王丽萍,张广生,王耀山颞部超声窗是TCD检测脑底动脉血流信号最常用的经颅窗位,为了解此窗位脑底动脉血流信号检测状况,我们对1989年4月至1993年3月间2057例非脑血管病及颅内占位性病变受检者进行分析,目的是评价TC...  相似文献   

10.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颅内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疑有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应用TCCD观察颅内各动脉的形态、走行,应用频谱多普勒测量各条血管的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例TCCD诊断为颅内动脉狭窄,14例经DSA证实。TC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特征是狭窄处彩色血流束变细,典型者呈“束腰征”;频谱多普勒显示狭窄处血流速度异常增高,频谱形态呈湍流,同时音频信号响亮。狭窄严重者彩色血流束连续性欠佳或者中断,血流速度不增快或者明显减低。血管闭塞者血流不显示。结论TCCD对于颅内动脉狭窄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早期筛检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观察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支架成形术和介入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的MCA狭窄病例22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查,平均随访4.6个月。结果:①术前TCD改变:病变侧大脑中动脉流速显著增高,频谱异常。14例患者病侧大脑前动脉(ACA)流速代偿性增快,6例患者病侧大脑后动脉(PCA)流速代偿性增快。②术后TCD改变:多数患者术后当天及3~14月后TCD示病侧MCA流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1例术后2天出现血管痉挛。③平均随诊4.6个月,1例术后11月出现支架内再狭窄,TCD与复查的血管造影结果相符。结论:TCD是观察MCA狭窄及介入治疗随访的敏感方法,能准确的评价治疗效果并可用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的转归与脑血管事件再发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1月至2013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选择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筛查并经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单侧MCA重度狭窄的患者133例,均应用TCD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根据MCA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分为进展组43例,非进展组90例。记录并分析MCA及其毗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随访期间脑血管事件再发率及其与MCA狭窄进程的关系。结果 (1)2组患者首诊及随访期6-11个月、12-23个月、24-36个月内MCA狭窄远段血管搏动指数进展组(0.66±0.10、0.65±0.11、0.67±0.10、0.61±0.15)低于非进展组(0.70±0.13、0.71±0.14、0.73±0.13、0.74±0.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6、-2.089、-2.577、-2.718,P均〈0.05)。(2)24-36个月时患侧大脑前、后动脉的均值流速进展组[(90.69±30.0)cm/s、(62.79±31.31)cm/s]高于非进展组[(79.20±29.48)cm/s、(48.62±17.77)cm/s],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3.324,P均〈0.05)。(3)24-36月时脑膜支开放率进展组[72%(31/43)]高于非进展组[41%(3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78,P=0.001)。(4)随访期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卒中再发率进展组高于非进展组[28%(12/43)比7%(6/90),33%(14/43)比2%(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18、25.303,P均〈0.01)。(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随访过程中脑膜支的开放(比值比:9.649,95%可信区间:2.320-41.248)、脑血管事件再发(比值比:10.648,95%可信区间:2.530-41.261)均与MCA狭窄程度的进展密切相关。结论定期TCD随访检查可用于评价MCA重度狭窄的转归,评估侧支循环的建立,对脑血管事件再发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结构与功能改变。方法 选择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29例(脑梗死组)及正常人30名(对照组),以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收缩期血管内径(Ds)、血管内-中膜厚度(IMT),记录粥样硬化斑块部位、形态、回声类型及斑块数目并测量大小;以TCCS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 脑梗死组颈总动脉Ds、最大IMT与平均IMT均大于对照组,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个数、多发斑块血管数、混合性回声和低回声斑块个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患侧和健侧MCA的RI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患侧MCA P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频超声联合TCCS评价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为无创、早期诊断脑梗死提供了有用的参考指标,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MCAO)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区域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0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确诊为单侧CMCAO的患者43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软脑膜侧支(LMA)分级并将患者分为LMA良好组(26例,3~4级)和LMA不良组(17例,0~2级)。TCD和(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测并记录健侧(c)及患侧(i)MCA平均流速(MV),计算健侧与患侧MCA的MV比值(MVcMCA/MViMCA)。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计算脑梗死体积,并将43例患者分为无梗死、小体积、中体积及大体积梗死组。分别比较LMA良好组与不良组之间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MCA流速及脑梗死体积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MCA流速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结果2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LMA良好组卒中比例显著低于LMA不良组[15(57.7%)vs 16(94.1%)],且无症状患者比例显著高于LMA不良组[5(19.2%)vs 0(0)]。LMA良好组的MViMCA显著高于LMA不良组[(40.15±12.32)vs(20.82±6.73)],MVcMCA/MViMCA低于LMA不良组[1.38(1.12,1.65) vs 2.60(2.12,3.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00、Z=-4.434,P均<0.001)。LMA良好组无梗死及小体积梗死患者比例较高,LMA不良组中体积及大体积梗死患者比例较高,LMA良好组与不良组脑梗死体积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18,P<0.001)。脑梗死体积与MViMCA呈中度负相关(r=-0.574,P<0.001),与MVcMCA/MViMCA呈中度正相关(r=0.615,P<0.001);LMA不良组脑梗死体积与MViMCA呈中度负相关(r=-0.621,P=0.008),与MVcMCA/MViMCA呈高度正相关(r=0.721,P=0.001)。 结论MCA区域流速与脑梗死体积明显相关,可以通过检测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直接评估LMA逆向血流代偿以及MCA区域血流代偿情况,间接反映患者脑梗死病灶体积大小,从而为个体化诊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患者随访提供可靠、实时、动态的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高位脊髓损伤患者不同体位下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方法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TCCD)技术 ,对 48例高位脊髓损伤的患者分别于平卧位、斜立位 (3 0°、60°、80°)检测MCA的峰值流速 (PSV )、舒张期末流速(EDV)及平均流速 (MV )。结果斜立 3 0°与平卧位比较PSV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EDV、MV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斜立 60°、80°与平卧位所测PSV、EDV、MV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的体位变化影响MCA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S)及超声造影(CEUS)对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并与DSA结果对照评价其可靠性。方法对58例临床疑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一周内行TCCS和DSA检查颅内动脉。结果DSA共检出31条大脑中动脉(MCA)狭窄,TCCS及CEUS检出28条,DSA未证实有狭窄的MCA血管中,TCCS检出1条有狭窄,TCCS诊断MCA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和假阴性分别为90.3%、96.5%、3.5%和10.3%。结论TCCS和CEUS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准确性,是其检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通过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患者造影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改变的观察,探讨DSA对其的影响.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扫描仪动态监测DSA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双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的改变.结果 注药侧、非注药侧两组之间的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大脑中动脉各个时点峰值流速存在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注药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在注完药后迅速下降,从穿刺前30 s的(98.1±32.4) cm/s到(90.5±32.2) cm/s,随之上升,达到最高值(112.2±37.8) cm/s,随之逐渐下降,于拔鞘后恢复到注药前水平;非注药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在注药前各时点无明显变化,但在注完药后峰值流速明显上升(110.9±42.0)cm/s,趋于平稳后开始下降,于拔鞘后恢复注药前水平;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结论 虽然DSA可能影响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的变化,但其仍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