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对软组织蔓状血管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对软组织蔓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3D-CPA检测蔓状血管瘤35例,评定血管分型(3D-CPA I-III型),并测量相应的血管参数: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结果 瘤内外血管空间结构形态直观,滋养血管来源明确.35例软组织蔓状血管瘤中3D-CPA III 型27例,II型8例.蔓状血管瘤定量测量的血管参数为VI=10.50±2.15,FI=33.61±5.22,VFI=4.42±2.19.结论 3D-CPA可清晰、立体、完整显示软组织蔓状血管瘤的滋养血管及瘤内的血管分支,并可半定量、定量分析,对软组织蔓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软组织蔓状血管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后重建技术在软组织蔓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5例软组织蔓状血管瘤病例其中四肢9例,头颈部6例,全部经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二维、三维后重建。结果平扫表现为边界欠清晰的混杂密度肿块,其内的畸形血管呈结节状、蚯蚓状改变,部分侵及相邻的肌肉、骨骼,周围包绕较厚的脂肪结构,有7例可见小结节状的高密度钙化或静脉石,增强扫描血管结构明显强化。二维、三维重建直观、全面的显示了瘤体的形态、范围、供血动脉。结论蔓状血管瘤的CT表现有较强的特征性,结合原始横断面图像和二维、三维重建图像可对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软组织血管瘤的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分析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经病理证实为软组织海绵状、蔓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海绵状血管瘤在MRI上呈团块或不规则状,呈等T1长T2信号.蔓状血管瘤在MRI上可见多发流空血管影.海绵状血管瘤在超声图像上多为高回声,血流信号丰富,加压时信号显示更为明显,大部分可探及静脉石.蔓状血管瘤在超声图像上多为液性低回声.MRI确诊5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46例,二者对血管瘤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P=0.13).结论 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异性;超声可以显示血管瘤内的钙化、静脉石,MRI可显示瘤内的脉管及间质成分,对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蔓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蔓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部分肿物进行三维重建及拓宽视野成像。结果:本组1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蔓状血管瘤后经手术病理及血管造影进一步证实。蔓状血管瘤声像图主要表现为:瘤体内部呈近似不均质无回声,无回声内可见不规则走行迂曲呈管状或呈条索状弱回声或高回声。CDFI血流丰富,呈五彩镶嵌状。三维成像及拓宽视野成像技术可以很好的反映出瘤体的立体形态、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蔓状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三维超声及拓宽视野成像技术是二维超声的很好补充。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能量图对软组织蔓状血管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多普勒能量图在诊断蔓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软组织不同部位的蔓状血管瘤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及多普勒能量图分析。结果蔓状血管瘤二维形态表现为呈梭形或长条状,内为网格或蜂窝样低或无回声区。相互交通。CDFI:内充满闪烁明亮的红蓝相间的彩流,或以低速静脉血流为主,或以高速低阻型动脉血流信号为主。加用能量图见血流信号极其丰富,连续性好,形成血管树样网状结构分布。乏氏试验,加压或体位改变后其大小形态及血流状态随之发生变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能量图对蔓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外周软组织血管瘤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附3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表现。方法收集32例软组织血管瘤,对MRI表现与病理作了对照研究。结果海绵状血管瘤15例(46.9%),MRI呈梭形团块状或不规则形;蔓状血管瘤9例(28%),呈扭曲成团或蜂窝状的蔓状结构;毛细血管瘤5例(15.6%),呈长形块状;混合型血管瘤3例(9.4%),呈形态不规则的块状瘤体。T1WI血管瘤与肌肉呈等或略高信号强度,T2WI显著高于肌肉信号。其中杂夹不同信号,病理上代表为纤维组织、增生的平滑肌、脂肪、淋巴组织、血栓形成和钙化。结论MRI能对大多数软组织血管瘤作出正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良性脉管类软组织肿瘤的MRI 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良性脉管类软组织肿瘤MRI表现并探讨其价值。方法 将 52例MRI表现与病理、血管造影或MRA和随访对照。结果 海绵状血管瘤 2 1例、毛细血管瘤 4例、血管脂肪瘤 1例、蔓状血管瘤 7例、动静脉畸形 5例、淋巴管瘤 1 0例和脉管瘤 4例。本组肿瘤T2 WI均为高信号 ,T1 WI以中等信号和高信号为主 ( 71 2 % )。本组MRI正确率为 80 8%。结论 合理的MRI检查对良性脉管类软组织肿瘤病变范围的判断和定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血管瘤是多见于婴幼儿的先天性皮肤良性肿瘤,最常发生在头、面、颈部,次为四肢、躯干等部位。其临床类型分三型: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是位于皮肤的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内的血管瘤,由无数扩张的血管和充满血液的腔窦所构成.侵入范围较广.手术难度较大.术中术后出血较多,尤其是颜面部巨大的海绵血管瘤手术切除之难度更大,曾有术中大出血甚至开颅或致命的报道。我科近两年来共收治8例颜面部巨大血管瘤患者,并在介入治疗后彻底手术切除,效果甚佳.无一例复发或面神经损伤及腮腺漏、大出血等不良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蔓状血管瘤为一种较少见的血管瘤,多发生在浅表组织,文献报道以颌面部及眼眶者相树较多,发生在椎管内者罕见。现将我院和兄弟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蔓状血管瘤(RH)的MRI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探讨介入治疗软组织血管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搜集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介入治疗各种血管畸形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2—51岁,发生于四肢的血管畸形最为常见,其他部位的有躯干、生殖器官等。治疗方法为在DSA引导下:①经皮穿刺血管畸形注射硬化剂治疗;②经导管供血动脉对血管畸形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的畸形血管团得到全部或大部分闭塞、血管畸形局部肿胀减轻、溃破出血停止、软组织肿块变硬变小及固定;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软组织血管畸形是一种有效的、创伤小的治疗方法,在目前情况下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浅表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岩  袁珍  陈涛  闫冰  罗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8):1423-1424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浅表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浅表海绵状血管瘤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结果:浅表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明显二维超声特点,表现为窦状扩张、管样、网样结构。彩色多普勤检查示丰富血流信号.挤压周围软组织后,血流信号明显增加,并随周围软组织压力改变色彩也相应发生改变。结论:超声检查为浅表海绵状血管瘤提供了一个方便,有效的方法,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尝试应用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联合方案治疗儿童巨大头面部动静脉血管瘤。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1例经介入联合手术治疗的巨大头面部动静脉血管瘤患儿,总结其相关诊疗经过及影像资料,分析其诊治方案的可行性。结果:成功切除患儿病灶,术中出血可控,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皮瓣活力正常,患儿容貌满意。结论:介入栓塞联合手术切除可能是儿童头面部动静脉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合理的制定栓塞和手术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显像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分析。结果: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二维表现为形态多样的管状、分格状结构,相互交通。内可见强光斑回声。彩色多普勒显像示大部分有丰富血流信号,呈缓慢连续性。部分内无血流信号的挤压周围软组织后可见血流信号充盈。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显像对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软组织血管瘤的MR表现(附1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软组织血管瘤MR表现及诊断价值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软组织血管瘤,所有病例均经0.5T超导型磁共振系统检查并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结果:大多数病变(12/13)在自旋回波T1加权像上呈中等信号强度(比肌肉信号高而比脂肪低),所有病变(13/13)在T2加权像上呈明显高信号(比脂肪信号高),多数病变(9/13)显示蜂窝状或海绵状结构,10例边缘不清。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软组  相似文献   

15.
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特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结果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明显的二维超声特点,表现为形态多样的窦状扩张管样结构.彩色多普勒检查示丰富的红蓝相间血流信号,呈缓慢持续样.变换体位或挤压周围软组织后血流信号明显增加,并随周围软组织压力的改变色彩也相应发生改变(P<0.01).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介入栓塞术治疗舌面部血管瘤的价值。方法:在DSA下超选择插管后,采用明胶海绵加平阳霉素栓塞治疗舌面部血管瘤29例。结果:9例栓塞后2~7天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肿瘤缩小,出血明显减少,随访1~3.5年,病变无复发;20例肿瘤缩小30%~90%,随访0.5~3年,15例病变稳定,5例病变增大再行栓塞治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方法治疗舌面部血管瘤,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宜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周围浅表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CDFI)表现。方法 对30例周围浅表血管瘤术前应用高频CDFI检查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对比。结果 30例周围浅表血管瘤中除2例因出血感染囊性变未能定性外,其余28例均作出明确诊断。结论 高频CDFI对周围浅表血管瘤的诊断简单可靠,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同锁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1608-1610
目的:评价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通过导管超选择插管至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瘤体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成像显影下介入栓塞术在耳廓巨大血管瘤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来5例耳廓巨大血管瘤患者,术前行DSA血管造影判断责任血管并行介入栓塞治疗,观察栓塞后肿瘤形态、术中出血、伤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5例耳廓巨大血管瘤患者术前对责任血管栓塞后瘤体明显缩小、颜色变暗,48 h内行手术治疗,术中出血平均约100 ml,伤口一期愈合,无术后出血及偏瘫等并发症。结论耳廓巨大血管瘤术前辅助介入栓塞治疗后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