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癌的CT表现特点,常规CT及多层螺旋CT在喉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具有完整CT和病理资料的115例喉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声门上区癌45例(39.5%),贯声门癌8例(7%),均以不规则形、混杂密度为主,局部侵犯和转移多见;声门区癌61例(53.5%),以条带、结节状,等、稍高密度为主,未见侵犯和转移;声门下区癌1例(0.9%),有局部侵犯。常规CT,尤其多层螺旋CT对喉癌的分期明显高于临床分期(P<0.05),与手术病理分期接近(P>0.05)。结论:不同部位的喉癌各有其CT表现特点常规CT,尤其多层螺旋CT对协助临床术前准确分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伴有喉癌的多原发癌的MSCT影像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伴有喉癌的多原发癌患者5例,3例患者有20年以上的吸烟史;3例喉癌术后并发其他原发癌的患者经不同程度的放、化疗及免疫治疗.5例多原发癌患者中,2例同时癌及1例异时癌患者第二原发癌均为右肺上叶周围型肺癌,其他2例异时癌第二原发癌分别为软腭及悬雍垂恶性肿物和颈部恶性淋巴瘤.分析其MSCT影像学特点.结果 5例多原发癌包括2例同时癌和3例转移癌.MSCT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的各部位原发病灶均表现为典型的恶性肿瘤影像特点;2例伴有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结论 喉癌患者术前及术后其他部位检查发现有典型恶性肿块影像学表现时,尤其是对有长期吸烟史及术后进行过放、化疗及免疫治疗的患者,要考虑多原发癌可能.对喉癌术后患者应进行长期的颈部及其他部位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双能量CT诊断喉癌侵犯甲状软骨的价值。方法 收集106例术前接受喉部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喉癌患者,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比双能量CT混合能量图像及碘基图联合混合能量图像定性评估喉癌侵犯甲状软骨的价值;比较受侵甲状软骨与对侧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分析双能量CT客观定量参数的鉴别效能。结果 106例中,40例甲状软骨受侵,双能CT混合能量图像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5.00%(30/40)、83.33%(55/66)及80.19%(85/106),碘基图联合混合能量图像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7.50%(35/40)、95.45%(63/66)及92.45%(98/106)。受侵甲状软骨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0.16±0.05及1.92±0.39,均高于对侧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0.01±0.02及0.19±0.06;P均<0.05)。利用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鉴别受侵甲状软骨及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的临界值分别为0.05及0.71,AUC均为0.9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50%、92.50%和92.50%、97.50%。结论 以双能CT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0.05及能谱曲线斜率=0.71为诊断阈值,鉴别喉癌侵犯甲状软骨和正常非骨化甲状软骨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处于T1、T2期的小喉癌多层螺旋CT(MSCT)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喉癌患者MSCT资料,评价其图像质量并比较不同窗技术图像及CT仿真喉镜图像对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所有横断面软组织窗图像1级,所有MPR重建图像2级.所有CT仿真喉镜图像1级.所有图像均能满足临床需要.常规软组织窗显示病变20例(69%),宽窗显示病变24例(81%),CT仿真喉镜显示病变27例(93%).结论 MSCT能有效显示小喉癌,可常规用于小喉癌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CT重建功能在各型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男31例,女15例)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行全颈椎螺旋扫描,所用CT机为GEHispeedFx?i,技术参数:层厚3~5mm,Pitch1.0~1.5,重建间隔1.5~2.5mm。所得二维图像全部传输到AdvantageWorkstation4.0进行MPR、SSD重建及对感兴趣区切割,从不同角度和方向观察感兴趣区。结果:重建技术使相关影像信息更加清晰和直观,特别是对椎间孔和椎管内的显示更有价值。结论:重建增加了影像信息,为颈椎病病因诊断、临床分型、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喉癌肉瘤1例     
癌肉瘤是一种由上皮和间质成分组成的恶性肿瘤,喉部癌肉瘤罕见,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6排CT注气法仿真膀胱镜成像技术及其在膀胱癌术前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膀胱癌患者(7例单发、3例多发)均经膀胱镜和手术病理证实。使用GE公司Lightspeed Ultra 16排CT进行全膀胱区扫描。患者取仰卧位,经导尿管手推注射器缓慢注入空气250~400ml。扫描条件:1.25mm/1.375∶1/0.8s,120kV,260mA,扫描总时间6~8s。经ADW4.0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法(SSD),仿真内窥镜(CTVC)等技术。对10例膀胱癌的CTVC成像进行图像质量、病变检出率等评价,并与膀胱镜和手术结果比较分析。结果:16排CT的CTVC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CTVC的病变检出率为100%。16排CT薄层快速扫描明显提高了三维图像质量。结论:16排CT的CTVC成像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和病变检出能力,为膀胱癌准确的术前评价和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并将在膀胱癌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CT结肠成像(CTC),也叫仿真结肠镜,是一种安全、非侵入性的结肠检查方法.临床主要应用于结、直肠癌筛查,结肠镜未完成之后的补充检查,结肠镜检查禁忌或不愿接受结肠镜检查以及结、直肠癌的诊断与分期等.本文对CTC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的螺旋CT三维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永嘉县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68例怀疑胃癌的患者于2周内分别进行螺旋CT、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结果:68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胃癌的患者52例,螺旋CT发现50例,胃镜发现49例,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螺旋CT诊断胃癌的准确率为94.12%,敏感性为94.23%,特异性为93.75%.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可显示胃癌的大小、形态、范围,判定有无周围浸润、淋巴结及其他脏器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MSCTU)是在尿路高密度对比剂充盈高峰期进行兴趣区的连续容积扫描,经计算机图像后处理获得尿路三维图像(图1~3).  相似文献   

11.
64层CT灌注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胰腺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研究正常胰腺与胰腺癌的64-CT灌注参数特征。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24例正常胰腺志愿者和35例胰腺癌患者进行胰腺灌注扫描,测量并比较正常胰腺和胰腺癌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峰值(PE)、达峰时间(TTP)和渗透性(P值)等灌注参数。结果:胰腺癌组的BF、BV、PE小于正常组,TTP、P大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癌组织BF、BV、PE明显小于残余正常胰腺组织,TTP、P大于残余正常胰腺组织,差异有显著性。第2、3、4期P值高于第1期胰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CT灌注成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胰腺及胰腺癌的血流灌注特点,对胰腺癌的诊断有提示意义。胰腺癌组织和残余正常胰腺组织灌注参数对比在临床上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肺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中心型肺癌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中心型肺癌的病人行MSCT增强造影检查,采用实时螺旋扫描,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三维肺血管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肿瘤与肺血管的关系。结果:全部病例的三维肺血管图像都能准确、直观地观察到肺血管与肿瘤的空间毗邻关系。在中心型肺癌其邻近肺动脉的改变呈现3种类型:A型,手握球型;B型,枯树枝型;C型,残根型。不同类型有不同的病理学特点。不同方法的三维重建对肺血管的显示能力有明显差异。结论:MSCT三维肺血管图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肺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以及与肺癌的空间毗邻关系,为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了客观依据,是CT横断面图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其分子分型,目前临床主要通过组织活检进行分型。分子影像学和多模态影像技术现已可于分子和细胞水平显示乳腺癌疾病进程。本文就分子影像学用于早期诊断乳腺癌及其分子分型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肝脓肿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特点。方法:分析25例经临床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25s,60s和120s。结果:肝脓肿增强扫描的典型CT表现为:①动脉期及门脉期灶周正常肝组织出现高灌注征象;②病灶周边和/或内部出现单个或多个完整或不完整强化环;③病灶内有宽窄不等的不规则分隔;④灶周低密度水肿带门脉期显示最清晰;⑤延迟期脓肿壁、分隔及水肿带均呈等密度,仅坏死区无强化呈低密度。肝脓肿亦有CT表现不典型者。肝癌可合并肝脓肿。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脓肿具有特征性,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RCCC)CT表现,提高术前CT诊断准确率。方法:结合手术病理标本特征,回顾性分析4例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在CT上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实性肿块,大小3.5~9.0cm,平均5.43cm。肿块中心均位于肾髓质内,不同程度地向肾窦及肾皮质膨胀样生长。4例病人中,3例肿块平扫呈均匀密度,1例肿块内有散在的小钙化;增强后扫描3例肿瘤呈轻至中度持续强化,密度低于肾实质,1例肿块内有稍低密度影。结论:CT是RCCC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发现病变、判断预后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3D T1WI动态增强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T1WI动态增强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乳腺疾病患者的59个病灶经T1WI动态增强成像,分析每个病灶的强化曲线类型、定量分析T1WI动态增强的早期强化率和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应用T1WI动态增强成像序列,良、恶性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分布有特异性,良性病变多为I、II型,恶性病变多为IV、V型,表现为III型曲线的病灶大部分为恶性病灶,少部分为良性病灶;信号强度增加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63,P=0.015),但两者的早期增强程度范围有很大的重叠,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仅为30.7%;良、恶性病变增强信号达到峰值时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450,P=0.000),且二者之间重叠很少,诊断的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69.2%。结论:T1WI动态增强的强化曲线类型、早期强化率在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差,病灶强化的峰值时间在乳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提高乳腺MR成像诊断的准确性,减少组织穿刺活检率。  相似文献   

17.
周围型肺癌的支气管血管集束征—CT病理表现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的支气管血管集束征CT表现,并结合病理改变探讨其形成机制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0例型肺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CT表现和病理基础,依据数目和程度将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CT表现分为0-Ⅲ度,并对该征象在肺癌瘤体上的方位进行计数分析。结合各度支气管血管集束征与肺癌的大小,手术病理分期,病理改变的关系分析此征的形成机制和判断预后的价值。结果:(1)小于或等于10mm周围型小肺癌的绝大多数支气管血管集束征为0度,11mm以上周围肺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程度加重,但是11-20mm和21mm以上组两组肺癌之间无明显差别。(2)随着肺癌病理分期的提高,重度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比较亦升高。(3)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在肺癌瘤体的4个象限上均可出现,支气管气相以肺门区和外围区为多。结论:(1)肺癌瘤体内纤维化灶和肿瘤增殖破坏致使肺结构的塌陷皱缩是形成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基本原因。(2)血管集束征并非肺癌的供血血管和肿瘤血管,(3)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程度间接预示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RMS)的X线造影和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RMS的临床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静脉尿路造影和?蛐或膀胱造影检查,其中6例行CT扫描。结果:造影显示葡萄簇状充盈缺损13例;膀胱三角区大的分叶状充盈缺损影3例,6例膀胱壁毛糙。6例CT均显示膀胱腔内典型葡萄簇状低于腹壁肌肉密度软组织肿块,膀胱壁增厚,增强呈轻中度强化。结论:膀胱RMS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患儿年龄及临床特征多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Fas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用CT征象反映肺癌分子生物学变化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周围型肺癌31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Fas蛋白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应关系。结果:周围型肺癌的大小、坏死、空洞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与Fas异常表达关系密切,而胸膜凹陷征、小泡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与Fas表达关系不密切。结论:周围型肺癌中肿瘤的直径>3cm及出现坏死、空洞及纵隔淋巴结转移者提示肺癌恶性度高,易转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