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我省主要的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在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期曾发生多起钩体病的暴发或流行,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疫情下降,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疫情有所回升,近几年疫情又有下降且渐趋平稳。特别是50、60年代多次暴发或流行钩体病的沿海平原地区,70年代已基本控制,从80年代至今未出现钩体病的流行和暴发。对其流行趋势变化的特点,近年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历史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如下。1 发病人数及流行形式 我省沿海地区在50、60年代曾发生多起钩体病的暴发流行,70年代又出现…  相似文献   

2.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m interrogans,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受钩体病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近年来我校面向全国十几个省市招生,我们曾对本省籍在校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了解来自其他省市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我们对本校2003、2004级外省籍学生进行了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韦芳青  何标祖  蒙福荣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70-2571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县为广西所辖县份之一,是钩体病重点疫区,1986-2007年共报告钩体病病例995例,发病死亡人数为32例,病死率为3.22%。为了解钩体病病例的死亡原因,有效地控制钩体病的发生和流行,降低病死率,现对32例钩体病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病疫源地类型,分布及流行病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钩端螺旋体病疫源地类型、分布及流行病学意义贵州省卫生防疫站(贵阳550001)周健先卢大琦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分布与动物钩体病疫源地的分布有密切关系,人间发生钩体病的地方,必然有动物钩体病的存在;存在动物钩体病的地方,人间不一定发生钩体病,...  相似文献   

5.
李忠 《山东卫生》2005,(3):59-61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急性人兽传染病。鼠类和猪为主要的传染源。本病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较严重我国31个省(包括台湾)、市、自治区均发现本病。尤以西南和南方各省多见,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1989~1993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唐继亮(湖南省卫生防疫站410005)近年来,我省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发病数居全国前列,病死率居全省急性传染病前五位以内,1993年部分地区发生暴发流行,是危害我省人民健康的一个主要传染病。现...  相似文献   

7.
常山县1983~1998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山县位于浙西山区,是我省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的高发县。该县1965年首次报告病例,1983年始病例增多,1986年、1989年出现较大流行,1998年病例又有增加。为了探索其流行规律,现将1983年以来对该病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衢州市和常山县卫生防疫站疫情和钩体病监测档案。 2.血清学监测:采集临床诊断为钩体病的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或恢复期单份血清,用显微凝集试验(MAT)测定钩体抗体滴度,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或单份血清抗体滴度≥1:400以…  相似文献   

8.
仙桃市1966~2001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监测经验、摸清钩体病流行规律。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仙桃市历年来钩体病疫情及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发病有明显的发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特征;(2)流行形式由雨水型转为稻田型,临床特征主要为流感伤寒型,主要流行菌群由波摩那群转为黄疸出血群;(3)鼠密度、鼠带菌率与钩体病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猪带菌率与雨水型钩体病流行密切相关,流行年份流行前期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极显著性低于散发年份;(4)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钩体流行影响较大,结论:引起仙桃市钩体病流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适时开展大规模,全方位的以预防接种和灭鼠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活动是近年钩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一起钩端螺旋体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戴正仁,陈大保,王天柱,胡旦元1993年7~8月.湖南省岳阳市春风农场发生一起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暴发.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1.1现场调查到疫区察看访问,对凡有发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疑似钩...  相似文献   

10.
武平县是我省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的老疫区。近年来再度发生较大程度的流行。1987和1988年全县发病率分别为141.90/10万和162.51/10万。经病原和血清学调查证实,当地人群及动物的流行菌株群和血清群已发生较大变动。由于既往使用的菌苗株与近年来的流行株群别不符,1989年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了符合当地流行菌群的丙五价钩体菌苗。为了对这批菌苗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作出评价,我们于1989年5~12月在武平县系统地观察了接种该苗的反应、免疫及流行病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山东省钩体病临床病例特征,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放射检查综合确诊病例,然后对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经对1985~2002年临床1512例疑似钩体病患者检测,综合确诊249例,阳性率为16.47%。其中仅有少数病例为钩体病现症病人(13/249),而绝大多数(236/249)为钩体病中枢神经系统后发症。临床符合脑血管钩体病的特征者213例;调查分析显示:后发症病例在山东分布较广,发病人数以14岁以下少年儿童最多,发病时间以每年第四季度与次年第一季度较多见,波摩那群钩体是引起本病发生的主要血清菌群。结论 脑血管钩体病是感染钩体最多见、最严重的后发症,一旦怀疑本病,应尽早进行特异血清学诊断,及时对症治疗,以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钩端螺旋体菌苗接种率调查和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以鼠、猪、牛和蛙为主要传染源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接种钩端螺旋体菌苗(简称钩体菌苗)是预防钩体病的有效措施,据我省调查,未接种菌苗者发病率是接种者的5.5倍。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全省钩体菌苗接种率的检查,现将1991~1996年我省钩体菌苗接种率调查情况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钩体菌苗:由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5毫升/支,按规定方法运输、保存和供应。有三种型号:浙甲型(含黄疽出血群和流感伤寒群各50%)、浙乙型(黄疽出血群和波摩那群各50%)和浙丁型(含黄疽出血群和七日热群各50%)。二、苗苗接种对象和时间:近三年年均发病>3例的疫区乡镇、年龄15~50岁的农业人口;每年4月下旬开始,要求在流行高峰前1月即5月底前完成接种。  相似文献   

13.
衢州市地处浙西山区 ,是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称钩体病 )的高发区 ,发病率居全省首位 ,因此钩体病是衢州市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钩体病控制的主导措施为钩体疫苗免疫预防 ,每年全市计划免疫 15万人 ,最高 1年投入钩体疫苗 40万人份。钩体疫苗的免疫接种 ,有效提高了重点地区人群免疫水平 ,取得较好预防效果。但是近几年来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以及钩体免疫接种管理方式几十年不变 ,使钩体疫苗免疫预防工作进入困境。每年出现大量的钩体疫苗存放在基层接种单位 ,过期、失效 ,造成卫生资源浪费。有的基层单位为完成上级接种任务指标 ,出现…  相似文献   

14.
涪陵地区钩端螺旋体病地理流行病学研究四川省涪陵地区卫生防疫站(邮编:648000)李优良,谢忠,王光地为研究本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的地理流行病学特点,于1974~1982年对9县1市进行了调查。兹报告如下:方法和材料一、研究方法:按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15.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我省常见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之一,自1986年以后各年发病率较高。为了探索钩体病的发病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现将我省1959~1994年该病发病在时间分布上的动态变化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发病资料为省卫生防疫站各年度统计汇总的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人口资料以《湖南统计年鉴》的人口数为准。1.2统计分析全省122个县(市、区)中行政区划变更不大、发病较多的92个县(市、区)1959~1994年构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动态变化。2结果2.11959~1994年,全省报告钩体病159115…  相似文献   

16.
仙居县钩端螺旋体病菌群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仙居县钩端螺旋体病 (以下简称钩体病 )于 1974年首例报告以来 ,因菌群复杂多次引起暴发和流行。进入 90年代以后 ,我县钩体菌群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掌握钩体菌群变化规律 ,加强防制 ,控制暴发和流行 ,1997~ 1999年开展了钩体病人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监测。现将本次监测结果结合我县 1985~ 1989年监测情况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病例由疫情报告系统提供 ,逐个进行个案调查 ,按国家法定传染病标准诊断[1] 。2 血清学试验 无菌采集临床确诊病例静脉血用MAT法检测抗体和分离培养病原体。3 宿主动物监测 在监测点用夹夜法定期…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洪涝灾害后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洪涝灾害之后我省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自然感染及主要宿主动物猪、鼠带菌状况,探讨钩体病流行规律,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1998年12月在我省钩体病监测点江宁县进行了钩体抗体检测以及主要宿主动物带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 历年钩体病疫情资料来自本站疫情年报。1.2 健康人群自然感染状况调查 用MAT(显微镜凝集试验)法检测抗体,标准菌株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提供,以抗体效价≥1∶100判为阳性。1.3 传染源调查(1) 鼠密度调…  相似文献   

18.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临床标本中的钩端螺旋体王际莘译杨裕华校基因DNA-DNA杂交有助于确定9种基因型的钩体,其构成200多种血清型,其中非致病性钩体仅有三种。即双曲钩端螺旋体,L.meyeri和L.wolbachi。致病性钩体由二种构成:问号...  相似文献   

19.
赣州市1958~2001年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钩端螺旋体病在本市的流行趋势及预防措施对流行的影响,并提出控制策略。方法: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1958年钩体病首次在本市发现,其后蔓延至全市所有县(市、区),并于1973—1978年发生大流行,个别县年发病率达100/10万—300/10万。由于各项防制措施的落实,1979年后,其发病率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结论:钩体病在本市曾发生过高强度的流行,只要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钩体病是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因接触疫水而感染发病。临床上以高热、软弱无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出血倾向等为特征。严重者可因早期诊断不明确,进入肺大出血型后而死亡。为了解我县钩体病的流行特征,做好钩体病的防治工作,现对宾阳县1998年24例钩体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材料来源于我县钩体病个案调查资料及传染病年报表和疫情报告。采集病人和疫区内接触同一疫水的人群血清进行玻凝试验和凝溶试验检测,血清学结果由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