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作为最有效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表面存在结合抗原的DEC-205受体,随着细胞的不断成熟,对抗原俘获加工能力减弱,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共刺激分子表达增强,T细胞粘附能力和抗原递呈能力增强,细胞因子合成增加。树突状细胞不但可以经MHC-Ⅱ类分子途径递呈外源性抗原T辅助细胞,而且经MHC-Ⅰ类分子替代途径递呈抗原肽段给杀伤性T淋巴细胞,以发挥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T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不可或缺的刺激信号[1] :即由T细胞受体 (TCR)与抗原提呈细胞 (APC)提呈的MHC 抗原多肽复合物相结合所产生的第一信号 (识别信号 ) ,和由AP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对应受体分子相结合所产生的第二信号 (协同刺激信号 /激活信号 )。识别信号有抗原特异性、受MHC的限制 ,而激活信号无抗原特异性、不受MHC的限制。T细胞只有同时识别这两个刺激信号 ,才能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相反 ,若缺乏识别信号 ,则为无效刺激 ;若缺乏激活信号 ,则T细胞不能充分活化 ,甚至可诱导免疫无反应性 (ane…  相似文献   

3.
抗原加工和提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原加工和提呈是指抗原提呈细胞摄取抗原并加工成肽分子、以MHC-肽分子复合体表达于细胞表面,由T细胞上TCR识别,与APC产生共刺激因子,表达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上相应受体结构,激活特异的T细胞反应这一复杂的多步骤过程。  相似文献   

4.
人NK细胞和部分T细胞表达的MHC Ⅰ类抑制性受体分属于两个家族。其中杀伤抑制受体 (KIR)属于免疫球蛋白类受体 ,可直接与MHC Ⅰ类分子 (HLA A、-B、-C和 -G)相互作用。而CD94 NKG2属于植物血凝素样受体 ,可以与HLA E提呈的、从其它MHC Ⅰ类分子获得的信号肽相互作用。虽然T细胞表面CD94 NKG2的表达可由某些细胞因子所诱导 ,但是NK细胞和T细胞表面KIR的表达不依赖于细胞活化 ,并且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水平。该研究观察到 ,当表达的KIR2D的CD8 T细胞克隆1 15与 72 1 2 2 1 A2 1 Cw7…  相似文献   

5.
内皮细胞免疫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细胞是衬贴于心血管与淋巴管表面的扁平上皮。受外界刺激活化时,形态是高立方状,合成表达MHCⅠ类、MHCⅡ类分子,并以MHC限制性方式对T细胞提呈抗原。表面表达多种粘附分子,促进T细胞定向再循环,并能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T细胞IL-2的产生,对T细胞活化提供共刺激信号,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抗CD3单抗和rIL-2共刺激法诱生扩增的人CD3AK是异质性细胞群,其细胞表型以CD3+T淋巴细胞和CD56+NK细胞表型为主,具有活化的淋巴母细胞形态学特征,常形成集落,并表达活化淋巴细胞的表面标记,如IL-2受体和MHCⅡ类抗原。  相似文献   

7.
抗CD3单抗和rIL-2共刺激法诱生扩增的人CD3AK是异质性细胞群,其细胞表型以CD3+T淋巴细胞和CD56+NK细胞表型为主,具有活化的淋巴母细胞形态学特征,常形成集落,并表达活化淋巴细胞的表面标记,如IL-2受体和MHCⅡ类抗原。  相似文献   

8.
T细胞表面受体 (TCR)识别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的抗原肽 MHC分子复合物 ,产生第一信号 ,T细胞及APC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与配体的结合产生第二信号 ,双信号使T细胞活化、增殖及分化 ,双信号的强度及信号持续时间决定细胞的活化及进行增值的程度〔1〕。我们采用CFSE(5 carboxyfluo rescenceindiacetatesuccinimidylester)标记细胞 ,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小鼠外周T淋巴细胞在不同刺激下的分裂情况 ,并与其胸腺T细胞进行了比较 ,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动…  相似文献   

9.
超抗原     
超抗原在刺激T细胞时,需要辅助细胞MHCⅡ类分子的结合,但不是MHC限制。超抗原与MHCⅡ类分子的复合作用于T细胞TCRVβ的某个片段,而不是抗原特异识别部位。故可激活较大量T细胞。超抗原可能与自身免疫病等的发病机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标志是快速而有效地识别“自我”与“非我”成分,从而选择性地消除“非我”成分。在该系统中,表达抗原特异性受体的T细胞起着中心作用。但T细胞受体(TCR)只能识别结合到MHC(Major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上的多肽片段(抗原性肽),即MHC-Ⅰ类分子将来源于胞内蛋白的肽提呈给CT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而MHC-Ⅱ类分子则将产生于核小体的肽提呈给辅助性T细细胞。MHC-Ⅰ类分子表达广泛,含有定位于膜上的重链和 β2-微球蛋…  相似文献   

11.
CTLA-4嵌合蛋白对大鼠自身免疫肾小球肾炎的作用[英]/KazuhiroN…//EurJImmuno-1994,24(6)1249~1254T细胞受体与抗原/Ⅱ类MHC复合物的相互作用不足以引起T细胞的最佳活化。T细胞的最佳活化还需一些协同刺激信号...  相似文献   

12.
应用抗CD4抗体(anti-CD4)诱导移植耐受,治疗自身免疫病已引起人们的重视。CD4最主要的功能是与TCR/CD3识别的MHCⅡ类分子表面的配体相互作用,CD4尚与TCR/CD3呈物理相关,在MHCⅡ类基因产物的调节下。引起强烈的T细胞激活信号。应用anti-CD4干扰抗原识别及其对T细胞的激活而抑制CD4^+T细胞的功能,或者是通过诱导细胞毒效应、干扰细胞粘附以及通过对细胞的调理作用和细胞这  相似文献   

13.
ICOS-B7h,-对新的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诱导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表明,T细胞活化是一个复杂的信号转导过程,它不仅需要T细胞受体(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的MHC:抗原肽复合物,产生第一活化信号,而且还需要两者之间其他辅助分子的相互作用提供第二活化信号,即协同刺激信号。如果缺乏这些协同刺激信号,将导致免疫无能或发生凋亡。人们把介导这些协同刺激信号的分子称为协同刺激分子。协同刺激分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第一信号存在的前提下,识别它们的抗体能够诱导、维持T细胞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离体实验中,异型反应性CD4^+T淋巴细胞可以通过识别由受体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的异体MHC-I类抗原这一“间接途径”崦活化增殖。在体内是否能导致MHC-I类分子差异的异体移植排斥反应值得研究。方法 CD8基因被剔除的小鼠(knockout mice)体内99%以上的T淋巴细胞为CD4^+T细胞。将MHC-I类分子发生基因变异的C57BL/6小鼠(B6K^bml,H-2^bml,K^b  相似文献   

15.
T细胞上MHCⅠ类抗原受体可抑制超抗原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文摘)[美/PhillipsJH…//Science1995;268:403]超抗原是一组直接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上MHCⅡ类分子的外侧暴露表面和T细胞上TCRβ链的可变区结合,在体...  相似文献   

16.
反义CⅡTA基因转移对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Ⅱ类分子可将外源性抗原提呈给T辅助细胞。MHCⅡ类的组成型表达仅限于“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但细胞因子如IFN γ可引起诱导型Ⅱ类分子表达。无论是组成型还是诱导型Ⅱ类分子表达 ,MHCⅡ类分子转录活化因子 (CⅡTA)都是绝对必需的。近年的研究提示CⅡTA是控制MHCⅡ类基因表达的主宰调节者 ,决定着MHCⅡ类分子的存在与否及表达程度。因此 ,CⅡTA是干预MHCⅡ类分子抗原提呈作用的理想靶点。反义技术是基因治疗中很有前途的策略 ,用反义核酸抑制靶基因的转录或翻译 ,从而阻断或减…  相似文献   

17.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的研究对揭示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具有重要意义,TIDC的浸润程度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均有密切关系;TIDC的表面分子尤其是MHC-Ⅱ类分子不表达或低表达有重要意义,肿瘤细胞分泌的TGF-β,VEGF和IL-10等可溶性的因子对TIDC的作用可能是其表面分子异常表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γδT细胞的抗原识别机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何维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15(10):433-435
T细胞表面表达两类抗原受体(TCR):TCRαβ和TCRγδ。TCRαβ可特异地识别由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Ⅰ类或Ⅱ类MHC分子呈递的抗原肽,而TCRγδ则主要以MHC非限制方式识别各类抗原。最近对TCRγδ所识别的抗原类型及方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就其进展作一述评。1 TCRγδ的多样性和分布特点提示其抗原识别的特殊性  同TCRαβ和免疫球蛋白(Ig)类似,TCRγδ基因由重组的V、D、J和C区组成。虽然γ、δ位点的V区多样性不及α和β,但其连接区多样性则使TCRγδ存在甚至超过T…  相似文献   

19.
应用抗CD4抗体(anti-CD4)诱导移植耐受,治疗自身免疾病已引起人们的重视。CD4最主要的功能是与TCR/CD3识别的MHCⅡ类分子表面的配体相互作用。CD4尚与TCR/CD3呈物理相关,在MHC Ⅱ类基因产物的调节下,引起强烈的T细胞激活信号。应用anti-CD4干扰抗原识别及其对T细胞的激活而抑制CD4 ̄+T细胞的功能,或者是通过诱导细胞毒效应、干扰细胞粘附以及通过对细胞的调理作用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体内清除CD4 ̄+T细胞,或使T细胞在体内重新分布,此乃anti-CD4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根据以往对超抗原TSST-1分子的T细胞表位预测结果,从TSST-1分子中选择了一段序列,合成了两个交叠肽,T34和T58;观察它们在辅助分子辅助下的促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发现:T34和T58单独虽均不能活化人的PBMC或小鼠脾细胞,但在CD28的共刺激或PMA的辅助下却可活化人的PBMC和小鼠的脾细胞。提示:T34和T58不具备MHC结合位,但含有T细胞表位,两者的T细胞表位可能位于两肽的共同序列内,即TSST-1(125~1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