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材》2001,24(5):332
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虚汗停”,具有益气养阴,固表敛汗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适用于小儿汗多或夜间盗汗;成人虚汗或因各种炎症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多汗;妇女产后体虚多汗。纯中药制剂,2周为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2.
1产后汗证李某,女,26岁,工人。于1996年11月26日住院行剖腹产术,术后5日,全身汗出湿衣,头晕心悸,眠差,口干欲饮,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数。辨证为气血两虚,阳不敛阴。治宜益气、补血、敛汗。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20g,白术10g,党参12g,当归15g,柴胡9g,甘草6g,白芍15g,川芎10g,生地、熟地各15g,麻黄根12g,大枣6枚,水煎服。3剂药后汗出大减,原方继服3剂,汗出止,他症亦除。按汗出之因,有气虚、阴虚、湿热之别,自汗多为气虚,此患者虽为自汗,但发于产后,又见阴血不足之脉证,故应以气血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以…  相似文献   

3.
产后汗症是产后常见症之一,在鄂西、湘西等地有此称谓,有的也称为“产后多汗”、“盗汗”。中医的“产后自汗”、“产后盗汗”,西医的“产后席汉氏综合征”可参此辨证。主要病症为,产妇于产后出现汗自出:持续不止者称为产后自汗,若睡着了汗出湿衣,醒来汗止者称为“产后盗汗”。两者合称为“产后汗症”。本人在2005年至2007年10月以来收治25例产后汗症患者,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名词解释     
1.汗是津液的代谢产物。由于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即所谓“阳加于阴谓之汗”。 2.自汗不因劳动、天热或衣厚而汗自出者,谓之自汗。多因气虚不固或阳虚不敛阴液所致,故见于气虚或阳虚之证。 3.盗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谓之盗汗。多见于阴虚之证,阴虚则阳亢,入睡时  相似文献   

5.
[答]睡则汗出,醒则汗止,称之为盗汗。人入睡后,体表的卫阳潜入于内,卫外不固,阳乘阴位而逼津外泄,故汗出。醒后卫阳复行于表,则汗孔闭塞而汗止。自汗是不因天热、衣厚、劳动而汗自出。多为气虚不固或阳虚而不敛阴,阴液外泄所  相似文献   

6.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云:“凡分娩时出汗,由劳伤脾,惊伤心,恐伤肝也,产妇兼三者而汗出,不可即用敛汗之剂,神定而汗自止。”祖国医学认为“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因此,产后出汗过多,势必加重“产后多虚”之气血,影响产妇之康复,血虚导致心神失养而见不寝、怔忡等症尤其是分娩时出血较多或素有气血亏虚的病例,更宜注重“汗血同源”的机理,辨证施治时在益  相似文献   

7.
汗症在产后或流产后屡见不鲜,治法不能单纯止汗,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现录汗症异治三则。病例1:臧××,31岁,工人。人流后次日恶露即净,第七天,汗出如雨,湿透内衣,形寒怕风,神疲乏力,胃纳不佳。苔薄,脉细小弦。此为表虚不固,治拟益气固表敛汗,玉屏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育政策的积极推行,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育二胎或三胎,除了妊娠期需对身体调护,产后病更是不容忽视。产后正值体虚、免疫力低下时,如果产后汗出过多,又护理不当,就易感外邪,变生他证,影响产妇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胡小芳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与教学30余年,注重审因论治,以益气养血、调和营卫为要治疗产后汗出,临床效果颇佳。文章通过从产后汗出的病因病机、审因论治、临床应用等方面论述胡小芳教授治疗产后汗出的经验,并附2则临床验案。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01,(3)
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虚汗停”,具有益气养阴,固表敛汗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适用于小儿汗多或夜间盗汗;成人虚汗或因各种炎症使用抗生素引起的多汗;妇女产后体虚多汗。纯中药制剂,2周为一个疗程。 为进一步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深入进行研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特举办本次评选活动,面向全国征文。 征文内容 (1)“虚汗停”的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2)“虚汗停”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及体会;(3)在其它病症上的引申应用;(4)与其它同类产品的比较研究;(5)其它有关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黄飞龙  钱林超 《光明中医》2009,24(11):2055-2056
汗证是以汗出异常为表现的一种病证,在临床杂病中较为常见。历代医家立足阴阳肺卫论汗者众,如“阳加于阴谓之汗”,“汗由肺气宣发津液于体表而生”,汗出异常则为肺气亏虚,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临证治汗也多从肺论治,以补肺固表敛汗为主。笔者认为,汗虽由肺气宣发津气于体表而生,然其化生之源则在心,调汗之枢也不离乎心,正如《素问.宣明五气论》所言:“五脏化液,心为汗”,是以汗证当以心论治。1心乃化汗之源1.1汗出于血《素问.评热病论》曰:“人之所以汗出者皆出于谷,谷生于精。”  相似文献   

11.
产后自汗证属产后“三急”之一。新产之后,如汗出过多或持续时间长而不能自止,甚者汗出如漏,称为汗证。汗证又有自汗与盗汗之分。笔者自1998年10月-2001年10月应用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自汗证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所谓“汗症” ,是指人体不正常的出汗现象 ,如在安静状态下 ,不因气温过高或厚衣叠被所致 ,全身或人体某些部位汗甚多 ,或湿透衣衫 ,或如水洗则为病态。经多年临床 ,我们对汗症辨治总结出了一点经验 ,浅谈如下。1 辨证治疗治疗汗症 ,我们认为首先应明辨阴阳虚实 ,阳虚者 ,益气温阳固表 ,阴虚者 ,养阴敛汗 ,湿热汗出者 ,宜清化湿热 ,邪去则汗自止 ,切忌见汗止汗 ,以防闭门留寇。1 1 表虚不固证 :多为自汗 ,动则尤甚 ,汗出以头颈、肩、背明显 ,汗后乏力 ,神疲畏寒 ,肢端欠温 ,面色无华或白 ,易感受风寒 ,唇甲色淡 ,苔薄白 ,脉细弱。治以 …  相似文献   

13.
产后汗证是女性产后的常见疾病,病情重者日夜多汗,动辄尤甚,病程迁延,加重女性身心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产后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而致卫表不固,腠理开泄,营阴外泄是产后汗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本文以血汗同源理论为基础,根据产后汗证患者气血亏虚、营卫不和的病理特点,认为产后汗证的治疗当以扶正为主,探讨养血益气法、调和营卫法和固表止汗法在产后汗证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并根据产后汗证特点提出相应调护要点,为产后汗证的治疗与调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 1995年以来应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产后盗汗症 6 2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2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最大 37岁 ,最小 2 2岁 ;初产妇 4 1例 ,经产妇 2 1例 ;经阴道分娩 36例 ,剖宫产术后 2 6例 ;病程最短 7d,最长 5 8d。1.2 诊断标准 (自拟 ) :产后寐则汗出湿衣 ,醒后汗止多伴口干 ,口粘腻臭 ,心烦少寐 ,易怒多梦 ,便秘 ,舌质红 ,苔黄厚腻 ,脉滑数或濡数。具备上述特征 ,病机为阴虚火旺并见湿热内蕴者均属本组观察对象。2 治疗方法2 .1 滋阴降火 ,清热燥湿敛汗 ,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减 :当归12…  相似文献   

15.
“产后郁冒”为产后虚极寒乘所致,以患者自觉郁结不适、昏冒神不清为主要表现,可见脉弱、头汗出、大便硬结、喜呕不欲饮食、发热等伴随症状。本文旨在结合《金匮要略》原文探讨产后郁冒的概念、病因病机及其与产后感冒、临产血晕等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小柴胡汤治疗该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书中有17条提及用桂枝汤方,其内容涉及太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等篇。然对该方的作用,历代医家有谓其为“发汗剂”和“敛汗剂”之争,兹讨论于下。“发汗”与“敛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所谓发汗,“发”是一种由内向外的趋向亦即桂枝汤作为一种原动力向外发散。因桂枝汤能敛阴和营治疗自汗,又说桂枝汤具敛汗作用。那么,桂枝汤究竟是发汗还是敛汗,只得从《伤寒论》所述桂枝汤之因机证治来判定。太阳主表,统摄营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卫阳有固外司汗孔开合的作用。太阳中风证汗出,其病理是腠理疏松之人,感受风寒之邪,卫阳被邪所伤,失去了卫外固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四物汤治疗产后病举隅高邮市界首镇中医院(225611)薛少伯关键词产后病四物汤笔者遵循前贤“胎前多实,产后多虚”和“产后治不离血”的经验,运用四物汤加味,治疗产后疾病,收效较佳。现举隅于后,以飨读者。1产后汗证姚某,女,36岁,农民。因难产于1986...  相似文献   

18.
例 1 王某 ,男性 ,2 1岁 ,学生。主诉 :汗多 3年。缘于 3年前高考时因情绪紧张而汗出不止 ,以足、手、腋下、会阴部为甚 ,偶有心悸 ,失眠多梦。 3年来四季如故 ,情绪激动时汗出更甚 ,鞋袜、内衣因汗湿而每日更换 ,冬季手足易生冻疮 ,曾服玉屏风散、牡散、滋肾敛汗等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查 :发育营养良好 ,体型较瘦 ,舌质淡红 ,苔白脉沉细 ,甲状腺 6项化验正常。中医诊为 :汗证。西医诊为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辨证 :表虚不固、心虚汗出。治宜益气养心敛汗 ,予甘麦大枣汤加减 ,浮小麦、煅牡、龙齿各 3 0g,炙甘草、太子参、黄芪各 1 5g…  相似文献   

19.
凡产后者,多有气血百脉亏虚,常人多以虚证论治,殊不知产后妇人亦有以瘀阻胞宫发热汗出并见;然产后实证汗出者,必当变清虚实,以补虚泄实为原则辨证施治,临床重在审证,勿妄以产后多虚而惯施补法,正确投以补泻,则收效更益。  相似文献   

20.
秦建 《中医研究》2008,21(8):41-42
何谓汗?《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也就是说,汗乃人体阳气蒸化阴液所化生的一种液体,即“汗生于阴而出于阳”。这是汗液产生的生理过程。就病理性出汗而言,是与众多因素相关的,其中包括人体阳气的盛衰,阴液自身的过度蒸化,以及外感时邪、内伤杂病的影响等等。最终结果为阳虚不固,阴虚不敛,汗液随之而出。医家需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使阴阳复归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