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甩手疗法和电磁场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对1993/2001以来收治的96倒肱骨近端骨折的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分别观察1个月及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按骨折愈合情况、疼痛、肌力、稳定性、肩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评估,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对预防肩关节僵硬,恢复肩关节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后致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肱骨近端骨折后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CPM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均采用心理疏导和调制中频电治疗,CPM组同时增加前屈及外展方向的CPM。结果:治疗2个月后,CPM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活动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肩关节内、外旋活动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PM配合调制中频电及心理支持能明显提高骨折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自体髂骨移植+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04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自体髂骨移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3个月肩关节活动范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随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ky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术后引流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P<0.05)。两组平均随访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肩关节活动范围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观察组Constant-Murky、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自体髂骨移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促进术后恢复,提高肩关节活动范围,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肩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均采用LPHP内固定治疗,并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结果30例患者术后均获6~12个月(平均8.5个月)的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3个月。无感染、骨不连及LCP断裂等并发症。按Neer功能评价标准:优24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90.0%。结论应用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特点,患者可以早期行康复锻炼,适用于治疗大部分类型的肱骨近端骨折。  相似文献   

5.
刘宪昌 《大医生》2023,(3):21-23
目的 研究钢板联合肩袖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西林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32例,行钢板联合肩袖张力带内固定术)和对照组(28例,行单纯钢板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和骨折复位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MS)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肢功能障碍评定(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钢板联合肩袖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有助于改善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王迪  张晋  张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4):1709-1710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和功能活动障碍等不良后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对60例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术后分阶段的指导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6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最终随访时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主动前屈上举为150°,主动体侧外旋为30°,主动内旋达到四水平,总体优秀率为89.3%。患者对手术后效果均表示满意。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前术后全面细致的护理,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是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康复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治疗的疗效。【方法】32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A组,19例)、切开复位克氏内固定针(B组,16例)、解剖钢板内固定(C组,20例)治疗。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7~58个月,平均35个月;B组和C组肩关节功能评价高于A组(P〈0.05),而C组功能评价要高于B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手术治疗对肩关节功能恢复更有利,解剖钢板内固定比克氏针内固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与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Mutch 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Mutch 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微创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予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5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有效随访。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和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和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Mutch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相比之下,微创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更佳、不需二次手术拆内固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切口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10ckingcompressionplates,LCP)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肩峰下三角肌前1/3直切口,应用LCP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56例。术后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患者4~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35例,可8例,差2例(出现肱骨头坏死,但肩关节活动尚可);优良率81.56%。结论:经三角肌切口运用LCP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诊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肩关节功能、肿胀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肿胀改善程度及肩关节功能均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采取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有助于改善肩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术后进行早期系统康复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按Neer评分优16例、良9例、可4例。结论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减少了肩关节僵硬、粘连、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根据美国加州洛杉矶半关节成形改良评分系统(SSMH)对患肩术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本组26例患者均Ⅰ期拆线,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6~20个月),均无伤口感染、神经损伤及假体周围骨折,无假休松动、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按SSMH综合评分:27分以上(优)4例,24~27分(良)19例,14—23分(中)3例,〈14分(差)0例,优良率88.5%。结论在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把握良好的手术时机,精细缜密的手术操作并结合术后长期、完善的康复治疗,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外侧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移位肱骨近端骨折,应用肱骨近端外侧钢板治疗,术后进行3-18个月随访。结果:34例获得随访,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肱骨近端外侧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汝州市骨科医院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8例,将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33例患者作为LPHP组,将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固定的35例患者作为PHILOS组,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前、术后4周、术后12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HILOS组术中出血量较LPHP组少,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较LPHP组短(P<0.05);术后4周、术后12周PHILOS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较LPHP组高(P<0.05);PHILOS组并发症发生率8.57%(3/35)与LPHP组15.15%(5/3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骨折愈合,改善肩关节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长型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12例。术后通过X线评估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采用Neel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出现。1例患者术后出现肱骨头坏死。采用Neer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优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长型PHILOS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其固定可靠,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治疗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策略。【方法】采用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8岁,平均随访时间10.5个月;单纯螺钉固定5例,解剖支持接骨板固定15例,肱骨近端锁定板固定9例,肱骨近端髓内钉固定1例,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术后早期均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0.5(3~28)个月。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评分标准,平均82(45~95)分,其中优10例,良16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1.3%。【结论】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年龄、骨质差异、全身状况、合并损伤,选择不同治疗方法治疗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并注意使用合适固定,保护血供,重视关节囊和肩袖修复,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2006年5月至2011年9月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49例获得随访。男17例,女32例;平均年龄66.5岁(24-83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3例、三部分骨折16例、四部分骨折10例。49例患者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36例(内固定组),其中二部分骨折23例、三部分骨折13例。采用肩关节置换治疗13例(关节置换组),其中三部分骨折3例、四部分骨折10例。术后参照Ne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平均为94min(70-150min),49例患者获得手术后平均18.6个月(12-32个月)随访,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按Neer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结果内固定组优13例、良1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关节置换组优3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5%。结论年龄〈60岁,Neer分型属于二、三部分骨折患者,可以考虑选择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年龄〉60岁的四部分骨折可考虑选择肩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542-3544
目的探索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肩关节功能评分、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结果 100例患者经密切观察后表明,观察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肩关节功能评分、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折三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80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评价疗效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内固定失败、肩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术后复查内固定失败12例(15%),内固定成功68例(85%),年龄(OR=1.763,P<0.05)、AO分型C型(OR=2.185,P<0.05)、术前骨密度(OR=1.823,P<0.05)是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68例患者术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70分52例,<70分16例,优良率76.47%,Neer分型四部分骨折(OR =0.354,P<0.05)、AO分型C型(OR=0.263,P<0.05)是肩关节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发症内固定相关组和非内固定相关组不同年龄段、Neer分型和AO分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老年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高龄、AO分型C型、术前低骨密度会影响内固定效果,Neer分型四部分骨折及AO分型C型对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郭乐斌  卓小为  周志宏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246-1248,125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7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随机采用锁定钢板固定25例,人工肱骨头置换22例,术后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6~43个月,平均18.5个月,按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肩关节功能评估表评分,锁定钢板固定组优15例,良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0.0%;肱骨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