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糖尿病足的效果:11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3/2004—01解放军第三0五医院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1例重度糖尿病足患者,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70.6岁;糖尿病足左下肢6条,右下肢7条。①术前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13条患肢中,静息痛1级1条,2级3条,3级6条,4级3条;均有不同程度的冷、凉感觉,患肢冷感2级3条,3级7条,4级3条;下肢间歇性跛行均为4级。②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在移植前、后均进行经皮氧分压的测定,并予以侧支血管评估。③自体骨髓干细胞的提取与移植:局麻下从髂骨处抽取自体骨髓血350mL,体外分离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40mL,多点肌肉注射到缺血下肢,0.8-1.0mL/点,各点间距约3.0cm&;#215;3.0cm。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15~24个月。 结果:11例重度糖尿病足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18.5个月。①术后糖尿病足患者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移植后8周,足部疼痛改善率84.6%,小腿疼痛缓解率100%,患肢冷感明显改善或消失。移植后2~6个月,3例因患足坏疽感染及再疼痛加重而截肢。移植6个月后,2例分别死于脑血管意外、心功能衰竭,死前出现患足疼痛加重,5例有不同程度再出现患足痛,1例持续缓解。②术后辅助检查结果:术前内踝部经皮氧分压值〈2.66kPa的10条下肢,术后5条〉3.99kPa,2条达2.66~3.99kPa之间,3条仍〈2.66kPa,此3条下肢最后予以截肢;术前内踝部经皮氧分压〉2.66kPa的3条下肢,术后均〉3.99kPa,肢体均被保留。7例患者8条下肢于术后1~3个月接受下肢动脉造影,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 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早期对于改善糖尿病足缺血、缓解缺血症状有一定作用,重症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16例糖尿病足患者.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200~300 mL,从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40 mL,行下肢缺血肌肉内局部注射.[结果]移植后大部分患者下肢疼痛、麻木、冷感、间歇性跛行均有不同程度缓解...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近年来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多个专业。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在国内是一项新技术,主要是利用骨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在适宜环境下,可向各细胞系分化的特点。几年来我科专家经过多方研究并查阅大量的有关资料,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糖尿病患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6例早、中期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手术。结果:6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到缺血肢体后,可促使血管再生,使缺血肢体的血液供应得以恢复。其操作简单、安全,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很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方法通过采用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含多种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探索糖尿病足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在无菌的层流手术室和干细胞实验室中,将本院4例糖尿病足3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自体骨髓干细胞提取成悬液,移植到其患肢,并对患者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后的检查指标与临床症状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 患者进行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患肢疼痛明显减轻,皮肤颜色迅速改善,各种指标评分好转,久治不愈的溃疡、坏死创面经简单换药或清创处理后愈合.结论 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具有来源充足、安全有效无致瘤性、费用低廉无免疫排斥、伦理道德和传染疾病等优点,是治疗糖尿病足具良好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方法通过采用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含多种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探索糖尿病足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在无菌的层流手术室和干细胞实验室中.将本院4例糖尿病足3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自体骨髓干细胞提取成悬液.移植到其患肢.并对患栉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后的检查指标与临床症状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患者进行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患肢疼痛明显减轻,皮肤颜色迅速改善,各种指标评分好转,久治不愈的溃疡、坏死创面经简单换药或清创处理后愈合。结论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治疗具有来源充足、安全有效无致瘤性、费用低廉无免疫排斥、伦理道德和传染疾病等优点,是治疗糖尿病足具良好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22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包括术前访视病人,做好心理护理,熟悉手术步骤,完善物品准备;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准确计算所采骨髓量并保证骨髓液与抗凝剂混合比例的合理性。认为做好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术中护理配合,对保证手术成功、促进病人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下肢缺血5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疗效。方法:2003年3—8月,我们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5例下肢严重缺血。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1—81岁,平均71.5岁;其中有4例为糖尿病足坏疽或溃疡,1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350ml,在体外经过离心等处理后,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约40ml,再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小腿肌肉局部注射,其中第5例并进行了大腿和小腿联合移植。结果:5例患者全部得以保存下肢,有效率为100%;其中1例患者在人院时由于左足大部就已坏疽,且已达肌腱深度,不得不截去左足。疼痛缓解3例,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肢体虽然仍有疼痛感,但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并不缺血;考虑与长期应用杜冷丁成瘾有关。患者下肢远端的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平均为30mmHg,高于截肢的临界值20mmHg,2例患者进行了下肢动脉造影复查,显示血管侧支建立非常丰富。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20例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例糖尿病足患者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结果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能有效地增加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血流,使疼痛得到快速而有效的缓解,伤口愈合,踝肱指数显著上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4—04开始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10例,无1例出现手术合并症,无任何副反应,安全可靠,降低了截肢平面甚至避免截肢的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17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下肢局部肌肉注射移植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①选择2004-03/2005-10郑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内科住院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17例(共17条患肢,左下肢10条,右下肢7条),男11例,女6例;年龄62~78岁,平均69岁;足部坏疽6例,静息痛或/和间歇性跛行11例。②纳入标准:不同程度的趾端坏疽、缺血性溃疡或静息痛;生活方式或职业必须解决的间歇性跛行;强烈要求缓解间歇性跛行者;血管造影证明存在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病变远端流出道差。排除标准:并发严重心、肺、肾、脑等脏器功能不全或不能耐受手术者。③分别采集患者自体骨髓,从双侧髂后上棘穿刺,每例约采集骨髓250~300mL,Ficoll液分离,配制成干细胞混悬液50mL,细胞计数为4×108~9×108。静脉麻醉下进行小腿肌肉及足部局部注射,每个位点注射0.3~0.5mL,两个位点间距约3cm,进针深度1.5~2.0cm/下肢,0.5~1.0cm/足部。④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周对患者进行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状况评估,并采用SDW数字点温仪检测患者足背第3趾根后2cm皮肤温度,以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及臂踝指数检查套件测量踝肱指数。观察溃疡的外观、范围、深度,有无异常症状或体症出现;血、尿、粪常规以及肝、肾功能和出、凝血时间的改变。结果:17例糖尿病足患者全部完成1年随访而进入结果分析。①基本体征指标的改变: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肢体疼痛、患肢冷感、间歇性跛行、皮肤温度及踝肱指数均得到明显缓解,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t=-9.644~7.750,P均<0.01)。②术后足部坏疽病例创面愈合情况:5例糖尿病足患者于术后14~55d足部坏疽创面感染被控制,局部有新鲜肉芽出现,创面明显缩小并基本愈合;1例患者在接受骨髓干细胞移植的同时对足部坏疽进行彻底清创,切除坏死的左足第2趾关节远端,术后14d伤口完全愈合。③不良事件和副反应:17例糖尿病足患者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均未出现异常症状或体症,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和出、凝血时间均正常。随访1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下肢局部肌肉注射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患者,能够明显改善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踝肱指数等指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局部可横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进一步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形成新的侧支,改善患者局部血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为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严重糖尿病足1肢,经下肢动脉CT血管重建提示下肢血管硬化、狭窄和闭塞,抽取患者骨髓液50 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微生物检测安全后静脉输注给患者.移植后7,30 d,3个月和6个月,以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踝肱指数、溃疡与坏疽变化等检测指标,观察治疗效果;以彩色多普勒、CT血管三维重建等检测,观察下肢血流改善和动脉侧支重建情况.结果与结论:3个月后患者疼痛、冷感明显缓解,麻木改善;6个月后疼痛消失,踝肱指数明显升高,溃疡完全愈合,下肢得以保留,行走间距延长,下肢动脉造影CT三维重建及彩色多普勒检查可见患肢有明显的新生侧支血管、血流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损伤,随访患者14个月,未见移植相关并发症.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为糖尿病足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患者其下肢远端没有良好的流出道,故无法接受手术搭桥.植入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缺血下肢可形成新生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肢体血供,以达到细胞性血管搭桥目的.选择2006-06/2007-02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15例,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静息痛、缺血性溃疡或趾端坏疽,踝臂指数0~0.5,CTA及彩超证明为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病变远端流出道差,患者对本实验知情同意且自愿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排除并发严重的心、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于双髂后上棘穿刺采集自体骨髓血,每例采集骨髓血100~300 mL,羟乙基淀粉及Ficoll液分离,配置成干细胞混悬液50 mL,单个核细胞计数为(2.05~9.36)×108.椎管内麻醉,沿下肢动脉走行给予缺血下肢肌肉及足部局部注射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混悬液,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移植后12周患者肢体疼痛、患肢冷感明显减轻,皮肤温度升高,间歇跛行距离延长(t=-5.328~6.373,P < 0.01);踝臂指数略微升高(P > 0.05);肾功能不全者血肌酐略微降低(P > 0.05).9例缺血性足溃疡患者的足部创面于术后3~12周基本愈合;2例趾端坏疽患者在干细胞移植术中进行坏疽部位截趾,术后4周完全愈合.术后均未出现异常症状或体征,随访6个月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能够增加严重慢性缺血患肢的血流灌注,明显改善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等指标,且不会加重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患者其下肢远端没有良好的流出道,故无法接受手术搭桥。植入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缺血下肢可形成新生血管,建立侧支循环,改善肢体血供,以达到细胞性血管搭桥目的。选择2006—06/2007—02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15例,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静息痛、缺血性溃疡或趾端坏疽,踝臂指数0~0.5,CTA及彩超证明为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病变远端流出道差,患者对本实验知情同意且自愿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排除并发严重的心、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于双髂后上棘穿刺采集自体骨髓血,每例采集骨髓血100—300mL,羟乙基淀粉及Ficoll液分离,配置成干细胞混悬液50mL,单个核细胞计数为(2.05~9.36)×108。椎管内麻醉,沿下肢动脉走行给予缺血下肢肌肉及足部局部注射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混悬液,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移植后12周患者肢体疼痛、患肢冷感明显减轻,皮肤温度升高,间歇跛行距离延长(r=-5.328-6.373,P〈0.01);踝臂指数略微升高(P〉0.05);肾功能不全者血肌酐略微降低(P〉0.05)。9例缺血性足溃疡患者的足部创面于术后3-12周基本愈合;2例趾端坏疽患者在干细胞移植术中进行坏疽部位截趾,术后4周完全愈合。术后均未出现异常症状或体征,随访6个月无不良反应发生。提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能够增加严重慢性缺血患肢的血流灌注,明显改善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等指标,且不会加重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NYHA心功能Ⅱ~Ⅳ级、心肌存在灌注缺损且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均通过冠脉动脉造影于冠状动脉内分别注入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理盐水。随访3个月并记录不同时期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心肌灌注缺损面积等指标,并通过24hHolter方法记录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术后1,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减小(P<0.05),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均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较术前增加(P<0.05),与1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降低(P<0.05),对照组较术前降低(P<0.05);2组恶性临床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背景:无论是骨髓干细胞移植还是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疗效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上均得到证实.然而,二者疗效谁更优秀?目的:多指标客观对比评估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临床病例分析,于2003-09/2008-01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完成.对象:52例糖尿病下肢闭塞症患者,男27例,女25例,平均(69±6)岁.随机分为2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n=30)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n=22),方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n=30)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n=22),2组均接受内科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自体骨干细胞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前后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踝肱指数变化.结果:移植2周后,2组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率、好转率、无效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冷感明显缓解率、好转率、无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间歇性跛行明显缓解率、好转率、无效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踝肱指数变化2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都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7.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32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疗效,并比较两种不同移植方式的效果。方法:2003-03/2004-04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32例患者的35条严重缺血的下肢,分2种方法进行,16例18条患肢采用了小腿肌肉局部注射,16例17条患肢采用下肢动脉腔内注射。结果:二组患者总的疼痛缓解改善率分别为76.5%(13/17)和93.3%(14/15)。对缓解或改善患者的冷、凉感觉,二组患者总的有效率均为100%(16/16,14/14)。二组患者总的保肢率分别为83.3%(15/18,不包括1例足部截肢患者的术前足部已经坏死)和94.1%(16/17)。术后二组患者的踝肱比值(ABI)增加的例数分别为44.4%(8/18)和41.2%(7/17)。有14例患者15条患肢接受了下肢动脉造影,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踝部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有20条患肢于术后增加到高于目前临床上截肢的最低临界值2.67kPa。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虽然还缺乏远期的随访结果;然而,对于由于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差无法进行下肢搭桥的患者,或者由于年老体弱或伴发其他疾病不能接受手术搭桥的患者,无疑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NYHA心功能Ⅱ~Ⅳ级且心肌存在灌注缺损、拟择期行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9例,2组介入治疗术后分别通过大腔导管于梗死相关血管内注入等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生理盐水;于介入治疗术前、术后1,3个月行24h动态心电图、静息心脏超声心动图及99mTeSPECT检查进行疗效及风险评价。结果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均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1,3个月时均较术前和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观察组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均明显减小(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性临床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相对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淋巴水肿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骨髓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并分化为体内各种细胞的能力,移植后能够提供内皮细胞及细胞因子并促进毛细淋巴管生成.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的前瞻性实验,于2004-10/2007-12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及科研中心完成.对象:淋巴水肿的患者27例,男7例,女20例,年龄21~53岁.方法:患者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采用肢体淋巴水肿的常规康复治疗.抽取患者自体骨髓后,用干细胞分离液处理并离心骨髓干细胞,制备干细胞悬液,对患者进行自体骨髓十细胞移植,将骨髓十细直接注射至患肢淋巴水肿区域处.主要观察指标:以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健侧与患侧肢体特定截面周长的差值评价肢体淋巴水肿程度.结果:所有接受自体骨髓十细胞移植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肢体肿胀明显消退,肢体沉重感减轻,瘢痕软化,上肢水肿患者术前健侧与患侧差值为(9.2±14)cm,治疗后3个月为(3.5±0.9)cm,下肢水肿患者术前健侧与患侧差值为(8.2±1.3)cm,治疗后3个月为(3.7±0.6)cm.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肢体慢性淋巴水肿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6例4年随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取2003-11/2004-06在同仁医院住院的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男性患者6例,平均年龄52.5岁,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球囊成形处理和支架植入血运重建后,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前1周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行干细胞动员,外周血CD34+细胞达到1%~3%时,采集从骨髓动员出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一步纯化后经球囊导管注入梗死相关血管。每半年随访1次,4年后心肌梗死面积在干细胞移植后3个月时平均下降42.7%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8.03%,总梗死面积平均下降50.73%,心脏射血分数增加至55.4%,冠状动脉造影无严重狭窄和需要行血运重建的病变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