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禽流感病毒A/Anhui/1/2005(H5N1)的NP蛋白,并筛选人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总蛋白中能够与纯化的NP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 一方面,构建了含有NP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NP,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了可溶性表达.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两步对NP蛋白进行纯化.另一方面,制备了BEAS-2B细胞总蛋白.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Pull-down与LC-MS/MS技术来筛选并确认细胞中与纯化的NP蛋白相互作用的成分.结果 构建的pET30a-NP质粒在IPTG诱导下在原核细胞中实现了可溶表达,经过两步纯化后,得到可溶的NP蛋白纯品.Pull-down与LC-MS/MS技术初步筛选到BEAS-2B细胞中20个可能与NP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他们和NP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论 获得了高纯度的可溶NP蛋白及筛选到20个可能与其相互作用的BEAS-2B细胞候选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表达H5N1亚型流感病毒M2和NA基因的多种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以我国分离的首株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Anhui/1/2005)作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全长M2与NA基因.将M2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Star的IRES上游或下游的MCS,构建重组pStar-M2/和pStar-/M2.将NA基因克隆人pStar载体IRES上游或下游的MCS,构建重组pStar-NA/和pStar-/NA.将M2和NA基因先后克隆到pStar载体IRES序列的上游和下游MCS,分别构建双基因共表达重组pStar-M2/NA和pStar-NA/M2.将重组质粒转染293细胞,使用IFA方法 检测各重组质粒相应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 通过酶切鉴定,各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将其转染293细胞后,使用IFA方法 检测到了各重组质粒中相应外源基因的表达.结论 构建了多种表达H5NI亚型流感病毒M2和(或)N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开发流感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Anhui/1/2005 M1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为进一步研究M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制备其诊断试剂奠定基础。方法 以该病毒基因节段七c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M1基因片段。将该片段亚克隆至载体pQE80-L中,构建重组质粒pQE80-L/M1,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 DE3)。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金属镍离子螯合层析纯化N末端携带多聚组氨酸标签的重组M1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 获得了重组M1蛋白,能与抗H5N1亚型流感病毒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且其免疫后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结论 成功获得了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M1蛋白在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鼠抗人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PIK3IP1)的单克隆抗体(mAb),探讨PIK3IP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重组蛋白GST-PIK3IP162-168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同系小鼠的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常规融合,通过间接ELISA的筛选和有限稀释克隆化,获得鼠抗人PIK3IP1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ELBA,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等方法对其特性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建立了1株稳定分泌抗PIK3IP1蛋白的mAb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5C6,其免疫球蛋白亚类为IgG1.ELISA检测的腹水效价可达1:107.5C5 mAb与重组GST-PIK3IP162-168蛋白有较强的特异性反应,而与大肠杆菌裂解液以及谷胱苷肽2S转移酶(GST)没有交叉反应.同时,5C6 mAb也能特异性地结合真核细胞超表达的全长PIK3IP1蛋白和变异体PIK3IP1-v1,但检测不到内源性的PIK3IP1蛋白.共聚焦免疫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PIK3IP1和PIK3IP1-v1定位于胞质,在胞质中呈现不均一的斑点状分布.结论:获得了效价高、特异性好的PIK3IP1蛋白的mAb,为进一步研究PIK3IP1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果蝇s2细胞表达甲型H1Nl流感病毒可溶性HA蛋白,并评估其免疫活性。方法以甲型H1N1流感A/Shenzhen/7I/09病毒株作为模版,采用RT-PCR技术扩增HA基因,构建持续性表达载体pAC5.1-HA,协同筛选载体pCoblast共转染至s2细胞,通过Blasticindin抗生素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s2细胞株。利用WesternBlot技术鉴定细胞上清HA蛋白表达,使用Ni亲和柱纯化重组HA蛋白。使用HA免疫BALB/c小鼠3次,利用ELISA检测HA特异性抗体效价。结果成功克隆A/Shenzhen/7I/09HA基因,长度约1.7×10^3bp。将HA基因克隆入pAC5.1-V5/His载体,经过转染、抗生素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HA的s2细胞株,目的蛋白以分泌形式表达于上清,相对分子质量约75×10^3D。免疫小鼠后可诱导机体产生抗HA特异性抗体,免疫后10d、30d效价分别为1:1280、1:5120。结论获得可溶性表达的HA蛋白,并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为后期流感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制、亚单位疫苗的开发、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传统遗传重配技术选育HSN1流感病毒Veto细胞适应株,制备Vero细胞H5N1流感疫苗。方法以流感病毒Vero细胞适应株A/Yunnan/1/2005Va(H3N2)为母株与反向遗传学技术改造的禽流感病毒疫苗株A/Anhui/1/2005(H5N1)共同感染SPF鸡胚和Vero细胞,用羊抗A/Yunnan/1/2005Va(H3N2)抗体筛选,血抑试验和基因测序鉴定病毒型别,并进行重配株的其他相关生物学试验。结果获得了1株在Vero细胞高产的H5N1流感病毒,重配前后的单价灭活疫苗免疫小鼠抗体血清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57,P〉0.05)。结论通过流感病毒Vero细胞适应株与流行株的重配和抗体筛选,可以获得H5N1流感病毒Vero细胞适应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包膜蛋白为H5N1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假病毒,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将其初步应用于H5N1禽流感病毒的血清检测.方法 将我国分离的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质粒,得到pLP-HA,与假病毒构建体系的三种质粒pLP1,pLF2和pEmGFP,瞬时共转染人胚肾细胞293T,48 h收集假病毒上清,对其感染性,血凝活性进行测定,并应用于微量中和实验.同时,构建了优化HA基因的假病毒以及一株含有越南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假病毒,进行比较.结果 电镜下观察到假病毒颗粒的存在;Western-Blot表明HA蛋白存在于假病毒颗粒中;HA假病毒与野生型活病毒的微量中和实验相比,两者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不同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假病毒,所构建的假病毒可以应用于微量中和实验.研究发现不同禽流感病毒株HA蛋白假病毒的包装效率不同,并且真核表达优化基因并不能显著提高假病毒颗粒包装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内部基因研究了解两株猪(H1N1)亚型流感病毒内部基因是否含有禽流感病毒基因节段及是否与猪群中H9N2亚型毒株发生了基因重配。方法病毒在鸡胚中传代,从收获的尿囊液中提取RNA,通过逆转录合成cDNA,cDNA用PCR扩增。PCR产物用纯化试剂盒纯化,接着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然后用MegAlign(Version1.03)和Editseq(Version3.69)软件进行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两株京科猪H1N1病毒内部基因除PB2基因节段有所不同外,其余5个基因节段均相同,但与猪H1N1流感病毒内部基因相近,然而,与古典型猪H1N1毒株有差异。结论两株京科猪H1N1病毒不是基因重配株,它们的内部基因均属猪H1N1流感病毒基因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新型H1N1从2009年在苏州出现至2011年度基本消失整个过程中,苏州分离株血凝素( haemagglutinin,HA)基因的变化和分子特征进行了分析.方法 提取苏州分离株的RNA,以WHO推荐的引物扩增HA基因并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苏州毒株的HA进行详细的分子特征分析,并与疫苗株及全球和全国的代表性毒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与疫苗株相比,5株苏州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8.8% ~99.4%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8.8%~99.4%之间.5株苏州株中3株在1个抗原位点突变,2株有2个抗原位点突变,且有2个抗原位点突变的都是2011年分离株.糖基化位点、二硫键和受体结合位点都没有发生改变.5株苏州株和各地的分离株都表现出按年份聚类的特点.结论 详细分析了苏州地区新型H1N1流感病毒HA的分子特征,表明苏州毒株的抗原位点上出现氨基酸残基的变化,但仍处于稳态.  相似文献   

10.
本室制备了4株(A11、E5、F5、D1)抗精氨酸支原体的单克隆抗体(McAb )。用APAAP桥联酶标技术测定该抗体腹水效价为1:640~1:40 960,A11抗体的Ig类型是IgM,而E5、F5及D1均为IgG1。建立的4株能稳定分泌抗精氨酸支原体的McAb,经液氮冻存后复苏,其分泌抗体能力不受影响。该McAb用于检测细胞培养中的支原体污染,可特异性地检出精氨酸支原体,达到快速、准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包含H5N1-H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并探讨其免疫效果.方法 用Admax系统构建包含H5N1-H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并用PCR、Western-Blot等方法对重组病毒疫苗进行鉴定;疫苗免疫小鼠后,通过HI实验和ELISPOT实验检测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 成功得到了含有H5N1-H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基因表达鉴定表明,HA基因能够在细胞中进行表达;血凝抑制实验结果显示小鼠产生的针对HA抗体滴度在1:320和1:640之间;ELISPOT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PBS)相比斑点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免疫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结论 含H5NA-HA的重组腺病毒疫苗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为研制人禽流感疫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Influenza A H5N1 viruses remain a substantial threat to global public health. In particular, the expanding genetic diversity of H5N1 viruses and the associated risk for human adaptation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better understanding host immune responses that may protect against disease or infection. Although much emphasis has been placed on investigating early virus–host interactions and the induction of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little is known of the consequent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to H5N1 virus infection.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the H5N1 virus-specific and cross-reactive antibody and T cell responses in humans and animal models. Data from limited studies suggest that although initially robust, there is substantial waning of the serum antibody responses in survivors of H5N1 virus infec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generated from memory B cells of survivors of H5N1 virus infection has provide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ine specificity of the human antibody response to H5N1 virus infection and identified strategies for immunotherapy. Human T cell responses induced by infection with seasonal influenza viruses are directed to relatively conserved internal proteins and cross-react with the H5N1 subtype. A role for T cell-based heterosubtypic immunity against H5N1 viruses is suggested in animal studies. Further studies on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to H5N1 virus infection in both humans and animals are needed to inform the design of optimal immunological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modaliti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针对西尼罗Ⅲ重组融合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方法用西尼罗Ⅲ重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并用间接ELISA方法进行筛选,所获得的单抗经间接ELISA、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鉴定。结果共获得了3株能稳定分泌针对西尼罗河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的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4F7、6H3和8FA,其单抗亚类鉴定分别属于IgG1、IgG1和Ig2a。这3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重组西尼罗河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日本脑炎病毒无交叉反应,并且,8FA和6H3识别同一抗原位点,4F7识别西尼罗河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的另一抗原位点。结论本实验成功研制出针对西尼罗河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我国建立西尼罗河病毒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并与日本脑炎病毒进行鉴别诊断提供了技术贮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激活亚群的变化.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44例甲型HlNl流感患者和41例健康体检者淋巴细胞亚群,对其中83例患者进一步分析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及其激活亚群(HLA-DR+CD3+、HLA-DR+CD4+和HLA-DR+CD8+细胞).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H1N1并发肺炎组和H1N1组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H1N1并发肺炎组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H1N1组;H1N1并发肺炎组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CD3、CD8细胞百分比和绝对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显著降低,CD4细胞数治疗前显著降低.③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激活亚群(HLA-DR+CD3+、HLA-DR+CD4+和HLA-DR+CD8+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 测定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激活亚群的变化有助于评价甲型H1N1流感患者感染早期的细胞免疫状况,可以作为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病理学和病原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N  Zhu QY  Yu Q  Wang W  Wang YP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8,37(3):150-154
目的 探讨人感染禽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病理学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发生在2003年11月中国内地人禽流感死亡尸检病例1例进行观察研究.行病原体分离培养鉴定、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动物致病性观察以确定病原学特点.结果 肺部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广泛性肺实变,肺出血、肺水肿及坏死.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多量红细胞、纤维素,细胞碎片,混合较多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并见少数单核和多核巨细胞,伴有透明膜形成.部分肺组织出血坏死显著,肺泡隔坏死崩解.心肌间质水肿,少数淋巴细胞浸润.电镜下A型禽流感病毒样颗粒多为球形,80~120 nm,主要以高电子密度核心居中的C型病毒颗粒为多见,也可见到低电子密度核心的A型病毒颗粒.病毒分离及序列分析确定为A型禽流感病毒(H5N1).结论 高致病性A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严重急性病毒性肺炎以广泛性肺实变、肺水肿和显著的出血性坏死性炎症等病理改变为特征.电镜下查见A型禽流感病毒样颗粒.探讨和研究人禽流行性感冒的病理学和病原学特点,为人禽流感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并鉴定小鼠肝炎病毒(MHV)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的重组N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进行融合,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分泌N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系.并用Western blot和IFA方法对所获得的mAb进行鉴定.[结果]共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N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亚类鉴定2株为IgG2a,1株为IgG2b,1株为IgG1,轻链均为k型.经鉴定4株mAb均能与重组N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获得了特异性抗MHV N蛋白的mAb,为进一步研究N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建立诊断学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针对H1亚型流感病毒H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分析其反应特性。方法:分别以2009年甲型H1N1、季节性A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为免疫原,常规法免疫、融合、克隆化,获得各抗原特异性mAb。应用ELISA、HI试验和Western blot等技术研究mAb的反应性和特异性。结果:获得稳定分泌抗H1亚型流感病毒HA蛋白的杂交瘤细胞97株。其中株特异性mAb39株,29株具有HI活性;亚型特异性mAb7株,5株具有HI活性;2009年流行株与季节性A1、A3流行株共同抗原的mAb16株,9株具有HI活性;针对流感病毒共同抗原mAb35株,22株具有HI活性。结论:两种疫苗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活性,这些mAb的获得为流感病毒株特异、亚型特异性诊断试剂盒及流感病毒通用诊断试剂盒的制备提供了实验资料,为进一步研究H1N1流感病毒HA的抗原表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