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液调节器设置高度对静脉回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输液操作中,静脉回血是判断穿刺成功与否的标志。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我们发现回血的快慢除与静脉充盈度有关外,输液管调节器的位置对静脉回血有较大影响。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结果,笔者对150例患者600例次静脉输液进行观察,将输液调节器的位置放在距输液管乳头20~120cm的不同位置,以研究其对静脉输液回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输液器调节开关位置对静脉穿刺回血的影响,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 将275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11个观察组,穿刺时将每组输液器的调节开关放置在不同位置,观察回血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输液器调节开关距过滤器〈24cm组针管回血率显著低于输液器调节开关距过滤器≥24cm组(均P〈0.01)。结论 静脉输液穿刺时,输液器调节开关放置在过滤器24cm以上进行穿刺,针头进血管后易回血,有利于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速度调节器应用于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应用静脉输液速度调节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的间断湿化法湿化气道.结果:现察组的气道温化工序、肺部感染、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充血等临床效果优于原常规的间断湿化法. 相似文献
5.
6.
临床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遇到静脉输液液面下降到莫菲氏滴管以下的现象,如果空气量少,可用手指轻弹输液管道,使气泡离开管壁,利用浮力作用,使空气接近滴管处再挤至滴管内;如果空气量多护士则等待空气下降至输液管与头皮针连接处时将其分离,排出气体后再接上.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回血率的效果.方法 对住院并使用静脉留置针的76例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活动主题后,通过拟定活动计划书,对调查后导致静脉留置针回血的因素进行干预.结果 患者留置静脉针回血率由活动前的50.28%降至19.84%,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降低留置静脉针过程中的回血率. 相似文献
9.
10.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8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头皮静脉丰富 ,浅表易见 ,不易滑动 ,进行头皮静脉输液即不影响患儿保暖 ,又不影响肢体活动 ,是 1周岁左右患儿首选的静脉输液方法。在儿科几乎所有住院患儿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 ,但在操作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情况。本科住院患儿 12 6例近 3 70 0次静脉输液中 ,有 86例 92例次发生了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现象 ,其中同一患儿出现此种现象 2次或 2次以上者有 10例 ,其操作都是具有 2年以上护龄的护士。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1 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判断操作者按正规程序进行操作 ,穿刺中操作者感觉头皮针已刺入… 相似文献
11.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小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常在见回血后,换左手固定针柄,右手粘贴胶布固定。实际中发现,在换手粘贴胶布过程中,由于患儿不配合,头部晃动,而小儿头皮血管细,进针浅,针梗部在皮肤外较多,小儿晃动头部时易使针头滑出或穿出血管外。这样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又增加了护理工作量。经过摸索,我们采用右手拇指、示指持针柄,小指勾住输液器的细管,刺入血管见回血后, 相似文献
12.
伴随输液法减少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时疼痛和回血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减少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时的局部疼痛和静脉血反流情况。方法将 4 8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 12 0例 ,观察组 36 0例。观察组在静脉泵入尼莫地平的同时以一定的速度从同一通道伴随输入 0 .9%氯化钠或 5 %葡萄糖注射液 (下称稀释液 ) ,观察不同伴随输液速度时静脉血反流情况及病人局部静脉疼痛情况 ,并观察额外输液对病人血压的影响。对照组直接用微量泵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结果在静脉泵入尼莫地平的速度一定时 (1mg/h) ,对照组静脉血反流率 95 .8% (115 / 12 0 ) ;观察组稀释液以 7gtt/min的速度维持输液即可完全阻止静脉血反流 ,以 10gtt/min的速度维持输液可以使 99.4 %病人无疼痛感 ,泵入尼莫地平前后血压值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在静脉泵入尼莫地平的同时以一定的速度 (10 gtt/min)从同一通道输入稀释液安全 ,可缓解疼痛 ,阻止静脉血反流。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的给药途径。控制静脉穿刺时患儿躁动不合作,提高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是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的保证。我科在临床实践中,改变原有输液操作程序,提高了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安全、合理的静脉输液巡视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 将24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两组均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丹红注射液30 ml静脉滴注治疗,均调节输液滴数为60 gtt/min,每5分钟巡视1次,观察组输液滴速下降时,调整为60 gtt,/min,对照组不作调整;记录两组的输液时间和输液滴速.结果 观察组输液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输液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同时间段两组输液滴速比较,除第1次外,其余时间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对外科骨折、无心肺损伤和疾患的患者输入一般液体治疗时,输液的前1个小时内每30分钟巡视1次,尔后每15分钟巡视1次,既可保证液体匀速进入,又能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安全、合理的静脉输液巡视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将24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两组均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治疗,均调节输液滴数为60gtt/min,每5分钟巡视1次,观察组输液滴速下降时,调整为60gtt/min,对照组不作调整;记录两组的输液时间和输液滴速。结果观察组输液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输液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同时间段两组输液滴速比较,除第1次外,其余时间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对外科骨折、无心肺损伤和疾患的患者输入一般液体治疗时,输液的前1个小时内每30分钟巡视1次,尔后每15分钟巡视1次,既可保证液体匀速进入,又能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17.
静脉输液签字流程再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临床上执行静脉输液的依据,是从医嘱单上转抄的输液记录单。在输液记录单上需工作人员签字的仅有注射执行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输液从转抄输液单内容到配药、注射、续加药、拔针最少需经过4人次,而这4人次又不能保证为同一工作人员。要保证输液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则要对静脉输液签字流程再造,使每一个环节质量的责任者在输液记录单上履行签字手续,从而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输液记录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配药是临床护理操作之一。对有些药物 ,如刺五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氧哌嗪青霉素等在配制过程中易产生泡沫 ,影响一次性排气。 2 0 0 0~ 2 0 0 1年 ,我科改进配药方法 ,配制 4 5 6例次 ,效果较好。1 方法首先将液体瓶立放在治疗台上 ,开启铝盖后常规消毒 ,再将液体瓶倒放在治疗台上 ,瓶口面向操作者。然后持注射器吸取药液后缓缓注入瓶内液体中 ,注药时 ,注意使注射针头不要露出液体表面。再将液体瓶正立 ,根据加药剂量的多少 ,抽出瓶内等量空气即可。2 讨论传统的静脉输液配药方法是将液体瓶正立 ,将药液直接注入液体瓶内 ,…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临床上为了对病人明确诊断或给予治疗及抢救病人生命 ,常采用静脉穿刺输液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这一普通的护理技术赋予了新的内涵。现将有关静脉穿刺输液技术的进展综述如下。1 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1 .1 穿刺针的改进1 95 7年我国开始使用头皮静脉针 ,为输液后固定针头、方便病人起到积极作用 ,至今大部分医院仍沿用。近年来 ,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和需反复穿刺的病人 ,多采用套管针。套管材料为四聚氟乙烯 ,弹性好 ,导管尖端裹紧的穿刺针与外套管外径一致 ,穿刺部位漏血的机会减少 [1] ,套管针使用方便 ,选择血管广泛 ,病人输液时…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氨基酸促进激素释放对胆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探讨静脉输注氨基酸 (intravenousaminoacids ,IVAA)促进胆囊收缩的机理。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 30例 ,男 15例 ,女 15例 ,年龄 2 7~ 6 8岁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6例 ,男女各 3例 ,分别一次快速输注 0 9%盐水、6 9%氨复命 ( 15 HBC)、10 36 %复合氨基酸 ( 18 F)和口服 2 0 %Intralipid进行实验研究。各组用药情况和胆囊收缩素 (cholecystokinin ,CCK)峰值见表 1。表 1 各组用药情况和CCK峰值组别药物名称 输入容量(ml)输入时间(min)CCK峰值(pmol/L)A组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