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CD44v6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催化信号放大系统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7例早期胃癌、21例中期胃癌和57例晚期胃癌组织进行CD44v6 mRNA及其蛋白检测。结果:在胃癌中,CD44v6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3%和82.1%。CD44v6 mRNA及其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晚期胃癌明显高于早、中期胃癌(P<0.05)。CD44v6 mRNA表达及其蛋白表达均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CD44v6 mRNA及其蛋白表达可反映胃癌分化不良或晚期阶段,可作为预测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胃癌胃异常增生组织中CD44V6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与正常胃粘膜、胃异常增生组织及胃癌组织中某些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胃粘膜30例、胃异常增生粘膜组织30例、胃癌原发灶84例CD44V6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正常胃粘膜呈阴性表达;胃异常增生粘膜组织、胃癌组织呈阳性表达,其中异常增生20.00%,胃癌中肠型胃癌(71.43%)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37.14%)(P<0.05);淋巴结转移组(87.8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38.77%)(P<0.05);CD44V6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不同胃癌病理分型中淋巴结CD44V6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CD44V6阳性表达同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是预测侵袭与转移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42例胃癌手术标本,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CD44V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69.05 %(29 /42),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对胃癌组织进行CD44V6蛋白的检测,有助于预测胃癌进展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表达与老年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老年胃癌、30例异型增生和2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Gal-3和EGFR蛋白表达,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老年胃癌组织中Gal-3和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和46.7%,均显著高于异型增生和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Gal-3和EGFR表达与老年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P〈0.05)。Gal-3和EGFR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0,P〈0.05)。结论 Gal-3和EGFR蛋白表达与老年胃癌发生、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同时检测Gal-3和EGFR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老年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CD44v6在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CD44 v6在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 (SP)法检测 3 0名正常人胃组织 ,69例胃癌患者原发灶及其 42例淋巴结转移灶中 CD44 v6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组织均显示清楚的细胞膜染色。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 CD44 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 6.5 % (3 9/ 69)和 66.7% (2 8/ 42 ) ,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但均与正常胃组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CD44 v6的表达与胃癌组织类型无关 (P>0 .0 5 ) ,但和 P- TNM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均 <0 .0 5 )。结论 检测 CD44 v6基因的表达可作为判定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为预测胃癌的转移以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拼接变异体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了62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及1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水平。结果:CD44v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67.74%,正常胃粘膜组织无阳性表达;CD44v6表达与胃癌的侵入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在统计学上均差异显著(P〈0.05),而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等关系密切,可作为胃癌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和癌旁组织中Paxillin和CD44v6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和食管原发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axillin和CD44v6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和癌旁1 cm组织中Paxillin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P<0.01);距离原发癌组织越远,Paxilli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呈减少趋势;Paxillin和CD44v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axillin和CD44v6在食管癌的恶性转化和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标准型CD44(CD44s)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各组织学类型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LSAB)检测CD44s在78例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NSCLC总阳性表达率为74.4%(58/78),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腺鳞癌的阳性率分别是63.2%(24/38)、88.9%(24/27)、83.3%(5/6)和71.4%(5/7),鳞癌与腺癌、大细胞癌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高、中、低和未分化组的阳性率分别是68.4%(13/19)、75.8%(25/33)、76.2%(16/21)和80.0%(4/5),高分化组和未分化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转移和无转移的阳性率分别为48.1%(17/27)和88.2%(45/51),其中强阳性率分别是25.9%(7/27)和74.5%(38/51),不论是阳性率还是强阳性率,二组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结论CD44s阳性表达率高、阳性强度强的病人转移率低,CD44s可作为区分NSCLC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潜能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胃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Livin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取30例正常胃黏膜标本作对照。结果胃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率(53.3%)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13.3%)(χ2=18.53,P<0.01)。胃癌高、中、低分化Livin蛋白的阳性率依次为20.8%(5/24)、57.9%(11/19)和94.1%(16/17),低分化、中分化胃癌Livin蛋白的阳性率较高分化明显升高(P<0.05或P<0.01)。胃癌PTNM分期Ⅲ、Ⅳ期的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于I、II期胃癌(P<0.01),淋巴结转移组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Livin蛋白阳性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41.7%)明显低于Livin蛋白阴性表达组(75.0%)(χ2=4.94,P<0.05)。结论 Livin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Livin基因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CD44_V6 C-erbB-2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4 4 V6、C erbB 2、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评价其各自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CD4 4 V6、C erbB 2、ER、PR单克隆抗体对 12 6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4 4 V6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 ,而与组织学类型相关 ,单纯癌、硬癌和髓样癌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黏液腺癌和浸润性小叶癌 ;C erbB 2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 ,而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 ;ER和PR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结论 CD4 4 V6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不够理想 ,C erbB 2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一个指标 ,ER和PR测定的意义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组织中CD44v6、hTERT基因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CD44v6、hTERT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CD44v6、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hTERT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CD44v6、hTERT过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组织中CD44v6、hTERT基因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CD44v6、hTERT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CD44v6、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hTERT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CD44v6、hTERT过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CD44v6和c-erbB-2癌基因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转移的关系,并探讨CD44v6和c-erbB-2癌基因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胰腺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CD44v6和c-erbB-2癌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CD44v6和c-erbB-2癌基因蛋白阳性率在胰腺癌组分别为69.0%及52.4%,均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的21.2%及8.1%(P<0.01).胰腺癌中,CD44v6阳性率在组织分级Ⅰ~Ⅱ级组为50.0%,显著低于Ⅲ级组的86.4%(P<0.05),其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92.3%,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组的58.6%(P<0.05);c-erbB-2癌基因蛋白阳性率在组织分级Ⅰ~Ⅱ级组为35.0%,显著低于组织分级Ⅲ级组的68.2%(P<0.05),其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76.9%,显著高于在无淋巴转移组的41.3%(P<0.05);两者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γ=0.393,P<0.05).结论 CD44v6和c-erbB-2癌基因蛋白均与胰腺癌的分化、转移有关;两者的高表达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正常胃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和胃癌组织中CD44v6和ICAM-1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8例胃癌组织、3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30例正常胃组织中CD44v6和ICAM-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和ICAM-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率在低分化组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CD44v6和ICAM-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T3、T4组明显高于T1、T2组(P<0.05),在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5)。联合检测CD44v6和IC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可明显提高检测胃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结论 CD44v6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ICAM-1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综合分析上述两指标,能明显提高检测胃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准确的判断胃癌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6.
CD44v6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检测69例肝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D44v6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胞膜,部分胞质同时出现阳性表达;CD44v6在69例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9.4%(41/69);②在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6.3%(29/38),高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中CD44v6(38.7%,12/31)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AFP水平、有无HBV感染、肿瘤分化、性别及年龄等均无相关性,但和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有相关性(P<0.005).结论 CD44v6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阳性表达对预测肝癌是否发生转移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骨桥蛋白和CD44v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与CD44v6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特点,探讨二者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4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等方法研究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骨桥蛋白与CD44v6的表达,比较相关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选择30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年龄45岁以下,因子宫肌瘤行手术,术前未使用激素类药,病理证实,15例增生期,15例分泌期)作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骨桥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中,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增生期和分泌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分泌期的表达高于增生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增生期无表达;CD44v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增生期和分泌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分泌期中的表达高于增生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和CD44v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组织学类型均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类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骨桥蛋白和CD44v6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34,P〈0.05)。结论骨桥蛋白和CD44v6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二者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及局部浸润无关,但共同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将有可能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