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影剂(Radiopaque Media)系吸收 X 线能力很强的一类化合物。目前,除了双重对比造影(Donble Contrast Radiography)用的硫酸钡之外,碘便是唯一有价值的元素。造影剂是现代医学诊断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临床应用极为广泛,比如胃肠造影(Gastrography)、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泌尿系造-影(Urography)、胆系造影(Cholegraphy)、支气管造影(Bronchograpby)、瘘管造影(Fistulagraphy)、窦穴造影(Sinusography)关节造影(Arthrography)、脊髓造影(Myelography)、脑室造影(Ventriculography)、淋巴系造影(Lymphagr-  相似文献   

2.
碘造影剂早期肾毒性肾功能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血Cys C和尿肾功能各指标在反映造影剂早期肾毒性方面的敏感性。方法前瞻性观察141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肾功能变化,于造影前、造影后第一天、第二天分别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TRF)、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肌酐。结果与造影前比较,造影后第一天血Cys C显著升高(P<0.01),超过正常范围,造影后第二天血Cys C仍高于造影前水平(P<0.01),但已降至正常范围;与造影后第一天比较,造影后第二天血Cys C显著下降(P<0.01)。血BUN、SCr及电解质造影前后无显著变化;与造影前比较,造影后第一天mALB、TRF、α1-MG和NAG均显著升高(P<0.01),超过正常范围,造影后第二天,NAG仍显著高于造影前(P<0.01),α1-MG仍高于造影前(P<0.05),mALB和TRF恢复到造影前水平(P>0.05);与造影后第一天比较,造影后第二天mALB明显下降(P<0.05),TRF、α1-MG和NAG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无基础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未见造影后发生CIN的病例,部分患者存在一过性轻度蛋白尿、尿酶升高;血Cys C、尿mALB、TRF、α1-MG和NAG是反映造影剂早期肾毒性的敏感指标,但血Cys C检测的临床意义更大,尤其对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短期留院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对造影剂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140肾脏造影患者,造影前、造影后12、24、48 h分别检测血清Cys 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并推算出肌酐清除率(CCr)。结果:与造影前相比:造影后12、24、48 h Cys C浓度有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造影后12、24、48 h Scr、BUN、UA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造影后24 h Cys 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最大为0.88,诊断效能较高。结论:血清Cys C是反映造影剂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在胃肠道疾病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南省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检查的68例胃肠道疾病患者,入选者均接受常规胃肠造影及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检查。观察常规胃肠造影检查、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图像质量、以及在胃肠道疾病、微小病变、早期消化道肿瘤中的显示情况及成像时间。结果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图像质量为甲级比例(75.00%)高于常规胃肠造影(29.41%),丙级及废片(8.82%、1.47%)比例低于常规胃肠造影(27.94%、23.53%)(P<0.05);两组图像质量乙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检查在胃肠道疾病显示率(70.59%)、微小病变显示率(38.24%)、早期消化道肿瘤显示率(32.35%)方面高于常规胃肠造影(39.71%、19.12%、17.65%),成像时间(1.23±0.47) s短于常规胃肠造影(4.69±1.35) s (P<0.05)。结论数字化成像快速胃肠造影在检查胃肠道疾病中能够利用连续摄像、快速存储等优点,缩短曝光时间,改善图像质量,提升胃肠道疾病显示率,用于胃肠道疾病检查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戚德清  方颖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31-1634
目的:探讨延迟造影(>72h)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结果的影响。方法:对2004~2008年在我院住院的NSTE-ACS高危患者(GRACE分级)的共396例进行研究,根据是否造影分为两组,分析比较两组及造影组不同时期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缺血症状、心衰、及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卒中,冠脉血运重建,再发心肌梗死等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期间延迟造影与非延迟造影组相比有较高的缺血症状和心衰发生率(均P<0.05);与不造影相比有较低的发生率(均P<0.05),非延迟造影与非造影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随访6个月造影组各组临床事件(包括MACE)相比随时间延迟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造影组各组与非造影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心梗史、肾功能不全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治疗史、冠状动脉搭桥术史及ACS危险积分(GRACE积分)等因素调整后各组间上述关系仍存在。结论:NSTE-ACS高危患者不予造影处理结果不理想,而延迟造影短期同样存在较高的风险,随访半年后MACE率也存在同样关系,提示对NSTE-ACS高危患者宜采取积极的造影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水化疗法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放射科行碘造影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造影前是否应用二甲双胍,分为二甲双胍组(n=30)和非二甲双胍组(n=30)。采用水化疗法,所有患者造影后6h内在日常饮水量基础上多饮水1000mL。检测造影前,后第3、7、30天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酸(UA)等指标的变化,计算肾小球率过滤(GFR)。结果 二甲双胍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3.33%(1/30),非二甲双胍组为6.67%(2/30)。两组造影前后Cr、GFR和差值变化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3d二甲双胍组TC、LDL及非二甲双胍组TC较造影前下降(P<0.05)。造影后7d二甲双胍组UA、LDL较造影前下降(P<0.05)。结论 对于未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水化疗法及严密监测肾功能的基础上,造影前应用二甲双胍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肝胆肿瘤科的住院患者,共发现病灶96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超声造影,观察肝癌病灶造影前与造影后的良恶性评分以及小肝癌病灶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和开始消退时间。结果造影前以及造影后评定为1~5分病灶分别为0、10、32、38、26和0、0、4、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癌、高分化癌及透明细胞癌造影开始增强时间和开始消退时间分别为(13.2±4.8)s、(65.1±12.2)s和(43.4±4.2)s、(276.5±54.3)s及(27.4±9.8)s、(143.2±23.3)s,高分化癌开始增强时间和开始消退时间最长,低分化癌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造影下肝硬化小肝癌病灶不同病理分型与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开始消退时间有明显关系。超声造影能明显提高对肝硬化小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结肠造影方法进行改良以提高手术前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诊断的正确率。方法70例HD患者在结肠造影检查前均摄腹部立位片,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采用改良结肠造影方法及传统结肠造影方法进行操作。结果改良结肠造影诊断正确率为92.1%(35/38),传统结肠造影正确率为71.9%(23/32),改良结肠造影法显著优于传统结肠造影(P=0.025)。结论结肠造影是目前公认的诊断HD的首选检查方法,其操作安全、简便、有效,利于推广,掌握正确的结肠造影方法,可显著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即心肌声学造影,是继右心系统(右房、右室)造影之后、能够应用于左心系统(左心腔和心肌)的心脏声学造影领域的一门新技术,是声学造影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椎体静脉造影有利于减少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外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富  邓忠良  柯珍勇 《重庆医学》2005,34(4):565-566
目的评价椎体静脉造影对预防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外漏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前瞻性分组方法,将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分为造影组(66个椎体)和非造影组(57个椎体).在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注射骨水泥前,造影组用3ml碘造影剂进行椎体静脉造影,根据造影剂回流情况调整骨水泥注射的时机、速度、压力、方向以及重点观察可能外漏部位.非造影组不作造影,凭经验进行注射.两组均采用带侧孔骨穿刺注射针和一次性注射器加压注射装置.结果(1)骨水泥注射量造影组为(3.8±1.4)ml,略高于非造影组的(3.4±1.8)ml.(2)骨水泥外漏发生率在造影组27.3%,明显低于非造影组的36.9%.(3)两组均无神经压迫刺激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椎体静脉造影能减少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外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老年人使用等渗造影剂(IOCM)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血管外科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使用IOCM行动、静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年龄>65岁、数据资料完整且使用造影剂剂量>100ml的共77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造影前、造影后48h内、造影后3~7d血肌酐、尿素、尿酸等结果,分析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及造影前后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77例患者中,男58例,女19例,年龄(73.8±7.2)岁。造影前和造影后3~7d比较,血肌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55±39.92)μmol/L比(83.87±38.45)μmol/L,t=0.140,P=0.889];尿素值较造影前下降[(5.64±2.36)mmol/L比(6.44±3.15)mmol/L,t=3.041,P=0.003];尿酸值较造影前明显下降[(281.39±85.30)μmol/L比(333.29±89.89)μmol/L,t=7.297,P<0.001]。7例患者符合CIN诊断标准,占9.1%(7/77),7例患者造影前、造影后48h和造影后3~7d比较,血肌酐值分别为(135.71±102.41)、(180.00±100.45)和(142.86±92.9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76,P=0.011);尿酸值呈进行性下降,分别为(353.43±86.73)、(339.14±85.69)和(299.57±95.7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13,P=0.029)。结论提示老年人行动、静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时,IOCM对肾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左、右桡动脉途径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 59 例在我院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介入径路不同分为左桡动脉组(28 例)和右桡动脉组(31 例),应用加长Judkins造影导管(125cm)依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双侧肾动脉和下肢动脉造影,比较手术操作时间、对比剂用量、X 线暴露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左桡动脉组手术操作时间和X 线暴露时间(30.48±5.71)min、(11.05±2.86)min,显著低于右桡动脉组(40.72±8.30)min、(13.51±4.33)min(均P<0.05),对比剂用量、造影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左桡动脉途径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造影效率高,安全可行,临床上对于需同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造影的患者,可作为首选介入径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我院1975~1979年电影选择性心血管造影(以下简称电影造影)290例352次的体会。一、一般资料(一)性别:男170例女120例。(二)年龄:9月~65岁。5岁以下21例,6~10岁62例,11~15岁63例,16岁以上144例。(三)造影部位:右心造影174例,左心造影92例,主动脉造影54例,冠状动脉造影25例,肺动脉造影2例,上腔静脉造影5例,共352例次。(四)造影设备:使用Philip Maximus六管全波整流的1,000毫安机,附萤光增强器(1979年改  相似文献   

14.
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住院诊断肾功能不全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4例,其中造影后发生CIN 23例,未发生CIN 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造影日用药情况、造影剂使用剂量、造影前后的肾功能变化;根据造影后2周内血肌酐(Scr)水平是否下降至造影前水平,将发生CIN患者分为肾功能恢复组(12例)和肾功能未恢复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造影日用药情况、造影前肾功能、造影剂使用剂量、造影日出入量.结果所有肾功能不全患者的CIN发生率为52.3%(23/44),其中Scr在132.6~168 μmol/L患者的CIN发生率为42%(8/19),Scr>176.8μmol/L的患者CIN发生率为60%(15/25);在23例CIN患者中,造影剂用量平均(144.79 ±71.8)ml,其中用量超过造影剂安全使用剂量的占43.5%(10/23),危险因素评分为5.14±1.3,与未发生CIN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使用造影剂的剂量与CIN的发生呈正相关(F=10.4,P=0.003).发生CIN患者造影后24、48、72 h的Scr、肌酐清除率(Ccr)与造影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造影前后尿量无明显变化.发生CIN患者12例(52.2%)造影后2周内Scr下降至造影前水平,11例(47.8%)肾功能未恢复,其中4例(17.4%)造影后开始透析治疗.肾功能恢复组与肾功能未恢复组患者造影前Scr水平[恢复组(194.5±70.7)μmol/L,未恢复组(443.8±282.9)μmol/L]、超过造影剂安全使用剂量的人数(恢复组2/12,未恢复组8/11)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造影剂的剂量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CIN的危险因素,造影前Scr水平以及造影剂是否超过安全剂量与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CIN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单个结节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观察80例甲状腺结节常规超声检测和超声造影的诊断结果,分析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超声造影特征。结果: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单个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19%(23/31)和81.63%(40/49),而超声造影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32%(28/31)和95.92%(47/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显示恶性结节以形态不规则(77.42%)、边界不清(96.77%)、分布不均匀(87.10%)和低增强为主(83.87%),而良性结节以形态规则(85.71%)、边界清晰(89.80%)、分布均匀(73.47%)和明显增强(81.63%)为主,两组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可以较好地诊断甲状腺单个结节病灶的良恶性,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和低增强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低、高频超声造影对比观察浅表病灶微循环灌注程度,探讨应用高频超声造影评价浅表病灶微循环灌注程度的缺陷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先后应用低频、高频超声造影观察腮腺多形性腺瘤(1例)、甲状腺腺瘤(3例)、甲状腺癌(5例)、颈部转移癌(5例)、乳腺癌(7例)、睾丸精原细胞瘤(2例)等6种23例浅表病灶,利用ACQ软件对配对的低、高频造影声像图的峰值强度(PI)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6种浅表病灶(腮腺腺瘤、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颈部转移癌、乳腺癌及睾丸精原细胞瘤)微循环灌注强度的高频超声造影PI值均显著低于低频超声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高频超声造影评价浅表病灶的微循环灌注强度可能低于其真实强度,临床上可在高频超声观察完浅表病灶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后,改用低频超声造影评价其微循环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离子型造影剂对老年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8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造影前后均抽取外周静脉血且留取尿液样本,比较造影前、造影后2d及造影后5 d患者的肾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所有入组患者造影后2 d BUN、Cr、m ALB、β2MG、PRO和GLU水平高于造影前,UCr、CCr水平低于造影前(P<0.05),造影后5 d各项肾功能指标值较造影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中有15例可诊断造影剂肾病(18.29%),造影后2 d UCr和CCr水平明显低于造影前,Cr水平明显高于造影前(P<0.05),造影后5d CCr水平低于造影前(P<0.05)。造影后所有入组患者的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造影后5 d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所有下降,与造影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离子型造影剂可对患者的肾功能造成一定损害,影响全身炎症因子水平,但多属可逆性。  相似文献   

18.
林虹  黄从新  王风 《微创医学》2006,1(1):14-15
目的探讨5F共用型造影导管经肱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选择经肱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86例,分为Judkins型组即A组(n=201)和共用型组即B组(n=285)。对比两组造影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①A组186例(93.8%)造影成功,B组282例(97.8%)造影成功,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13.58,P<0.01);A组的冠状动脉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7.9±5.1)min和(31.8士20.2)min;B组分别为(5.3±3.5)和(23.9±11.4)min,差异有显著性(u=6.3和u=5.5,P<0.05)。结论使用较小直径造影导管即5F共用型导管经肱动脉径路施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高于Judkins型导管,且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均较短。  相似文献   

19.
自1953年 Seldillger 首创经皮穿刺插管入腹腔动脉造影以来,最近10年肝血管造影(包括肝动脉造影、门静脉造影及肝静脉造影)巳有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超选择性(super Selective)或次选择性(Sub Selective)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造影、脐静脉扩张插管造影巳成为肝脏疾病:肝肿瘤、创伤、代谢性疾病及原因不明肝肿大等病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并兼有追踪观察、输注化疗、抗菌、保肝、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病人接受造影前服用二甲双胍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心内科行造影检查的T2DM病人,根据造影前是否应用二甲双胍,分为二甲双胍组和非二甲双胍组。所有病人造影前及造影后3 d、1年检测肾功能及尿酸等的变化。结果两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内、组间血肌酐、肾小球率过率(GFR)造影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当造影前GFR介于30~90 mL/min时,二甲双胍组造影后3 d的GFR明显下降(t=2.485,P<0.05)。结论未合并严重肾衰竭及造影前因急症不能停用二甲双胍的T2DM病人造影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