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冠心病(CHD)组60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正常对照组50例。采用夹心酶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清MMP-9水平,冠心病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和多支病变,按病变处斑块形态分为1型、2型和3型斑块,分析各组之间以及CHD组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相应血清MMP-9浓度的关系。结果血清MMP-9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较对照组依次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多支冠脉病变组血清MMP-9水平高于单支冠脉病变组,2、3型斑块组MMP-9水平高于1型斑块组。结论血清MMP-9水平增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粥样斑块不稳定性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差异,探讨炎症反应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以及60名正常者(对照组)血清hs-CRP、IL-6浓度,并结合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不同类型CHD患者血清hs-CRP和IL-6浓度差异,对血清hs-CRP、IL-6及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HD组患者血清hs-CRP、IL-6显著高于对照组[(5.1±2.4)mg/Lvs(2.3±1.2)mg/L、(16±4)ng/Lvs(12±3)ng/L],均P<0.01。AMI组与UAP组间血清hs-CRP、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SAP组(P<0.05),SAP组血清hs-CRP、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与IL-6显著正相关(r=0.55,P<0.01)。血清hs-CRP、IL-6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43,P值均<0.01。结论不同类型CHD患者炎症反应水平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越广泛,血清hs-CRP、IL-6水平增高显著,血清hs-CRP、IL-6增高可能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陈曦  李新明 《安徽医药》2013,17(12):2082-2084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LDL-C(低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患者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Braunwald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4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其中UAP-Ⅰ级18例,UAP-Ⅱ级20例,UAP-Ⅲ级12例,分别检测4组患者血清CRP及LDL-C水平,并行动脉造影术(CAG术),根据患者冠脉病变分为Ⅰ型、Ⅱ型及Ⅲ型,其中Ⅱ型认定为易损斑块.结果 4组患者血清CRP、LDL-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具著,以SAP组患者CRP水平最低,以UAP-Ⅲ级血清CRP、LDL-C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其他三组.UAP-Ⅲ级以Ⅱ型为主,占88.34%,SAP组斑块以Ⅰ型为主,占90.00%,UAP-Ⅱ级以Ⅱ型为主,占55.00%,UAP-Ⅰ级以Ⅲ型为主,占72.22%,UAP-Ⅲ级斑块Ⅱ型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CRP、LDL-C水平越高,Ⅱ型斑块比例越高,其中以UAP-Ⅲ级最多见,提示血清CRP、脂蛋白水平与冠心病患者易损斑块关系密切,可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140例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5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体表颈动脉超声检查(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情况)、冠脉造影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高;ACS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结论 hs-CRP水平有助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有助于冠脉斑块的预测,颈动脉斑块联合hs-CR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IL-6、IL-8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态以及斑块数量,根据斑块超声特点分为不稳定斑块组24例,稳定斑块组35例和无斑块组2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IL-6、IL-8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不稳定斑块组组血清hs-CRP、IL-6、IL-8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均P<0.05),稳定斑块组血清hs-CRP、IL-6、IL-8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IL-6、IL-8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炎性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康海  杨军  方毅民  任法新 《安徽医药》2007,11(6):535-536
目的 探讨炎性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检测3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炎性因子hs-CRP血清水平的变化,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 1.ACS组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者;2.血清肌钙蛋白阳性者hs-CRP浓度高于阴性者;3.冠脉狭窄程度积分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呈正相关,而与hs-CRP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hs-CRP的浓度与冠脉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不相关,而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炎症反应参与了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老年冠心病(CHD)冠脉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经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后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住院并成功进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195例老年CHD患者,依据冠脉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实验1组(单只,n=85)、实验2组(双支,n=61)及实验3组(多支,n=49)。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d后检测3组血清中脂质代谢指标、斑块稳定性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炎症反应指标及细胞凋亡相关分子水平。结果 治疗前3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血清血栓素2(TXB2)、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五聚素3(PTX3)、组织蛋白酶K(Cat K)、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实验3组hs-CRP、MMP-9、IL-6、s Fas、s Fas L、ET、TXB2、LpPLA2、PTX3、Cat K、Lox-1显著高于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2组显著高于实验1组(P<0.05);治疗后实验...  相似文献   

8.
IL-17、hs-CR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韦德宇  丁晓梅  苏浩  胡昊  陈东 《安徽医药》2011,15(3):338-340
目的观察IL-17、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两者是否存在相关性,推测IL-17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113例患者分为四组: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18例,胸痛综合征(CPS)24例。患者入院后立即留取静脉血标本离心,存于-80℃的冰箱,采用ELISA法集中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L-17、hs-CRPc、TNI、CK-MB水平。结果 AMI组和UA组外周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37.04±9.92)(、30.11±5.67)ng.L-1,明显高于SAP组的(20.95±5.08)ng.L-1和CPS组(15.81±7.65)ng.L-1(P<0.01)。AMI组和UA组患者hs-CRP水平分别为(39.21±14.42)(、11.57±3.71)mg.L-1,明显高于SAP组的(3.53±4.45)mg.L-1和CPS组(2.94±3.97)mg.L-1(P<0.05)。IL-17与hs-CRP Spearman相关系数r=0.364(P<0.001)。结论在ACS患者中血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与hs-CRP呈正相关,推测IL-17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有关,参与了ACS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PON)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300例入院患者分为冠心病组240例和对照组60例。冠心病组根据临床诊断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60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80例;根据冠脉病变类型分为A型病变、B型病变和C型病变组,血清PON水平通过乙酸苯酯法测定。结果 PO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ON水平明显低于SAP组,随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PON水平逐渐下降。结论 PON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炎症的较好指标,是决定斑块稳定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在CH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30例健康者血清SAA、IL-6、TNF-α和hs-CRP水平.结果 CHD患者血清SAA、IL-6、TNF-α和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并呈AMI> UA> SA的趋势(P<0.05和0.01),且在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者逐渐增高(P<0.01);SAA与IL-6、TNF-α和hs-CRP水平显著相关(P<0.01).结论 SAA、IL-6、TNF-α和hs-CRP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可作为CHD病情观察的指标,以预防CHD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高胰岛素血症(hyperinsulinmia,HIS)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s,E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91例冠心病患者,依临床资料分为3组:Ⅰ组(n=29):单纯冠心病组;Ⅱ组(n=30):冠心病合并IGT组;Ⅲ组(n=32):冠心病合并T2DM组,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空腹胰岛素(INS),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ET活性。根据冠脉造影(CAG)结果,采用冠脉狭窄程度积分(coronary narrow degreeintegral)评价冠脉病变程度。结果: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的血浆ET、INS及冠脉狭窄程度积分均较单纯冠心病组升高(P〈0.01)较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升高(P〈0.05);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在冠心病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中,血浆ET水平与血清INS水平及冠脉狭窄程度积分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ET水平明显升高;血浆ET水平与血清INS水平及冠脉狭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艾民  乔玉花  张思艺 《安徽医药》2020,41(9):1013-1016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攀钢集团总医院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317例,根据CAG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n=81)与冠心病(CHD)组(n=236)。依据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将CHD组患者分为低危组132例(<20分)、中危组78例(20~40分)和高危组26例(>40分)。比较各组患者临床资料、血清hs-CRP和IL-6水平的差异。结果 CHD组患者年龄为(57.82±9.54)岁、高血压109例(46.19%)、糖尿病75例(31.78%)、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为(3.69±1.34)mmol/L、hs-CRP水平为(18.21±9.79)mg/L、IL-6水平为(25.70±12.62)pg/L,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及高危组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hs-CRP水平为(29.47±17.91)mg/L、IL-6水平为(35.31±8.69)pg/L,均高于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IL-6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hs-CRP和IL-6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MCP-1与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健康组、动脉粥样硬化组、CHD组患者,检测其空腹血清RBP4、hs-CRP、IL-6、MCP-1水平。结果与健康组相比,AS组、CHD组患者血清RBP4、hs-CRP、IL-6、MCP-1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AS组、CHD组患者血清RBP4与炎性因子hs-CRP、IL-6、MCP-1呈正相关。结论 RBP4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过程,其可能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282例,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各组(由单支到多支)hs—CRP水平呈递增趋势,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狭窄各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清hs-CRP增高明显,各组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O.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175,0.173。结论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相关性,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hs—CRP水平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5.
朱俊国  张林林  李勋 《河北医药》2010,32(10):1200-120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19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T2DM组)(n=67)和非糖尿病组(无T2DM组)(n=152),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并测定hs-CRP值.结果 T2DM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T2DM组(P〈0.05),糖尿病组双支及三支冠脉病变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无T2DM组(P〈0.01),但不同冠脉病变支数间的hs-CRP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体内炎性反应水平较非糖尿病者高,患多支病变的几率明显增大,但冠脉病变支数与hs-CRP关系不密切,仅靠hs-CRP水平不能预测冠心病的冠脉病变支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MMA)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2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MMA Ⅰ组、MMA Ⅱ组、MMA Ⅲ组。C组不给镇痛,Ⅰ组仅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经静脉)和舒芬太尼(经硬膜外),Ⅱ组术后给药,Ⅲ组术前和术后均给药。记录术后6、12、24 h VAS评分和术前、术后24、72 h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外周血CD4+/CD8+、CD25+比例、NK细胞(CD3-CD16+CD56+)比例。结果 MMA Ⅰ组、MMA Ⅱ组、MMAⅢ组术后12、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MMA Ⅲ组术后24 h VAS评分显著低于MMA Ⅰ组、MMA Ⅱ组(P<0.05)。MMAⅠ组、MMAⅡ组、MMAⅢ组术后24、72 h IL-6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MMAⅠ组、MMA Ⅱ组显著高于MMA Ⅲ组(P<0.05);术后24、72 h MMAⅠ组、MMA Ⅱ组、MMA Ⅲ组IL-6和TNF-α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MMA Ⅰ组和MMA Ⅲ组CD4+/CD8+术后72 h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MMA Ⅲ组NK细胞术后72 h恢复到术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血清IL-6、TNF-α水平和外周血CD4+/CD8+、NK细胞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术后72 h血清炎性因子和外周免疫细胞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MMA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腹腔液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其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60例EMS患者(Ⅰ、Ⅱ期34例,Ⅲ、Ⅳ期26例)及30例对照组(同期非EMS患者)腹腔液和血清IL-6、TNF-α水平. 结果 EMS患者腹腔液和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Ⅲ、Ⅳ期EMS患者腹腔液及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1). 结论 EMS患者腹腔液和血清IL-6、TNF-α在EMS的发生、发展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冠心病(CHD)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CHD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2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8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对象血清hs-CRP、HCY和IL-10水平。结果 CHD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和SAP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ACS患者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AP患者血清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较SAP患者显著增高,而IL-10水平则较SAP患者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清hs-CRP、HCY和IL-10水平与CHD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评估CHD病情,尤其对急性冠脉事件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的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联合厄贝沙坦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纤维化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108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和C组,每组36例.3组均予博莱霉素制备肺纤维化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A组予生理盐水灌胃,B组予厄贝沙坦灌胃,C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白藜芦醇灌胃,治疗7d后比较3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Ⅰ型胶原(Col Ⅰ)、Ⅲ型胶原(Col Ⅲ)及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 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ⅢN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7的表达水平、肺组织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结果 B、C组ADAMTS-1、Col Ⅰ、ColⅢ、HYP、SOD、GSH-Px及CAT均较A组升高,TGF-β1、PⅠCP和PⅢNP、TNF-α、IL-6、IL-17、MDA较A组降低,C组ADAMTS-1、Col Ⅰ、ColⅢ、HYP、SOD、GSH-Px及CAT高于B组,TGF-β1、PⅠ CP和PⅢNP、TNF-α、IL-6、IL-17、MDA水平低于B组(P<0.05).B、C组肺泡炎症及肺纤维化程度轻于A组,且C组轻于B组(P<0.05).结论 白藜芦醇联合厄贝沙坦对肺纤维化大鼠的肺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降低TGF-β1水平使ADAMTS-1含量升高,降低Col Ⅰ和ColⅢ水平从而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