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在不同月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脑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栓线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I/R模型,阻断血流2h后再灌注4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月龄段大鼠局灶性脑I/R后血浆ADM。结果 正常大鼠脑内即有ADM表达,假手术后ADM表达略有增加,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大鼠脑I/R后ADM免疫阳性细胞增多,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大鼠脑I/R后缺血侧及缺血对侧ADM免疫阳性细胞均增多,但以缺血侧区域增多最为明显(P〈0.05)。老龄大鼠脑I/R后ADM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青年大鼠(P〈0.05)。结论 脑I/R后ADM表达增强,ADM表达增强与血管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研究脑脉通对老龄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老龄大鼠急性局灶性I/R损伤模型,观察脑脉通及尼莫地平对老龄大鼠脑缺血3h及再灌注12、24、72h各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脑脉通与尼莫地平均可减少脑I/R后凋亡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脑脉通可以抑制脑I/R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纤溶酶原激活系词节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I/R模型,将老龄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脉通组、尼莫地平组,后三组又分为脑缺血3h和I/R6、12、24h、3、6d组。采用电镜、免疫组化和酶谱分析等法,观察各组脑徽血管结构、纤溶酶原激活系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徽血管病理损伤明显,t-PA(I3h-I/R6d)、u-PA(I/R12h-6d)、PAI-1(yR6h-3d)表达水平显著增强。与模型组比较,脑脉通组徽血管病理损伤明显改善,t-PA(I/R6h-3d)、u-PA(I/R12h-3d)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和PAI-1(I/R12h-3d)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各组PAI-l的酶谱分析比较,其量的变化与免疫表达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VR徽血管基底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对纤溶酶原激活系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后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VEGF对脑缺血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结果在局灶性脑I/R早期既有VEGF的阳性表达,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于脑I/R48h达到最强。结论在局灶性脑缺血早期,VEGF既有明显的表达增强,说明VEGF的表达具有可诱导性,缺血损伤可诱导其表达增加。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在缺血灶的周边有明显免疫阳性着色增多的小血管,进一步说明VEGF可以促进毛细血管的增生,从而起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脉通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1/R)血-脑脊液屏障(BBB)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脉通组、尼莫地平组,后3组又分为脑缺血(I)3h和I/R6、12、24h,3、6d时间点。观察脑组织含水量、病理变化、免疫球蛋白(IgG)表达。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升高,IgG漏出增加,BBB通透性增加。脑脉通降低脑组织含水量(I/R24h、3d)、减少IgG漏出(I/R24h~6d)、降低BBB通透性。结论脑脉通改善I/R脑损伤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BBB通透性、降低脑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6.
梁珊  高小平  何畔 《山东医药》2009,49(50):10-12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组各24只,均制备大鼠局灶性脑I/R模型,A、B组大鼠经尾静脉分别一次性注入MP10μl(90mg/kg)、生理盐水10μl。采用开阔法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区神经细胞的凋亡和热休克蛋白(HSP27)、细胞色素C-3(Cyt-3)、Caspase-9蛋白。结果与B组相比,MP组SD大鼠探索活动显著增加,脑缺血区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HSP27表达增加,Cyt.3、Caspase-9蛋白表达降低,P均〈0.01。结论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脑I/R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调控HSP27/DISC信号复合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黄芩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全脑I/R组、全脑I/R+黄芩苷组(I/RB组),每组15只。全脑I/R模型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低血压。I/RB组在造模后2 h腹腔注射黄芩苷(200 mg/kg,1次/d),S组及I/R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造模后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Brdu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I/RB组改善了全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损伤(P<0.05),增加了海马齿状回(DG)Brdu阳性细胞的表达数目(P<0.01),同时明显上调了海马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黄芩苷能促进全脑缺血大鼠海马NSC的增殖和认知功能的改善,机制可能与上调全脑缺血后海马BDNF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证实脑脉通促进老年脑缺血再灌注(I/R)脑微血管再生的作用。方法将SD雄性的老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脑脉通组,测定各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梗死面积、脑组织病理改变、细胞凋亡和脑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场面积变化。结果脑脉通组I/R3d微血管超微结构改善明显,仅见毛细血管周围轻度水肿,吞饮泡减少,微绒毛减少,线粒体水肿减轻,基底膜仅有轻度缺损,局部水肿,到I/R12d血管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脑脉通组I/R3、6、12d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1)。脑脉通组I/R6、12d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尼莫地平组(P〈0.05),脑脉通组I/R6、12d神经功能评分低于I3h、1、3d(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脑脉通组I/R 1、3、6、12d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脑脉通组I/R3、6d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脑脉通组I/R3d细胞凋亡数多于I/Rld(P〈0.05)。与模型组比较,脑脉通组I3h、I/R1、3、12dMVD增多(P〈0.01);脑脉通组I/R12dMVD增多较尼莫地平组显著(P〈0.01);脑脉通组I/R6d微血管数低于脑脉通组I3h、I/R1、3d(P〈0.01,P〈0.05),脑脉通组I/R12dMVD高于脑脉通组I/R6d(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脉通组I3h、I/R3、6、12d血管场面积增加(P〈0.01,P〈0.05);与尼莫地平组比较,脑脉通组I3h血管场面积增多(P〈0.01)。结论脑脉通对老年脑I/R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脑微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大脑皮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2,ERK2)的表达.方法 采用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局灶性脑I/R模型,8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12 h组、假手术对照24 h组、假手术对照72 h组,每组各10只;I/R后12 h、24 h和72 h实验组,每组各15只.运用RT-PCR法检测大脑皮质ERK2的表达变化.结果 假手术各组与正常组之间ERK2的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R 12 h、24 h、72 h与相应时间的假手术组之间ERK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R 12 h组与72 h组之间ERK2的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R 12 h与24 h,I/R 24 h与72 h组间ERK2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损伤后在大脑皮质ERK2表达增强,ERK2表达12 h始增加,24 h达高峰,72 h开始减少.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PI3-K信号通路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海马组织PI3-K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方法 线栓法制备脑I/R大鼠模型,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PI3-K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缺血1 h再灌注12、24、72 h各组,海马组织PI3-K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且在12~72 h之间PI3-K表达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 PI3-K信号通路参与了脑I/R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为临床脑缺血患者亚低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局灶性大鼠大脑中动脉I/R模型,将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36.0℃~37.0℃)缺血组、亚低温(32.0℃~33.℃0)缺血组,其中后两组又根据观察时间点不同分为缺血2h再灌注2、4、6h三个亚组,观察各时间点大鼠缺血侧脑海马区线粒体钙含量([MCa])及胞浆游离钙含量([Ca^2+].)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各观察时间点缺血侧脑海马区[MCa]显著降低,而[Ca^2+];明显增高(P〈0.05);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缺血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MCa]显著增高,[Ca^2+];明显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能有效抑制I/R损伤后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钙超载.恢复线粒体能量代谢,从而稳定线粒体贮钙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Kuppel样转录因子2(KLF2)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的表达及核因子κB( NF-κB)抑制剂的干预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I/R组、NF-κB抑制剂组,每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I/R模型,并给予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PDTC)进行干预,观察时间点为I/R后6、12、24、48 h。采用逆转录PCR及Western Blot测定缺血脑组织KLF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6、12、24、48 h缺血脑组织中KL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 KLF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6±0.03比0.82±0.04,0.30±0.04比0.78±0.05,0.18±0.04比0.76±0.02,0.26±0.02比0.81±0.04;KLF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6±0.04比0.80±0.02,0.30±0.02比0.79±0.02,0.15±0.02比0.77±0.01,0.24±0.01比0.79±0.02),I/R后24 h达最低值,而血清TNF-α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予NF-κB抑制剂PDTC后,I/R后6、12、24、48 h KL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I/R组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KLF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1±0.04、0.44±0.03、0.34±0.02、0.43±0.04,KLF2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0±0.02、0.43±0.02、0.33±0.01、0.44±0.03,而TNF-α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I/R组及PDTC组各时间点脑组织中KLF2 mRNA水平与血清中TNF-α水平呈负相关( r=—0.728,P<0.05)。结论脑I/R后脑组织中KLF2 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与血清TNF-α水平存在负相关,其可能通过NF-κB通路介导炎性反应参与脑I/R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脂质胞壁酸 (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损 (I/R)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Longa法制作大鼠右大脑中动脉 (MCA)闭塞 2h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恢复血液灌流 1 2h。大鼠在脑缺血前 2 4h腹腔注射LTA(1mg/kg)诱导延迟预适应 ,检测脑组织再灌注 1 2h后大鼠神经症状、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水平 ,以及组织中一氧化氮 (NO)的含量 ,同时用TUNEL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神经组织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能明显改善脑I/R后的神经功能 ,减少神经缺欠评分值 (P <0 0 1 ) ,脑I/R后组织中MDA的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1 ) ,SOD活性显著提高 (P <0 0 1 ) ,同时LTA预适应能明显降低I/R导致脑组织中NO含量的升高 (P <0 0 1 )。LTA预适应还显著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百分率 (P <0 0 1 ) ,明显增加脑组织中Bcl 2蛋白的表达 (P <0 0 1 )。结论 LTA诱导的延迟预适应能显著减少大鼠脑组织再灌注损伤 ,减少组织坏死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减少脑I/R后自由基和NO毒性作用 ,增加Bcl 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许多神经多肽通过旁分泌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不同水平调控肾上腺功能,在下丘脑水平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血管活性肠多肽(VIP)胆囊收缩素(CCK)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释放,而神经降压素(NT)诱导CRH基因表达,垂体水平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ACAP),尿促皮素(UC),神经介素(NM)及CCK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相反黑色素浓集激素(MCH)和甘丙肽(GAL)抑制ACTH释放,在肾上腺水平PACAP,NM,CCK,GAL及肾上腺髓质素(ADM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皮质,在肾上腺髓质MCH,VIP,PACAP,GAL刺激儿茶酚胺释放,此外,一些多肽,如PACAP,VIP,NT和AVP尚可通过髓质内CRH/ACTH系统促进皮质激素分泌,总之,它们对肾上腺功能的调节既有协同作用,亦有拮抗作用,使肾上腺与中枢神经与体液等系统形成了广泛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晋翔  张雅红  刘鹏 《山东医药》2014,(12):26-28,I0004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RA)对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新生大鼠原代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接种于6孔板。处理组加不同浓度(1、5、10、20、40μg/mL)的RA,阻断组在处理组基础上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l/2)抑制剂U0126(经DMSO溶解,终浓度2μmol/L),RA对照组加相同体积的DMEM,阻断对照组加相同体积的U0126。作用72h后取细胞上清液,采用EHSA法测BDNF,Westernblot法测ERK1/2、磷酸化RKl/2(pERK1/2)。结果与RA对照组及不同浓度RA处理组比较,20txg/mL的RA处理组细胞上清液中BDNF水平上升(P均〈0.05),20、40μg/mL的RA处理组细胞pERK1/2表达增加(P均〈0.05);同浓度RA处理组与阻断组、RA对照组与阻断对照组比较,细胞上清液中BDNF水平增加、pERK1/2表达增加(P均〈0.01);阻断组不同浓度RA处理间细胞上清液中BDNF、ERKl/2、pERKl/2比较,P均〉0.05。结论RA可能通过上调新生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ERKl/2磷酸化,促进其释放BDNF。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底物L-精氨酸(L-Arg)和NO合酶抑制剂N-亚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 )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早期P-选择素及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I/R模型,并设立假手术组.入选I/R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缺血早期给予L-Arg、L-NAME和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缺血2 h再灌注8 h后脑组织NO、P-选择素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脑梗死体积.结果 I/R加L-Arg组再灌注后NO含量明显高于I/R加盐水组(P<0.01),而P-选择素表达和MPO活性显著降低(P<0.01),同时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而给予L-NAME后减少了脑NO含量(P<0.01),增加了P-选择素表达(P<0.05),导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加重.结论 大鼠脑缺血早期使用L-Arg可以通过减低P-选择素的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于翠翠  王俊科  王郜 《山东医药》2008,48(14):40-41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东莨菪碱组(Sco组)和盐酸戊乙奎醚组(PH组)。观察测定各组脑梗死体积、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的变化及海马组织N-甲-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NR1亚基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I/R组比较,再灌注后PH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显著减轻,NMDA受体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认为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可以显著改善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细胞损伤,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黄体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区皮层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mRNA与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影响,探讨黄体酮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SD雄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溶剂组和黄体酮组各24只.应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缺血区皮层NGF和BDNF 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测定. 结果 在缺血区皮层,缺血2h再灌注6h后,缺血再灌注组NGF和BDNF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达高峰,再灌注24 h后,回复到假手术组水平;缺血2h再灌注12 h后,黄体酮组NGF和BDNF mRNA及蛋白表达达高峰,再灌注24 h后,表达仍高(P<0.05). 结论 黄体酮可以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GF和BDNF的mRNA表达上调,促进脑内NGF和BDNF蛋白的合成,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局灶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缺血损伤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测定不同缺血时间额叶和顶叶BDNF及TrkB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在额叶BDNF及TrkB阳性神经元数目于缺血开始增加(P<0.05),缺血3d达到高峰(P<0.001),缺血7d降至正常水平(P>0.05);在顶叶BDNF及TrkB阳性神经元数目于整个缺血过程均明显增加(P<0.001)。结论:脑缺血损伤后,BDNF和TrkB表达同时增强,可能对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NBP)对全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脑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 1(HMGB-1)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NBP对脑I/R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单纯I/R组(B组)、NBP低剂量预处理+I/R组(C组)、NBP高剂量预处理+I/R组(D组),各10只。B~D组I/R 6 h后,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其大鼠脑组织中HMGB-1 mRNA、TNF-α。结果与A组比较,B、C、D组HMGB-1 mRNA、TNF-α表达均明显增多(P均〈0.05);C、D组均较B组表达降低(P&lt;0.05),D组最低。结论NBP可能通过减少脑组织HMGB-1 mRNA、TNF-α的表达,对脑I/R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