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0—10~1992—03我们对47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肾脏形态学进行B型超声图像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系224医院和佳传染病院病人,男40例,女7例,年龄18岁—61岁,平均35.4岁。诊断标准符合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1991-05~1995-01,我们对47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肾脏进行B超探查,其目的是探讨B超对本病的应用价值,现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47例EHF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40例,女7例.年龄15~61岁,平均33岁.首次B超检查时,患者发病时间2~7d,均有发热从明永腰痛.全部病例均追踪观察下恢复期,初刚检查双肾B超卜2次.使用仪器为R本阿洛卡SSD-630型实再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SMHZ.患者俯卧位,于双例肾1"分别做纵向、横向和外向好查,观察肾肥的大小、形忐、被膜、肾内结构及肾周围情况,所有病例均用热敏图像记录仪拍照记录…  相似文献   

3.
86—92年对154例流行性出血热(称出血热)进行肾脏B型超声检查,报告如下: 一、诊断标准及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86年9月南京全国出血热会议诊断标准。男102例、女52例。年龄在15—56岁之间,其中20—40岁占80%。二、检查结果:发热期:双肾丛横径较正常大1.5—2.5cm;实质区回声增强,厚度增加,与集合系统  相似文献   

4.
例1 患者男、24岁。系唐山地区丰南县部队战士。1982年1月2日受冻后周身不适,关节(?)痛。1月6日开始头痛、发烧。体温39.5℃,注射安痛定无好转。周围血象白红胞5300,中性71%,淋巴29%。经解热镇痛药、吗啉双呱及四环素,氢化可的松治疗均无效。1月9日白细胞16500,中性80%,尿蛋白~( ),胸部透视未见异常,加用青,链霉素。当晚呕吐咖啡样物两口,腹泻4次,无脓血。发现颈、背及前臂皆有出血性皮诊。体温仍不降。1月10日下午排拍油便1次,转来我院。来院时血压94/76。血小板2.4万,白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肾脏B型超声探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8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肾脏,在不同病期进行了218例次 B 型超声的动态观察。EHF 发病早期肾 B 超声象图便可出现肾肿大和锥体增大呈无回声区等特征性改变。在肾功能明显受损的少尿期和多尿期,肾前后径和上下径比值(H/L)与血 BUN 水平呈正相关。肾 B 超检查对 EHF 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型、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1986年5、6月间,我科先后收治7例流行出血热病人,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21~57岁;职业为战士、职工、司机、农民等。发病至入院病程最短2天,最长半个月;7例中,重型2例,中型1例,轻型4例。所有病例血清出血热特异性抗体均在1:320以上。5例轻、中型病人早期临床症状均比较  相似文献   

7.
山东章丘市医院自1993年6月至1995年3月收治流行性出血热79例,患者中男52例,占66%,女27例,占34%。年龄17岁以下2例,占2.5%,18~45岁55例,占69.6%,46~65岁19例,占24%,66岁以上3例,占3.8%,平均年龄39.2岁。职业:农民76例,占96.2%,工人2例,占2.5%,学生1例,占1.3%。居住农村77例,占97.5%,县城2例,占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个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在我省尚未见报道。1980年11月我院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30岁,社员,病历号11198。患者于入院前五天因发烧、寒战及周身疼痛,体温39.9℃,尿少,(24小时300毫升),呈浓茶色,频繁呕吐,吐物为胃内容物,呈咖啡色,柏油样便,7~8次/日,量约100~200克。当地曾按“感冒”及“伤寒”治疗无效,于入院前一天晚上出现烦躁不安,全腹痛,无尿,血压80/60。故转入我院。患者既往健康。于发病前一个月在野外劳动,住人字形工棚内,与野鼠有频繁接触史。家属中无类似疾病。查体:体温36℃、脉搏84、血压100/70、呼吸22,呈醉酒貌,神志清,烦躁不安。皮肤潮红,以面、颈、前胸为著,前胸、后背、腋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1995年11月~1998年12月对资料完整、既往无其他疾病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采取积极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本组126例,男83例,女43例;年龄20~64岁,平均42岁。均按1986年制订的EHF 防治方案(试行)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肝损害国内报告较少。我们对1978年5月~1985年2月收冶的33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系统的肝功能观察25例,其中11例异常占44%,特报告如下。本文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标准是:①按1981年西安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科研工作座谈会确定的诊断和分型标准;②血液中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检测1:320以上阳性。流行性出血热的肝损害即符合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标准,肝功能异常,HBsAg 阴性。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脏器损害的B超表现(附3例报告)106医院特检科(山东济南250022)崔新明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引起全身多脏器损害的传染性疾病。我们应用日本东芝SSA—220A型B超仪,对3例早期未明确诊断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肝、肾、脾、胰、胆囊等...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了解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转归情况和后遗症特点,我们于1986年4月对我县某乡1980~1986年间临床确诊的84例EHF患者进行了远期随访。其中男性38名,女性46名。发病年龄15~68岁,平均36岁。按1981年全国会议分型标准,其中轻型38例(45.2%)、中型39例(46.4%)、重型危重型7  相似文献   

13.
1978年9月我院收治本区第一例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 E.H.F)病人。近几年来发病有所增多。现将我院近两年(1982.1—1983.12)收治记录完整的8例作一临床分析并报告如下:(一)诊断标准按1981年全国 E.H.F 防治科研会 E.H.F 诊断标准及防治方案确定诊断并分型.  相似文献   

14.
我省流行性出血热首发病例应追溯到1963年3月,当时莆田县医院收治1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损害的病人,其病程明显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五个阶段。临床经过与我国其他地区所报告的流行性出血热相一致。该例系仙游县游洋乡鲁头村人,据查当年当地共有3例此类病人。1972年屏南县又有类似2例,皆系回顾性诊断,1973年宁德地区第一医院首次证实来自周宁的2例,此后我省每年均有病人发生。近年疫区有所扩大,病例增多。据全省33个县、市的初步调查,证实闽南、闽西等25个县、市均存在出血热疫源地,并查出黑线姬鼠、社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臭鼩及大白鼠为其宿主动物,还在家兔血清中检出该病特异性抗体。可见我省出血热疫区分布广,宿主动物种类多,应引起重视。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尤其在闽南、闽西等家鼠型地区更应注意发现不典型的轻、中型病例。这些病例易误诊,特别是新发地区更应重视做出血点、血小板和尿蛋白等检查,并采早、晚期双份血清作流行性出血热间接荧光抗体检查,以便及时确诊。近年收到不少出血热新发地区的病例及疫源地报告,现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0岁,原籍莆田市。因畏冷、发热伴腹泻3天,于1985年11月8目入院。查体:急性重病容,呈“酒醉貌”。眼结膜水肿、充血,口腔枯膜及双液下均可见针尖大出血点。Hb 7.5g%,WBC 19200/mm~3,中性47%,淋巴49%,酸性粒细胞4%,血小板3.6万/mm~3。尿常规:蛋白(++)、管型(++)WBC(+)。粪便隐血(+++)。入院后经抗感染、止血、  相似文献   

16.
例1,男,48岁,工人,家住农村,发热一周伴畏寒、咳嗽,有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酒醉貌,咽部充血,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心肺(一),当地按“感冒”给安乃近、青霉素、氨苄、输液等治疗,病情未见好转,且出现尿少,故即转院,经血液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0g/L,白细胞20.6×10~9/L,N0.52,L0.48,血小板70×10~9/L,异淋各型0.31,尿蛋白++,尿素氮19.0mmol/L,肌肝205.7mmol/L,后经传染科确诊为出血热(EHF),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1岁。于1985年10月12日因发热头痛伴呕吐2天住南平市立医院内科。当时检查BP 70/40mmHg。17日出现少尿,烦躁不安,谵妄而转入本院。体检:Bp150/90mmHg,神志不清。球结膜充血、出血,左腋下、前胸可见散在出血点,上软颚可见瘀斑。实验室检查:Hb7.6g%,WBC 15300/mm~3,中性83%,淋巴17%。尿常规;蛋白(+)、RBC 20~40/视野。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 (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组自然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典型病例病程经过分为5期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其诊断并不困难。但少数病人 ,其病程中可因某些脏器损害 ,使其他症状尤为突出 ,这就给诊断增加了难度 ,有时甚至误诊。现将近几年来本院收治并误诊的 2例特殊类型的 EHF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女 ,2 3岁 ,已婚。因发热、下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 3天 ,于 1991年 10月 11日入院。查体 :体温 38.4°C,血压 13/ 8k Pa,脉搏 95次 /分。意识清楚 ,表情痛苦 ,自动体位 …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在我国疫区分布很广。天津地区近年来虽不断出现可疑病例,均未经血清学证实。我科于1980年12月收容1例在天津市东郊发病的经血清学试验证实为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人,报告如下: 患者徐××,男,21岁。河北省唐山市人。1980年12月12日因发热、头痛4天以“发热待查”入院。患者于12月8日感周身发冷、头痛、乏力,仍能坚持工作,至12月10日晚头痛加重,并感全身肌肉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12岁,本县学生。1986年6月17日入院。7天前自感畏冷、发热、头晕、头痛、倦怠,继则伴恶心、呕吐、面红,全身皮肤出现瘀点。在当地经“抗感染”等治疗无效而转来我院。查体:皮肤、眼结膜见瘀血点,咽充血。血小板降低,尿蛋白阳性,尿素氮、肌酐增高。发病后10天检查血清中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