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魏苗苗   《中国医学工程》2014,(7):182-182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模式的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86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接受间断蓝光照射疗法,对照组患儿采取持续蓝光疗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经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01%,两组患儿的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儿每天胆红素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间断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及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6例,持续蓝光治疗),观察组(26例,间断蓝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48h血清胆红素比较t=0.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后96h血清胆红素比较t=5.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6%)与对照组(34.6%)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持续蓝光照射相比,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临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隙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新生儿黄疸120例,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实施间歇蓝光照射,对照组实施持续蓝光照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均能获得显著疗效,但间歇性蓝光照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持续蓝光照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2年4月收治入院的1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8 h/次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连续≥16 h的传统蓝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和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7%与对照组的9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72,P0.05),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明显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96 h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连续蓝光照射法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的治疗效果均较显著,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血清胆红素浓度,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对比分析间断性蓝光照射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0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的50例为A组,接受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50例为B组,观察比较两组黄疸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①两组患儿经过光照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水平,差异显著(P0.05);②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清总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之间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③A组治疗中不良反应率8.00%明显低于B组不良反应率22.00%,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论是间断性蓝光照射还是持续性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持续性蓝光照射下患儿不良反应率要高于间断性照射,因此倾向于选择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6.
陈秋芳 《中外医疗》2016,(18):28-29
目的:对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6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接受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的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长时连续蓝光照射的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治疗后72 h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良发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有着和长时连续蓝光照射同样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可以显著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和不良发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进行治疗的420例黄疸新生儿,采取随机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长时连续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患儿采取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2%,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2d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d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11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枯草杆菌二联菌颗粒治疗,对照组105例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持续蓝光照射,观察组106例患儿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间断蓝光照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5%(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采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枯草杆菌二联菌颗粒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利用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7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A组患儿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B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间隙、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均比较好,但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时患儿黄疸水平降低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2种蓝光照射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住院的患儿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间歇性蓝光照射,对照组实施连续性蓝光照射,比较2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中,采用间歇性蓝光照射的方法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间隙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水平、血清生化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胱抑素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改善患儿总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降低血清降钙素原和胱抑素C水平,其安全性高于持续蓝光照射。  相似文献   

12.
黎宏锐 《广西医学》2011,33(10):1336-1338
目的观察持续及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60例,分别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持续组)和间断蓝光照射治疗(间断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蓝光照射治疗3d后,血清总胆红素持续组为(168.8±20.7)μmol/L,间断组为(169.6±18.3)μmol/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泻、皮疹、低血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组发热、哭闹不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断组(P〈0.05)。结论间断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相近,但前者的副作用少,在临床上可根据病情尽量选用间断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降黄散熏蒸治疗湿热内蕴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10例黄疸新生儿按区组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组加用降黄散熏蒸治疗,对照组加用茵栀黄颗粒口服,均治疗5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降黄散熏蒸治疗湿热内蕴型新生儿黄疸具有黄疸消退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间断性蓝光照射方式和持续性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新生儿科接诊的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间断性蓝光照治疗黄疸,观察组予以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蓝光照射后,均取得理想的治疗结果,相较于本组治疗之前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的对比中,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蓝光照射方式,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采用持续性蓝光照射的方式,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多,采用间断性蓝光照射的方式,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因此,在蓝光照射治疗黄疸患儿中,应优先考虑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间隙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儿科随机选取6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平均地分为两组(间隙组与持续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间隙组患儿采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持续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方案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间隙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15%,显著低于持续组(45.4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对于新生儿黄疸均有显著疗效,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中的胆红素含量,但间隙蓝光照射治疗的安全性相对更高,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不同方式的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88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短时多次的间歇性蓝光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7.73%与对照组95.4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4.55%比对照组的18.18%低(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5 d时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短时多次的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研究间断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不同病因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就诊资料完整的新生儿黄疸患者总共98例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进行连续性蓝光照射,观察组患者进行间断性蓝光照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指标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断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不同病因新生儿黄疸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间断蓝光照射的治疗效率更高,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更小,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连续蓝光16 h长时间照射,1次/d;观察组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每次照射8 h再间断4 h,2次/d。治疗4 d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浓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达到89.00%和61.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 d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为(72.73±29.04)μmol/L,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水平显著减低(P〈0.05);总不良反应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茵苓健脾退黄汤泡浴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茵苓健脾退黄汤泡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水平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苓健脾退黄汤泡浴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效果优于单纯蓝光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20.
冯惠蓝 《黑龙江医学》2021,45(21):2267-2268
目的:分析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中采用苯巴比妥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抽取恩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儿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40例患儿给予苯巴比妥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经皮胆红素水平,对比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经皮胆红素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5、9.08、11.75,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可观,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