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金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2,(31):4151-4152
目的探讨新生儿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血红蛋白降低38例(63.3%),白细胞降低19例(31.7%),血小板数降低25例(41.7%),白蛋白降低21例(35%),总胆红素升高50例(83.3%),丙氨酸转氨酶升高16例(26.7%),碱性磷酸酶降低31例(51.7%),直接胆红素升高50例(83.3%),双肺纹理增粗18例(30%)。结论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在临床上症状不明显,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如发现有不明原因的贫血、肝脏肿大或血小板降低等现象,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T)对于不稳定型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4月~2011年4月随机收集我院临床诊断为不稳定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收集同期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30例),对两组的cTnT和CK-MB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在发病早期、中期、晚期3个时间点的血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CK-MB水平在发病早期和中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晚期,观察组血CK-MB水平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MB与cTnT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检测心肌损伤的高能指标,可以作为不稳定型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血cTnT水平的变化比CK-MB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芳  孙波 《华中医学杂志》2009,33(4):204-20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12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别为:母乳性黄疸50例(40.9%),感染33例(27.1%),ABO溶血23例(18.9%),围生因素12例(9.8%),不明原因4例(3.3%);共治愈101例(82.8%),好转15例(12.3%),未愈6例(4.9%)。结论合理进行母乳喂养,减少围生期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围生期抑郁的发病情况;分析社会心理因素和产科因素与围生期抑郁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抽样观察法,随机选择300例孕妇,分别在早期、晚期、产后1周及产后42 d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 EPDS)心理评分,并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系统测评表,包括社会因素和产科因素(抑郁症状、社会支持、人格特征等);随访1年。随访期间出现抑郁障碍者,给予积极干预治疗,并退出观察随访;所有入组对象须告知研究基本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因罹患高血压、糖尿病、随访流失等原因退出研究者120例,最终符合条件的有180例,有效率为60%。180例中,围生期诊断围生期抑郁共54例,发生率为30.0%。早孕期诊断者10例,诊断率为5.6%,晚孕期诊断者16例,诊断率为9.4%,产后1周诊断者有14例,诊断率为9.1%,产后42 d诊断者14例,诊断率为10.0%。围生期抑郁症54例与非围生期抑郁症126例在年龄、产妇籍贯、受教育程度、职业、孕期工作状态、怀孕准备、妊娠次数、分娩方式等因素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文化程度、孕产次及怀孕前准备对围生期抑郁的影响不明显。而家庭月收入、居住条件、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怀孕的方式、分娩前对于胎儿性别的期待情况、产期、新生儿性别满意度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围生期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夫妻关系中的“良好”( OR=0.105)和“非常好”( OR=0.055)、家庭收入“>1万”(OR=0.035)、居住条件“良好”(OR=0.016)和“环境优美”(OR=0.048)、婆媳关系“良好”(OR=0.011)和“非常好”(OR=0.017)、分娩前对胎儿的期待情况“无要求”(OR=0.126)是围生期抑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围生期抑郁可发生在早孕、晚孕和产褥期。其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涉及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等,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孕产次及怀孕前准备对围生期抑郁的影响不明显,但夫妻关系中的“良好”、家庭收入“>1万”、居住条件“良好”、婆媳关系“良好”、分娩前对胎儿的期待情况“无要求”是围生期抑郁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欧艳勉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28-30,33
综述目前围生期心肌病(PPCM)的发病率、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种族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围生期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学说有很多;目前,围生期心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学和临床,也会结合部分新的检测技术。随着围生期心肌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针对病因来治疗和控制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症状会更有效更安全,一些新的途径将会为围生期心肌病患者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方法对12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NICH)的临床特点、CT表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61例(50.4%);脑实质出血4例(3.3%);硬脑膜下出血14例(11.6%);硬脑膜外出血13例(10.7%);混合性出血29例(24.0%);69例合并有缺氧性脑病(57.0%)。结论早期进行CT检查能够较为简便、准确地诊断NICH,提高围生期质量,是防治NICH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远舟  叶明华 《海南医学》2009,20(10):80-82
目的通过对成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肺栓塞病例的分析,来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1993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共收治成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25例,有4例患者被诊断为肺栓塞,其中3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结果肺栓塞总的发生率为0.19%(4/2025),发生肺栓塞患者总的死亡率为75%(3/4)。1999年以前心衰患者肺栓塞发生率为0%。结论(1)继发性肺栓塞明显增加心衰患者的死亡率;(2)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规范治疗而呼吸困难恶化应高度怀疑肺栓塞的发生;(3)有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栓塞(PTE-DVT)危险因素的心衰患者予小剂量华法林预防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慢性心力衰竭实施脑钠肽及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对 120 例慢 性心力衰竭(心衰组)和 120 例健康体检人员(健康组)行脑钠肽检测及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结果:心衰组 脑钠肽、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均高于健康组(P< 0.05)。脑钠肽、心力衰竭超声指数与心功能分级正相关(P< 0.05)。脑钠肽、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联合诊断早期慢性心力衰竭敏感性、准确性显著高于两者单独检测(P< 0.05)。结论:早期慢性心力衰竭实施脑钠肽、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联合诊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张尽红 《中原医刊》2007,34(19):60-6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围生期母婴安全系数。方法 32例病例按治疗与否分成治疗组(A组,22例)与对照组(B组,10例),观察母儿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未治疗组的母儿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治疗组明显增多,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重视糖尿病妊娠期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以确保围生期母儿安全。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防及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培霞  李鸿雁 《西部医学》2010,22(9):1745-1745,174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发病原因。方法对64例HIE病历资料及产科分娩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窒息程度与HIE的发生有很大联系,重度窒息儿患HIE的发病率高于轻度窒息患儿,对HIE的救护越早开始越好,力求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预防重于治疗。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新生儿窒息,能有效降低HIE的发病率。早期诊断及护理干预可防止和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官庭 《中外医疗》2010,29(4):77-77
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2008年期间6例食管自发性破裂住院病历。结果年龄38~73岁,全部为男性病历。发病诱因为剧烈呕吐(4/6,66.6%),自练气功(1/6,16.7%),剧烈活动(1/6,16.7%)。主要症状有剧烈胸背部疼痛、呼吸困难等。根据胸部X线表现、胸部CT及发病过程迅速可明确诊断,本组误诊1例,早期手术5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一旦确诊应争取手术治疗,肠内营养是疾病转归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生期危险因素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影响.方法对56例NEC患儿围生期因素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NEC发病与母亲围生期相关因素以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发生率较高.新生儿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缺氧、感染、快速超量喂养为NEC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孕妇期定期检查,对妊高征、多胎、生殖道感染应积极治疗,避免早产、宫内窘迫、胎膜早破的发生.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加强喂养管理,对有感染缺氧史的患儿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利于降低发病率.NEC病情发展迅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效地控制病情恶化,对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恙虫病患者病程与器官损害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及时诊断治疗对恙虫病患者器官损害数量、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7例临床诊断为恙虫病的患者,按其发病时间、诊断和治疗时间与患者器官损害数量、严重程度及其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27例患者中,发病〈5d72例,合并一个器官损害59例(81.94%),两个器官损害13例(18.06%);发病5-10d28例,合并一个器官损害7例(25.00%),两个器官损害16例(57.14%),多个器官损害5例(17.86%);发病11-14d18例,合并两个器官损害6例(33.33%),多个器官损害12例(66.67%);发病〉14d9例,100%均出现多个器官损害。发病〈5d及时诊断并予治疗者63例全部治愈(100%);发病后5-10d诊断并予治疗32例,治愈31例(96.88%),死亡1例;发病后11-14d诊断并予治疗20例,治愈19例(95.00%),死亡1例;发病〉14d诊断并予治疗12例,治愈10例(83.33%),死亡2例。结论恙虫病发病时间越长,并发器官损害数量越多,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机会越大,死亡率越高。早期诊断和予以有效药物治疗是影响恙虫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贾文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5,(11):1548-1549
目的:探讨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围生期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4例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分娩时机与方式、母婴预后等临床护理资料。结果24例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其中剖宫产16例,占66.7%,经阴道分娩8例,占33.3%,自然分娩7例,产钳1例。未出现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加强对妊娠期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围生期的早期护理干预,妊娠期密切监视心功能变化,有利于孕产妇和围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李纪 《中国医药导报》2010,7(9):162-162
目的:分析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与药物治疗的体会,以期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8年68例DH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DHF临床症状主要为有充血性心衰表现(多为肺淤血)。X线胸片显示所有病例肺纹理增粗。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不良使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而心腔大小及射血分数(EF)正常可明确诊断。药物治疗主要为减少液体潴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改善心肌顺应性,改善和延缓心室重构,改善舒张功能。结论:DHF发生是充血性心力衰竭(SHF)的早期阶段,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更为重要,以延缓心力衰竭的发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心力衰竭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8-2010年收治的新生儿心力衰竭患儿36例,分析其发病的原因、诱发因素、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等情况,本组患儿早期应用洋地黄制剂,结合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原发病的治疗.结果 本组36例心力衰竭患儿33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其中2例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结论 新生儿心力衰竭应早期明确诊断,应用洋地黄制剂,结合原发病的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临床体会(附87例分析)南昌钢铁厂职工医院皮祖辉早期正确诊断心力衰竭,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的首要条件.本文通过对87例心力衰竭病例的临床分析,就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64例...  相似文献   

18.
余龙兰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42-4943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儿围生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常规组(50例),分别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分析2组母儿围生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围生期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母儿围生期护理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母儿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3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和早期诊断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o07年1月本院收治的37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肿瘤发病部位以回肠22例(59.5%)最常见,其次是空肠12例(32.4%),十二指肠3例(8.1%)。其中小肠良性肿瘤为回肠3例(33.3%),空肠6例(66.7%);而小肠恶性肿瘤为回肠19例(67.9%),空肠6例(21.4%),十二指肠3例(10.7%)。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各种不同的辅助检查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加用干扰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星球  黄雪芳 《广西医学》2009,31(7):987-988
目的探讨在抗心力衰竭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治疗,是否对纽约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有益。方法实验组40例患者接受标准的抗心力衰竭治疗方案和β-干扰素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仅接受标准的抗心力衰竭治疗方案,于治疗6个月后进行治疗效果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0%(36/40),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70%(21/3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功能受损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发病早期尽快使用干扰素治疗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