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清晨空腹高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常见原因为Somogyi现象、Dawn现象及夜间外源性胰岛素用量不足,因其原因不同,故处理原则不一致.我们对31例糖尿病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的清晨空腹高血糖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自1994年6月至1997年6月我院住院过程中发现清晨空腹高血糖者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32岁(13~52岁),IDDM4例,NID-DM27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平均病程6.2年(2~14).以上患者均病情相对平稳,无感染,酮症等并发症.全部采用饮食及胰岛素治疗.统一于18点进餐,22点休息.0~6点每小时采血1次,进  相似文献   

2.
清晨高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探讨其引起的原因对指导治疗有较强的实用价值。现将 1 998~ 2 0 0 0年在我院住院的 2 5例清晨高血糖患者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根据WHO诊断标准确诊的非胰岛素依赖型 (NID DM)糖尿病患者 2 5例 ,男 1 5例 ,女 1 0例 ,年龄 2 8~62岁 ,平均 (4 5 .2± 5 .7)岁。糖尿病平均病程 3 .7年 (0 .7~ 1 3年 )。体重在标准体重± 1 0 %之内 ,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本组患者在饮食控制及适当运动的基础上 ,除 3例餐前应用优必灵 (70 /3 0 ) 3 2U/d外 ,其余均服用达美康(1…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1999-2003年住院的56例老年糖尿病清晨高血糖患者进行夜间不同时间血糖测定,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糖尿病患者清晨高血糖的诊治。方法:对16例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L的T型糖尿病患者,进行0时至8时每小时从静脉保留导管采血,共9次,测血糖。结果:3例诊断为Somogyi现象(低血糖后高血糖),7例为黎明现象,6例为胰岛素用量不足。结论:T型糖尿病病人治疗过程中出现高血糖常见原因有胰岛素用量不足,黎明现象和Somogyi现象,三者处理各异,应测午夜点血糖鉴别,给予合理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清晨高血糖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50例糖尿病患者监测22:00~6:00时段血糖,每隔2h监测一次,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予以相应的处理.结果 4例属Somogyi现象,10例属黎明现象,36例属胰岛素用量不足.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空腹血糖均达标.结论 监测糖尿病患者午夜前后的血糖是鉴别以及治疗糖尿病患者清晨高血糖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清晨高血糖的原因。方法:20例糖尿病患者22:00~6:00时段血糖,每隔2小时监测1次,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例属Somogyi现象,6例属黎明现象,12例为胰岛素用量不足。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空腹血糖均达标。结论:检测午夜前后的血糖是治疗糖尿病患者清晨高血糖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妊娠期高血糖(HIP)是最常见的病理产科疾病。但无论是HIP分类还是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目前全球均缺乏统一标准,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支持国际糖尿病合并妊娠研究组(IADPSG)标准作为全球统一标准诊断GDM,也支持HIP分为孕前糖尿病、妊娠期高血糖、GDM及孕前或孕后糖尿病前期四大类,以细化临床管理。  相似文献   

9.
观察13例清晨高血糖糖尿病人0∶00~6∶00Am血糖,结果示2例为Somoygi现象,5例胰岛素用量不足,6例为黎明现象,分别给予处理。提出清晨高血糖处理的关键是检测午夜前后血糖  相似文献   

10.
清晨高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引起清展高血糖的原因各不相同,处理也各异,现将2000~2002年在我院内分泌病区的19例住院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病人清晨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测定经降糖药物治疗后清晨空腹血糖仍 >10mmol/L的 2型糖尿病患者 2 2 :0 0、2 :0 0、6 :0 0血糖。结果  4 1例中降糖药物不足 12例、黎明现象 7例、Somogyi反应 9例。前二者 2 :0 0血糖 (10 .7± 1.12、5 .9± 0 .36mmol/L)与后者 2 :0 0血糖 (2 .6± 0 .16mmol/L)比较有显著差别 (P <0 .0 5 )。黎明现象并发Somogyi反应 6例 ,并发降糖药物不足 7例 ,二者与单纯降糖药物剂量不足、Somogyi反应各时相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血糖监测对鉴别糖尿病空腹高血糖的原因非常重要 ,对疑有二重原因重叠者 ,应慎调降糖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用胰岛素治疗中有清晨高血糖患者进行血糖夜间定时监测,结果发现清晨高血糖的原因有胰岛素用量不足、黎明现象、Somogyi效应,从而认为糖屎病人清晨高血糖病因应予鉴别,对合理调整胰岛素用量,防止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指出对Somogyi效应更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原因引起糖尿病空腹高血糖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测定经降糖治疗后空腹血糖高于 8mmol/L的 2型糖尿病患者 2 2∶0 0、3∶0 0、7∶0 0血糖、胰岛素和C肽。结果  4 9例中降糖药剂量不足、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效应分别为 14例、8例和 9例 ,前两者午夜血糖 (11.3± 1.0 3、6 .4± 0 .4 1mmol/L)、胰岛素 (10 .3± 2 .0 4、13.2± 2 .81mu/L)、C肽 (2 .0 4± 0 .15、2 .2 1± 0 .18μg/L)与后者午夜血糖 (2 .3±0 .13mmol/L)、胰岛素 (17.6± 3.4 2mu/L)、C肽 (2 .4 8± 0 .2 1μg/L)比较有显著差别 (P <0 .0 5或P <0 .0 1) ,黎明现象合并降糖药剂量不足 11例、合并苏木杰效应 7例 ,两者分别与单纯降糖药剂量不足、苏木杰效应各时相血糖、胰岛素和C肽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糖、胰岛素、C肽监测对鉴别糖尿病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十分必要 ,疑有两种原因重叠者 ,应谨慎增减药物剂量 ,或行诊断性药物试验。  相似文献   

15.
妊娠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1],危害两代人的健康.分娩后有些患者可恢复正常糖耐量,但仍有部分患者在一定时间后发展为糖耐量异常(IGT)或糖尿病(D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糖尿病患者清晨高血糖的诊治.方法:对16例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的Ⅰ型糖尿病患者,进行0时至8时每小时从静脉保留导管采血,共9次,测血糖.结果:3例诊断为Somogyi现象(低血糖后高血糖),7例为黎明现象,6例为胰岛素用量不足.结论:Ⅰ型糖尿病病人治疗过程中出现高血糖常见原因有胰岛素用量不足,黎明现象和Somogyi现象,三者处理各异,应测午夜点血糖鉴别,给予合理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林苗  周平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8):1350-1352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高血糖情况,并分析GDM孕妇产后高血糖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20年2月在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GDM孕妇206例,根据产后2个月的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产后高血糖组(54例)和产后血糖正常组(152例)。收集2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对其产后高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06例GDM孕妇产后发生高血糖共54例,产后高血糖发生率为26.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期BMI、巨大胎儿、糖尿病(DM)家族史、孕期OGTT异常项次、孕期使用胰岛素治疗、产后BMI、孕期空腹血糖水平、产后运动与GDM孕妇产后高血糖相关(均P <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261, P=0.023)、DM家族史(OR=3.865, P=0.001)、产后BMI(OR=2.502, P=0.020)、孕期空腹血糖(OR=2.130, P=0.029)、孕期OGTT异常项次增多(OR=4.864, P < 0.001)、孕期使用胰岛素治疗(OR=3.251, P=0.001)是GDM孕妇产后高血糖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年龄、DM家族史、产后BMI、孕期OGTT异常项次增多、孕期空腹血糖、孕期使用胰岛素治疗是GDM孕妇产后高血糖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预防产后高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其共同标志,是一种高危妊娠。一方面可引起巨大儿、胎儿窘迫、胎死宫内、难产率增加等不良妊娠结局;另一方面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率明显增加。对母婴的健康都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必须提高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和治疗,让母婴安全度过围生期。本文就3年来接诊的21例妊娠期糖尿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2种情况,即妊娠前已有糖尿病和妊娠后才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后者又称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ius,GDM).糖尿病孕妇中80%以上为GDM,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不足20%,GDM发生率世界各国报道为1%~14%[1].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波动高血糖模型,为波动高血糖的相关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取4~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n=40),适应性喂养1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n=10)、2型糖尿病组(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n=30).T2DM组大鼠高糖高脂饲料4周(High Glucose and Lipid)并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将成功的2型糖尿病组大鼠(n=27)随机分为持续高糖组(Constant high glucose group,CHG,n=13)及波动高糖组(Intermittent high glucose group,IHG,n=14),IHG组通过改变大鼠生活节律和饮食习惯来建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大鼠日间的代谢情况及日间血糖波动情况.结果:一般状况:C组较好,CHG组次之,IHG组最差;死亡率:CHG组38.5%,IHG组42.9%.体质量:第1周:三组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周:与C组相比,CHG组及IHG组体质量均显著增高(P<0.05);第11周:体质量C组与CHG组均显著高于IHG组(P<0.05);第16周:体质量C组最高,CHG组居中,IHG组最低(P<0.05).代谢量:进食:C组与IHG组均显著少于CHG组(P<0.05);饮水量及尿量:CHG组最高,IHG组居中,C组最低(P<0.05).日间9个时间点血糖: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组间、不同时间点血糖水平有显著差异,并且组间与时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高糖高脂联合小剂量S TZ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大鼠饮食习惯和生活节律可以成功建立波动性高血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