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容积再现技术在中耳炎症性疾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容积再现技术(VR)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对中耳结构改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3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1耳进行螺旋CT检查,把扫描所得的容积数据用容积再现法进行三维重建,将YR法重建的结果和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VR法对正常颞骨内结构,如听骨链、面神经管、耳蜗、前庭、半规管等均显示满意。对病变颞骨锤骨和砧骨破坏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和93%,对有外半规管破坏的3例患者,VR与手术所见完全相符。【结论】VR技术可以为临床提供详细、立体的影像学资料,对明确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和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颞骨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庆聪  徐川  张亚琴  王晓红 《实用全科医学》2006,4(2):227-228,F00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MSCT对正常3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1耳进行1.25 mm/4i薄层扫描,把扫描所得的容积数据用容积重现法(VR)进行三维重建,记录重建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R法能对正常颞骨内结构,如听骨链、面神经管、耳蜗、前庭、半规管等均显示满意,对外侧半规管淋巴漏的诊断和手术所见完全相符,对胆脂瘤范围和锤骨、砧骨破坏的诊断和手术所见基本相符。结论VR三维重建法可以为临床提供详细、立体的影像资料,对明确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和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半规管多平面重组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正常79耳,病变93耳)行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 扫描, 正常耳比较轴位、重组冠状位及各半规管多平面重组(semicircular canal multi planar reconstruction, s MPR)图像整体显示半规管的形态和结构情况,比较3种图像对各半规管全程显示率,寻找显示各半规管全程的最佳方法;病变耳分别在轴位、重组冠状位及s MPR观察各半规管破坏情况,术中探查并详细记录各半规管破坏情况,并与术前CT图像比较。结果: 正常耳:轴位仅部分能显示外半规管全程,显示率为86.7%,上半规管、后半规管不能全程显示;重组冠状位各个半规管全程均不能完整显示;s MPR对各半规管全程在同一层面上显示率分别是:上半规管为92.45%,外半规管为100%,后半规管为97.58%;病变耳:8耳发生迷路瘘管,轴位、重组冠状位显示外半规管瘘分别为5耳和4耳、二者均显示上半规管瘘1耳;s MPR显示外半规管瘘6耳,上半规管瘘2耳。术中探查见外半规管瘘6耳,上半规管瘘2耳。结论:s MPR可完整显示各半规管全程,明确瘘管发生的具体位置,对迷路瘘管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诊断慢性中耳炎的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6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比较术前HRCT检查与手术所见。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30例HRCT表现为鼓室或(及)鼓窦内团块软组织影和骨质改变,包括听骨移位、破坏,盾板破坏及中耳腔扩大,有的伴有乙状窦、天盖,水平半规管破坏;骨疡型中耳炎21例HRCT表现多呈斑片状、条索状或网状软组织影,部分可见液平面,听骨移位及破坏较轻;单纯型中耳炎HRCT表现大多无异常。HRCT所见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符合率为96.4%。结论:HRCT有助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分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价值,对79例(97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CT扫描和手术中颞骨所见进行的对比分析,认为高分辨率CT不仅能将胆脂瘤精确定位,而且还能显示周围骨质的破坏程度,能早期预测颅内并发症的发展,确定不典型的广泛破坏性病变,CT扫描较X线摄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作出诊断还应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 HRCT) 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病变评估及术式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77例术前HRCT检查, 按HRCT检查提示有无中耳骨质破坏分为A、B组,将术中所见(包括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听骨链缺损及咽鼓管鼓室口病变,解剖异常) 与术前颞骨HRCT诊断比较。【结果】 A组32例HRCT显示上鼓室、鼓窦、乳突有软组织影充填,无骨质吸收或破坏, 均行鼓窦凿开探查, 5例行封闭式鼓室成形术,21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6例行鼓窦探查术+鼓膜成形术,术中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肉芽、胆脂瘤)、听骨链病变、咽鼓管鼓室口病变与HR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8%、0、66.7%、60%;B组45例HRCT显示上鼓室、鼓窦、乳突有软组织影充填,骨质有吸收或破坏,3例行封闭式鼓室成形术,40例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2例行乳突根治术,术中上鼓室鼓窦病变组织性质(肉芽、胆脂瘤)、听骨链病变、咽鼓管鼓室口病变与术前CT显示的病变符合率分别75%、89.7%、90%、64.3%。HRCT较好显示中耳乳突解剖异常(乙状窦前位、天盖低位、颈静脉高位)及乙状窦壁、天盖、骨性半规管骨质破坏情况,与术中发现符合率100%。【结论】 颞骨HRCT检查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式选择、手术入路和病灶清除及手术的安全性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上鼓室鼓窦病变性质、听骨链破坏评估的准确性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中耳病变加重并出现骨质破坏,准确性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7.
16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16-SCT VR)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4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0耳,病变组)患耳和35例病变组患者对侧正常耳(35耳,正常组)的听骨链VR进行研究.①采用薄层(层厚1.0 mm),小视野(FOV=5 cm),密集重建(间隔0.1 mm)技术行16-SCT扫描,获得常规断层图像及VR成像.②由2名影像科医师用盲法阅片,对断层图像和VR图像上听骨链各结构显示质量进行评价,并由此确定鼓室成形术分型.③完成鼓室成形术,将两种图像分型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16-SCT VR能直观立体地显示听骨链的形态及相互关系,除镫骨底板外,能清晰显示正常听骨链及其细小结构.病变组中VR图像显示:锤骨头破坏13例,锤骨柄破坏13例,砧骨体破坏15例,砧骨长脚破坏20例,砧骨短脚破坏12例,镫骨上结构破坏13例.38例VR图像术前鼓室成形术分型与手术结果一致(Ⅰ型4例,Ⅱ型19例,Ⅲ型10例,Ⅳ型5例).结论 通过选择两种阈值和两个视角,16-SCT VR具有快速、无创、准确地显示正常及异常听骨链的立体影像等优点,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螺旋CT高分辨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对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脂瘤型慢性中耳乳突炎的CT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表现。结果: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T表现为鼓室内软组织密度影,听骨链破坏移位,上鼓室、鼓窦扩大,鼓室外侧壁、鼓室内侧壁、下壁破坏,鼓室天盖、外侧半规管、面神经管、乙状窦破坏,位于外道的可见外耳道骨质破坏,同时骨质破坏腔的边缘常出现硬化环等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高分辨CT及多层面重建可以较清楚的显示中耳结构、病变范围,对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指导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hislicespiralCT,MSCT)三维重建对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中耳、乳突精细结构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扫描机,对6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行颞骨薄层扫描及透明化容积重建fvolumereconstruction,VR)、多平面重组(multipleplanereconstruction,MPR),正常对照耳观察听骨链的形态结构;病变耳观察中耳乳突结构的改变及骨质破坏情况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VR、MPR对锤骨、砧骨及锤砧关节均能清晰显示,MPR对镫骨及镫砧关节能部分显示。病变组76耳中耳乳突破坏MS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基本一致。结论MSCT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中耳的精细结构,对中耳乳突炎骨质破坏诊断准确,对镫骨、镫砧关节及其骨质破坏显示欠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颞骨CT及耳内镜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术前评估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患者42耳病历资料,从CT、耳内镜及术中发现进行分析。结果①根据CT结合术中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CT分型分为单纯型、硬化灶型、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胆脂瘤型CT主要表现为听骨链消失或锤砧关节消失,乳突大部分呈硬化型,少部分为板障型,上鼓室鼓窦扩大,上鼓室、中鼓室甚至后鼓室乳突腔为软组织影占据,部分病例外半规管骨质破坏、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破坏,部分病例外耳道后壁骨质破坏;单纯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不完全气化型;硬化灶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硬化型,病变局限于中鼓室,锤骨柄及镫骨周围有“类似骨质影”包裹;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CT相似,示病变累及鼓室及乳突,听骨链基本完整,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完整,但硬化灶型与肉芽型区别之处在于前者鼓室内听骨链周围有“类骨质”样散在高密度影。②耳内镜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鼓膜紧张部穿孔,鼓膜可有钙化斑;中耳胆脂瘤型则有上鼓室内陷或穿孔、后上象限穿孔、大穿孔、外耳道顶壁或后上壁下塌。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的术前CT及耳内镜评估,对病变性质、范围、程度及指导手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分辨CT(HRCT)三维容积重建在颞骨骨质破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高分辨率轴位或冠状位CT上显示有颞骨骨质破坏或高度怀疑有骨质破坏的15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应用容积再现(VR)对病变区进行重建,术中观察病变范围并与重建图像比较。结果:与轴位或冠状位CT图像相比,所有重建图像均清晰地显示了骨质的破坏区域,并立体地显示了与周围骨质之间的关系,与手术结果相符合。结论:HRCT三维容积重建对颞骨骨质破坏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并且有利于手术方式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慢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的评估作用。方法:对21例(28病耳)慢性中耳炎患者行高分辨率CT扫描获取原始图像数据,经后处理软件进行重建,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仿真内窥镜(VE),观察听骨链破坏情况,并与手术探查结果比较。结果: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能清楚显示听骨链,对锤骨、砧骨及镫骨上结构骨质破坏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4%、92.9%和85.7%。结论: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术前评估慢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高分辨CT表现和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冰冰  于文洁 《吉林医学》2010,31(5):655-656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部常见疾病,其中胆脂瘤型中耳炎晚期可以引起严重的颅内并发症。早期准确的诊断,有利于及时治疗。高分辨CT(HRCT)薄层扫描能清晰显示颞骨的精细解剖结构,准确的反映病变情况及病变范围,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回顾分析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3例(38耳)患者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报道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脑脊液耳漏。手术证实5例为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3例为Ⅱ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例鼓窦盖破坏,硬脑膜有瘘孔,2例为水平半规管瘘,1例为蹬骨板缺失前庭窗瘘,1例为足板边缘裂隙瘘,1例为面神经水平段裸露近颅端面神经周边裂瘘。8例均经手术修补成功,鼓窦鼓室盖骨破坏硬脑膜瘘孔用多层颞肌筋膜修补多可一次成功,对迷路瘘孔以采用筋膜包绕骨屑填塞外加颞筋膜多层封闭为好。  相似文献   

15.
中耳乳突术中对裸露面神经的观察和处理(附248耳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与面神经的关系以及中耳手术的安全性。方法:于中耳乳突术中,有意识在8-20倍显微镜下仔细探查248耳的面神经骨管,观察有无损伤、破坏及面神经骨管裂缝。结果:248耳中,术前无面瘫,术中发现面神经裸露83耳,术前有面瘫,术中发现面神经裸露16耳,共99耳。面神经裸露率为39.9%,面瘫发生率为6.4%。术前无面瘫,术中发现面神经裸露83耳中,虽神经裸露,但神经鞘膜均完整。其中面神经水平段骨管破坏,面神经裸露72耳86.7%。术前面瘫的16耳,面神经损伤均发生在水平段。结论:无面瘫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有面神经骨管已受破坏,面神经裸露于手术区。在中耳手术中必须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听骨链三维CT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正常及病变听骨链进行三维(3D)成像初步研究,探讨最佳成像参数及其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对正常4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4耳均采用内耳软件作螺旋CT检查,层厚1mm,螺距为1。3D成像主要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SSD),CT阈值取100~300Hu。结果 正常听骨链中锤、钻骨及镫骨前后脚、锤砧关节、钻镫关节等都得到满意显示,镫骨底板显示欠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破坏情况与手术所见相符。结论 选择合适的成像参数对要获得高质量3D成像至关重要,三维CT成像对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安全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HRCT特征及其诊断。方法:分析97耳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影像资料,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HRCT能清楚显示耳部正常影像解剖结构及其变异。97患耳HRCT诊断及分型和手术病理诊断基本吻合。结论:HRCT能准确的显示鼓室和/或乳突窦内软组织病灶的分布、形态及听小骨、鼓室壁及邻近重要结构的破坏情况,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分型及临床治疗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统计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184例慢性非单纯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术前乳突X线提示胆脂瘤或有骨破坏为112例,诊断符合率60.9%慢性乳突炎或正常72例,误诊率39.1%。说明乳突X线摄片对诊断慢性非单纯性化脓性中耳炎有一定价值,但不是唯一依据。临床检查发现鼓膜松弛部穿孔,即使X线不支持也应作乳突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慢性中耳炎继发面神经管破坏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为慢性中耳炎并伴有面神经管破坏患者18例,回顾性分析其HRCT检查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着重研究其HRCT表现,并与临床手术结果对比。结果: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管骨质破坏,破坏部位以面神经管迷路段及鼓室段为主15例(83.3%),破坏原因主要为胆脂瘤性中耳炎(14例),占77.8%。面神经管破坏大部分合并面神经损伤而导致面瘫(14例)。HRCT主要表现为面神经管骨质模糊、缺损、破坏。结论:HRCT能准确诊断慢性中耳炎继发面神经管破坏,对临床手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耳内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2月耳内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1耳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8耳行保留骨桥乳突根治术,7耳行鼓室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耳手术半年后均干耳,随访期间患耳均无胆脂瘤复发.结论耳内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操作时具有视野大、角度多、图象清晰的优势,对彻底清除病灶有利,可以防止不必要的损伤,减小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