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是一种无创无放射的三维成像技术,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糖尿病并发多器官疾病,其中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轻者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及间歇跛行,重者可出现下肢缺血性坏疽,甚至有截肢可能,下肢动脉栓塞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本文对2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下肢动脉进行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检查,观察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图像,探讨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分布特征.方法 对25例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患者,30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行下肢动脉造影,以造影显示的动脉管腔狭窄≥50%为阳性标准,分析以上两种疾病时下肢动脉各分支受累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糖尿病组患者髂动脉、股浅动脉、足背动脉受累明显高于糖尿病组(P<0.001),糖尿病组患者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受累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01),股深动脉病变在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主要累及膝以下胫腓动脉,非糖尿病患者以髂动脉、股浅动脉和足背动脉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损伤患者急诊行血管造影术(DSA)的护理配合,确保血管造影术的顺利完成。方法我院2003年1月-2007年6月收治下肢动脉损伤患者共12例,并实施了急诊DSA血管造影术。术中严密监测血压变化、下肢动脉损伤及不良反应的表现并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处理。结果12例患者均有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减弱及疼痛,其中有2例大出血失血性休克,7例合并下肢骨折,1例患者术中出现造影剂过敏反应,经有效处理后,均顺利完成血管造影术。结论掌握下肢动脉损伤的止血救治,抗休克措施和血管介入诊疗知识,掌握术中的并发症,采取有效措施,医护默契配合,对确保迅速顺利完成血管造影检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DF)与非糖尿病性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下肢动脉CT 血管造
影(CTA)病变分布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1 年8 月-2013 年8 月于兰州军区总医院的112 例DF 患者和
89 例ASO 患者,分别作为DF 组和ASO 组,采用CTA 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CTA 病变情况。结果 DF
组患肢209 条,621 处病变;ASO 组患者189 条,321 处病变。两组患者单节段、双节段及多节段动脉累及率
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患者的单节段、双节段病变膝下动脉累及率比较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
患肢的髂、股及腘动脉累及率比较有差异(P <0.05);两组患者胫前、胫后、腓及足底动脉累及率及其病变
膝下动脉累计率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 DF 下肢动脉病变多分布于膝下的胫前、后动脉、腓动脉及足
背动脉环等较小动脉,而ASO 多分布于髂动脉、股动脉及腘动脉等下肢相对较大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与踝肱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文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慢病管理及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ABI检测结果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9例,为ABI异常者;对照组患者51例,为ABI检测结果正常者。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平均病程、SBP、LDL-C、TG、HbA1c、2hPG、hs-CRP普遍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0.0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糖尿病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0.05)。结论年龄、病程、高血压、高血糖、炎症反应、脂代谢紊乱等都会影响ABI水平,ABI值和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58例(A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72例(B组),健康对照者组48例(C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DFI)下肢动脉检查,观察血管内径、流速、流量,并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等生化指标,比较血浆脂联素水平的改变与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结果】A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C组(P<0.01),B组血浆脂联素低于A组(P<0.01);B组流速、血管内径、血流量较A组减少(P<0.01),A组较C组减少(P<0.05);血浆脂联素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FBG、BMI呈负相关,与HDL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者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后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特点及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行下肢血管B超及DSA造影检查,根据血管狭窄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方式,全部病例均行动脉造影及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术。结果4例糖尿病患者均表现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超声显示糖尿病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斑块、狭窄与血栓形成,病变累及下肢股动脉、髂动脉及胫前、足背动脉。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行胰岛素控制血糖,抗凝、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介入治疗后患者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静息痛及间歇性跛行明显改善。结论下肢血管DSA造影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阻塞部位及程度,介入治疗联合内科保守治疗对改善下肢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1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对全部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及表面阴影显示重建,部分行血管内镜重建,并对图像进行评价,31例中6例行DSA检查,10例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将腹主动脉以下病变分五型,其中腹主动脉型2例,髂动脉型2例,股腘动脉型14例,小腿动脉型4例,广泛型8例,1例未见异常。病变的CTA表现为血管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或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行DSA检查和手术治疗的16例中15例与MSCTA结果完全吻合。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充分而准确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情况,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的罕见并发症下肢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例克罗恩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及1966-2007年问文献报道附有详细临床资料的8例类似患者进行病例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均<50岁,绝大部分是女性(8/9).动脉闭塞可以发生于克罗恩病的活动期(5例/9例),也可以发生于非活动期(4例/9例).受累动脉除下肢动脉外,还可以包括其他动脉如主动脉、髂动脉、肾动脉或肠系膜动脉.影像学检查在7例患者中发现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其中合并主动脉斑块4例,合并髂动脉狭窄6例.取栓或血栓内膜剥脱是本组病例中最常采用的外科治疗方式(6例次).4例患者术后复发下肢症状.结论 动脉闭塞是克罗恩病罕见的肠外合并症,对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的克罗恩病患者需对主动脉做影像学检查.取栓是最常用的外科治疗方式,如无抗凝禁忌,术后需长期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德国HydrosunTM治疗系统(海特光)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海特光治疗,应用1个疗程(10次),比较两组疗效、足背动脉血流及踝臂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8%)大于对照组组的总有效率(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足背动脉血流量,观察组(10.48±0.38) mL/s大于对照组(7.32±0.42)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BI,观察组(1.05±0.12)大于对照组(0.93±0.18),差异有统计学差(P<0.05)。结论海特光治疗能缓解老年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5):5-8
目的探讨血清非磷酸化-未羧化的基质gla蛋白(dephospho-uncarboxylated matrix glaprotein,dp-uc MGP)与2型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r,ESRD)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或肾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肾病ESRD非透析患者106例,根据双下肢动脉彩超分为三组:轻度狭窄组(n=56)、中度狭窄组(n=32)和重度狭窄组(n=18),测定血清Hb A1c、Ca、P、LDL-C、CRP、PTH、25(OH)D、dp-uc MGP等指标,比较三组上述指标男性、年龄、病程、吸烟、心血管疾病病史和BMI的差异。结果三组血清dp-uc MGP水平分别为514(441,587)pmol/L、685(590,780)pmol/L、763(658,868)pmol/L,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中男性、年龄、吸烟史、心血管疾病病史、血清CRP、25(OH)D和dp-uc MG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血清dp-uc MGP是2型糖尿病肾病ESRD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子,独立于年龄、性别、吸烟史、心血管疾病病史。结论血清高水平dp-uc MGP与2型糖尿病肾病ESRD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4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12例非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高血压286例(64.1%),心肌梗死160例(35.9%),血清甘油三酯[(2.10±1.48)mmol/L]和体质指数[(25.28±13.41)kg/m2]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多发生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P<0.05),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药物治疗的概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严重.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血管外科住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19例,其中男性223例,女性96例,平均年龄68岁以上。根据既往有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分为对照组(无高血压及糖尿病,n=50)、糖尿病组(DM组,n=48)、高血压组(HNT组,n=80)、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DM-HNT组,n=141),均初步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磁共振动脉成像(MRA),其中248例患者行下肢动脉造影。分析比较4组患者一般情况、生化指标间的差异及各组下肢动脉闭塞的特点,并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DM-HNT组年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心血管及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其他3组相比,DM-HNT组TG、TC及LDL-c高(P<0.05)而HDL-c低(P<0.05);DM-HNT组糖尿病病程明显较DM组长(P<0.05);②DM-HNT组髂、股、小腿动脉段闭塞率分别为41.4%、72.7%、75.6%,高于HNT组(27.2%、41.3%、28.3%,P<0.05)及对照组(19.7%、27.9%、16.4%,P<0.01)。DM-HNT组髂、股动脉段闭塞率高于DM组(P<0.05),但小腿动脉段闭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TC、LDL、糖尿病病程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以小腿动脉闭塞为主,而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后发生髂动脉段及股动脉段闭塞率亦高,这可能与血压、血脂、糖尿病病程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小腿远端动脉逆行穿刺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1~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对7例腘动脉及膝下动脉闭塞患者采用导丝顺行开通失败,同期采用经小腿远端胫后、足背动脉逆行穿刺引导导丝逆行开通闭塞段动脉,然后对病变段进行球囊扩张.术中经胫后动脉穿刺5例,经足背动脉2例.观察远端动脉逆行穿刺的成功率、闭塞段病变的逆行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踝/肱指数(ABI).结果 本组7例患者小腿远端动脉逆行穿刺均获成功,其闭塞段腘动脉及胫前或胫后动脉均获逆行开通,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得到缓解,未出现相邻神经、血管损伤等围术期并发症.术后ABI由术前的(0.32±0.13)升至(0.7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复发.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尤其是腘动脉及膝下动脉病变,如常规顺行开通失败,可采取小腿远端动脉穿刺逆行开通技术,以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特点。方法对45例经临床确诊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图像进行分析。使用16层螺旋CT行下肢动脉CTA检查,将获得的图像送到工作站后处理;对所有图像进行MIP、VR及SSD显示重建,,部分行血管内镜检查;对图像进行分段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将腹主动脉以下病变分为5型,其中腹主动脉型2例,髂动脉型3例,股腘动脉型16例,小腿动脉型6例,广泛型18例,侧支循环建立13例。病变CTA表现为血管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所有患者在行CTA结束后24~48 h内行DSA检查;在膝上大动脉(腘动脉及以上血管)病变中,CTA与DSA对病变检出率未见统计学差异(χ2=2.381,P=0.304);在膝下小动脉(胫前动脉发出点及以下血管)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003,P=0.998)。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充分而准确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情况,并可作出合适分型,有明显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患肢动脉内膜剥脱和(或)人工血管旁路术、自体骨髓干细胞动脉腔内及肌内移植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185例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治疗效果。结果185例经闭塞段动脉内膜剥脱、自体干细胞腔内和肌内移植,术后随访3.6、12、18、24个月,肢体血液循环改善明显,临床症状缓解。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取闭塞段内膜剥脱和(或)人工血管旁路术,辅以自体骨髓干细胞动脉腔内和肌内移植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下肢动脉闭塞症彩超探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彩超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为参照标准与彩超探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彩超探测54条下肢动脉闭塞≥50%的特异性为97.95%、敏感性为96.97%、阳性预测值为86.36%、阴性预测值为92.70%、精确性90.12%,其了彩超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与动脉造影检查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彩超可较准确地提供下肢动脉疾病的解剖及功能信息,并具有很好的重 相似文献
20.
高龄老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人2型糖尿病(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门诊及住院的75岁以上2型DM患者131例进行详细病史调查及体格检查,并作生化及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轻~重度下肢血管病变,另选择无下肢血管病变老年2型DM患者40例,分析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31例患者中,轻度血管病变者47例(35.8%),中度血管病变者42例(32.1%),重度血管病变者42例(32.1%)。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年龄、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均呈正相关(r均>0.243,P<0.05或<0.01),与HDL-C呈负相关(r=-0.140,P<0.05)。结论高龄老人2型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同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冠心病、血脂、血糖、蛋白尿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