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1-2013年常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患儿的病原检出情况。方法选取常州地区2011年1月-2013年12月因ARI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儿6366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中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的IgM抗体。分析病原检出情况、不同年龄患儿各病原检出率、各病原季节分布及其致病情况。结果患儿中有1850例至少有1种病原检测结果为阳性,总检出率为29.06%(1850/6366),其中肺炎支原体是最常见的病原,检出率为25.3%(1423/6366)。病毒病原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阳性患儿年龄中位数小于患儿总体年龄中位数(P<0.01)。1~6月龄组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最高,为3.58%(14/391);其余各年龄组均以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最高。病原除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外,其余各病原均有明显的季节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喉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伴感染均以肺炎支原体居多。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常州地区ARI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不同的病原,年龄分布不同,具有各自的季节性及疾病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原学分布。方法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1668侧7岁以下ARTI住院患儿新鲜痰液,细菌培养检测细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PCR)法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MPV)N基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结果1668例患儿中,病原检测阳性1107例(66.4%),其中单纯病毒感染359例(21.5%),单纯细菌感染271例(16.3%),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222例(13.3%),混合感染255例(15.3%)。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19.2%),人类偏肺病毒(hMPV)次之(12.0%);细菌则以肺炎链球菌为主(12.0%),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3.8%)。结论①本地区7岁以下ARTI儿童最常见病原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支原体。②RSV是本地区冬春季低年龄婴幼儿ARTI的主要病原。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无流行迹象。本地区hMPV在2008年3~5月有一流行高峰。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是主要的细菌病原。MP感染多见于1岁以上儿童。混合感染则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信阳地区冬春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住院儿童病毒及支原体检出率及构成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儿童532例,用间接免疫方法检测6种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INFA)。结果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为44.54%。6种病原体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肺炎支原体(18.79%),呼吸道合胞病毒(12.40%),乙型流感病毒(10.52%),副流感病毒(6.90%),腺病毒(3.70%),甲型流感(0.00%)。3-6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69.56%,支气管肺炎组检出率最高为47.87%。结论引起信阳地区冬春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主要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4.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丽萍  陈太珍 《临床荟萃》1997,12(6):255-256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之一,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很高,已引起医学界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对70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及细菌耐药分析,旨在更准确地指导抗生素的应用.1 实验过程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参照1990年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试行标准及原有慢性肺疾病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从1994~1996年两年间选出符合条件的70例无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禁忌的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6岁.所有患者均有一种以上基础疾病,其中慢性肺疾病45例,恶性肿瘤12例,结缔组织病及应用类固醇激素者7例,机械通气者4例,糖尿病2例.70例患者平均体温为38.4℃(范围在36.8~39.5℃),平均WBC为15.O×10~9/L(范围6.1~47)×10~9/L).66例患者在进行纤支镜检查前均用过一种以上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 (ARI)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 ,在发展中国家占儿童死亡率的 30 % ,严重影响小儿健康。因而 ,探讨 ARI致病微生物的构成特点 ,合理用药 ,对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尤为重要。据此 ,2 0 0 1年 112月对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 197例 ARI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 (MP)、沙眼衣原体 (CT)、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腺病毒 (ADV)进行同步检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97例患儿包括肺炎、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喘支 )、急性支气管炎 (急支 )、咽支气管炎 (咽支 )、喉炎、扁桃体炎。诊断标准依据《实用儿科学》第 6版。年龄最…  相似文献   

6.
小儿副流感病毒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副流感病毒(PIV)是导致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1].近几年来呈现地方小流行状态,作者对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73例婴幼儿副流感病毒呼吸道感染的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并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出情况,为临床准确诊断、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603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标本,采用免疫斑点试验技术检测其血清中6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早期特异性抗体IgM: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分析患儿感染模式,以及不同年龄、季节、性别等感染情况的差异。结果6032例感染的标本中有2279例阳性,阳性率为37.8%。6种呼吸道病原体的阳性率依次为:ADV12.2%、IV9.6%、CP7.9%、MP4.6%、RSV3.0%、PIV0.3%。呼吸道病原体检出率在春、夏季节较高;1~3岁和4~6岁组阳性率高。结论该院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以ADV为主,其次是IV,其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支原体和衣原体也是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主要有MP和CP。  相似文献   

8.
病毒感染是新生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因之一,为明确其病原以便进行临床治疗,对天津市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76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新生儿进行鼻咽分泌物7种呼吸道病毒病原学检测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健康儿童第1次感染RSV后约有1/3发生下呼吸道疾病,0.5%-2%病例因症状严重需住院治疗。为总结住院儿童RSV感染的临床特点,现将hRSV下呼吸道感染112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就诊患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病毒分离状况,为临床儿童ARI提供病毒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采集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在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诊治的ARI患儿鼻咽分泌物,用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uA)、乙型流感病毒(IfuB)及副流感病毒Ⅰ、Ⅱ、Ⅲ(ParaⅠ、Ⅱ、Ⅲ)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 459例患儿中,病毒检测阳性2 429例,检出率为25.7%,其中RSV阳性1 104例(45.5%),IfuA阳性411例(16.9%),ParaⅢ阳性316例(13.0%),IfuB阳性290例(11.9%),ADV阳性275例(11.3%),ParaⅠ阳性29例(1.2%),ParaⅡ阳性4例(0.2%)。RSV感染主要在冬春季节好发。不同年龄段RS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岁以上患儿RSV所占比率明显低于6岁以下患儿。2种或以上病毒混合感染57例(2.3%),其中49例(84.2%)为2种病毒混合感染,9例(15.8%)为3种病毒混合感染。7种病毒中混合感染率最高的是RSV,最常见的类型是RSV和ParaⅢ,16例(28.1%)。结论 RSV是该院患儿ARI的主要病毒病原,RSV感染好发于冬春季,多见于1岁以下婴幼儿。RSV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低。ADV检测的阳性率为11.3%,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可说明近年ADV感染在儿童ARI中可能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少年儿童中已占较大的比例。为探讨周村地区少年儿童MP感染的状况,于2001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对我院儿科门诊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的19736例患儿(年龄1~15岁),用定量被动明胶粒子凝集(明胶粒子代替血凝中红细胞)实验MP-Ab诊断试剂盒进行MP检测,辅助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12.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作者分析了本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和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近期变化,制订防治策略。方法:对我院近一年多来400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G^-杆菌182株,占5.5%,其中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氏杆菌分别占22%、10%、5%;G^+球菌111株,占27.75%;霉菌107株,占26.75%。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仍以G^-杆菌为主,但要注意G^+球菌及霉菌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常见病毒感染状况,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6070例,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鼻咽深部分泌物中7种常见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VA),乙型流感病毒(IVB),副流感病毒Ⅰ型(PIVⅠ),副流感病毒Ⅱ型(PIVⅡ),副流感Ⅲ型(PIVⅢ),腺病毒(ADV).结果 患儿阳性1145例,阳性率18.86%.其中单病毒感染1132例,混合感染13例;单病毒感染中呼吸道病原体的阳性率依次为RSV 13.82%(839/6070),PIVⅢ1.86%(113/6070),ADV 0.89%(54/6070),IVB 0.77%(47/6070),PIVⅠ0.64%(39/6070),IVA 0.54%(33/6070),PIVⅡ0.12%(7/6070);在春夏秋冬四季中阳性率分别为,15.16%(241/1590)、9.26%(97/1047)、12.62%(160/1268)、29.88%(647/2165)以冬季阳性率最高.结论 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RSV为主,冬季病毒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LRTI)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亦称肺部感染或支气管一肺感染,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等气道感染,肺脓肿等肺实质感染,以老年患者居多。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多,以及致病微生物的变迁,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用药也逐渐复杂化。以下是我院2006年度临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部分病例调查及分析:  相似文献   

16.
儿科呼吸道感染住院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雪莲  吕俊华 《临床医学》2002,22(10):46-47
目的:了解儿科呼吸道感染用药的状况及发趋势,客观评估用药情况,为合理调控用药结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DD(Defined Daily Dose,限定日剂量)和DUI(药物利用指数)法分析我院1996-2000年五来儿科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用药情况,结果:对处方及长期医嘱进行统计分析,全部药物DUI值<1,提示我院儿科对呼吸感染用药使用安全合理,从药物使用频率和金额构成显示,头孢类抗菌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的使用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它不仅侵犯呼吸道,还可引起多器官损害,受到儿科界的重视。现将本院治疗的4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733-4734
分析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结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的30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30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均实施病原学检查,分析30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学检查结果。30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有105例患儿检出阳性病菌,其中有90例(85.71%)患儿检出革兰阴性菌,有10例(9.52%)患儿检出革兰阳性菌;有70例(23.33%)患儿的病毒抗体检出结果为阳性,其中有28例(40.00%)患儿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未检测到甲型流感病毒;有65例(21.67%)患儿的呼吸道病原检测结果显示为混合感染;≤1岁患儿的细菌及病毒感染率最高,≥3岁患儿的细菌及病毒感染率最低,组间细菌及病毒感染率存在差异,P0.05。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病毒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且患儿年龄越小,其细菌及病毒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高达20%,以2~6岁多见。RRTI不仅影口向患儿的身心健康,也使家长承受巨大的精神与经济负担,因此,治疗患儿的RRTI成为临床工作中所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RRTI发病机制复杂,病因较多,因此针对儿童RRTI的治疗方法较多。  相似文献   

20.
危重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及细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防污染毛刷(PSB)细菌定量培养技术及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70例危重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病原学及细菌耐药性研究,同时进行咽部常驻菌群测定,结果发现,在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中G-杆菌占82.3%,其中绿脓杆菌居首位(45.1%),其次为克雷伯杆菌(13.7%)、大肠杆菌(9.8%)、金黄色葡萄球菌(7.9%)。咽部常驻菌群也以广杆菌为主(60%)。药敏试验提示,绿脓杆菌和克雷伯杆菌主要对氟哌酸、复达欣等敏感。在危重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中,G-杆菌发现率高可能与其在咽部寄生率高有关。绿脓杆菌为其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