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我校1998~2000年入学新生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肝功能检查提出指导性预防意见。连续3年受检新生3941人,主动或被动感染人数1906人,感染率48%;在已感染的人数中,有传染性的占15%,无传染性的占85%。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乙肝的预防工作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精神病人群HB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ELIA法对1864例精神病患者进行了乙肝标志物定性检测并与正常人群的相关资料作对照,结果:1864例精神病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307例,阳性率16.47%,对照组阳性率为10.91%,结论:提示精神病患者HBV感染是较一般人群高。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芳村区1207名中小学生乙肝标志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207名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的乙肝“两对半”指标调查,结果抗-HBs阳性率为70.26%,城区(74.38%)高于农村(66.17%),(χ^2=9.72、P=0.0018),女(74.34%)高于男性(66.67%)。HBsAg阳性率为10.19%,农村(16.34%)高于城区(3.99%),且随年级升高而上升。表明:学校自行组织乙肝疫苗接种尚未起到控制疾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cAg与乙肝标志物的相关性及肝脏受损情况。方法 HBcAg、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c-IgM采用ELISA ALT用IFCC推荐使用的速率法,以上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 大三阳患者HBcAg阳性率达67.61%、HBcAg阳性患者抗HBc-IgM阳性率43%、ALT异常率35%。结论 HBcAg对乙肝的早期诊断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林郁斌 《当代医学》2013,(32):159-160
目的了解在职人员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为以后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某院成人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3461名在职人员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测3461名在职人员,HBV感染率14.07%,男性HBV感染率高于女性(P〈O05),男性易感者构成比高于女性(p〈0.01);干部、教师和医务人员有HBV免疫力人群比例高于工人(P〈0.001),工人中易感者比例也高于干部、教师和医务人员(p〈0.001)。结论在职人员HBV感染率高于全国水平,加强乙肝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对在职人员定期进行体检,体检后针对乙肝易感者开展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可以有效降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刘怡伶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2003-2004
目的:探讨血清中HBV DNA含量及乙肝标志物模式与乙肝后肝硬化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降低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病率的方法。方法:收集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检测它的HBV DNA含量及乙肝两对半指标,按照两对半指标的模式进行分组,同时设对照组。结果:在5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共检出“大三阳”、“小三阳”及HBsAg(+)抗-HBc(+)三种模式,其中以“小三阳”及HBsAg(+)抗-HBc(+)为主,阳性率分别为53.45%和32.75%,除“大三阳”的HBV DNA的阳性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模式的HBV DNA的阳性率及三种模式的HBV DNA平均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清中HBV DNA含量及乙肝标志物模式与乙肝后肝硬化有密切关系,乙肝患者应当结合乙肝两对半指标及HBV DNA含量的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治疗。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996-03~1997-03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的3274例血清样本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俗称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9.
《柳州医学》2005,18(2):91-92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原体是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发现乙型肝炎病毒至今仅有30多年的历史.虽然还不能在体外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分离出乙型肝炎病毒,但是随着电子显微镜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内部结构已经了解的十分清楚.电子显微镜下,乙型肝炎病人和乙型肝炎携带者的血清中,可见到三种不同的颗粒,一种是大球形颗粒,一种是管形颗粒,一种是小球形颗粒.大球形颗粒的外壳含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内壳核心表面含有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和e抗原.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喊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11.
张晶  倪洪波  刘玉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2):1618-1619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以免疫过氧化物E技术为基础,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易于观察,便于大规模检查[1].由于其自身方法学上的限制,检测结果易受其它血清物质变化及实验室因素的干扰.本文分析ELISA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干扰因素及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长沙市婴幼儿乙肝标志物模式以及免疫状态。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行乙肝疫苗接种的1 20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时间分辨法行血清检查,并对婴幼儿的5项乙肝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 016例婴幼儿HBs Ab呈阳性(其他四项乙肝指标阴性),阳性率为84.67%。18例仅抗-HBc Ab呈阳性,阳性率为1.5%;316例6个月婴幼儿中268例抗-HBs Ag呈阳性,占84.81%;218例6~12个月婴幼儿中,130例抗-HBs Ag呈阳性,占70.18%;408例12~24个月婴幼儿中,306例抗-HBs Ag呈阳性,占75.00%;258例≥24个月婴幼儿中,93例HBs Ag呈阳性,占45.34%。结论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应加强对其乙肝标志物的检查,了解其抗-HBs Ab情况,便于及时行疫苗复种,降低乙肝传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性别对乙肝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模式人群分布率的影响,为乙肝的预防、治疗及疫苗接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ELISA。结果:1678例乙肝两对半检测中检出14种模式,其中,小三阳及2、4、5模式中性别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模式均无性别分布差异,P>0.05;另外,模式中HBsAg阳性者性别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肝标志物模式分布有影响,但并非每种模式的影响均一致。  相似文献   

14.
乙肝标志物相关试验检测结果分析王凤玉绵阳市中心医院(621000)乙型肝炎在我国流行广泛,感染率甚高,为实现对乙肝早期发现,了解病毒复制及传染情况,对1042例血清标本进行检测两对半的同时做了抗HBc—IgM和HBV—DNA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前,流行病学将人群中乙肝(HBV)血清学标志物(简称两对半)的感染率作为评价正常人健康水平的标志之一.也是预防医学上预防乙肝传播的必检措施。1995年10月~12月我们对1130名三所中技学校在校生进行了乙肝标志物和肝功能的调查及检测,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乙型肝炎流行的高发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为了做好乙型肝炎防治工作,1999年我们对某炼钢厂工人进行了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调查,并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全部阴性者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2005年我们再次对该厂工人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检查,并对两次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某钢铁集团公司炼钢厂在职职工,1999年调查职工1841名,男1387名,女454名,年龄18~55岁,平均29.91岁。2005年调查职工1646名,男1319,女327名,年龄18~55岁,平均29.87岁。两次均接受调查职工909…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了解喀什地区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的组合模式,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诊断。方法:收集2012年5月1日-2012年5月31在喀什地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就诊化验乙肝三对的5321例患者血清标本,用酶法试剂盒做乙肝三对检测,统计检测结果中2492例阳性模式数量和百分比。结果:5321例乙肝三对化验结果中有2492例6项结果全部为阴(-),占46.83%,检出6项血清标志物中至少有1项为阳性(+)的占53.17%。除了全阴以大三阳、小三阳、小二阳3种表现模式为主,HB-sAg(-)模式中以全阴模式和单纯HBsAb(+)模式居多。结论:乙肝血清标志物的组合模式为临床分析判断乙肝病程和传染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乙肝血清标志物是目前诊断乙肝最常用的指标,但其不能直接反映HBV在患者体内的复制与传染性情况;近年来随着对乙肝PreSl抗原的深入研究,人们已逐渐认识到PreSl的临床意义^[1-2]。为探讨乙肝PreSl抗原与乙肝标志物及HBVDNA的关系,我院对640例乙肝患者血清的乙肝PreSl抗原、乙肝标志物及HBV-DNA进行了检测,以分析乙肝PreSl抗原与乙肝标志物及HBV-DNA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HBV-DNA定量与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与不同血清学标志物(HBV-M)及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08例HBs妇阳性患者血清用FQ-PCR定量法测定HBV-DNA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法)测定HBV-M,同时进行肝功能(ALT、AST及PA)测定。结果HBV-DNA定量大三阳组显著高于小三阳组和HBsAg+HBcAb组(t=4.463,P〈0.05;t=3.478,P〈0.05),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4,P〉0.05);HBV-DNA定量在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4,P〉0.05),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0,P〉0.05;t=0.661,P〉0.05;t=1.951,P〉0.05);HBV-DNA定量与ALT和AST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r=0.252,P〈0.05;r=0.238,P〈0.05),而与前白蛋白(PA)无相关性(r=0.017,P〉0.05)。结论HBV-DNA定量与HBV-M关系密切,与AIJ、AST有一定相关性,而与性别和年龄无关,与PA无相关性,全面检测各项指标有利于乙肝患者诊断和疗效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检测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血清标志物(两对半)的检测是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进程的依据,特别是对急性HBV感染状态的病毒复制期、恢复期的感染,甚至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窗口期”等,都能通过乙肝五项检测指标反映出来,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影响。随着PCR技术的发展,其检测在乙肝病毒感染诊断与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也日渐普遍。特别是它的方法灵敏(可达fg水平),又可直接反映HBV的复制状态及传染性,而受到临床医生和病人的重视及信赖。就这种情况笔者对1096例临床标本血清同时做了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及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HBV-DNA,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