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翻足的足横弓塌陷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而言 ,足横弓是指前足横弓。是由 5个跖骨头和一对籽骨组成的向前向上的横形结构 ,是由强大的足底骨足横弓间韧带和肌肉固定 ,稳定性强 ,同时又有一定弹性缓冲的三维结构。前足负重时 ,承重压力通过对足横弓的诸跖骨头向中央跖骨头传递 ,各跖骨头间距加大 ,足横弓下陷 ,冲击力动能通过足横弓的形变转换成足横弓的弹性形变势能。足横弓弧顶塌陷程度的影响因素有负重重量 ,稳定足横弓的韧带和肌肉强度 ,跖跗关节活动度和负重前足横弓的高度。第 1跖骨头负重的异常改变直接影响维持足横弓稳定的内部因素 ,致足横弓塌陷。外翻是最常影响足…  相似文献   

2.
足横弓的组成与部位,目前认识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各跖头站立时完全着地,不宜看作足横弓的组成[1].但从解剖及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各跖头平面横弓在吸收震荡,减轻足底应力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跖骨头平面足横弓作讨论.  相似文献   

3.
第1跖楔关节是足内侧纵弓和中足横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站立和行走过程中起到传递前足应力的作用,它的解剖异常和生物力学性质的改变与母外翻、跖痛症等前足功能紊乱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本文就近年来对第1跖楔关节与母外翻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第1跖楔关节的相关解剖及稳定因素第1跖楔关节的稳定主要由骨性结构、关节囊、韧带、关节周围肌腱、足底肌和足底筋膜维持,其中第1跖跗韧带和跖腱膜所起作用较大〔1〕。1·1第1跖楔关节由第1跖骨和内侧楔骨组成,属浅平鞍状滑膜关节。第1跖骨近侧关节面较大,其内、外缘呈锯齿形,与内…  相似文献   

4.
正常足步态周期中动及足横弓形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常步态周期中跖骨头平面足横横弓的运动形态,并探讨跖骨头平面足横弓在行走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方法:以C臂机观察模拟正常步态周期中跖骨头平面足横弓冠状面的变化形态并以录相机记录,通过视频转换为电脑工作站可以分析的MPGE格式文件,在电脑工作站与C+ +Builder下精确的计时器链接,分析足横弓的变化,结果:得到足横弓塌陷时间与足横弓指数Q:I-II跖间角;I-IV跖间角,个体体重等的关系曲线,结论:跖骨头平面存在由5个跖骨头构成的足横弓,以1,5跖骨头为底,2,3跖骨头为顶,步态周期中,由站立相到推离相时,2,3跖骨头渐渐塌陷,负重份额渐增加,足横弓指数Q与足横弓塌陷时间密切相关,Q值增大,则2,3跖骨头塌陷的时间缩短,第2,3跖骨头就越早负重,在整个步态周期中的负重时间延长,导致过度负重,2,3跖骨头下疼痛性胼胝体形成。  相似文献   

5.
足横弓形态的动态分析与踇外翻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观察正常步态周期中跖骨头平面足横弓的运动形态 ,探讨跖骨头平面足横弓在行走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及与外翻的关系。方法正常足 13足,外翻足 12足,应用" C"型臂 X线机观察跖骨头平面足横弓在步态周期中的运动形态、空间位置变化,并用录像机记录。电脑工作站与 C++ Builder下精确的计时器相连接,记录足横弓塌陷时间。结果跖骨头平面存在由五个跖骨头构成的足横弓 ,以第一、五跖骨头为底,第二、三跖骨头为顶;在步态周期中,由站立相到推离相时,第二、三跖骨头逐渐塌陷,负重份额渐增加;足横弓指数 Q与外翻角 (HVA)相关, HVA越大, Q值越小,步态周期中第二、三跖骨头下降到地面的时间越短,第二、三跖骨头就越早负重,负重时间延长,导致其过度负重和第二、三跖骨头下疼痛性胼胝体形成。结论跖骨头平面足横弓在正常步态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由站立相至推离相,随重心前移,第二、三跖骨头的负重增加,跖骨头下移而与地面接触导致足横弓的塌陷。外翻患者中,足横弓塌陷时间早,跖骨头负重时间长,可以导致前足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第1跖楔关节是足内侧纵弓和中足横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站立和行走过程中起到传递前足应力的作用,它的解剖异常和生物力学性质的改变与[足母]外翻、跖痛症等前足功能紊乱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本文就近年来对第1跖楔关节与[足母]外翻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1 病例介绍患者男 ,3 4岁 ,工人。车祸致头颅外伤昏迷并右足外伤 ,在神经外科治疗 1个月后转入骨科。查体 :一般情况好 ,神志清。右足肿胀 ,第一跗跖关节处压痛明显 ,足内侧纵弓塌陷。X线片示 :第一跖骨基底部骨折并向内侧脱位 ,基底部外侧三角形骨折块仍位于原位 (见图 1)。诊断 :右足第一跖骨基底部骨折脱位。治疗 :在硬膜外麻醉下切开复位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术后 8个月随访 ,患者行走时足部有轻微疼痛 ,其它无不适 ,X线片示骨折骨性愈合 (见图 2 )。2 讨 论足弓分为内、外侧纵弓及横弓 ,第一跖骨参与内侧纵弓和横弓的构成。胫骨前肌…  相似文献   

8.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伴跖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损伤伴跖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注意点.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跖跗关节损伤伴跖骨骨折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1~56岁,平均38.1岁.跖跗关节损伤分型:单纯内侧柱损伤2例,内侧柱伴中间柱损伤5例,外侧柱伴中间柱损伤3例,三柱损伤9例.跖骨骨折:跖骨干骨折8例,颈部骨折7例,跖骨基底部骨折19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或螺钉内固定.结果:所有切口均I期愈合,未见皮肤坏死等情况.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1.2周.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6~17个月,平均12.8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前足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患者平均AOFAS评分为(84.500±8.553)分,其中优4例,良9例,一般3例,差3例.患者平均术后6.4个月恢复日常生活.3例患者存在轻度骨关节炎表现.结论:无论采用何种固定方式,尽量达到解剖复位重建足弓,恢复维持足部内外侧纵弓和横弓形态是治疗关键.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重建足弓,保证足受力点支架完整性,避免了因足底受力不均而引起的疼痛和破行.跖跗关节和跖骨的解剖复位对足部功能的恢复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研究正常足和外翻足横弓的形态,探讨横弓在外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对35名外翻患者65只足和30名正常人60只足,在负重位和非负重位足正位X线片和前足轴位X线片上分别测量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fist intermetatarsalangle,IMA),各跖骨头、籽骨到足底的距离。[结果]外翻足HVA平均30·8±8.9°,第1、2跖骨间角为16.5±2·6°;正常足HVA为10·2±2·0°,第1、2跖骨间角7·9±1·6°。外翻足与正常足比较第1跖骨头向下移位,第2、3跖骨头距足底的距离明显低于正常足。腓侧籽骨向外上方移位,胫侧籽骨向外侧移位。[结论]外翻足横弓塌陷,籽骨脱位,第2、3跖骨头过早、过重负重易产生疲劳性骨折、跖骨痛和足底胼胝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量跖腱膜和足底其它韧带损伤前后前足的形态和足底压力改变,分析跖腱膜对前足的力学维持.[方法] 7例正常成人新鲜尸体足标本,解剖显露足底跖筋膜、弹簧韧带、跖长韧带、跖短韧带.经电子万能试验机逐级加载至700 N,利用数字散斑相关法测量足底韧带损伤前后跖骨头位移的变化情况,通过F-scan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量前足压力分布,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跖腱膜损伤后,前足各跖骨冠状面水平位移同损伤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5);矢状面纵向位移除M1外其余跖骨位移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1>0.05):M1、M2下峰值压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1>0.05),M3~M5下峰值压力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1<0.05).4条韧带损伤后,各跖骨纵向位移、横向位移及跖骨头下压力峰值同韧带损伤前及单纯跖腱膜损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0.05).[结论] 跖腱膜松解不会造成足弓整体结构的塌陷,但将引起足部力学环境的改变,导致足部其他韧带结构的疲劳或损伤,出现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发生率相对较低,但范围较宽,除了构成跖跗关节的跖骨基底、骰骨、楔骨的骨折和相应的韧带损伤之外,还涉及楔骨间关节和舟楔关节的骨折脱位.跖跗关节损伤的诊断比较困难,轻微损伤者犹甚,而一旦漏诊误诊,致残率极高~([1-2]),其诊断及治疗亟需引起临床的重视和应对.  相似文献   

12.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C型跖跗关节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C型跖跗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6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6例C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20.3个月。根据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的评分标准:60~70分1例,70~90分4例,90~100分1例。结论 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可以重建足横弓和纵弓的结构,有利于Lisfranc韧带的修复,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恢复跖跗关节的功能,是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第一跖楔关节融合重建足横弓治疗外翻合并第一跖楔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合并第一跖楔关节过度活动、足横弓塌陷的外翻患者23例32足,均为女性;年龄46~72岁,平均(60.3±9.3)岁。第一跖骨头下压、外移及旋后并与失稳的第一跖楔关节融合,融合关节采用AO“T”形钢板固定。外翻畸形采用改良McBride软组织手术矫形。术后石膏固定6周,随后部分负重2周。结果20例患者28足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3.3个月。X线片显示第一跖楔关节均获得良好融合。外翻角从术前的平均51°±12°减小到术后的平均22°±6°;第一、二跖骨间角从术前的平均15°±5°减小到术后的平均9°±4°。患者主观评价,优15足,良9足,可4足,优良率为85.7%。患者前足底疼痛均有明显好转,4足有不同程度的第一跖趾关节疼痛,1足足中部不适,取内固定后消失。结论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治疗外翻合并第一跖楔关节不稳能很好地纠正足横弓的塌陷、第一跖骨内翻畸形,对恢复第一跖骨头的负重功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采用钢板内固定能有效提高融合部位的稳定,利于前足的早期负重。  相似文献   

14.
第一趾蹼间结构层次与血管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第一趾蹼间血管神经与第一跖骨深横韧带、伸肌扩张部的关系。方法在42侧成人下肢尸体标本上,观测第一跖骨深横韧带、伸肌扩张部的起止形态,以及与第一跖背动脉、第一跖底动脉的关系。结果第一跖骨深横韧带分为跖层和背层。Ⅰ、Ⅱ型第一跖背动脉的远端段位于伸肌扩张部的浅面,第一跖底动脉远端段恒定地位于第一跖骨深横韧带跖层的深面。结论寻找第一跖背动脉远端段时,应在伸肌扩张部的浅面解剖;寻找第一跖底动脉远端段时,应在第一跖骨深横韧带跖层的深面解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探讨自体肌腱重建Lisfranc韧带的可行性。方法取12只成年男性新鲜下肢尸体标本,将标本按顺序制备Lisfranc韧带完整(正常组)、Lisfranc韧带断裂(断裂组)、Lisfranc韧带重建(重建组)模型。固定于Bose力学试验机,分别在中立位和跖屈30°位下,以10 N/s速度、0~600 N给予轴向加载,每隔100 N加载停止1 min。记录不同载荷下内侧楔骨(C1)和第2跖骨(M2)基底间位移(C1-M2间位移)以及第2跖骨基底部高度(代表足横弓高度)图像。将图像导入Adobe photoshop CS6软件中,计算中立位、跖屈30°位0、600 N载荷下C1-M2间位移变化值以及中立位0、600 N载荷下足横弓高度变化值。结果中立位及跖屈30°位,随着载荷增加,C1-M2间位移及足横弓高度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两种体位下,正常组、断裂组、重建组间C1-M2间位移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断裂组中立位C1-M2间位移变化值显著小于跖屈30°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2,P=0.000)。中立位时,断裂组和重建组足横弓高度变化值明显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裂组和重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肌腱重建Lisfranc韧带能减小C1-M2间位移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Lisfranc关节;重建背侧韧带和Lisfranc韧带后不能提高足横弓的缓冲能力;在跖屈30°位下C1-M2间位移变化值较中立位更明显,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隐匿性Lisfranc损伤。  相似文献   

16.
蹠跗关节是构成足部纵弓及横弓的重要解剖结构,除第1蹠骨与第1楔骨组成浅平鞍状关节外,其余第2~5蹠骨依次与第2、3楔骨和骰骨形成微动平面关节。它由蹠、背侧及蹠骨间韧带连接,并为筋膜、肌肉和肌腱所增强,而背侧较为薄弱。蹠跗关节位于足前部,需有较强的暴力始能导致其骨折脱位,损伤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一种伴有足横弓塌陷的严重外翻的手术方法。方法 :12例伴有足横弓塌陷的严重的外翻足首先经X线、CT检测其三维畸形程度 ,而后手术中采用第一跖骨基底截骨 ,远端外推、下压、外旋以纠正第一跖骨的三维畸形 ,恢复足横弓正常形态 ,矫形位置以克氏针固定 :对外翻角 (HVA)的纠正采用常规第一跖趾关节软组织手术。结果 :术后 3~ 12月随访 ,优 6例、良 4例、中 2例 ,优良率 83 % ,其中 ,前足底中部痛性胼胝均有明显减轻。结论 :足横弓重建手术是严重外翻较好的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足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足的有限元模型,探索足第1跖楔关节在矢状位的角度变化对前足跖骨头下的应力影响.[方法] 对(足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患足进行CT扫描,利用VTK、Geomagic Studio 8.0、AN-SYS 13.0软件在计算机内构建右足三维有限元模型,静态直立加载人体重力,矢状位模拟第1跖楔关节角度分别在9°、12°、15°时,综合观察前足第1~5跖骨头下应力数值变化特点.[结果] 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应力分析,第2、3、5跖骨头下Von Mises应力呈增大趋势,内侧籽骨应力逐渐减小,外侧籽骨应力先减小后增大,第4跖骨头下应力先增大后减小.[结论]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第1跖楔关节对前足的应力影响,随着第1跖楔关节角度增加,前足外侧应力负荷有增大趋势.第1跖楔关节失稳可能是引起转移性跖骨痛发生的一个相关因素.临床医生对第1跖楔关节失稳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对于术前检查存在第1跖楔关节失稳,X线片有阳性表现的患者应向其交待术后出现转移性跖痛症的风险,并建议患者行跖楔关节融合术,以减少术后出现跖痛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第一跖楔关节融合重建足横弓治疗拇外翻合并第一跖楔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合并第一跖楔关节过度活动、足横弓塌陷的拇外翻患者23例32足,均为女性;年龄46-72岁,平均(60.3±9.3)岁。第一跖骨头下压、外移及旋后并与失稳的第一跖楔关节融合,融合关节采用AO“T”形钢板固定。拇外翻畸形采用改良McBride软组织手术矫形。术后石膏固定6周,随后部分负重2周。结果20例患者28足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3.3个月。X线片显示第一跖楔关节均获得良好融合。拇外翻角从术前的平均51°±12°减小到术后的平均22°±6°;第一、二跖骨间角从术前的平均15°±5°减小到术后的平均9°±4°。患者主观评价,优15足,良9足,可4足,优良率为85.7%。患者前足底疼痛均有明显好转,4足有不同程度的第一跖趾关节疼痛,1足足中部不适,取内固定后消失。结论第一跖楔关节融合治疗拇外翻合并第一跖楔关节不稳能很好地纠正足横弓的塌陷、第一跖骨内翻畸形,对恢复第一跖骨头的负重功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采用钢板内固定能有效提高融合部位的稳定,利于前足的早期负重。  相似文献   

20.
跖跗关节损伤(又称Lisfranc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但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伤的增加,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Lisfranc关节参与构成足弓,其损伤对足的外形、负重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Lisfranc损伤越来越受到足踝外科医师的关注。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文献,旨在阐述Lisfranc损伤的相关临床诊治现状。1应用解剖Lisfranc关节是连接前足和中足的关节,除跖跗关节外,广义上的Lisfranc关节还包括跖骨间和跗骨间的关节,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