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注射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见的下肢缺血性疾病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急性动脉栓塞等。血管外科的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静点溶栓扩血管药物的保守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而具体采用哪种治疗方法则根据患者动脉闭塞的部位,缺血时间的长短等来选择。我们从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对于我科求治的40名下肢动脉缺血患者进行动脉注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在注射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1病因 外伤性动脉损伤是一种较常见的损伤,常伴有肢体其他损伤的严重合并症,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地诊治,往往导致受累肢体的严重后果,甚至截肢。常见的原因有刀刺伤、交通事故以及生产作业当中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糖尿病足。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由于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动脉病变和局部神经异常所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其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致残性和致死性很强。  相似文献   

4.
1临床表现与临床分期 1.1临床表现该病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肢体缺血的发展速度和程度。闭塞性病变的范围无论怎样广泛,只要动脉阻塞的病变发展速度缓慢,即可使侧支循环有效地建立,分支血流相应增加,血液供应得以补偿。从而缓和组织遭受缺血和缺氧的程度,临床甚至没有明显的缺血症状。如果病变发展较快,侧支循环建立不完全,代偿有限,患者可出现明显的间歇性跛行和肢体疼痛等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TAO)又称Buerger病,是以中、小动脉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和动脉腔内血栓形成特征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累及四肢远端的中、小动脉,伴行静脉和浅表静脉也常受累,故常简称为脉管炎。此病好发于有吸烟史的青壮年男性,常伴有患肢游走性浅静脉炎和雷诺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动脉内膜剥脱术曾经是一种直接治疗动脉硬化性狭窄、闭塞,重建动脉血流的手术方法。但是该手术对于长段的病变术后疗效较差,且随着人工血管的不断改良,几乎均由旁路手术所取代。目前作为一种主要的常规治疗手术,仅用于治疗颈动脉硬化性狭窄,而在本书所介绍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中,一般多作为其他技术的辅助手段,以期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1 移植材料的选择 目前临床比较常用的人工血管材料主要有涤纶(Dacron)和膨体聚四氟乙烯(eFFFE)两种。其中ePTFE血管以其良好的顺应性、通透性、抗压性等因素使得旁路血管的远期通畅率优于涤纶血管,所以在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手术中应用最多。一般仅在主髂动脉闭塞症的手术时选用分叉型涤纶血管。  相似文献   

8.
动脉切开取栓术早在1911年已由Lahey首次成功完成,该方法系直接暴露栓塞段动脉,用器械取出栓子或用吸管抽吸栓子,手术创伤大且效果不佳。自1963年Fogarty成功运用气囊导管(Fogarty导管)取栓后,大大简化了手术操作、改善了患者预后。目前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及双腔Fogarty导管的应用,使得动脉取栓术创伤更小、操作更简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闭塞类型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闭塞不同类型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已证实的36例下肢脉闭塞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硬化闭塞症符合率100%,急性动脉栓塞符合率100%,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符合率80%。结论:下肢动脉闭塞类型不同声像图各有特征,对病因分析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能够提供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下肢急性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ALI)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其成功救治有赖于良好的综合医疗条件,也是对血管外科医师综合素质的全面考验,包括对这一疾病总体的社会-心理-生理的理解和把握,全面的内外科的基本功和血管外科专业知识和技术。在治疗对策方面,早先多根据病因学选择处理方法:对于急性动脉栓塞的病例,强调急诊行栓子切除术。而对于急性血栓形成者则限期手术,通过溶栓、腔内血管成形术或血管重建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4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 4.1流行病学外周动脉闭塞症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前者多由心血管疾病或异物引起,后者多由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引起。临床上以慢性外周动脉闭塞症常见。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差异。美国每年发病率为0.2/10万,我国尚无有关外周动脉闭塞症的流行病学资料,一般认为其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2.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下肢动脉疾病尤其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高.国内学者在评估踝肱指数在中国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价值时,发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高达25.4 %[1].此外其它一些下肢动脉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等在临床上也很常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调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m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等慢性缺血性疾病总体发病率逐年上升,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IC)是此类疾病的主要症状,发展到后期有静息痛和肢体末端感染破溃。虽然动脉重建和腔内血管成形的发展使众多患者免于截肢,但对于动脉远端缺乏理想流出道及并有严重的心肺疾病、糖尿病等患者的治疗却相当棘手。如何有效提高患者的行走距离,改善下肢血供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对166例临床疑诊下肢动脉病变患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阳性患115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6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4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3例。结论各种下肢动脉疾病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各具其特征。  相似文献   

15.
1手术切口及入路1.1下肢动脉的局部解剖1.1.1股动脉为髂外动脉的延续,于腹股沟韧带深面的血管腔隙以下,即为股动脉,下行至股三角尖处进入收肌管,穿收肌腱裂孔至胭窝移行为胭动脉,股动脉在起始处发出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及阴部外动脉。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3~5em处发股深动脉。  相似文献   

16.
1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系指在影像设备的监测下利用特殊的穿刺针、导管等器械,经皮肤穿刺进入血管腔内进行球囊扩张,使已经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再通。目前PTA已成为公认的治疗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指引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源于心脏或近侧动脉壁的血栓或动脉硬化斑块脱落,或外源性栓子进入动脉被血液冲向远端,造成远端动脉管腔堵塞,致其相应部位缺血的病理过程,以下肢动脉栓塞较常见[1].  相似文献   

18.
下肢急性缺血性病变(ALI)是指因急性动脉栓塞、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损伤等因素致使动脉管腔突然阻塞所引起的急性下肢循环障碍,组织缺血与坏死。下肢急性缺血性病变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发病急剧且大多数患者伴有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病变,目前仍有较高的截肢率与死亡率。本病的早期诊断与对病变准确判断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急性动脉栓塞是严重威胁机体健康的疾病,如不及时诊治,常可造成截肢,甚至危及生命。我院2004年9月-2008年3月共收治急性肢体动脉缺血患者18例,采用Forgarty导管取栓,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张文静 《天津护理》2007,15(4):246-24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腹主动脉末端至下肢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硬化管腔不同程度狭窄、闭塞而造成肢体急慢性缺血的综合征。主要侵犯的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等大中型动脉。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难治性溃疡下肢缺血、坏死等。临床上,根本治愈动脉硬化尚难以实现,外科实施动脉重建是当今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措施。现就动脉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