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肝外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采用深层褥式缝合。大网膜填塞,选择性肝动脉结扎,肝后纱布填塞及清创性肝部分切除,作为处理严重肝外伤的手术方式,共手术治疗53例严重肝外伤患者,同时治疗合并伤。结果:本后发生并发症16例(占30.2%),死亡10例(占18.9%),术后并发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术中彻底止血,清创、引流,术后抗感染,严防MOF发生,是防治严重肝外伤术后并发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重度肝外伤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重度肝外伤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 32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28例(占87.5%),死亡4例(占12.5%).死亡原因:严重失血性休克1例,合并严重脑挫伤1例,术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 准确进行伤情评估,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术式是重度肝外伤救治成功的关键;重度肝外伤常需联合应用几种术式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严重肝外伤的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严重肝外伤的治疗及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4月-2008年10月17例严重肝外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及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情况.结果 17例患者均经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其中痊愈14例(占82.4%),死亡3例(占18%).术后并发症6例(占43%).结论 符合DCS指征的严重肝外伤患者,应积极实施DCS,提高综合治疗水平,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和程度,分次手术治疗,可有效地降低严重肝外伤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严重肝外伤救治的关键——肝创面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创面处理的方式、方法、原则及其重要性.方法 :10例严重肝外伤患者中,直接对拢缝合4例,肝切开直接缝合术2例,切除性清创术2例,网膜填塞2例,肝周填塞1例.结果 :10例经手术均治愈,1例肝周填塞术后5 d,再次剖腹清除积血,1例并发胆道出血,2例形成胆瘘.结论 :在严重肝外伤的处理过程中,应正确判定伤情,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合理的创面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死亡3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术后死亡的原因.方法:回顾总结近5年来本院收住手术的1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资料.结果:术后31例(占24.3%)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并发症,包括: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急性肾功能衰竭、腹腔脓肿、脓毒症、出血及肠瘘等.结论:降低重症胰腺炎术后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对并发症的积极预防、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死亡原因,探讨降低手术病死率的方法.方法 :对1035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12例死亡的术前情况、术中情况及术后处理等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方法.结果 :本组手术中死亡12例,病死率为0.11%(12/10358).10例术前合并有高危因素,其中有二种以上高危因素者6例(占50%),7例患者死于手术并发症,其中包括胆漏3例,消化道出血1例,肠瘘1例,腹腔出血(大血管损伤)1例,腹腔严重感染1例.5例患者死于非手术并发症,包括心、肺、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手术的熟练程度、术前重要脏器功能的合理评估、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严重并发症处理的水平,对降低手术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2例严重肝外伤的外科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肝外伤的手术探查、快速止血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严重肝破裂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其中Ⅲ级16例,Ⅳ级5例,Ⅴ1例.结果 22例患者中,治愈18例,治愈率81.8%;死亡4例,病死率18.2%,死亡原因为不适当的止血方法、出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合并伤.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均临床治愈.结论 遵循损伤控制性原则,正确的探查方法和快速有效止血是治疗的关键措施;加强围手术期脏器功能保护和凝血机制维护是决定抢救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改良Sugjura术式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我院共对15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改良Sugiura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free portal pressure,FPP)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近期死亡5例,病死率3.29%,主要死亡原因为腹腔出血、严重感染伴多器官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等.近期再出血率1.31%(2/152),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13.8%(21/152),随访121例(82.3%),平均随访时间(48±28)个月.术后5年再出血率为6.61%,肝衰发生率为2.47%,病死率为3.31%.结论 改良Sugiura术式并发症少,远期再出血率低,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静脉阻断技术在救治严重肝脏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4例严重肝创伤患者的手术资料,对64例严重肝创伤施行了1根以上的主肝静脉阻断.结果 治愈60例(93.75%),并发症的发生率12.5%,胆瘘4例、黄疸3例、肝脓肿1例,死亡4例(6.25%).结论 肝静脉阻断技术在严重肝创伤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流阻断技术,不阻断下腔静脉的全肝血流阻断技术既能控制术中出血,又能保证全身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6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对不同类型的肝内胆管结石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67例,其中合并肝胆管狭窄44例(占65.7%).分型:中央型结石24例,周围型结石5例,全程局限型结石34例,全程弥漫型结石4例.手术方式:肝叶段切除术28例,肝门胆管切开取石、高位胆管空肠吻合术21例,肝叶段切除、胆管空肠吻合术18例. 结果: 64例获得5个月~6年的随访,全组优良58例(占90.6%),差6例(占9.4%).残余结石17例(占26.6%),再手术4例(占6.3%). 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病情复杂,应根据不同类型结石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盲目扩大肝叶段切除适应讧并不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反而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清创性肝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对严重肝外伤手术治疗价值.方法 总结清创性肝切除术联合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治疗严重肝外伤55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肝外伤Ⅲ级20例,Ⅳ级20例,Ⅴ级15例,伴肝周大血管损伤14例,合并其他伤35例.附加手术:肝间断缝合修补术7例,肝周纱布填塞3例,下腔静脉修补术5例,肝静脉修补术5例,肝静脉缝扎术4例,肝固有动脉结扎2例.其余患者开颅清创3例,胆囊切除6例,胆总管T管引流4例,脾切除术5例,胰体尾部切除2例,左肾切除术1例,胸腔闭式引流9例,小肠部分切除或修补4例,胃修补1例.结果 全组救治成功47例.术后并发症19例(34.5%),其中凝血功能障碍1例,腹腔内出血2例,肠梗阻1例,肝、肾功能不全4例,腹腔感染3例,伤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4例,胸腔积液10例,均经治疗痊愈出院.死亡8例(14.5%),死亡原因:失血性休克3例,重型颅脑伤1例;重型颅脑伤合并胃、小肠多处破裂1例,感染性休克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 清创性肝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是严重肝外伤手术救治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时间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临床死亡原因和死亡时间.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1991~2000年间收治的102例SAP患者的病死率、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等情况.结果:SAP患者的病死率为26.5%(27/102),住院7天内死亡比例为66.7%(18/27),7~14天死亡比例达22.2%(6/27).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占33.3%,9/27)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占44.4%,12/27).结论:SAP早期(住院7天内)是死亡高峰期,早期循环障碍和肺功能损害的发展以及胰腺坏死合并感染均加重了多系统功能的损害,最终出现MOF,这是SAP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早期阻断炎性介质的作用,改善循环障碍,及早识别和治疗低氧血症以及全身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是提高SAP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严重肝外伤的伤情特点,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10年来收治的109例严重肝外伤临床资料.采用肝周纱布堵塞术5例,清创加缝合术32例,清创性肝切除术59例,规则性肝切除术13例.结果 109例中治愈92例,病死17例.病死病例中包括Ⅲ级5例,Ⅳ级9例,V级3例;其中单纯肝损伤3例(17.6%);伴合并伤14例(82.4%).结论 严重肝外伤以右肝严重损伤为主,多伴合并伤,需紧急救治.根据不同伤情采取最适宜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严重肝损伤的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岩  杨波  黄伯华  王森 《腹部外科》2002,15(2):101-102
目的 探讨严重肝损伤的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 采用清创缝合止血 15例 ,带蒂大网膜、明胶海绵填塞缝合 2 9例 ,清创性肝切除 8例 ,纱布填塞 2例 ,结扎肝动脉 9例。结果 手术治愈33例 (6 1.1% ) ,死亡 2 1例 (38.9% )。术后胆瘘 2例 ,膈下感染 1例 ,继发性肝出血 1例 ,消化道出血1例 ,肾功能竭衰 1例 ,MOF1例。结论 严重肝破裂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止血 ,死亡原因除与肝损伤出血有关外 ,还与合并伤的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1978~2003年33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并发症、死亡率、5年生存率及随访40例不同术式的切除后复发情况.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率从前阶段(1998年前)53.6%提高到后阶段的61.1%(P<0.05),并发症发生率由9.3%上升到30.0%(P<0.01),死亡率略有上升但统计学无差别(P>0.05).对40例行根治切除术病人术后随访5年,其不同切除术式的肿瘤复发情况为: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切除伴方叶切除及伴左半肝切除者术后100%复发,伴右三肝叶切除者66.6%复发,复发处在肝尾叶.伴肝叶切除及尾叶切除者复发率为25%,与不伴尾叶切除者复发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1),伴尾叶切除与不伴尾叶切除5年存活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别(P<0.01).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分类中Ⅱ型以上者必须行肝尾叶切除及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切除,Ⅲa,Ⅲb期除尾叶切除外,加扩大右肝或左肝切除甚至右、左三叶切除更好.此时切除前,应行切除侧门静脉栓塞及胆管引流术,门静脉受累段切除、肝动脉切除重建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姑息性胆道引流术对老年肝门部胆管癌的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1例老年肝门部胆管癌行姑息性胆道引流术的手术死亡率、早期并发症率及术后存活时间. 结果: 21例中,术后存活19例,1 w后黄疸明显消退者17例(占89.47%),手术前后的肝功能和胆红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01),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围手术期死亡率为9.52%,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9.1个月,38.1%术后存活超过1年(包含1年),最长2例已达27个月. 结论: 对于老年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胆道引流术特别是T管外引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治疗经验和教训.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了浙江省中医院急救创伤中心近6年间收治的胰腺损伤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对损伤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术式、术后并发症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病例有8例由于交通事故的外伤所致;有14例合并有其他脏器的损伤;术前诊断率仅为26%.本组病例血淀粉酶的阳性率为30.8%,尿淀粉酶的阳性率为33.3%;11例行腹部B超检查仅有3例(27.3%)疑为胰腺损伤;12例行CT检查,仅有6例(50.0%)显示胰周局限性积液、胰管断裂、胰液外渗可能等,术前疑为胰腺损伤.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胰漏4例次,胰腺假性囊肿2例次.治愈14例,死亡2例,均因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 由于胰腺损伤多为复合外伤,患者的伤势多数不允许过多的检查且容易延误抢救时机,因此剖腹探查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胰腺损伤的处理原则是尽可能保留胰腺的功能,清创和内外引流.术后常规应用药物抑制胰酶分泌,充分引流及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减少合并症,是不可缺少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肝脏外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到2011年11月间45例严重肝脏外伤手术病例,其中按AAST分级Ⅲ级15例,Ⅳ级21例,Ⅴ级9例;合并其他器官损伤38例;行损伤控制性肝脏手术19例,一期确定性手术26例,对比分析损伤控制性手术与一期确定性手术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损伤控制性手术组的死亡率较一期确定性手术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肝脏外伤治疗选择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胆囊癌65例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65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治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率仅为61%(40/65).手术切除率为52.3%,单纯胆囊切除术5例(占7.69%),胆囊+肝楔状切除术8例(占12.3%),胆囊+肝楔状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19例(占29.2%),胆囊+肝楔状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占3%).未切除率为47.6%,胆-肠T管架桥内引流术16例(占24.6%),胃-空肠吻合术5例(占7.6%),仅作剖腹探查术10例(占15.3%).Ⅰ期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可达100%,Ⅱ期为78%,Ⅲ期为37%,Ⅳ期患者仅生存2年,Ⅴ期存活1年.结论 :B超和CT是早期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最佳选择,术后综合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临床分析,探讨对于肝外伤的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 与原则.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41例肝外伤患者.其中,29例行手术治疗以及12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 92.6%的患者经腹腔穿刺确定诊断;手术组中,2例患者死亡,术后死亡率为7.0%;非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痊愈,非手术治疗率为29.3%.结论 影像学检查以及诊断性腹腔穿刺相结合为急诊肝外伤的重要诊断方法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方式应根据肝外伤的分型与分级而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