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中药制剂分析》这门课程的专业特点,结合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阐述了设计性实验在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中药制剂分析》传统的实验模式为所有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缺乏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整体而言实验内容比较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可以将科研兴趣小组等理念渗透在实验教学中,同时也可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形成。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锻炼学生实验技能的目的,文章对《中药制剂分析》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单一的、以验证性试验为主的实验模式,即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此次实验教学改革为进一步完善《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药靶向制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怀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06-2307
目的:中药靶向制剂研究。方法:以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阐述了中药靶向制剂的特点、机制、处方设计、实验研究及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结果:中药靶向制剂具有许多优点,但研究深入还不够。新剂型的研究使靶向制剂的前景更为广阔。结论:中药靶向制剂是抗癌药物的首选剂型,是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新剂型,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中医药创新人才,探索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法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开展PBL;增加设计性实验,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考核指标多样化,以“活”考“活”。结果在中药制剂分析教学中采用PBL与开发式实验教学相结合,收到满意的效果。结论PBL与开放式实验教学联合运用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用现代科学手段给中医药防治白内障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验证中药明目通络制剂(MT)在白内障发病过程中的保护作用,以便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对中药明目通络制剂在豚鼠实验半乳糖性白内障发病过程中的保护作用的实验观察,对照不同组动物的发病早晚及其严重程度,初步证实,中药明目通络制剂对豚鼠实验性半乳糖性白内障有一的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区门秀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6):136-137
1实验材料的选择 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各成分含量相差悬殊、有效成分不明确、成分含量不稳定致使中药制剂分析实验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中药制剂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单味中药本身就含有多种成分,而中药制剂又包含几味到几十味中药不等,所含的成分就更为复杂。有的中药制剂各成分含量相差悬殊;有的中药制剂到目前还未能明确其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7.
改善中药制剂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概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制剂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问题一直是制约中药制剂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介绍了中药制剂的分类,对采用改变剂型、制剂新技术、应用吸收促进剂、基于药物生物药剂学特征的给药系统设计和基于配伍规律的中药复方制剂处方设计等方面改善中药制剂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制约中药制剂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改善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依据医院制剂检验特点,探讨一种合理的药学本科生实习带教模式,从而提升其专业和实践能力.方法 选择“岗前培训”、“验证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等带教模式.结果 通过验证性实验给学生的设计性实验打下了操作技能基础,而通过设计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结论 从岗前培训到验证性实验,最后到设计性实验是循序渐进的带教模式,能够用于医院制剂检验学生带教.  相似文献   

9.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梅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531-533
根据中药化学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提出了新观点。提出将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实验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药制剂学是药学系中药专业和药学专科学生的一门专业课,而中药制剂实验课是中药制剂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跟理论课大约成1:1的比例,并且每年都有药学系的实习生到中药制剂教研室做毕业专题论文,要使学生将理论课所学的理论知识印证到实践中,并在实验中熟悉、掌握制备中药制剂的操作技能,从而加深对中药制剂理论的理解,成为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技术人材,研究中药制剂实验新式教学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中药制剂实验新式教学体系是坚持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滞后的原因和剂型设计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缓控释制剂的发展。对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药制剂分析》课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也是关系到本专业毕业生未来工作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提高学生设计性实验能力,是当前毕业生毕业前的一大教学内容。综合性实验设计是培养具有现代思维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实验设计包括拟题、实验设计、完善和实施、问题和分析、实验报告等几个部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可增强学生实验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结果处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药成方制剂如附子、川乌等含乌头碱类的含毒性中药制剂的相关质量标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对中药成方制剂张含乌头碱类的药物功能、鉴别方法 、含量测定等内容进行查阅,通过Excel 2010进行统计分析,对标准修订资料进行收集,对含乌头碱中药制剂的修订进行记录.结果 查阅可知,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有乌头碱成分的药物制剂有309个,通常用于治疗骨伤、风湿病、肾病和经络肢体病等,现阶段测定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较多,但是测定其中毒性中药成分含量的方法并不多见.结论 颁布中药成方制剂的时间较早,应当对含有毒性成分的中药制剂系统地进行研究,强化控制毒性中药成分中的特殊成分,使中药制剂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药制剂药效物质研究,能提高用药安全性,中药制剂稳定性含量测定需进行实验研究、理论探讨,以控制中药制剂质量。本文从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法规、稳定性含量、含量测定方法三个方面综述中药制剂稳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维亚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84-84,87
本文以探讨中药抗菌作用和应用为主,总结中医中药在临床上的药物研究和研究结果,对中药的抗菌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中药内服、外用和静脉应用制剂的抗菌实验和大量数据均体现了这一特殊性,更让我们了解到中药的抗菌、抗感染药效多是协同作用的结果,综合应用起到增效作用,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合理综合应用可以达到理想的抗菌性,不会造成细菌的耐药性,不会降低抗生素的临床疗效,而更能加强抗生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如何提高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教学中合理安排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案、教学模式和实验考核制度的改革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院校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中药制剂分析》课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也是关系到本专业毕业生未来工作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提高学生设计性实验能力,是当前毕业生毕业前的一大教学内容。综合性实验设计是培养具有现代思维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实验设计包括拟题、实验设计、完善和实施、问题和分析、实验报告等几个部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可增强学生实验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结果处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药及其制剂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近年来对中药及其制剂中微量元素做了不少的研究工作,但大多停留在测定水平上,对制备工艺与制剂中微量元素的关系尚未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为了进一步探讨生产工艺对制剂中微最元素的影响,笔者就当归制剂中的微量元素与其制备工艺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1 实验部分1.1 药品与仪器 当归丸、当归片、当归素均由兰州佛慈  相似文献   

19.
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中药固体制剂干燥的相关文献,比较不同的干燥技术采用物料和干燥设备的不同,举例介绍干燥技术不同所带来的中药固体制剂含量不均匀性、药物指标成分不同和溶散超限等问题,分析干燥过程水溶性成分迁移、干燥温度过高、干燥时间过长、干燥技术问题所带来的溶散超限,阐述中药固体制剂与化学药固体制剂干燥对制剂品质影响的不同。认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几乎全部中药固体制剂的工艺流程项下只描述为"干燥",中药固体制剂生产干燥无明确的技术参数,这将影响中药固体制剂的品质。中药固体制剂生产中的干燥问题及其带来的有效性等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在中药制剂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CAI课件在中药制剂分析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各种软件进行了中药制剂分析教学CAI课件的制作,并对CAI课件在中药制剂分析教学中优点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